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主任(美国专利标志)
同样是殖民地翻身为什么美国成为了超级大国而巴西没有
美国崛起的原因:
▲崛起原因之一:发明家的国度
19世纪70年代末,着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
爱迪生一生 *** 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但爱迪生本人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之一经济强国。
爱迪生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之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美国联邦 *** 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理查德?莫斯比宣称,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要害原因。
▲崛起原因之二:没有围墙的大学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国各个领域,曾有一位学者说:“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成就了美国。”
美国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把受教育的权利当作人权的一部分。1862年,面对美国缺少大学的局面,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一项以出售联邦土地收入投资创办大学的法案——《莫里尔法》,为美国庞大的大学院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美国各州的财富40%以上用于教育开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捐赠完成。
美国许多着名的常青藤学校都是由私人创立的,私人的资助几乎遍布美国教育的各个角落,并成为美国独特的传统。着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临终前捐献出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资助公共文化事业,留给后人的有着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2500多座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数不清的社会文化设施。对此,卡内基曾说:“哪怕你拿走我所有的财富,只要把技术人员留给我,用不了几年,我又是钢铁大王。”
早在100多年前的众多美国富翁眼中,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
美国的大学还有它独特之处。英国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爵士曾评价:“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美国的大学获得了社会支持后,也开始为社会服务。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的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浑然一体,不仅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主导了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到今天,这个只有世界人口5%的国家,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汇聚着世界上最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崛起原因之三:宏大的科学战略
美国的领先优势还来源于富有远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1945年9月6日,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就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向世界公开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维持领先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美国之一次把发展高科技放在这样的战略地位来思考,此后,从未放弃过这一战略。
5个月后,世界上之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诞生,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除了英国在18世纪开启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电气时代和20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是在美国开端的。
今天,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巴西没有崛起的原因:
巴西在基本条件是是比较好的,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500多年长期沦为殖民地造成了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制约巴西发展的因素。同时国家主体观念极差,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造成巴西的国防工业相对落后。 而且拉美人天性比较散漫 没有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是什么意思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美国专利和商标办公室
*** 释义
1. 美国专利及商标局
例句:
1.
David j. kappos, director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tells the nyt these legal battles arenothing new.
美国专利和商标局主管大卫卡波斯告诉 *** ,这些官司并不新鲜。
2.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is in crystal city a government development in arlingtonvirginia.
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坐落于弗吉尼亚州阿林顿市的 *** 开发区水晶城(crystal city)。
3.
David j. kappos, director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has called the chinese patenttargets "mind-blowing numbers."
