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北大医院儿科杨艳玲主任视频近期(北大医院儿科杨艳玲主任视频近期出诊)

3岁半男孩身高89.5cm,体力赶不上同龄儿童,遗传代谢病权威专家线上会诊

3岁半的男孩辰辰(化名),现在身高只有89.5cm(正常身高100.6cm),因为自幼身材矮小,伴有运动发育迟缓,体力也赶不上正常同龄儿童,总是觉得累。

家长多方求医,一直未能找到病因,经过治疗症状也没有明显改善。

半个月前,辰辰妈慕名找到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儿科七病区郑宏主任。

郑宏主任仔细询问查看辰辰的病情以后,根据孩子身高增长缓慢,同时伴有发育障碍、营养障碍、肌张力低、肌力弱等情况,建议完善遗传代谢病相关的检查。

检查结果提示:尿中3-甲基戊烯二酸增高,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心肌酶轻度升高,高度怀疑Barth综合征?

Barth综合征,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线粒体肌病,主要影响心脏功能及血液系统,若不经正规治疗,病死率极高。

辰辰妈听完郑宏主任的讲解后,犹如晴天霹雳。她不明白这样的悲剧怎么会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无法接受孩子患有这样一个疾病。

看到伤心欲绝的辰辰妈,郑宏主任感同身受,为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勇敢面对这个疾病,她之一时间联系上北京大学之一医院杨艳玲教授,杨艳玲教授表示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辰辰进行线上会诊。

2022年1月24日上午9时30分,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儿科七病区为了3岁半的辰辰特邀遗传代谢病的权威专家北京大学之一医院杨艳玲教授进行了线上会诊。

杨艳玲教授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家族史,全面了解评估后指出,辰辰目前的病情是比较轻的,能够及时发现这个病,并尽早对症处理也是非常幸运的,对于降低严重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是非常重要的。

杨艳玲教授说,该病的主要治疗 *** 是避免过度劳累,口服左卡尼汀、辅酶Q10,建议适当控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高钠对心功能的影响。

她建议孩子定期复查,对孩子的日常饮食、生活,以及妈妈再生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强调经过正规治疗的孩子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生活,这也给焦虑的家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杨艳玲教授通过追问病史得知,辰辰的舅舅自幼也存在与患儿相同的情况,不能排除患上该病的可能,建议其舅舅完善基因检测,这对他及时明确诊断,及时干预治疗,避免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发生是至关重要。

最后,杨艳玲教授强调,隐藏在儿童身材矮小、发育落后背后的遗传代谢病复杂繁多,作为专科医生不能忽略任何一点蛛丝马迹才能揭开迷雾找到病因。

这次特殊的会诊在郑宏主任的主持下有序进行,辰辰妈妈对于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治,非常感动。

据悉,为了帮助更多疑难病、罕见病的孩子,河南中医药大学之一附属医院特聘杨艳玲教授为特聘专家、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病专业学术带头人,与该院儿科专家共同开展每月1次的遗传代谢病专家会诊。目前,已有数百余名患儿经过会诊得以明确诊断,为广大患儿带去了极大的福音。

杨艳玲:曾经,我以为遗传病是没治的

“一旦戴上‘遗传病’的帽子,就意味着这个孩子只能抱回家等死了!”

很多年前,不仅老百姓这样想,就连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大学之一医院做了好些年儿科大夫的杨艳玲也这样想过。

直到1991年杨艳玲去日本东京读研究生,她的老师恰好是遗传代谢病、内分泌疾病筛查的专家,从那时起杨艳玲才知道有些遗传病是能治的,而且很多遗传代谢病还可以治得特别好。

震惊之下,杨艳玲跟着日本老师开始学习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治疗,看了大量的各年龄段的遗传病病人,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1996年,回国后的杨艳玲开始专攻遗传代谢病,一个病例一个病例地把这个领域建立起来,现在身为儿科遗传学教授的她,已经是国内遗传代谢病领域首屈一指的大牌专家了。

苯丙酮尿症:

饮食疗法就能治好的 “ 绝症 ”

采访杨艳玲,有一个词出镜率特别高——“傻孩子”,每当说出这个词时,她的语气满是浓浓的心疼和怜惜。

“为什么说患了遗传代谢病的孩子都是傻孩子呢?”

“因为患病的孩子90%都侵犯到了大脑,而且大部分都是之一胎。”

“为什么孕前检查不出来呢?”

“因为做不到。现在已知命名的有21000多种遗传病,其中90%以上的疾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大约100~400个基因致病突变,而且绝大多数是隐性的,所以无从检查。隐性遗传就是夫妻双方都携带致病基因,但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当这两人撞在一起,就可能把两人共同的遗传缺陷传给孩子,导致遗传代谢病。所以说这茫茫人海中,两个携带相同的致病基因的人走到一起也真是太有缘份了。”

“那么,如果一个人携带致病基因,另一个人没有,孩子会怎么样?”

