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泄泻的病因病机(中医儿科学泄泻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五更泄泻的病因病机
1.肾阳虚衰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失养,久病伤及肾阳,抑或房事不节,最终导致肾阳虚衰,命门之火不足,不能温助脾阳以更好的腐熟运化水谷,黎明之时正至阳气始发,阴气始退之时,如若肾阳虚衰,则阳气难以制阴,阴气将衰未衰,从而阴寒内动,泛与肠间,腹痛即作,夹于肠间的寒水随水谷而下即为泄泻。
2.脾虚湿盛
《黄帝内经》有言:“脾者,喜燥而恶湿也”,如若脾虚湿盛,则清阳受困遏,致使脾运化无权,导致水谷湿滞交阻,从而脾阳下陷,中焦为湿所困,黎明之时为阴随阳升之时,而脾阳下陷,阴湿阻滞故而为泻。
3.肝气乘脾
黎明之时为少阳木旺之时,如若素体脾虚,或忧思伤脾,饮食伤脾导致脾虚肝旺,则容易在黎明之时木乘土位,导致脾失健运而水谷不化形成泄泻。
什么是泄泻?病因及表现是什么?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中的感染性腹泻、Crohn病、慢性腹泻、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结核等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治。
【病因病机】泄泻是以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脏腑虚弱为病因,脾失健运,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因。感受六淫之邪,以湿邪为主,又有湿热和寒湿之分。饮食不节或不清,也是引起泄泻的常见病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乘脾,或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常发为慢性腹泻。泄泻之病主脏在脾,并涉及到胃、大小肠、肝、肾,病机关键是湿盛脾病。
如何理解泄泻的病机
泄泻主要是以脾为主的消化系统病一脾主升清的功能受影响二小肠分清泌浊 大肠主津的功能 间接影响的更多了 你顺运个思路试试
中医对小儿泄泻病因病机怎样认识?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如水样,或伴不消化食物,或夹有黏液为主证,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尤以2 岁以下的婴幼儿更为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本病虽四时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南方冬季亦可发生,且往往引起流行。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而生长发育所需水谷精气却较成人更为迫切,故易为饮食所伤;加之小儿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一旦调护失宜,则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以脾胃病症较为多见。《育婴家秘》所说的小儿“脾常不足”,即是古代医家对小儿所以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下列4 种:
(1)感受外邪: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及气候变化与泄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如“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暑,秋伤湿”,明确指出了感受外邪以及温度、湿度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小儿脏腑娇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
外感风寒暑湿均可致病,盖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泄”之说。故泄泻虽有多种不同因素,但未有不源于湿者。
夏秋季节,暑气当令,气候炎热,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小儿更易感触而发病。暑热之邪,伤人最速,易耗津气,故每致热迫大肠,骤成暴泻;湿胜而濡泻,故夏秋季节之泄泻,多见者为湿热泻。
(2)内伤饮食:乳食不节是小儿泄泻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医宗金鉴·儿科积门》谓“小儿养生食与乳,樽节失宜食积成,停乳伤食宜分析,因证调治保安宁”。
由于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
(3)脾胃虚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致脾胃虚弱。脾虚则运化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易致合污而下,成为脾虚泄泻。
(4)脾肾阳虚:脾以阳为运,肾寄命门真火。若小儿禀赋不足,或久病、久泻,均可伤损脾肾之阳。命门火衰,水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不化,并走大肠,而致澄澈清冷、洞泄不禁。盖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职司二便,如肾中阳气不足,则阴寒独盛,故令洞泄不止。
此外,脾虚久泻尚可引起肝气犯脾,出现烦躁易怒、哭而便泄等肝气横逆、脾失健运的证候;如久泻不止,脾土受伤,肝木无制,往往可因脾虚肝旺而出现慢惊风证;脾虚肺弱,肺易受邪则可出现面色苍白、咳嗽及便溏等证候。
暴泻伤阴,久泻伤阳,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和“易虚易热”的病理特点,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导致气液亏损,常呈现“伤阳”“伤阴”或“阴阳俱伤”的变证。
治疗婴儿腹泻的中成药 宝宝腹泻吃什么中成药更好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泻下如水样为主症,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中成药有许多种,在使用时一定要依据中医理论辨证选用中成药。
根据小儿腹泻的中医病因病机分为以下五个证型,分别为伤食泄泻、风寒泄泻、湿热泄泻、脾虚泄泻、脾肾阳虚泻。
伤食泄泻:泻下大便稀塘夹有乳片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次数增多,脘腹胀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臭鸡蛋),暖气呕吐食少或拒食,矢气频频臭秽,夜寐欠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脉滑数,指纹色紫。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如婴儿健脾散、健儿消食口服液、保儿安颗粒、小儿七星茶颗粒。
风寒泄泻:风寒邪气客于脾胃,运化失职故大便清稀次数增多,色淡夹泡沫,臭气不甚,便前腹痛肠鸣,或兼有恶寒发热,舌淡红苔白腻,指纹色紫红,并伴鼻塞,流涕,微恶风寒,咳嗽咽痒等症状。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如丁桂儿脐贴、藿香正气水。
湿热泄泻:大便稀,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或有粘液,泻下急迫如注,泻下不爽,量多次频,气味秽臭,纳差食少,神倦乏力,口渴,烦躁,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如葛根芩连片、香连丸。
脾虚泄泻:大便稀塘,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如参苓白术散、健脾颗粒。
脾肾阳虚泻:久泻不止,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如桂附理中丸。
婴儿健脾散
功效:健脾、消食、止泻。适应症:用于消化不良,乳食不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药物组成:白扁豆(炒)、山药、白术(炒)、鸡内金(炒)、川贝母、木香(炒)、碳酸氢钠、人工牛黄。重点注意事项:
1.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2.该药品适用于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气臭,含有未消化之物,乳食少进的患儿。
3.服用该药品时可用温开水调成羹状后服用,也可用奶共服。
健儿消食口服液
功效:健脾益胃,理气消食。适应症: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胀腹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药物组成:黄芪,炒白术,陈皮,麦冬,黄芩,炒山楂,炒莱菔子。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