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专利查询豆粕酶解多肽蛋白(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数据)

酶解大豆蛋白和酶解豆粕的区别是什么

酶解大豆蛋白生产生物活性肽汇总.

大豆肽的性质与功能

。(I) 易消化、易吸收性

2)低抗原性

低分子肽具有低的抗原性,不会引起过敏反应,可为食物过敏患者食用。(3)降胆固醇作用

大豆肽能 *** 甲状腺激素分泌,促使胆固醇代谢生成胆汁酸,胆汁酸又被食物纤维素所吸附排出体外,从而阻碍对胆固醇吸收,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4)降血压作用(5)减肥作用

(6)抗疲劳、增强体力(7)抗氧化活性

固态发酵的前景及应用

适于固体发酵理想的微生物要求:对营养要求简单粗放并且在基质中生长发育迅速,对真菌类要求菌丝的穿透力要强,能够深入到料层中,并且有完整酶系。固体发酵技术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酱油、食醋、豆豉、面包酒曲、食用菌等方面。近些年,固体发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主要有有机酸、酶制剂、农业微生物产品等。固体发酵技术不仅对微生物资源的利用存在多样性,而且最终的发酵产品也是多种多样的

酱油是以大豆、麸皮等为原料,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制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酱油的发酵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对不同生产阶段的微生物种类及对酱油风味形成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方面的研究对酱 *** 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豆豉是传统的调味食品,多采用黑豆或黄豆为原料,经发酵制成。现在人们更关注豆豉发酵中产生的物质在营养功能性方面的作用,原料发酵后消除了营养抑制因子,加入的食盐、乙醇和香辛料等提高了产品的储藏性,经发酵后,产品中的氨基酸和异黄酮等成分增加,具有控制糖尿病、抗氧化和降血压等诸多功能。

腐乳是在我国传统食品豆腐的基础上经过微生物进一步发酵而制成的风味独特的调味品。根据使用的微生物不同分为细菌型、根霉型和毛霉型 3 种,其中毛霉型腐乳生产量最多。由于传统腐乳 *** 简单粗放,影响因素较多,产品品质和风味不稳定,目前工作对现有腐乳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

乳酸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生产乳酸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酵母菌等。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真菌中米根霉菌是近年研究的热点。

柠檬酸是产量更大的有机酸,具有多种功能。目前柠檬酸主要采用液体发酵生产。SSF 法生产柠檬酸有很大潜力。 现已研究了利用香蕉皮、甘蔗渣、苹果渣、麦麸、橘皮、麦秆、玉米秸秆等原料生产柠檬酸的工艺。

固体发酵在微生物肥料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由于芽孢杆菌可产芽孢,保质期较长,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最多,主要包含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放线菌以链霉菌的生产和应用为主,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细黄链霉菌。固态发酵在饲料生产中的应用。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乳酸菌、酵母菌。经过微生物发酵后原料更容易被动物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产生发酵的代谢产物有活性肽、降解酶、酸类等功能性营养成分,提高了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青贮饲料是利用乳酸菌对玉米秸秆、牧草等进行固态发酵而制成的一种粗饲料。在青贮中接种人工培育的乳酸菌可加速青贮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大豆肽是如何加工的?

大豆多肽的加工主要是以大豆或者豆粕为原料,利用化学 *** 或酶法将大豆蛋白质水解而成,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目前较为典型的制备大豆多肽的 *** 是采用低变性脱脂大豆粕作为生产原料,首先将豆粕经弱碱浸泡、磨浆分离、酸沉、中和调浆一系列工序得到浓度约10%的分离大豆蛋白溶液;接着在pH为8.0,温度为70℃条件下加热10分钟,主要目的是提高酶解速率;然后在温度为45℃、酶用量为E/S=2%,pH=8.0条件下水解4小时,加酸调pH至4.3使未水解的大豆蛋白酸沉而除去,并加热升温至70℃,维持15分钟钝化蛋白酶,因此得到水解率为70℃的大豆蛋白水解物溶液;然后用固液比为1∶10的活性炭粉在50℃搅拌30分钟,冷却过滤,可达到明显的脱色、脱苦效果;脱色脱苦后使大豆多肽溶液缓缓流经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酸沉、中和调浆及水解过程中所加入酸碱生成的盐;最后在89.325千帕的真空度下浓缩30分钟,即得到成品大豆多肽浓缩液,为澄清的浅黄色溶液,无豆腥和其他任何异味,可直接作为流食食用,亦可与果汁、糖、酸按一定比例制成酸甜适口的蛋白类饮料或喷雾干燥制成粉末。

图17 大豆多肽制备工艺流程图

如何判断发酵豆粕的好坏?