美国专利及商标局(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局长david j.kappos把中国的专利申请目标称为“令人震惊的数字”。
4.
But for years, the default of the united state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has been to grant softwarepatents even when they are impossibly broad or utterly confusing.
但是数年以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的采取放任态度,已经让软件专利泛滥,哪怕他们一无所用或者完全混乱。
5.
The backlogged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can take up to four years to approve a patent application.
积压了大量申请的专利商标局需要长达4年的时间才能审批完一项专利申请。
人有多少个基因对
自1991年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就其发现的几千个未知功能的人类基因组部分序列,即所谓已表达序列标记(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r)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TO)提交专利申请以来,由NIH的行动引起的争论几乎没有停止过。在生命科学界,这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是建立开放的数据库以使公众免费得到这些遗传信息,还是通过专利获得排他垄断权。而在知识产权界,争论的焦点则主要是未知功能的DNA片段(例如EST和SNP等基因标志)能否获得专利,以及针对EST和SNP专利申请应采用什么样的专利性标准问题(特别是充分公开和实用性要求)。
1998年欧共体通过并发布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指令,并且继后美国专利与商标局于1999年12月,发布了针对美国专利法第112条书面描述要求修订的专利申请内部审查指南和实用性审查指南。自此,问题似乎在逐步得到澄清,争论似乎也在逐渐平息下来(尽管迄今仍有一些法律界人士对上述规程和准则的某些细节提出异议)。然而,当中国国内也可能面临国际上已争论了将近十年之久的相似问题时,概要了解基因组部分序列特别是ESr的技术背景和特征,回顾国际上那场争论的经过和已提出的法律解决途径与对策,对于处理我国面临的相似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技术背景
为了充分理解ESr的实用性等专利性条件问题,有必要首先对分子生物学,特别是EST的某些基本概念简要总结如下。
DNA是由字母A、T、G和C所代表的四种不同的核苷酸组成的。因此,DNA序列可由一长串按不同顺序排列的上述字母来表示,例如AGGTCGAATCCGTAC.染色体DNA实际上是由两条互补的核苷酸链构成的双链分子。以A-T和G-c配对方式存在的核苷酸称为碱基对。如果上述序列为染色体DNA,它应该是如下所示的一串碱基对:
A G G T C G A A T C C G T A C
| | | | | | | | | | | | | | |
T C C A G C T T A G G C A T G
DNA链中每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翻译成21种氨基酸之一的密码子,而所说的21种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成分。由DNA的密码子拼出蛋白质的序列。
基因是编码生物体内基本成分即蛋白质的DNA序列。基因组是生物体细胞染色体中成套基因的总称。基因组序列中除包括编码特定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外显子)外,还包括更大数量的基因转录(即由DNA转录成信息BNA(mRNA))和翻译(即由mRNA翻译成蛋白质)调控区和及其他非编码区(内含子)。原定于2005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弄清人类基因组中包括大约10万个基因的大约30亿个DNA基本构成单位即碱基(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得到人类基因组的高分辨率基因图谱。
在活的生物体中,只有基因组DNA的编码区才被拷贝成具有真正生物学功能的分子,即由一长串不同的氨基酸连接成的蛋白质。因此,这些DNA编码区是负责各种表型功能的大多数遗传信息的载体。但这些DNA编码区只代表总DNA的3-5%,其余为调节编码区表达水平的非编码区。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生物技术研究仍是基于反向工作方式。例如,首先从生物体中分离出一种有特定生物学性质的蛋白质,并测定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然后可根据已测知的氨基酸序列,由单个核苷酸合成一小段称探针的DNA序列。这样,在将探针与生物体的DNA样品混合后,探针将与DNA序列上能够与之互补的一段DNA精确杂交,从而有可能分离出编码特定蛋白质的确切基因。一般情况下,使用生化分离技术只能从生物学样品中得到很微量的蛋白质。但如果分离到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就可以使用常规基因工程技术,用基因转染适当的宿主细胞系,然后大批量培养被转染的宿主细胞,从而可由宿主细胞表达产生大量所需要的蛋白质。
按照这种策略,科学家已克隆并表达了包括人干扰素和自介素等免疫系统调节蛋白质及骨和脑等组织其他活性蛋白质在内的数千种完整人类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其中,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主要用于治疗肾性贫血的红细胞生成素(EPO)。一旦使用一组探针分离得到基因,科学就可将其插入到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或哺乳动物细胞系(表达系统)中表达之。可以大批量培养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并从而可以收集并纯化得到足够用于治疗贫血病人的大量脚或其他生物学活性蛋白质。
与上述从已知的蛋白质开始寻找基因的策略相反,人类基因组研究则代表了DNA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例如,NIH的科学家Crag
Venter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建立了一种从cDNA库中快速选择DNA片段并测定其序列的 *** ,进而使用这种 *** 随机测定了一大批不知编码什么蛋白质的人DNA的片段。可以使用常规 *** (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由选择的并估计包括DNA编码区的DNA片段合成得到双链形式分离的cDNA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连接到载体上并在适当的表达系统中由之转录成相应的多肽或蛋白质。因此,cDNA反映了已表达的DNA序列,故后来将这样的片段称为“已表达序列标志”。与核苷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显示,NIH早期专利申请所包括的2,412个片段中,大约有83%与以前已知的序列无关。