“那孩子有50%的可能性是携带致病基因,只是携带是没关系的。上帝创造人类很有技巧,他让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缺陷降生,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是,因为夫妻双方携带同样的致病基因缺陷的几率非常高,所以遗传病防不胜防。这个是世界难题。”

杨艳玲主要研究遗传代谢病,国际已经命名的有600多种,其中有一些是小分子代谢病,有一些是大分子代谢病,不是所有病都能治,但是小分子代谢病里面,像苯丙酮尿症,中国新生儿筛查覆盖率已经到了86%了,诊断和治疗技术也非常成熟,不仅最有社会价值,也成为很多遗传代谢病的诊治模板。

从1953年的德国开始,首先研发出了苯丙酮尿症的治疗 *** ,即饮食治疗 *** ,通过饮食干预,苯丙酮尿症病人可以健康成长并正常的工作、结婚、生育。说它具有创新性,是因为从不治之症到可以治疗,并且治得非常好;说它是模板,是因为将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原理,推广到其他的病种,同样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遗传代谢病最基本的发病原理就是身体里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导致自身中毒,饮食和药物治疗原理即通过饮食和药物给病人解毒,让他自身产生比较好的代谢功能,维持生命机能。恢复的程度要看病种,比如生物素缺乏、多巴反应性肌张力不全,还有维生素B6反应性癫痫,这些疾病只要针对性治疗都能很快控制。比如维生素B6反应性的癫痫,只要给病人服用维生素B6,病人就能好转,多数马上就不抽风了。

甲基丙二酸尿症: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漂洋过海去做检查的尿样

1996年,杨艳玲从日本回国,当时国内的遗传代谢病领域尚处于很落后的状态,很多病医生都没见过没听过,更不必说那些诊断检测的仪器了,“这直接导致很多病被发现后,尿样只能漂洋过海去检测的奇特现象。”杨艳玲感慨地说。

之一个有此“出国”殊荣的尿样来自一位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的女孩儿,杨艳玲回忆当时的情景说,那时是吴希如老师在病房查房,发现有个病人严重的大细胞贫血,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癫痫,震颤,无法行走,对比这些症状,吴老师马上说,这怎么那么像文献上的甲基丙二酸尿症?但那个病当时在中国根本没有条件确诊,如果没有正确的诊断,治疗起来就很盲目。正好杨艳玲跟日本的老师们关系比较好,于是,这位患者的尿样就漂洋过海地送到了日本,很快日本回复说确实是甲基丙二酸尿症,建议用维生素B12及叶酸等进行治疗。按此 *** 孩子很快就好转了,现在已经快二十岁了,非常健康。

杨艳玲说,如果当时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这个孩子现在肯定不在人世了。但是,由于吴老师首先意识到这个病,然后找渠道把尿样送出去确诊,挽救了这个孩子的生命。就这样,通过海外的合作,杨艳玲诊断了中国之一例甲基丙二酸尿症,还在国际上发表了相关论文。

在这个病例之后,经过筛查,这种病例越来越多,从1996年到现在,光是北大妇儿医院,积累的甲基丙二酸尿症病例已经有500多个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脑子的问题,比如说癫痫,昏迷,或者是智力倒退,瘫痪,经过在小儿神经内科的筛查、确诊和治疗,有很多病人康复。

后来,遗传代谢病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重视,卫生部作为重点项目支持,2003年,实验室终于买了之一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进行尿有机酸分析,病人的尿样再也不用漂洋过海,在自己的医院就可以解决诊断问题了。

说起这台仪器,杨艳玲很兴奋,“通过尿有机酸分析,可以同时筛查34种有机酸尿症,包括丙酸尿症、甲基丙二酸尿症都可以涵盖,所有的病种在我们科都被筛出来了,最关键它是无创性的,只验一泡尿,检测一下尿中的代谢垃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患了其中某一种疾病。在当时,这台仪器是非常先进的,现在通过我们的推广和培训,不断的传播这些疾病的诊断筛查治疗知识,在国内很多城市也都已经装上了。”

相比较筛查和诊治,杨艳玲更关心这些孩子经过治疗后的情况,能不能上学、工作、结婚生育,都是随着病人长大会面临的问题。过去人们对遗传病比较悲观,后来能诊断治疗了,治着治着又发现这些病的预后比原先预料的要好得多,就像甲基丙二酸尿症,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正常上学了,而且不是弱智学校,上的是正常学校。

虽然这些病要终身治疗,但治疗 *** 却不难,就是维生素B12加上叶酸、左卡尼汀、甜菜碱,都是比较容易得到的,费用也就一个月几百块,就可以把这些孩子治得很好。

“我们医院诊治过的孩子,现在上托儿所、小学、大学的都有了,有几个都大学毕业了,工作得非常好。有一个北京的孩子在银行工作,还有一个女孩子不仅结婚还生了一个孩子,当时我们都说这样的孩子自己能活着都不简单。”说起那些孩子,杨艳玲的语气里有着掩不住的疼爱。

肉碱缺乏症: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一场纠纷引出的国内首例

遗传病大多治起来比较困难,或是智力渐渐出问题或是瘫痪,家长会有一个缓慢的接受过程。但是原发性肉碱缺乏症不一样,很多情况下孩子会猝死,或是新生儿猝死,或是运动中猝死,对此杨艳玲感触最深。

