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在游览黄浦江时,突然问周边的陪同人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陪同人员多为上海本地人,但却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上来。毛主席随后说道,应该有。
既然有上海,那么是否有下海,如果有,下海又究竟在哪?
下海确实是有的,而且是和上海相对的一个地方,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两个地方走向了不一样的道路。至于下海究竟在哪,还得从黄浦江谈起。
黄浦江的“浦”,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方言里就是小河的意思,通常多指人工筑造的小河。在宋代,朝廷为了解决吴淞江的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便会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人工开凿的支流水道便称为“浦”,当时吴淞江两岸共有十八个浦。
在吴淞江的某一段(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的北岸也有个浦,称作下海浦。当时江南的河流命名有个习惯,靠上游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下游的支流称为外或下,上海浦、下海浦均因其位置而得名。
上海的名字就起源于上海浦,而这一切还是因为酒。此地的酒成名以后,便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酒务机构,酒务机构离上海浦很近,也就称为了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
直至 *** 战争后,上海成为了对外的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了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更大、最繁华的都市之一。
相较于上海的幸运,下海却走上了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严重淤塞,朝廷便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于是下海浦就被抛弃了。下海浦的淤塞现象也十分严重,1922年,干脆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也就变成了一条街道,就是现在的海门路。
下海没有了,只留下了一个残破的下海庙,在无声的诉说着他自己的历史。二十多年前, *** 重新修复了下海庙,成为了佛教的活动场所。而更为有趣的是,庙里的一块纪念碑,其落款正是“上海下海庙”。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