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儿科常用药物及特殊药物ppt(儿科常用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儿科常用药物剂量

小儿用药的剂量与成人有较大差别,剂量的大小与年龄、体重等因素有关。患儿家长应了解一定的药物剂量计算常识,以减少用药偏差,防止因用药剂量不当造成的不良后果。常用的小儿药物剂量计算 *** 有下列几种:

(1)按小儿体重计算:休 闲 居 编辑

药物剂量(每日或每次)=体重(kg)×药量/kg/日(或次)

小儿若已知体重,则计算比较简便。对没有测体重的患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

婴儿6月前体重估计:月龄×0.6+3(kg)

7~12月体重估计:月龄×0.5+3.6(kg)

1 岁以上体重估计:年龄×2+7(kg)

按这种 *** 计算时,应注意年龄因素。年龄小者,可取其药量中间值或高值计算;年龄越大,剂量应取药量范围的低值计算,但不能超过成人剂量。

以两岁小儿服用琥乙红霉素为例:

已知:琥乙红霉素剂量为每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小儿估计体重:2×2+7=11kg

每日药物剂量:11×(3.0~50)=330~550mg。

分4次服用,每次剂量:(330~550)÷4=82.5~137.5mg。

小儿取药量中间偏高值,故每次实际服用125mg(相当于半片)。

(2)按年龄计算:

有些药物剂量,为应用方便可按年龄计算。此 *** 常用于止咳药水剂,每次每岁1ml,最多每次10ml。

(3)按体表面积计算:

药量按体表面积计算,科学性强,给药准确,但因计算较复杂,临床应用较少。

体表面积计算:

体重在30kg以下者:

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m2/kg)+0.1(m)2体重30kg以上,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m 2。

小儿剂量计算:

小儿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5(m)2× 成人剂量。

总之,上述几种药物计算 *** 各有其缺点,在实际应用时,可以把这些计算 *** 作为参考。目前,多采用根据小儿体重计算药物剂量的 *** 。

儿科中成药有哪些

儿科中成药 风热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小儿金丹片(中药) *王氏保赤丸 *樋屋奇应丸<曰本> *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 *板蓝根 *库克 风寒感冒: *保婴丹<香港余仁生> *小儿感冒茶 *小柴胡 *清宣止咳颗粒 轻微感冒(打喷嚏流清涕): *小儿宝泰康 *小儿金丹片 重症或病毒性感冒: *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中成药) *双黄连口服液 *艾畅滴剂<强生> 感冒带咳嗽: *七厘散 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为主症,其突出症状是发热,而且常为高热,甚至出现抽搐。此病,虽为感冒,但小儿患后就比较严重。如果感冒不愈,还可发展为支气管炎,肺炎等。所以,对小儿感冒应予足够重视。 因为小儿服药比较困难,所以在处方用药时应力求应用剂戛小、疗效高的药物治疗。这样,中成药在儿科疾病中,使用就比较广泛,并且有些剂型如丸、散等,还可以调在乳汁、蜂蜜或粥内服用。现将家中常备的治疗小儿感冒的中成药简单介绍如下: (1)九宝丹:具有发汗解表、止嗽化痰、健胃消食的功能。主要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怕冷发热、头痛肢酸、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等,每服1 丸(每丸3 克,日服2 次、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2)妙灵丹: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外感风邪、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痛、发热、怕冷、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促作喘、口渴、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出现惊风抽搐等症。此丹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的常用成药。每服l丸(每丸重1.5 克),日服2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 (3)小儿感冒冲剂:能够清热解表,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可应用。日服2次,每袋24克。1岁以内每袋分4次服,1一3岁每袋分3次服,4-7岁每袋分2 次服,8 -12 岁每袋1 次服。温开水冲服即可。 (4)小儿保元丹: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之功。适用于小儿感冒风寒、痰热内闭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鼻塞不通、流清涕、咳嗽痰盛、气促作喘、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抽搐等症。是治疗小儿感冒未解、里热炽盛引起的高热喘促为主症的常用中成药.每服1 丸(每丸重0.9 克),日服2 次。薄荷、钩藤煎汤或温白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5)回生救急散:简称救急散,大瓶重3 克,小瓶重1 . 2 克。该药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内有积热、伤风感冒引起的身热无汗、咳嗽痰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烦躁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症。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常用成药。尚可用于流感、肺炎喘嗽、隐疹不透、急热惊风等症。每服0.6 克,日服2 次,温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6)小儿至宝锭,简称至宝锭,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滞的常用成药之一。该药能够清热导滞、祛风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停食停乳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手心发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抽搐等症。蜜丸,每丸重1 . 5 克,每服1 丸,日服2 次,焦三仙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7)牛 *** 惊丸: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惊的主要成药之一。为蜜丸,每丸重1.5 克。该药具有清热镇惊、散风化痰的功能。适用于小儿素有内热、感受外邪、痰热内闭引动肝风所致的头痛无汗、高热不止、痰涎堕盛、气促作喘、烦躁不宁、睡中惊惕,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等症。每服1丸,日服2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8)香苏正胃丸.又叫香苏正胃丹。亦为蜜丸,每丸重1.5 克,是治疗小儿暑湿外感兼挟伤食停乳的常用成药。该药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的功能,只要是夏暑季节贪凉饮冷所致的发热怕冷、呕吐、腹泻、不想吃饭、尿少、腹痛、腹胀等症,均可应用。每服1丸,日服2 次;用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儿科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儿童 生病要吃药,但是 儿科 常 用药 物用法用量你知道多少?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儿科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儿科常用药物用法用量

