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表现预示低血压
众所周知,高血压是生活中的常见病,它能诱发多种疾病。然而,很多人还不了解,低血压对人体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即为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
气温高时较明显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20~50岁体质瘦弱的女性和老人。病状较轻的多数无任何症状,但部分患者易疲乏,收缩压低于80毫米汞柱时多有头晕、心悸、乏力、胸闷,少数有一过性黑矇和晕厥,夏季气温高时更明显。
体质性低血压预后良好,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多数人终身处于低血压状态,在老年时易跌倒骨折;有极少数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后又从低血压转为高血压,这类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差,多因缺乏体育运动。
*** 性低血压
与多种疾病相关
*** 性低血压指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时,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超过20~30毫米汞柱。有些患者伴有明显的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症状。
此类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颈椎病、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贫血等,极度疲乏、妊娠和使用某些药物也会引起。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也容易发生 *** 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
治病用药会引起
继发性低血压是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血管疾病、心排出量不足,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退,慢性消耗性疾病,减肥过度,营养不良,结核病,肿瘤晚期,重症糖尿病,使用降压药过量,使用抗抑郁药和血液透析的患者。
餐后低血压
血压调控功能失调
餐后低血压指老年人餐后1~2小时收缩压下降10~20毫米汞柱,有的可下降40~50毫米汞柱。由于收缩压下降过多,可出现一系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的表现,有的出现乏力、嗜睡、黑矇、走路不稳、无故跌倒,严重者发生晕厥,一时意识不清,平卧后症状消失。
餐后低血压好发于75~80岁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较瘦弱的老年人、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 *** 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下肢血液瘀滞,而餐后低血压则是由于血压调控功能失调,餐后胃肠道血液瘀积,相对脑部血液量短时间减少所致。
运动后低血压
抑或隐匿心脏病
正常人运动后可在15~60分钟收缩压轻度升高5~8毫米汞柱,舒张压轻度下降或不变。运动性低血压轻症者于较剧烈运动后仅出现无力、疲乏、面色苍白、气促,卧床休息后可减轻或恢复。
但有部分隐匿性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出现运动性低血压后可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晕厥,甚至猝死。对所有运动后低血压的患者,均应进行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检查。
血压低也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素,降血压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措施。是不是血压降得越低越好,还是低血压就不会引起中风呢?其实,血压过高或过低都是中风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两类:一类是出血性中风。这类中风与高血压直接相关,绝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破裂引起的。另一类是缺血性中风,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缺血性中风既可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也可发生在血压过低的患者身上。
因为血压低的患者也会有脑血管硬化,如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长期脑血管动脉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闭塞;有的动脉变得粗细不匀,血管挛曲,阻力增加,血流缓慢,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形成软化、坏死所致。
有的高血压患者应用降血压药后血压降得过低,或有低血压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血压过低时脑组织缺氧,血流缓慢,血液中的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升高,引起脑血管阻塞、脑供血不足而发生缺血性中风。
另外,还有的老年人由于存在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使心脏不能有效地搏血,而导致血压过低、脑血管供血不足,也可能发生缺血性中风。患有动脉硬化症的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降血压药的过程中要经常测量血压,以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发生中风。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