2.1感官评判

包括色泽、气味、细度。豆粕经过发酵、干燥后颜色变深,优质的发酵豆粕皆为棕黄色或浅黄褐色。如果颜色浅而与豆粕一致,有可能发酵程度不够或掺入其他浅色蛋白原料;如果颜色过深(如深褐色),则表明干燥过度,发生美拉德反应。发酵豆粕的气味根据菌种和生产工艺的不同,也略有差异,但均应无豆腥味和霉味。一般为酸香味(较浓郁),酸味较浓的产品是以乳酸菌发酵为主,该类产品损耗低、成本低、有机酸含量较高、诱食效果较好,可部分降解抗营养因子、粗蛋白一般可提高4-5%、消化吸收率较高。发酵豆粕的粉碎粒度不宜过细。粒度越细,产品中的活性成分损失就越多、眼观越不易判断是否产假。

2.2常规理化分析

常规理化指标(蛋白含量、水分、灰分、酸度等)在大多数饲料厂的实验室里都可以完成,根据这几个指标和感官指标,可以初步判定发酵豆粕质量的优劣和稳定性。蛋白含量一般都能够达到标准,建议各厂家检测发酵豆粕中真蛋白质的含量,简单判断是否产假。以去皮豆粕为原料生产发酵豆粕的真蛋白一般在44%~49%之间,但这也跟发酵产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有关,游离氨基酸高,真蛋白相应就会低些。厂家一般对发酵豆粕的水分含量不太注重,只要不超出标准就行。其实,不同厂家对制定发酵豆粕的水分含量标准上有很大的不同,可能会给部分用户造成误解。有些厂家灌输“水分低则产品有效物质多”这样的概念,其实不然,比如有两个产品:A水分12%,蛋白50%;B水分8%,蛋白50%。假如A将水分降到8%,则蛋白52.27%;B将水分升到12%,蛋白47.83%。从这个例子上我们可以看出:水分高并不能代表产品有效物质少,相反,水分低,则需要进一步提高干燥温度或者延长干燥时间,不可避免会对活性物质造成破坏。发酵工艺的不成熟或菌种的选取不当的厂家,一般会以此 *** 来提高蛋白含量。豆粕通常含有5.5%~6.5%的总灰分。因为在发酵过程中,成品有一定的损耗,所以,发酵豆粕的粗灰分通常会比原料豆粕高一些。一般各厂家发酵豆粕的pH值在5左右,并不是pH越低的产品越好。

2.3酸度

采用滴定法测定,简单快速。发酵豆粕的酸度大于2%,过低则可能发酵程度不足或者发酵控制不当而产氨。

2.4抗营养因子

2.4.1抗原蛋白

大豆抗原蛋白是一种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是大豆中对动物(特别是幼龄动物)影响更大的一类物质。按离心时沉降系数和免疫学 *** 可将大豆蛋白质分为11S球蛋白(大豆球蛋白)和7S球蛋白(β和γ伴球蛋白),其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是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抗原蛋白,两者共占大豆籽实总蛋白的65%~80% 。根据抗原蛋白特性建立了许多7S球蛋白和11S球蛋白分离及测定的 *** ,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冷沉淀法、盐析法、按离子强度不同而沉淀的分离法、免疫法。目前发酵豆粕厂家主要是通过SDS-PAGE聚丙酰胺凝胶电泳的 *** ,测定蛋白分子量分布大致情况。通过标准分子量图谱比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的去除程度。使用ELISA *** 和免疫扩散法对抗原蛋白进行定量测定。发酵豆粕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降解大豆抗原,但对于饲料厂而言,基本上都检测不了,只能靠厂家提供资料进行判断。就目前市场上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而言,抗原蛋白并不可能完全降解。但是很多厂家宣称其发酵豆粕是“零抗原”或者“无抗原”,标称抗原含量低于1mg/kg,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另外,某些发酵豆粕由于干燥温度过高,蛋白质不能提取,上样时蛋白质浓度很低,会出现SDS-PAGE显示蛋白降解很好的假象,此时我们可以通过福林酚法或改良的Lorry法检测水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如果水溶性蛋白含量很低,则说明产品有问题。

