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烽烟四起。在各诸侯国中实力较强的有楚国和晋国,齐楚两国是盟国,宋晋两国是盟国。公元前594年,楚庄王派大臣申无畏出使齐国。
从楚国到齐国,中途必须要经过宋国。宋国的卫士例行检查了申无畏一行人,问他们有没有借路文书。申无畏回说没有。卫士们飞报宋文公,请求处理。
宋文公和大臣华元商量此时的解决对策。华元认为“楚使经过宋国,而不带借路文书,分明是欺侮宋国“所以他主张杀掉申无畏。宋文公害怕楚国前来攻打。华元认为侮辱与攻打一样,必须针锋相对地斗争,便下令将申无畏处死。
申无畏的从人飞速感回国,报告庄王。楚庄王派申无畏去齐的目的正是找个机会伐宋。现在机会果然来了,他立刻调道军队,命司马公子侧为大将,亲自攻打宋国。
楚军将宋国都成团团围住,造了大批和城墙一样高的楼车准备四面攻城!华元已经作了准备,亲自指挥军民防守,同时派大夫乐婴齐奔晋告急,请求援军支持。
乐婴齐到了晋都,将前后经过奏告晋景公。晋景公安慰他一番,让他在宾馆住下,然后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晋景公主张发兵救宋,可是谋臣伯宗反对道:“以前,我国荀林父为统帅,指挥兵车六百辆,和楚军作战,结果吃了败仗。目前,楚军正在势头上,前去教援末必有功”
晋景公说:“当今宋国和我晋国最为亲近,我们若不此时相救,宋国必定造灭国之灾啊。”伯宗道;“古人有言:鞭子虽长,也不应该打到马肚子上(“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上天正准备肠天命予楚,不可与之争夺。虽然晋国很强大,但也不能违背天意。”
伯宗说:“古人讲得好,要申要屈屈应因时制宜;山川菏泽容纳很多污垢;山林之中不免隐藏疾害;就是美玉也会偶有斑点;至于国君,有时难免要失了体统。要含耻忍辱,这是天地间的规律,不可违抗。”
晋国君臣上下商量了一番之后,派遣一个时辰和乐婴齐一同到睢阳去,禀告宋国国君“晋国就要派大军来,希望宋军坚守下去”
华元是决心抵抗到底的。楚、宋两军在睢阳城相持了九个月,楚军始终没有得逞。然而睢阳城内伤亡很大,由于粮草将近,饿死了不少人。楚庄王在城外叹着气说:“没想到宋国竟然如此难以攻打!”
最后,楚庄王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同意议和,双方订立了盟约。“鞭长莫及”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比喻力不能及或力不从心。
鞭长莫及:原意是说比喻力不能及。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