能在儿科使用的药物,其 说明书 上多标注有儿童用药计算 *** ,按公斤体重药量乘以患儿体重,则等于目前每天用药量,再按说明书要求分次使用即可。

如果说明书上无儿童用量,只标注:儿童酌减。则常用儿童体重(公斤)÷50(约定成人体重值)× 成人药量,即可得到目前儿童所用药量。

儿科常用药物 注意事项

1. 氨基糖苷类

在儿科,所有氨基糖甙类的抗菌素,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的所有剂型,因其耳肾毒性,均列为禁用。

目前仍常见到有使用庆大霉素颗粒口服或者其针剂雾化吸入、小诺霉素肌注者,现在可以替代的药品很多,不要因其不需要皮试而盲目选择。

2. 喹诺酮类

所有喹诺酮类抗菌素,如:吡哌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等的所有剂型,因其对幼年软骨的影响,在儿科均列为禁用。

3. 止吐药

吗丁啉(多潘立酮)、盐酸普鲁卡因、胃复安(甲氧氯普胺)等,因其锥体外系的的副作用,在儿科,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婴幼儿,应该谨慎使用。

实际上,呕吐的症状,在病因缓解前,用止吐药效果很差,如:秋季 腹泻 前期的呕吐,主要发生在进食后,适当补液、控制饮食,呕吐常在 1-2 天内缓解,少用止吐药物。

4. 金刚烷胺

金刚烷胺及含金刚烷胺的制剂(如“好娃娃“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等),在 1 岁以下禁用。

5. 止泻药

任何形式的止泻药,如,含苯乙哌啶制剂,一定要谨慎使用因为腹泻实际起到了引流毒素的治疗、代偿作用,有其积极意义,盲目止泻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儿科临床工作中,极少使用止泻药物。

其实,在其它部位,如果药物破坏了机体本身的“引流、排泄代偿作用”时,均应该谨慎或者禁用,如止咳药(事实上,儿科很少需要使用止咳药物,化痰药物使用相对更多)、止吐药,以及气道分泌物多时、使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的药物(如异丙嗪类抗过敏药、山莨菪碱(654-2)为代表的莨菪类药物等等,尤其是“喉气管支 气管炎 ”时,因可能加重内生性异物阻塞,更应列为禁忌)。

6. 退热药

如尼美舒利各种制剂,在新的规定将其解禁前,在儿科禁用。肌注退热药安痛定(复方氨林巴比妥),除非患儿因各种原因不能使用其它退热剂(如抽搐、昏迷等)、必须退热时,才可慎重选择使用,且在使用前一定要向家属解释其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用后建议严密观察 1-2 个小时。

另外,为了达到安慰发热患儿家属的目的,常见加用激素类药物退热,而激素的使用适应征中,无退热这一项。 疾病 的轻重与发热高低无直接关系,一定不要把激素作为退热剂来使用。

7.肌注给药

小龄儿童尽量不要肌注给任何药物,尤其是预计要多次给药治疗时,如现在社区常用的肌注抗菌素类药物、反复肌注退热药物等。

原因有:(1)小儿的 神经 走行、解剖可能有异于成人,在儿童肌注,更易出现大神经的损害,如果不是紧急抢救、来不及开通静脉通道,尽可能不要采用肌注的方式给药。

(2)小儿的肌肉薄嫩,且肌注时药物都原药浓度、稀释很少,就像化肥散到娇嫩的叶片上,比成人更容易引起肌注部位的肌肉永久性的伤害,像臀大肌萎缩等。

8. 复方制剂

现在常用的各种中成药种类繁多,其中所含的药物很多都相同,且其中不能像西药一样明确各种成份的含量。如果我们要开这些药物,建议不要多种中成药同时服用。

西药中也有复方制剂者,如各种 感冒 颗粒,一定要注意不同商品名称、却为同一种药的叠加服用。

像 VC 银翘片、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都含有退热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又像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不同退热剂中都含有“氯苯那敏(扑尔敏)”等等。

所以一定要熟读 药品说明书 ,熟悉常用药物在儿童的用法、用量;熟悉常用复方制剂中各种成份的含量;熟悉公认的用药禁忌。

9. 药物叠加的副作用

有些药物有着相似的副作用,如一个发热、 咳嗽 的孩子,可能会用到:异丙嗪、克咳敏(二氧丙嗪)、止咳颗粒类 中药 、退热类的复方制剂(氨酚黄那敏颗粒等),其中都可能会有镇静的副作用,患儿这样“综合治疗”3-4 天后,会出现嗜睡, 几天才缓解。

