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场出入境海关健康申报(最新机场出入境海关健康申报要求)
海关码怎么申报
一、正面回答
目前出入境健康申报码的填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 电子申报,入境旅客可以在值机时、登机前、落地后等时段通过扫描或下载中国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小程序和客户端进行线上健康申报。另一种是 纸质申报,旅客可以在机上或旅检通道领取纸质健康申明卡填报。
二、分析详情
中国海关码只在申报后24小时内有效,建议在机场办理值机手续确认具体座位号码后再填报中国海关码,而成功提交后也需截图二维码保留,在登机前出示给机场工作人员,以及在到达后出示给海关。为了减少旅客填写困难及避免操作失误导致需重新填写而造成到达后入境通关缓慢。
三、海关码为什么有黄色和红色的?
红码代表高风险:健康通行码红色主要包括以下人群:来自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和高风险地区的人员。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其他需要纳入高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黄码代表中风险:健康通行码黄色主要包括以下人群:14天内有发热门诊就诊记录的人员。有发热、干咳、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全省疫情数据库14天内异常的人员。实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未满14天的治愈出院确诊病例。来自境外隔离期未满人员。来自疫情中风险地区人员。其他需要纳入中风险人员管理的人员。
健康申报怎么申报
在疫情之下,我国各地都出台了不同的防疫政策,以防疫情的蔓延失控,及时进行健康申报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公司或是学校都会要求每日进行健康信息申报:1、健康申报可以在微信中进行,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进行申报。2、选择疫情防控服务,点击海关健康申报。3、按照相应的指示填写个人相关信息。4、最后提交完成健康申报。
扩展资料
为进一步做好口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经口岸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海关总署1月26日发布:《关于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的公告》规定出入境人员必须向海关卫生检疫部门进行健康申报,并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
入境中国最新规定
关部署官方宣布:根据口岸疫情防控形势,将于8月31日零时启用第九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届时,各互联网申报渠道,例如健康申明卡微信小程序申报、互联网网页申报、掌上海关APP同步启用新版申报功能。
第九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
1、取消了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的申报要求。
2、对以往出入境人员容易产生疑问的项目进行了完善或调整,更利于出入境人员理解和填写。
3、增加了在线确定《采样知情同意书》的功能,更加方便进出境旅客简化现场检疫流程,共同做好口岸一线卫生检疫工作,保护好身后祖国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也就是说,现在回国不是不需要申报了,而是关于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这三项内容不需要再进行申报了。
网友:取消了,又好像没有完全取消
不过国境开放之路还是要一步步来,对疫情还是不能放松警惕。
目前出入境健康申报的填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电子申报,入境旅客可以在值机时、登机前、落地后等时段通过扫描或下载“中国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小程序和APP进行线上健康申报;另一种是纸质申报,旅客可以在机上或旅检通道领取纸质健康申明卡填报。
为节省出入境时的通关时间,建议您通过微信小程序中“海关旅客指尖服务”、互联网网页、掌上海关APP等,在通关前24小时内向海关申报,过关时向海关出示即可。
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申报要求
第九版内容更优化
1.取消了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的申报要求。
2.对以往出入境人员容易产生疑问的项目进行了完善或调整,更利于出入境人员理解和填写。
3.增加了在线确定《采样知情同意书》的功能,更加方便进出境旅客简化现场检疫流程,共同做好口岸一线卫生检疫工作,保护好身后祖国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申报注意事项
(一)申报渠道
目前出入境健康申报的填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电子申报,入境旅客可以在值机时、登机前、落地后等时段通过扫描或下载“中国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小程序和APP进行线上健康申报;另一种是纸质申报,旅客可以在机上或旅检通道领取纸质健康申明卡填报。
为节省出入境时的通关时间,建议您通过微信小程序中“海关旅客指尖服务”、互联网网页、掌上海关APP等,在通关前24小时内向海关申报,过关时向海关出示即可。
二)电子申报好处多
提前准备好海关码可以更好提高入关效率,节省滞留在入境口岸的等待时间,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在“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微信小程序上,新版健康申明卡的格式内容如下:
提交后将立即生成申报码,请截图保存至手机,并在通关时提前准备好向海关人员出示。
海关提醒
根据更高人民法院、更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依法惩治妨害国境卫生检疫违法犯罪的意见》,除强调进一步加强国境卫生检疫行政执法工作外,还明确了刑法第三百三十二条规定的“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有关法律适用问题,其中就包括,检疫传染病染疫人或者染疫嫌疑人采取不如实填报健康申明卡等方式隐瞒疫情,或者伪造、涂改检疫单、证等方式伪造情节等。