因此可以认为,EST是在随机选择并经序列分析后分离得到的和(或)进行了特性鉴定的核酸。与按照传统 *** 分离并鉴定的核酸不同的是,当确定EST片段的序列时尚不知道由之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在相关研究中,首先是在分子水平上对FST分子进行鉴定,然后借助计算机程序指认可能由之编码的蛋白质及其潜在功能。一般说来,鉴定EST分子可包括几个特定的步骤:首先确定部分序列信息并将其储存在数据库中。然后用该序列信息作为探针与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在有些情况下,经过这种同源性检索可以在核苷酸序列水平上揭示出与编码已知功能之蛋白质的另一种核酸相关的特定EST序列。最后,选择这样的EST分子并进一步分析之。
由此可见,每个EST片段的序列都是与单个人类基因的一部分互补的。虽然这些片段可长达几百个碱基,但大多都不跨越相应基因的编码区。实际上,这些片段的序列本身并不是基因,而是与人类基因互补的部分DNA序列。每个片段都可以看作是可在体内被转录的人类基因的标志,直接针对已表达的基因。因此,可将其作为探针,用于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鉴定和分离整个基因,甚至还有可能借助同源性比较来鉴定基因或相应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也可能使用EST序列进行法医学分析、组织特异性或个体特异性鉴定,以及疾病相关基因鉴定。此外,还可使用EST片段制备可阻断基因表达的反义序列或三螺旋探针。
二、事实回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美国国家卫生院所属国家神经病和中风研究所的生化学家Crag
Venter建立了一种在没有进行全基因作图和测序情况下获得基因遗传信息的手段,并在基因组课题框架内分析和初步鉴定了几千个代表某些已表达基因互补的DNA(cDNA)片段。当时的NIH院长Bemadine
Healy受到国会准许将 *** 资助的科研成果 *** 给企业这一政策的鼓励,也考虑到巨额 *** 投资的回收,同时抱着将来保有这些序列的优先占有权这一愿望,于1991年就Venter等人的研究成果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TO)提交了发明名称为“人类基因转录产物的序列特征”的专利申请(申请序号07/716831)。
令NIH始料未及的是,它的行动轰动了全社会,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界和知识产权界引发了一场旷时持久的激烈争论。首先被激怒的是科学家们,许多人认为对这些未知功能的DNA序列授予独占权,必将会引发一场专利许可战,对生物医药研究与技术发展造成巨大冲击。另外,认为个别机构或个人垄断其发现的序列,还将阻碍生物技术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从而减慢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进展步伐。NIH的行动也引起了法律界的强烈反响。例如,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的Stephen
Maebius指出:NIH在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早期阶段寻求部分DNA序列的专利保护,很可能会造成许多从事人类基因组开发的私人公司竞相靠专利“立桩圈地”的局面,从而延缓建立在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相应蛋白质产品的研究与开发。Maebius
还建议PTO依据以前的有关判例(例如最后由更高法院作出裁决的Bnmn诉Mansou案),采用所谓的“实际实用性”(Practicalutility)这一专利性标准严格把关,以防止在发现其能够为人类带来直接益处的之前批准有关DNA片段的专利。
1992年8月,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TO)主要以缺乏非显而易见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及没有提供足够的书面描述为理由,在初步审查中驳回了NIH的专利申请。驳回后,NIH尚有机会将其意见提交到专利申诉委员会或上诉法院,以求得更深层次的裁决。但NIH继任院长Harold
Varmus在放弃权利要求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卫生与福利部)下,决定不再申诉(1993年2月)。很显然,作为一个靠 *** 提供财政资助的非赢利性研究机构,此时它在这一涉及全球性研究计划的问题上正在改变自己的立场,并加入了一些政治上的考虑。1994年初,NIH又采取了一个令科学界震惊的行动:宣布撤回已提交的涉及6,869个部分DNA序列的专利申请。对此,Varmus解释说:寻求这些部分序列的专利并不符合公众和科学界的更大利益。差不多与此同时,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也主动撤回了它的涉及1,200个部分DNA序列的专利申请。
尽管PTO驳回了NIH的早期专利申请,但一些在基因“淘金热”中涌现出来的公司,例如已在基因片段研究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的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HGS)与其非赢利性合作伙伴基因组研究所(TIGR),以及Incyte医药公司等,仍在冒险申请专利。到1997年初,PTO至少受理了350件复盖500,000个以上基因标记的专利申请。其中更大的一个申请包括18,500个序列。显然,这些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都是很宽的。申请人希望在他们深入研究了这些序列所牵涉的特定基因后,依据最初的EST专利申请日来证明他们是基因的之一个发现者。在加快工厂化测序进展的同时,他们曾希望NIH牵头通过诉讼程序尽早解决基因片段的专利性问题,但Varmus和他的法律顾问们没有接受这一建议。1997年8月,Varmnus至PTO局长Lehman的 *** 进一步表明NIH管理层已成为EST专利的强烈反对者。
HGS的总裁William
Haseltine曾试图说服怀疑者:“已表达序列标志作为研究工具是可以获得专利的”。其主要投资人George
Poste也坚称:对EST授予专利与批准BRCAI乳癌基因这样的生物标记专利没有什么不同。但生物技术团体中的反对者则不同意这些论点。例如,Genzyme公司的顾问Mank
Hoffer(遗传学试验和医药产品开发者之一)嘲笑说:“他们在要求保护一堆大小不等的螺栓”,理由是“这些螺栓可用于制造汽车。”甚至PTO局长Lehman也说:“这些材料大多都是数据……,单单数据是不能授予专利的。”负责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的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当时则明确表示反对授予EST专利。
