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小提琴有几根(全面的小提琴介绍)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团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一般在管弦乐作品中会分成之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两个声部。

小提琴的出现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自1 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其 *** 本身是一门极为精致的艺术。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

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几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著名作曲家写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经典作品,小提琴演奏家在这种乐器上注入了灵魂,发展了精湛的演奏艺术。小提琴既可以合奏,又可以进行独奏。

现代小提琴起源于意大利的克瑞莫纳,在1600-1750年间成为更大的小提琴 *** 中心。在意大利文中称为“violino”,意为“小的中提琴”。

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条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 *** 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

比如中世纪三弦琴(Rebec),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 *** 的雷贝琴(Rebab)。

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 Jambe de Fer 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 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

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应美第奇家族之请 *** 于1555年。

阿玛蒂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 *** 师,他有一套严格的 *** 流程来保证他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结构引入拨弦乐器的 *** 中,据他所知,拱形结构能明显提升拨弦乐器的音色与听感。

当时鲁特琴(Lute)在贵族中很流行。而美第奇家族需要一种与鲁特琴类似,但能用于街头演奏的乐器,故尔向安德雷亚·阿玛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来,不论是街头艺人还是贵族都对它青睐有加。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纪下半叶命令阿玛蒂组建了一只完整的弦乐队,这便足以说明当时小提琴的热度。

据琴身所标明的日期来看,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Charles IX),由安德雷亚·阿玛蒂在1560年 *** 于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纳(Cremona)。

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1716年 *** 的“弥赛亚”(Le Messie),也作“Salabue”,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lean博物馆。

从16世纪到18世纪最著名的制琴师

阿玛蒂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阿玛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东尼奥·阿玛蒂(Antonio Amati)(1540-1607),基罗拉摩·阿玛蒂 I(Girolamo Amati I)(1550-1630),吉罗拉莫·阿玛蒂 II(Girolamo Amati II)(1649-1740),尼科洛·阿玛蒂(Nicolo Amati)(1596-1684)

瓜奈里家族(意大利),包括:安德雷亚·瓜奈里(Andrea Guarneri)(1626-1698),曼图阿(意大利北部城市)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of Mantua)(1655-1720),朱塞佩·瓜奈里(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埃特罗·瓜奈里(Pietro Guarneri)(1695-1762),朱塞佩·瓜奈里·德尔·杰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

斯特拉迪瓦里家族(意大利克雷莫纳)。 雅各·史坦纳(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罗尔地区) 他们制造的乐器至今都是无价之宝。

小提琴的构造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头、琴颈、指板和共鸣箱)、琴弦系统(包括弦轴、挂弦板、琴马和琴弦)和琴弓。

不能再全面的小提琴介绍

 

不能再全面的小提琴介绍

 

琴身:琴身为木制结构,(共鸣箱)长约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板、背板和侧板粘合而成。槭木和云杉为原材料配合制造的音色更佳;面板常用云杉 *** ,质地较软;背板和侧板用枫木,质地较硬。琴头、琴颈用整条枫木,指板用乌木。小提琴的音质基本上取决于它的木质和相应的结构,取决于木材的振动频率和它对弦振动的反应。优质琴能把发出的每个声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样灵敏地传播出去。

back 背板:琴身背部的硬木 bass bar 低音梁:靠琴马低音脚一侧纵向粘在面板里面 bee-sting蜂针:饰缘伸入琴角,经过斜接缝的黑色部分 bottom block 尾木 bouts 段:小提琴两侧的弧形部位;琴颈末端外弧为上段,腰部内弧叫做中段或C段,琴尾部外弧为下段 chin rest 腮托 endpin 尾柱 eye 眼:琴头外侧部件,一圈螺旋形上升的终止点 f-holes f 孔:又叫音孔,面板每一侧的 f 形开口 fine-tuner 微调钩 fingerboard 指板front 面板 mortice 榫眼 neck 琴颈 neck block 琴颈木 ribs 侧板(琴框) saddle 尾枕 scroll 琴头 soundpost