原发性肉碱缺乏症的发病原因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的功能是维持人体里面的肉碱的吸收、利用和转运,当父母都各携带了一个致病基因时,就造成了父母比普通人血液里肉碱的水平要低,如果妈妈怀孕了,必须负担两个人的营养,这时母亲和胎儿的代谢负担就会非常严重。

杨艳玲遇到的国内之一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跟医疗纠纷有关的病例。

一位产妇在一家三甲医院生的孩子,刚生下来挺好,没想到72小时后孩子在妈妈怀里断气了。家属认为是产科医生的责任,后来做了尸检,才发现孩子是特别严重的心肌病,是由于先天性遗传代谢病引起的心脏骤停。

为了能把病因查清楚,这家人找到了杨艳玲,她把孩子保存下来的尸解样本做了基因分析,证实了孩子的死因是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因为肉碱缺乏导致的结果主要就是心肌损伤和骨骼肌的损伤,并且从父母身上也发现携带了致病突变,这样才算是弄清了死因。

后来,这位妈妈在杨艳玲的帮助下开始了二次怀孕,怀孕前杨艳玲先给夫妻二人补充了左卡尼汀,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顺利怀孕后又一直给孕妇做监测。当怀孕四五个月开始,孕妇出现了脂肪肝和高脂血症,血液里的肉碱特别低,经过检测,证明是由于胎儿肉碱缺乏,不断跟妈妈抢夺肉碱导致。

虽然知道胎儿患有肉碱缺乏症,但孕妇表示只要这个病是能治疗的,就要把孩子生下来。于是,杨艳玲让孕妇开始服用左卡尼汀,用了一周药后,孕妈妈的脂肪肝和血脂全部正常了。足月后孩子也正常出生了,全家人欣喜若狂。

而在孩子出生后,妈妈哺乳期间也一直在服用左卡尼汀,让孩子通过母乳获得足够的左卡尼汀,孩子发育很好,现在已经正常上学了。

杨艳玲说,孩子大了以后也一直在做监测,小时吃母乳,大了吃牛羊肉,里面含的肉碱比较高,一旦监测发现血液的肉碱不够,家长会把左卡尼汀加量,所以这孩子一直维持得挺好的。假如没有之前的尸解诊断和产前诊断,这个家族很可能再次发生不幸。

线粒体病: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替妈妈们平冤的 “ 双方遗传 ”

杨艳玲的科研重点还包括一组难治的遗传代谢病——线粒体病,线粒体是细胞里的发动机,发动机出了问题,细胞功能也就随之丧失,所以死亡率非常高,在五岁之内超过20%,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在一岁之内死亡。这组疾病一直是医学上的大难题。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杨艳玲的课题组对于线粒体病的研究有了很多国内、外首例的发现,但其中一个病例杨艳玲讲述的时候很是振奋,因为这项研究替很多妈妈平了冤昭了雪。

那是我国之一例核基因异常引起的线粒体病,在病因不明之前被认为是母系遗传的。但国外研究发现,线粒体病中90%以上是由夫妻双方遗传,只有10%的可能与妈妈相关,有90%的可能性是父亲也参与遗传了,这一结论颠覆了以往孩子一得线粒体病就认为是妈妈遗传的观念,为妈妈们摘掉了一顶大帽子。

此外,线粒体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基因的分析,而线粒体病的典型症状是脏器的损害,比如说脑、心脏、肝、肾甚至胃肠道的损害,如果做病理检查,就需要取孩子的肌肉或肝活检,这种活检无疑难度太大了,大夫下不去手,家长舍不得。多方探讨后,北大医院中心实验室决定研发其他的 *** ,一个是通过血液细胞做无创的基因分析,另一个则是利用尿液,离心尿液,把尿里的细胞沉渣拿来做基因分析,也非常有效,解决了很多线粒体疾病的病因诊断问题。

在对线粒体病的治疗上,过去一直都比较悲观,而现在杨艳玲的课题组发现线粒体疾病里面有一些病治疗起来效果很不错,比较说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缺陷,这组疾病对维生素B1的反应特别好,已经有好几个病人经过大剂量的维生素B1的治疗,恢复得非常好,上托儿所、上学、工作的都很棒。

而对于一些特别难治的线粒体病,可以通过鸡尾酒疗法,就是把线粒体需要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辅酶Q10、左卡尼汀、维C、维E等大剂量堆在一起,让家长给孩子每天服用,有很多孩子的线粒体功能也逐渐恢复了。

杨艳玲说,未来我们要解决更多线粒体病人的病因诊断问题,对症治疗。病因诊断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产前诊断。这些病人的家庭一般都有诉求,下一个孩子怎么办,如果没有明确的病因诊断,没有正确的基因突变结果的分析,下一胎的产前诊断是没法做的。所以我们在线粒体疾病的产前诊断上做了很多的工作,很多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章都很受欢迎,有不少是国内首例特别有创新价值。

北京大学之一医院儿神经科

对,里边有好几个知名大夫,比如说姜玉武,吴大夫张大夫包大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