针对个别从事大规模cDNA测序的公司(特别是私人公司)抢先寻求专利保护,并且提出超过其实际研究成果的宽范围权利要求的作法,包括NIH在内的一些公共科研团体、基金管理机构及大公司(如Merck公司)则投资建立公共数据库,并鼓励研究人员在公共数据库中保存序列信息,以暗中破坏涉及人类基因组的独占权利要求。这一反击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HGS、Incyte等公司累积的私有数据库的价值。投资分析家Matthew
Manrray表示了这种担忧:“由于快速公布DNA数据,使得基因组公司就基因发现投资牟利的机会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而且“一旦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投入公共区域,获得基因专利将会更加成问题。”
可见,在人类基因组的部分DNA序列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建立公共数据库和寻求专利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作法。公众能否得到并分享包括EST和SNP在内的人类基因组部分序列信息,已成为争论最多的问题。在此期间,虽然许多专利律师和专利法律研究人员都认为,未经特征鉴定并且未知功能的基因片段,因其本身缺乏商业上的实用价值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但PTO除初步驳回NIH的早期申请外,对其他EST申请并未作任何法律处理。另外,由于NIH没有提出申诉,所以FID申诉委员会和联邦巡回法院也未介入这一争论。人们都在等待和期盼着FTO或法院早日拿出政策或相关判例,以求得最终解决基因组DNA片段专利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法律问题。
几乎被DNA片段淹没的PTO局长Lehman估计,他的全体生物技术部工作人员既使什么事都不干,也要花费将近一年的时间整理和区分这些序列。为此,他首先被迫采取了一个减少EST专利权利要求积压的对策:规定每件申请不得包括10个以上的序列。这就意味着为保留其目前的权利要求,有关公司必须提交数千件新的申请,从而增加一大笔法定费用(每件400―800美元)。这一政策也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些公司仅就其已彻底研究清楚并证明具有实际实用性的序列申请专利。
1998年5月,美国专利与商标局生物技术审查部主任John
Doll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因为包括EST在内的DNA序列是人为干预的制造品或其组合物,即已从天然来源分离和纯化出来的游离分子,或者是构成重组分子或载体的一部分,所以属于可授予专利的主题材料。但Doll也特别强调,与其他技术领域的发明一样,涉及DNA序列的发明必须满足专利法规定的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和实用性,以及提供足够的书面描述等专利性条件,之后才能被批准为专利。关于EST的专利性,Doll进一步解释说:“我们不妨将整个基因和其包括的重要DNA片段分别比作电视机和显像管。很显然,对显像管授予专利权并不阻碍其他人获得电视机的专利。”
Doll提出的观点基本上代表了PTO的观点。在长时期因为实用性问题而不愿批准EST等DNA片段的专利后,此时美国专利局实际上已改变了它原来的观点。
在欧洲,欧共体于1998年7月公布了生物技术发明专利指令(98/44/EC),从而使基因和基因片段的专利问题再次以一个新的角度凸现出来。欧共体成员国即使不完全照搬该指令,至少也要在其国家法中体现指令的中心思想和目标。另外,为了法律的确定性和欧洲范围内专利法的协调统一,欧洲专利局(EPO)应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该指令。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指令第5条述及:1.处在不同的形成和发育阶段的人体,以及简单地发现其元件之一,包括基因序列或部分序列,不能构成可专利的发明;2.从人体分离的或借助技术程序生产的元件,包括基因序列或部分序列,即使其结构与天然元件完全相同,也构成可专利的发明;3.专利申请中必须公开已测序的基因或其部分序列的工业可应用性。
针对反映十分突出的EST专利性问题,特别是有关EST的书面描述和实用性问题,美国专利与商标局(PTO)于1998年向社会发出征集对原内部审查指南的意见的通知书。在充分考虑了其所收到的13个个人和19个组织的答复意见之后,PTO于1999年12月公布了涉及美国专利法第112条“书面描述”要求修改的内部审查指南,由于有些意见要求Fro对最后的(1995年)实用性审查指南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澄清,所以PIO还同时公布了修改的实用性审查指南,借以澄清其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三、已表达序列标志(EST)的专利性
尽管不同技术领域里所谓“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水平可能有很大不同,但对一件具体的专利申请,不管它是涉及计算机芯片、机械装置、药物或是DNA片段,专利局都将依据专利法规定的同样专利性标准进行审查。在每个技术领域中,不管发明的主题是否为开创性的、十分复杂的或是竞争性的,在其权利要求被批准之前都必须符合所有的专利性条件,即发明的主题未落入专利保护排除的范围内(专利法第25条)、发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专利法第26条),并且说明书必须对发明作出足够清楚完整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之后即能够重复或再现发明(专利法第26条)。
以下仅就EST的这些专利性问题作进一步地讨论。
(一)是否构成专利保护的主题:
与其他技术领域相比,自然界衍生的物质因其属于“发现”而不能获得专利。但作为一个普通原则,从自然界分离的或以其他技术手段得到的物质,即使其与天然等同物相同,也不能排除其专利性。无可置疑,如能满足专利性的所有要求,基因工程领域的专利可授予天然存在的编码有用蛋白质的人、动物或植物基因,以及与基因相联系的其他材料,如质粒构建体、重组蛋白质、被转化的细胞及转基因植物和动物等。
然而,从生物体中得到基因片段或DNA序列是否构成可获得专利的发明主题呢?答案应是肯定的。首先,虽然构成EST的DNA是以其序列所给出的信息为特征的,但DNA本身也是化学物质,特别是作为EST的cDNA本来就不是生物体中天然固有的。借助人为手段(如提取、筛选等)从其天然来源中分离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被看作是新产生的物质。虽然可以用简要的甚至自动化常规手段得到Esr片段,但其中仍需人的智力活动和技术上的人为干预,即得到这些DNA片段实际是技术处理的结果,是人为创造的或分离的化学物质。
(二)新颖性