儿科常用的西药类“感冒颗粒”如小儿三九感冒灵、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锌布颗粒、护彤颗粒等,其主要目的为退热,如果不发热,只有打喷嚏、流清涕等 鼻炎 表现,并不推荐以上复方制剂,如果其有效,也是其中的“氯苯那敏”在起作用,还不如用氯苯那敏口服治疗来的直接。

发热时,不要把两种退热药一起服用,常见到患儿发热时一起服用复方锌布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尤其是,常见到医生交待把以上的某种退热药一天三顿,不管有没有发热,都配合使用。可能在病初,患儿一天都在发热,这样用倒也不算很差,可是家属往往拿了药、不再发热就不复诊了,常见其把退热药配合抗感染药物一直服用 7-8 天以上。

所以,开药后,一定多交待几句,减少患儿服错药的机会,发现家属可能有误解的情况,一定在下次交待病情、指导用药时说清楚。

10. 其他

有些疾病本身无特效治疗,如大多数的病毒引起的 呼吸 道感染、病毒性腹泻等,此时不宜在药物的使用上抱太大的希望,而应该作对对症、 营养 、补液支持的工作。

如秋季腹泻时,一定要把口服补液提到之一位来,开始患儿常有呕吐、食欲下降,可以不用任何药物,但一定要指导其口服补液。

不要只笼统的告诉家属“回家喝糖盐水”,结果,有很多的家属,自己回家“摄一点盐、抓一点糖”加到水里,就成“糖盐水”了,这样管用吗?效果应该很差,如果没有正规的口服补液盐,还不如交待家属回家用“稀面汤或米汤 + 盐”让家属更容易执行。

温馨提示:以上处方请在医师/药师指导下使用!

常用的妇科,儿科的药品名称有哪些?

常用的妇科用药有:洁尔阴洗液、妇科千金片、妇血康、益母草、逍遥丸、达克宁栓、双唑泰栓、宫血宁、妇炎洁、宫瘤宁、乳宁片、乳核散结片 儿科用药:护彤、头孢拉定颗粒、再林(阿莫西林颗粒)、罗红霉素干混悬剂、泰诺林、小儿止咳颗粒、小儿严迪、小儿止咳糖浆、天黄猴枣散、珍珠末、紫雪丹、宝宝一帖灵、小儿化积、退热栓、小儿开塞露

儿科常用退热药及其用量,用法

病情分析:你好!发热是身体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反应表现,小儿发热在38度以下无需使用退烧药,38度以上可合理采用退热药以及联合物理降温来处理。

意见建议:小儿退热药最采用的就是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栓,就是 *** 用药那种可避免药物对胃肠 *** ,布洛芬颗粒,中成药小儿退热口服液、小儿柴黄颗粒等,同时应该明确发热的病因针对病因积极的治疗。

小孩常用退烧常用药有哪几种

 在临床上儿科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或其主要成分)有以下几种,1、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安全的退热药,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因此,使用时应严格遵守剂量,不能过量。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4~6小时一次。代表药如泰诺林、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2、柴胡注射液:为从中药柴胡中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但需注意,有过敏体质的孩子应慎用。

3、布洛芬: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本品可以代替肌肉注射退热药,适用于感染性疾病所致高热患儿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小儿美林糖浆。

4、安痛定,又名复方氨基比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退热药,但若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射本品易致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有致命危险,对于某些患儿来说,本药有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皮疹等副作用,此外,如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因此,复方氨基比林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5、安乃近:主要副作用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为其最严重副作用。目前有很多国家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本品,但国内还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6、阿司匹林: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退烧药,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大,目前在国内儿科趋于淘汰,使用时,应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7.中成药的退热药物,

柴胡口服液:退热效果稍慢,但临床可以缩短发热病程、延长提问控制时间。

羚羊角滴丸、口服液:效果较好,另外可以预防惊厥,口味较好。不足是由于药物来源的原因,价格稍贵。

最后需要指出:

a、退热的同时要注意着重针对病因的治疗。

b、儿童发热多具自限性,无生命威胁,因此选用退热药主要依据是其疗效及副作用。研究表明,退热药的强度依次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和阿司匹林,前两种退热药短期使用常规剂量副作用轻微,可作为首选退热药。

c、半岁以内婴。儿发热时不宜用退热药来降低体温,而应选用物理降温,如松开包被,洗温水澡等。较大的儿童使用退热药物时,一般建议超过38.5℃后才考虑使用,但既往有过高热惊厥的孩子可以积极退热,防止再次出现惊厥。

d、多种退热药物更好不要同时使用。

e、临床许多医生喜欢使用 *** 退热,此类药物有较多的副作用,一般不能随意应用,特别不要作为常规退热药物应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