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唐代古文运动(浅析唐代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上承北周、隋以来的古文改革成就,下开宋代古文运动的先声,在文化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浅析其产生及发展,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发展进程,资鉴于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浅析唐代古文运动

韩愈投书处

唐代古文运动的产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以及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骈文形成于魏晋,得名于柳宗元《乞巧文》:“骈四俪六,锦心绣口”,讲究对偶、典故,发展到唐,一般书信、章表等均已采用骈文。骈文有着强烈的节奏感和美感,可是若是发展的过程中只注意形式美,失去内在意义,便会空洞无力。当人们有一天发现,自己看一封长长数千字的书信,其实一句话就足以表达;当人们有一天发现,自己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意,有意无意之间,为了更加便捷,开始避免使用太多典故,渐渐褪去华丽的浮藻,古文的使用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迅速增长,与之对应地,他们也控制了文化特权,士族生活的安逸奢华也就决定了文化的华丽浮藻,骈文正迎合了门阀士族的文化需要,可以说,随着门阀势力的增长,骈文的形式美也在迅速发展走向畸形。对于想要自由表达思想的庶族地主而言,骈文形成了一种严重的桎梏,南北朝时期寒人庶族地主势力开始崛起,隋朝时期创立科举制度、贞观年间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人修订《氏族志》,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打击了门阀士族,也促进着庶族地主势力的增长,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的动荡,各种弊病纷纷暴露,豪门地主和庶族地主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变化,于是关于文化控制权上的争夺也随之而来,显现于外,便是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发展到唐中期达到顶峰。西周时期苏绰仿《尚书》诰命体裁做《大诰》;开皇四年,隋文帝下令:不论公私文翰,一概实录,不许用华艳的词句来写作,初唐陈子昂积极提倡古文,并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写道:“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此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等相继开始用古文写作,却也只是“虽知之,不能文之,纵文之,不能至之”。

自西周以来即开始提倡古文,可始终不能引起广泛的影响,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时代背景固然是客观决定因素,可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核心领军人物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从时代背景看,安史之乱让统治阶级内部的力量对比发生剧烈地变化,宪宗时期,唐朝局势出现中兴迹象,给统治阶级内部改革提供了机会和温床,庶族地主可以更加自由表达意见看法,中兴之帝王也多励精图治,愿意听取意见,客观时代条件决定了古文运动的成功,但我们仍不能忽视运动主要领导者的促进作用。韩愈吸取前人失败的经验,敏锐地认识到他所倡导的古文在社会上可能不会被大众接受,于是他尝试“以文为诗”,利用诗歌这一文学样式,将古文的句法、章法等引入诗歌,如《南山诗》、《寄卢仝》等将散文的议论参入诗歌,有力地推动古文的进展。此外韩愈通过建立道统、批判佛老等方式明确了文以载道,道即儒家思想,和骈文空洞的表达形成强烈的对比。

宪宗中兴后,穆宗纵情享乐,毫无节制,用人失当,不久河朔三镇复叛,唐王朝境遇每况愈下。《新唐书》: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于败乱,而敬宗卒及其身,是岂有讨贼之志哉!,宪宗后不久,韩愈去世,失去了时代的温床和核心领军人物,古文运动迅速走向了衰落。

浅析唐代古文运动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