因为构成EST的DNA是化学物质,而且EST不同于构成全长度基因的DNA序列,所以相对于构成全长度基因序列的DNA而言,EST并不能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即不失去新颖性。然而,关于EST的已知信息可使构成全长度基因序列的DNA失去创造性。另一方面,因为EST序列不同于包括EST的较长基因序列,所以EST的专利并不能破坏较长基因序列的新颖性。然而,关于EST的信息有可能使构成EST的较长基因序列失去创造性。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与全长度基因或包括部分序列的较长基因大片段相比,如果尚未以特定形式公开过基因的部分序列,则涉及该基因部分序列的发明应是具有新颖性的。这就提示,如果权利要求的DNA序列与以前公开的较长序列完全重叠或部分相同序列重叠,则权利要求的DNA序列的新颖性将取决于它的特定长度。当序列区域只有部分重叠时,一般在非交叠区域中很可能存在一个提供新颖性的结构元件。一般说来,在先公开部分基因序列并不影响完整基因的新颖性,因为后者还包括有新的基因区域。例如,在先发明人虽已就其中包括某个重要基因的DNA大片段获得了专利,但后来真正确定基因的可读框并分离出该基因的人,以及从同一基因中分离出许多DNA片段(如EST或SNP)的人,仍可获得第二个专利。
另外,技术发展的促进因素不只限于发现相应的全长度基因。即使权利要求的DNA与已知的DNA序列完全相同,发明人和申请人仍可在充分认识并描述新的功能的基础上获得该DNA序列的用途专利(这里所说的用途除直接用作药物外,还包括其第二用途或其他非药物用途)。因此,包括EST在内的DNA序列象其他常规化学物质一样,不仅可获得绝对的产品保护,还可就其未曾公开过的新的有益用途获得专利。
(三)创造性
如何判断EST相关发明的创造性,是目前专利法律界遇到的一个难以处理的特殊问题。首先,虽然DNA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化学物质,但生物体内所有DNA都是由仅仅四种普通碱基组成的,其化学性质没有直接依据于结构的实质性特征,故不能简单地基于DNA化学结构的相似性或非相似性比较来判断创造性(或美国专利法所称的非显而易见性)。另一方面,EST实际上是从已建立的cDNA库中随机选择并经过序列测定的DNA片段,得到EST的 *** 基本上是标准化的。在这种技术背景下,如果不考虑其特殊的技术性质,而仅仅基于常规结构非显而易见性标准对每个具有新的序列的EST片段授予专利,显然是与保护并鼓励对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发明这一专利立法宗旨相违背的。
针对这一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可基于现有技术(例如标准的自动化 *** )来比较和判断EST“获取 *** ”(obtainment
process)的非显而易见性。如果有证据足以推翻获取 *** 的显而易见性(例如 *** 本身的困难程度和有关DNA的不可预见的优点),就判定该DNA是非显而易见的。相反,如果提不出这样的证据,便有理由因显而易见而否认其专利性。
然而应该看到,特别是对于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发明,发明的创造性往往是与实用性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常规药用化学物质或天然提取物,常常可通过改变合成或提取条件来获得预期的物质,进而可基于结构或组成来推测并实现预期的使用效果。但DNA序列则完成不同。EST作为信息载体,它所提供给人们的是遗传信息,而有用遗传信息的获取往往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以“获取 *** ”的创造性作为推断EST创造性的标准,至少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实际上,在确定了部分基因序列的常规分离和测序 *** 之后,发明对现有技术的贡献就在于权利要求的DNA能实现怎样的技术结果。也就是说,DNA序列创造性不是取决于如何得到权利要求的DNA,而是在于该DNA能完成或成就什么。当然,如果在发现序列的有益用途和特征(什么)中克服了技术难题(为何),而且在专利申请中予以充分公开,则这些研究成果也足以体现发明的创造性。
在判断EST的创造性时,一般首先考虑两个重要因素:一是在发掘有益用途中克服客观技术难题,二是EST序列具有不可预见的特征或特殊优点。在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技术难题将会变得不那么重要,因此不可预见的结果主要是与特定EST序列或一组不均一DNA分子所携带之信息的特殊功能直接相关。一个或一组以常规自动化手段筛选并分离得到的EST,如果它们只用作探针,其可能被认为是显而易见的或缺乏创造性的,因为在与DNA的相反链杂交中难以获得不可预见的技术效果。相反,如果这些EST具有除作为探针以外的某些实用性特征,即使其包括已知的序列数据,则也可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的。
另外还应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原则,在判断发明的创造性和保护范围时,应注意专利所授予的垄断权是否与发明对现有技术所作出的贡献相匹配,即应在发明所提供的技术贡献与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垄断权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数目 不同生物的基因数目有很大差异,已经确知RNA噬菌体MS2只有3个基因,而哺乳动物的每一细胞中至少有100万个基因。但其中极大部分为重复序列,而非重复的序列中,编码肽链的基因估计不超过10万个。除了单纯的重复基因外,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都相似的为数众多的基因,它们往往紧密连锁,构成所谓基因复合体或叫做基因家族。
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释美国崛起
美 国 崛 起 因 素
美国的更高法律是宪法Constitution,之一部美国宪法于1787年5月在费城诞生,宪法的原则是:自由、平等、公正。宪法规定 *** 的组织形式为三权分立,即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院组成,一切法律的制定,必须通过国会的批准。白宫是执法机构,更高行首长是总统,由人民选举。更高法院是解释法律的机构,由九名大法官组成。三个机构相互独立,起到了监督和平衡的作用。以保卫美国的立国精神。
美国是世界上信用交易额更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他们有一套完善的信用法律制度,并以此来保障和规范信用活动的正常开展。
在美国,经过长期改良并借助计算机应用功能的信用管理相当规范。信用报告公司或简称信用公司给外界提供的有关个人信用的文件称为个人信用报告,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个人信息,比如姓名、住址、社会安全号、出生日期以及职业。2.信用历史,主要是消费者借款和还款的状况。3.调查的情况,它涉及贷款人、保险公司和其他类似机构和消费者的交易记录。4.公开记录,比如法院的公布判决或者破产情况。
为了将一点点搜集来的零散信息集中处理并加以量化,信用报告公司采用了评分的 *** 。信用评分的历史大约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战争使得人力匮乏,信用分析人员严重不足,于是信贷公司开始让有经验的人将评估标准写下来,仿照申请医疗保险的评分卡,以便让没有经验的贷款人决策。到了1950年代,数学家比尔·费尔(Bill Fair)和工程师厄尔·艾萨科Earl Isaac 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用两个人的名字成立了之一家专门致力于信用评分的费尔-艾萨科公司,并建立了后来盛行美国的评分标准-费科积分(FICO)。
