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国经济开始持续复苏,但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因此,中央要求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提出了“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六保”要求。
相对于之前的“六稳”,“六保”的提法给人的感觉稍显消极,但其实不然。“六保”针对的都是当前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难挑战的积极举措。在当前形势下,做到“六保”是底线,而实现“六稳”是目标。“保”是“稳”的基础,也是前提。因此,必须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和支撑,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为渡过难关赢得时间、创造条件。
目前我国上半场抗疫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各项经济指标开始明显反弹,但一些隐患仍然不容忽视: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反弹0.1个百分点至6.0%,前4个月新增就业人数354万,较去年同期少105万;居民一季度对于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45.9%,为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更低水平;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降至90.86,同样为2001年有统计以来的更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六保”工作非常重要。
“六保”的关键是保就业、保民生和保企业。保就业,才能保住民生之本;保基本民生,就是要帮助困难和弱势群体渡过难关;保市场主体,就是要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和就业的“饭碗”。保住了就业、基本民生和市场主体,就有收入,就会拉动消费、扩大市场需求,进而稳住经济基本盘。
为此,首先要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货币、社保、就业等政策合力,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5月15日的政治局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随着两会召开,诸如赤字率上调幅度、特别国债发行规模等目标将会公布,各项政策将会集中发力。
其次,要加大改革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完善打基础、利长远制度机制上多下功夫,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日前,中央发布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针对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进行了集中部署。不久之前,中央还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这些重磅文件的发布,表明了中央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定力,也将有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最后,要继续扩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冲击巨大,一些国家正在动员本国企业搬离中国,一些“脱钩”言论也开始流行,我国必须对此予以警惕。下一步应继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包括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快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等,与各方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稳定、安全。
总体上看,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影响总体可控,没有也不会改变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面对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以“六保”稳底线,以“六稳”促增长,助力市场主体尽快走出困局,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运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