2.4.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

豆粕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虽是热敏性因子,但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仍可达到2000TIU/g左右,优质发酵豆粕可以达到400TIU/g以下。一般可采用NY/T1103.2-2006的 *** 对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进行定量分析。

2.5 发酵豆粕中小分子蛋白的含量测定

发酵豆粕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将豆粕中的大分子蛋白降解成为小分子蛋白,甚至降解成多肽和小肽,从而提高其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率和机体的免疫力。目前各厂家测定小分子蛋白使用的都是三氯乙酸(TCA-N)法,而部分发酵豆粕厂家利用此法测定的小分子蛋白却声称为“小肽”(小于1000道尔顿),而且未扣除非蛋白氮(NPN)和游离氨基酸,这是混淆概念的。一般用三氯乙酸(TCA-N)法测定的是发酵豆粕中的分子量小于10000Da的小分子蛋白物质,而非生物学家及动物营养学上真正具有“小肽”意义的肽类物质。分子量段在5000Da~180Da之间的称为“肽”,分子量段5000Da~3000Da 之间的肽称为“大肽”,分子量段在3000Da~1000Da之间的肽称为“多肽”,分子量段在1000Da~180Da之间的称为“小肽”、“寡肽”、“低聚肽”,也称为小分子活性多肽,一般由2~6个氨基酸组成。有些厂家为了提高产品粗蛋白含量、降低成本,在发酵前添加一些非蛋白氮(如尿素、蛋白精)类的物质。如果用此法检测小分子蛋白含量时,一定要注意检测非蛋白氮的含量。

小分子活性多肽是什么呢?

由2至4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

两个以上的氨基酸之间以肽键相连,形成的“氨基链”或“氨基酸串”就叫做肽。其中,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肽被称为“多肽”,而由2至9个氨基酸组成的就叫做“寡肽”。

活性肽主要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新陈代谢,它在人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若活性肽减少后,人体的机能发生重要变化。

肽在人体起着多种激素的作用,它是人体多种激素的底物,也是多种激素的来源和源泉。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许多因素有关,特别是人体蛋白质,人体蛋白质又是以肽的形式存在的,人体生长发育首要的物质基础是肽。

人体生长发育离不开激素,而激素也是肽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人体生长发育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离不开肽,肽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胜肽是属于降解的小分子胶原蛋白,含氨基酸基团,属于原料类产品。胜肽也是人体中原本就存在的成分,是一种氨基酸形成的链状结构。我们所熟悉的蛋白质,就是一种多胜肽链。因氨基酸的组份和顺序各不相同而组成不同的肽。

由两个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的化合物称为“二肽”,以此类推,有9个氨基酸组成的化合物称为“九肽”,由多个氨基酸(一般为50个,也有称100个的)组成的肽则称为多肽,组成多肽的氨基酸单元称为“氨基酸残基”。肽键将氨基酸与氨基酸头尾相连。

微生物发酵法的生产工艺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大分子球蛋白转化为小分子肽,通过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发酵条件可生产不同氨基酸排序和分子量不同的肽。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游离氨基酸被微生物再次吸收利用,对微生物的代谢不会产生反馈抑制。

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氨基酸和小肽进行移接和重排,对某些肽基团进行修饰和重组。例如以大豆豆粕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大豆肽,改变了大豆蛋白质固有的氨基酸序列,修饰了肽的疏水性氨基酸末端。

使大豆肽没有苦味,活性更高,并赋予大豆肽一些生物活性功能,属于生物工程的高新技术范围、科技含量高、在食品行业、发酵工业、饲料行业、制药行业、化妆品行业和植物营养促进剂等行业中都能应用。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和非常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分子活性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