信用评分的原理是借用统计数据和分析技术的结合,将消费者以往相互关联又繁杂凌乱的各种涉及信用表现的资料量化,经过加权平均得出简单且具体的分数,使银行和信贷公司一目了然,便于决策。同时信用评分系统的出现又在空间中统一了标准,使得以往手工操作的审核人员有了一个工作指南,贷款取舍的决定更为规范。
2、移民:杰出贡献
美国现行的移民法规,没有人种与国家的差别待遇,除了美国公民之近亲与移民法之一○一条中的特殊移民的签证没有名额限制外,全世界每年有廿七万人可以拿到美国的移民签证东半球不得超过十七万人,西半球不得超过十二万人)。美国 *** 为了公平起见,规定每一独立国家每年之移民配额不超过二万人,任何殖民地或外国之附属地区除了特殊移民外,其移民配额每年不得超过六百人,同时新移民法第二○二条规定每一个国家所得之二万移民配额,应按比例分配。
早期的移民把欧洲文化带到美国。很快地,这些文化遍及美国各地。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之一。许多的美国艺术家们对于发展新的风格,新的自我表现方式,甚至新的文化型式都作出巨大的 贡献。
3、基督文明与教育
宗教信仰主导美国。前美国总统里根去世时,媒体的报导和评论,几乎都谈到宗教信仰对他的人生和总统生涯的影响。里根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以坚持原则、强调道德著称。他的理念,他的乐观主义,他的昂扬向上精神等等,都和他的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美国建国二百年来,迄今共有43个总统,全部都是上帝的信徒。研究美国的专家认为,美国之所以强大,没有过独裁者,和美国领导人都有宗教信仰,美国建立在基督文明基础之上,有相当的关系。
2007年6月14日,在美国「国旗日」那天,美国更高法院驳回了旧金山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庭的一项判决,裁定保留国旗效忠誓词中的「在上帝之下」(Under God)这句话。这个案子最早由加州一个无神论的家长提起,说他的女儿在学校念这句誓词,有害其身心健康,要求取消这句话。前年,当地法院判决这个无神论家长「胜诉」,因而此案打到更高法院。现在美国更高法院大法官一致裁决,否决了旧金山法院的判决,等于那个无神论家长完全败诉,因为更高法院的判决是最终裁决。
美国更高法院做出裁决这天,不仅和美国「国旗日」是同一天,而且那天也是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把「在上帝之下」这句话加到忠诚誓词里整整50周年。当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威尔提议加入这句话,主要是凸显在那个冷战时代,美国作为一个有神论国家,区别于苏联、中国等无神论的共产世界。美国更高法院选择这样的日子做出裁决,显然有特殊的意义。它再次说明,美国是个有神论的国家,建立在基督文明基础之上。
6月16日,哈佛大学教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上帝之下」一文说,据去年的民调,高达92%的美国人相信上帝。《 *** 》1994年的民调是91%的美国人相信上帝。它说明过去十年中,绝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上帝的比例没有改变。
亨廷顿的文章还引述说,据去年和前年美国连续做的三次民调显示,平均有65%的美国人说他们已是教会成员,说自己是基督徒的达85%!如以美国现有二亿八千万人口计算,等于美国有近二亿四千万基督徒!亨廷顿说,这个比例达到或超过了印度教(Hindus)信仰者在印度,东正教徒在俄国, *** 在埃及,犹太人在以色列!
最近「国际社会调查项目」(ISSP)在全球17个主要国家做的一项民调发现,基督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属美国更高,不仅超过亚洲、非洲、美洲的国家,也超过了基督教传统最深厚的爱尔兰、波兰等所有的欧洲国家。
在此之前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有47%的人,每星期去教堂一次以上,而在荷兰、英国、德国、瑞典、丹麦等国,每月至少去一次教堂的人不到10%。在天主教的意大利和爱尔兰,每月去一次教堂的人也不到三分之一。48%的欧洲人从没去过教堂。一半以上的欧洲人说「上帝」对他们没什么意义,其中在丹麦占49%,在挪威占52%,在瑞典的比例更高,达55%。而在美国,82%的人说,上帝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
亨廷顿文章说,贫穷国家的人,比较宗教化,但在富有国家则相反,只有美国是个极为显著的例外。有学者研究指出,以其它国家为标准,以美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只有5%的人认为宗教「非常重要」,但事实上这个比例在美国达到51%。
美国虽然建立在基督文明之上,但却一直是世俗的 *** ,强调宗教自由,尊重无神论者不信仰的权利(有10%的美国人说他们是无神论者)。据亨廷顿文章的数字,在过去十年来,其它宗教在美国也发展很快,例如1977年,信印度教的人在美国有7万人,1997年则增至80万。该年 *** 在美国至少有350万,占美国人口近一点五。佛教徒则在75万到200万之间。但这些非基督教徒的数量,仍不到美国人口的5%。因而亨廷顿预测,在可见的将来,美国仍将是基督徒为主体的国家。
美国人口虽然不到全球5%,但经济却占全球的43%,科技占40%,军事占世界的近一半。美国之所以今天成为全球唯一超强,和多数美国人有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正是基督信仰,使美国人生活在承认原罪、虔诚祈祷,律己勤奋,开创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之中。而且美国又是既强调基督文明,同时又坚持政教分离,两者平衡得更好的国家。
学 校
美 国 人 相 信每 个 人 都 应 该 有 机 会 接 受 最 好 的 教 育, 以 发 展 个 人 的 天 赋 与 能 力。 从 19 世纪 早 期 开 始, 这 种 义 务 教 育 的 理 想 便 不 断 得 到 群 众 的 支 持。 许 多 政 教 界 的 领 导 人 物 指 出, 美 国 的繁 荣 与 强 大, 事 实 上 是 得 力 于 教 育 之 普 及。 1830 年 到 1850 年 间, 伟 大 的 教 育 家 如 霍 瑞 斯· 曼 Horace Mann、 巴 纳 德 Henry Barnard 等 人就 不 断 地 四 方 奔 走, 以 求 得 政 府 对 初、 高 中 教 育 的 管 理 与 支 持。 终 于 在 1852 年, 麻 萨 诸 塞 州 通 过 第 一 条 儿 童 义 务 接 受 教 育 的 法 令。
1865 年 南 北 战 争 结 束 后, 许 多 州 开 始 成 立 公 立 初中 与 高 中。 州 立 大 学 与 农 业 学 院、 技 术 学 院 方 面 也 都 有 惊 人 的 成 长。 20 世纪 初 期, 人 人 应 接 受 高 中 教 育 的 理 想 已 经 在 美 国 获 得 广 泛 的 支 持。 高 中 毕 业 后 申 请 进 入 学 院 就读 的 人 数 大 幅 度 地 增 加, 紧 接 着, 大 学 及 学 院 的 选 读 生 人 数 也 大 大 地 增 加。