音柱:在琴马高音脚一边,垂直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间 table 琴板volutes 旋首:琴头的螺旋形部分 琴弦系统:小提琴有琴弦4根,从粗到细的定音依次是G、D、A、E(g,d1,a1,e2),音域超过3个半组。每一根空弦之间相差的音程都是纯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两个八度左右。均为羊肠制的裸弦,约从18世纪起,低音G弦常包以银丝,使其反应灵敏。

不能再全面的小提琴介绍

 

不能再全面的小提琴介绍

 

现代则将G、D、A3根弦用缠金属丝的羊肠弦或钢丝缠弦,晚近也用尼龙弦。E弦改用钢丝弦,使其在高音区的音色更佳 琴马(琴桥):支撑琴弦的薄木片 nut 弦枕:保持琴弦位置的木块 peg 弦轴:拉紧琴弦 pegbox 弦轴箱:琴颈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个弦轴穿过 tailpiece 系弦板(拉弦板、弦总),系琴弦的硬木 tailgut 弦尾绳:将系弦板挂在尾柱上的羊肠线或尼龙绳 琴弓:琴弓由马尾毛制成,是弦乐器的一部分,用来令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弦乐器于几千年前已经出现,但它们都是拨奏的,因为琴弓尚未被发明。据大英百科全书载,琴弓的历史源于10世纪的 *** 文化,再迅速传至中国、欧洲、北非等世界各地。

除了百科全书外,一幅描绘了弓弦乐器的十世纪中亚的壁画亦是一支持这说法的证据。还有一种说法是,琴弓最早出现在拜占庭帝国时代,但其价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与弹拨 *** 所产生的声音相比,运弓生成的音质实在是太弱。

到11世纪 *** 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时,把琴弓带到了欧洲,不到100年的时间即为西欧社会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

*** 良好的琴弓需要高深的技术,木材也要经过挑选。传统上西方琴弓会使用巴西的巴西红木,但因它已成为濒危物种,现今由Tabebuia等木材[2]或GRP、碳纤维等人造物料取代。

琴弓首端有个称作frog的零件,连接马毛和木材,亦能调较马毛的松紧度。它多以黑檀树 *** ,但也有用象牙和玳瑁 *** 的,以作装饰。上方的零作是grip,包括一个金属线、丝或鲸须制成的圈和皮革或蛇皮制的拇指垫。琴弓的尾端可以是骨、象牙或金属。

一把小提琴弓有150至200条马尾毛,而其它的提琴弓则会有更多的毛。大部分人都相信使用白色的马毛能奏出更平滑的音色,而黑毛的音色较粗糙,因此多用作造低音提琴弓。造价较低廉的琴弓会选用其它类型的毛或尼龙。

琴弓的毛很多时都会加上松香来增加弓与弦的摩擦。重量,好的琴弓的重量在60克左右,好弓的长度为745毫米,这个长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过长过短都会感觉不合适。

为了令弓的木材有一定弧度,它会以数寸为一段,逐段受酒精灯加热成形,直至它达到标准的形状。

琴弓不用的时候要调松马毛,可以令琴弓放松。琴弓有时亦要重新加上马毛、调整木棒弧度、更换零件等,但需交由专业人士完成,否则可能会破坏琴弓。

在音乐术语中,拉弓(右手移离提琴)称为下弓,推弓(右手移向提琴)称为上弓。连续以上弓或下弓拉两个音称为hooked bow,下弓后提起弓再下弓为retake。

小提琴 *** 成现代这种样式,并非完全从形态美观出发,而是有其音响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板和背板有弧度,使其共鸣良好,发音洪亮;

琴的腰身狭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板和背板加嵌条,除防止木板开裂外,对琴的音质也起一定作用。面板与背板中间有音柱支撑,其位置变化对小提琴音色影响明显。面板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响作用。

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软,或漆得不匀,都会有损于音质。当琴弓与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动时,通过琴马引起面板振动,又通过音柱使背板振动,E弦振动较少,而G弦振动较大,从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动,并造成共鸣箱振动。

能否使琴声得以充分发挥,取决于琴弦及其张力、琴马质量、运弓的压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种音质都表达出来,还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弹弦等演奏技巧。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