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检信息申报要求
中新社北京8月26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将自8月31日起启用新版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既往感染情况、疫苗接种日期的申报要求。中国海关总署官员26日称,此举不是放松防控要求,而是旨在提高申报效率。
2020年1月底,为防控疫情,中国在全国口岸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的制度。目前出入境健康申报有两种填报方式,一种是电子申报,一种是纸质申报,旅客可以在机上或旅检通道领取纸质健康申明卡填报。
海关总署口岸监管司负责人当天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调整健康申明卡,对以往入境旅客容易产生疑问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取消了部分申报项目,目的是便于旅客入境申报和提高通关效率。
该负责人称,调整健康申明卡,取消对出入境人员核酸检测信息等申报要求不是放松防控要求,而是旨在提高申报效率。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规定,旅客在入境前按照外事部门要求须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方可登机,入境时须接受海关检疫,入境后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因此,入境检疫要求没有实质性变化。
该负责人表示,海关将进一步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同时为更好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合作创造更大可能的便利。
疫情期间入境要进行健康申报吗 入境人员如何进行健康申报
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不仅中国有,很多其他国家也有很多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且国外的疫情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防止境外输入型病例,所有入境人员都需要进行健康申报。那么入境人员如何进行健康申报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入境要进行健康申报吗
2020年1月25日,关于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健康申明卡制度的公告,为进一步做好口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防止疫情经口岸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规定,海关总署经研究决定在全国口岸重新启动出入境人员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进行健康申报制度。出入境人员必须向海关卫生检疫部门进行健康申报,并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
入境人员如何进行健康申报
①扫描中国海关二维码进入小程序
②点击进行健康申报
③详细填写个人信息、出/入境信息,包括出入境类型、当前口岸、常驻城市等。
④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及此后14天内的住址,住址需详细填写到门牌号及宾馆住址。
⑤仔细勾填14天内旅行史、居住史及接触史。
⑥如实勾选相关症状。
⑦如实勾选接受新冠病毒检测情况。
⑧提交申请,并向海关出示二维码。
健康申报注意三点:
①电子申报完成后,24小时内有效,可提前申报。
②申报为红色的旅客,请配合海关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排查。
③如不方便网上申报,请索要纸质版,提前填写。
疫情期间入境注意事项
1.北京入境限制政策:如果各位朋友是从疫情严重的国家过来如:伊朗、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从北京入境或者中转。那么久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如果你的目的地是北京那么下飞机后必须接受隔离14天,有固定居所的会被安排固定居所隔离,无固定居所的会被安排相应酒店隔离。同时隔离期间统一由当地的居委会做出健康管理体系,隔离人必须每人测量体温进行上报。
2.上海如家限制政策:如果你是上述疫情重的几个国家过来的,那么将启动100%流行病毒调查,必须从严禁防范境外输入风险管控,如果你瞒报你的健康或者行程将被收到刑事处罚。
其他入境和签证办理事宜:
在这之前我们国家对于日本旅游的朋友是免签证可以停留15天的政策,但是现在特殊时间我们将暂停日本旅游朋友免签政策,当然我们是的是旅游如果前来商务或者探亲只要没有发烧等症状那么还是可以享受15天免签政策的。非常时间,我们了解和移民局相关部门发布的最新消息,加之各个朋友反馈整理的,变动比较大,大家仅供参考!
相关新闻
全国境外输入病例达111例
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数据,除武汉外,湖北其他地市已连续10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湖北以外省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数自2月27日以来均在个位数,已连续3日为零报告。
但在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不断下降之际,中国境外输入病例持续上升。截至14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11例。
15日下午,天津市最后一位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出院,标志着天津成为又一个确诊病例“清零”的省份。截至15日12时,中国已有 *** 、青海、福建、新疆、安徽、江西、山西、湖南、云南、江苏、重庆等多省份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确诊病例清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