今 日, 将 近有 600 万 的 美 国 人 在 学 校, 学 院 或 是 大 学 里 就 读, 其 他 数 百 万 的 美国 人 则 参 加 成 人 教 育 课 程。 几 乎 所 有 的 美 国 小 孩 最 少 都 接 受 8 年 的教 育, 高 中 毕 业 的 有 75%, 从 四 年 制 的 学 院 及 大 学 中 获 得 文 凭 的 有 25%。 广 大 的 教 育 计 划 已 使 美 国 成 为 世 界 上 受 教 育 人 数 最 多 的 国 家 之 一,只 有 1% 的 美 国 人 不 能 阅 读 及 写 字。
州 政 府 负 责自 己 州 内 的 公 立 教 育 制 度。 所 有 的 州 都 要 求 孩 童 入 学, 在 大 多 数 的 州, 孩 童 们 在 16 岁 之 前 必 须 接 受 教 育。 州 把 许 多 教 育 责 任 交 给 地 方 教 育 委 员 会, 大 多数 的 委 员 们 是 由 地 方 学 区 投 票 选 出。 大 多 数 的 美 国 公 立 学 校 是 由 当 地 地 方 投 资 及 管 理, 然 而 目前 联 邦 政 府 与 州 政 府, 却 在 投 资 地 方 学 校 上 扮 演 日 益 重 要 的 角 色。
各 州 同 时 也承 认 那 些 合 乎 相 当 学 院 基 础 的 私 立 学 校 与 教 会 学 校。 在 初 中 阶 段, 约 有 10% 的 人 就 读 于 私 立 或 教 会 学 校。 在 高 中 阶 段, 同 样 约 有 10% 的人 就 读 于 私 立 或 教 会 学 校 读 书。 约 有 20% 的 大 学 生 是 读 私 立 学 校 或教 会 学 校。
图 书 馆
公 立 图 书 馆最 早 设 立 在 美 国, 提 倡 免 费 公 立 图 书 馆 与 提 倡 免 费 公 立 教 育 的 运 动 几 乎 是 同 时 在 美 国 发 起。 到 19 世 纪 中 期, 大 众 已 认 为 公 立 图 书 馆 的 成 立, 应 该 是 地 方 政 府 的 职 责 之一 。 今 日, 美 国 有 8,500 座 公 立 图 书 馆,其 中 约 有 5,500 座 是 城 市、 乡 村、 地 区性 图 书 馆 的 分 馆, 美 国 还 有 将 近 2,800 个二 年 制 学 院、 四 年 制 学 院 以 及 大 学 图 书 馆。 上 千 的 初 中、 高 中、 政 府 机 构 与 私 人 企 业 也 都 设 有 它们 自 己 的 图 书 馆。
美 国 国 会 图书 馆 是 美 国 最 大 的 图 书 馆。 该 馆 建 于 1800 年, 藏 书 约 有 1700 万 册。 美 国 还 有 将 近80个 拥 有 100 万 册 以 上 藏 书 的 大 学 图 书 馆, 其 中 最 大 的 是 哈 佛 大 学 图 书 馆, 有 900 万 册 藏 书。
美 国 国 内 还有 数 千 座 特 别 图 书 馆, 这 些 图 书 馆 的 资 料 只 限 于 某 种 特 殊 的 部 门。 其 中 特 别 杰 出 的 几 个, 包 括 位于 芝 加 哥, 专 门 收 集 科 学 与 技 术 资 料 的 里 拉 John Crerar 图 书 馆;以 及 马 里 兰 州 柏 赛 斯 达 的 国 立 医 学 图 书 馆。 美 国 的 图 书 馆 首 倡 各 方 面 的 服 务, 许 多 图 书 馆 甚 至还 提 供 视 听 服 务、 音 乐场 地 以 及 艺 术场 地 等。
博 物 馆
美 国 博 物 馆将 近 5,000。 包 括 一 般 性 博 物 馆 以 及 艺术、 历 史、 博 物 学 及 应 用 科 学 之 类 的 专 业 性 博 物 馆。 却 尔 斯 登 Charleston 博物 馆 是 美 国 的 第 一 座 博 物 馆, 它 是 由 南 卡 罗 里 纳 州 却 尔 斯 登 图 书 馆 协 会 在 1773 年 建 立 的, 直 到 今 天, 博 物 馆 内 还 存 有 许 多 有 关 南 卡 罗 来 纳 州 历 史 的 珍 贵 资 料。 美国 年 代 最 久 的 一 所 艺 术 博 物 馆, 是 1805 年 建 立 在 费 城 的 宾 夕 法 尼亚 艺 术 学 院 。
其 他 有 名 的博 物 馆 包 括 有 纽 约 市 的 美 国 生 物 博 物 馆; 芝 加 哥 的 艺 术 学 会; 芝 加 哥 的 野 生 生 物 博 物 馆; 纽 约 市的 古 根 汉 博 物 馆; 纽 约 市 的 市 立 艺 术 博 物 馆; 纽 约 市 的 现 代 艺 术 博 物 馆 ; 芝 加 哥 的 科 学 工 业 博物 馆; 华 盛 顿 的 国 家 艺 廊; 康 涅 狄 格 州 纽海 汶 耶 鲁 大 学 的 皮 波 迪 Peab ody生物 博 物 馆; 华 盛 顿 的 美 国 国 立 史 密 森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博物 馆; 以 及 密 苏 里 州 堪 萨 斯 城 威 廉· 洛 克 西 尔· 尼 尔 逊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艺 廊 和 玛 莉· 艾 金 斯 Mary Atkins 艺 术 博 物 馆。
科 学 研 究
美 国 人 强 调人 人 接 受 教 育 的 重 要 性, 增 进 科 学 研 究 的 发 展。 出 自 美 国 的 诺 贝 尔 奖 得 主 的 科 学 家 远 比 其 他 国家 多。 迄 今 几 乎 已 有 140 个 美 国 人 赢 得 或 分 享 诺 贝 尔 奖, 而 其 中 有五 分 之 四 是 属 于 科 学 方 面。 美 国 人 获 得 诺 贝 尔 奖 的 重 要 发 明 包 括 对 光 速 的 测 量, 爱 克 斯 光 对 原子 的 影 响, 染 色 体 对 遗 传 的 功 用, 以 及 制 造 世 界 上 第 一 道 雷 射 光 束。 1957 年,美 国 政 府 在 科 学 研 究 与 发 展 的 工 作 上 编 列 了 446, 200 万 元 的 预 算, 七 十 年 代 后 期, 科 学 研 究 工 作 每 年 的 花 约 达 300 万 美 元。 美 国 的 工 业 也 开 始 增 辟 研 究 计 划, 以 制 造 更 新 更 好 的 产 品。
科 学 活 动 上巨 大 的 花 费, 对 于 培 养 科 学 家 与 工 程 师 的 大 学 与 学 院 而 言, 又 是 一 项 新 的 挑 战。 此 外, 大 学 实 验室 也 从 事 许 多 由 政 府 及 工 厂 资 助 的 研 究。 同 时, 这 种 对 科 学 的 重 视 也 在 高 中 与 初 中 反 映 出 来。 这可 从 科 学 性 课 程 在 所 有 课 程 中 所 占 的 比 例 与 份 量 得 知。
4、伟大的开国元勋人物
亚伯拉罕·林肯
在美国历史上,有两位总统备受尊重,一位是开国总统华盛顿,另一位是林肯。美国人说,华盛顿创造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在林肯时期,美国爆发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林肯在维护美国统一的同时,也解放了美国的黑奴。
很多美国历史学者认为,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联邦 *** 从此变得强大起来,美国的农业、工业以及整个国家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之一强国的基础。
富兰克林·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四任总统。他在重重危机中入主白宫,但当他辞世时,留下的是一个摆脱了经济危机、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强大国家。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美国陷入恐慌之中。罗斯福就是在这种恐慌之中上任的,经过罗斯福 *** 两个任期的努力,美国经济全面恢复。他还领导美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战后的大国地位奠定了基础。
5、扩张、没有内乱与政变
美利坚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在近现代史上的主要大国中,美国无疑是历史最为短暂的一个,立国迄今仅200多年,但它无疑又是成长最为迅速、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早在近100年前,就经济实力而言,这个新生的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之一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更是从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成为一个空前的超级大国,其地位延续至今。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美国经历了大规模的扩张,疆土东接大西洋,西临太平洋,面积多达930万平方公里。它紧跟欧洲强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又抢在欧洲列强之前,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是这个国家,率先开启了信息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实力优势明显,成为一个空前的超级大国,其地位延续至今。冷战结束后,美国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海洋统治者,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控制远离本土的战略要点,垄断了 *** ,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美国。
陆海大扩张
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疆土仍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但美国人很幸运,在他们的西方以及南方,有着无比广阔而肥沃的土地。通过购买和战争强夺等手段,美国从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获得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向西推进的扩张活动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国内需求被 *** 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到19世纪末,美国的人口、农业和工业重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5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1890年,美国的“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土地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但美国人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在海军实力跃升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海上扩张的步伐。夏威夷、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相继成为美国的战利品,美国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延伸到了太平洋的中西部。
工业革命先行者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手合上世界上之一个商用电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处地方。
动力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之一。爱迪生发明的电力设备,只用了30年实践就创造出相当于此前100多年的成就,并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
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1860年,它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英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接近全球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或许可以说,谁开创了新的工业革命,谁就能成为领先者。美国正是凭借率先开创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得以后来居上取代英国,取代欧洲列强成为新的世界大国。
美国政策主导世界秩序
早在之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欧洲列强,但真正使美国的影响力扩展至欧洲乃至世界的却是先后两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英法德等强国实力大为削弱,只有美国成为战争更大的获益者。
1919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怀揣着处理战后事宜的计划登上了欧洲大陆,试图主宰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然而,其他战胜国拒绝了威尔逊的基本设想,美国试图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努力无果而终。
于是,美国人退回了美洲大陆,专心打理自己的事务。到二战前,美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到了世界的38%,比英法德日4国之和还要多。
和一战相同的是,二战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而且得到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实力急剧膨胀。到1945年,美国拥有西方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0%,对外贸易的三分之一,黄金储备的四分之三,成为世界更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与此同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
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为1200余万,成为海洋统治者,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控制远离本土的战略要点,垄断了 *** ,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几百年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局面宣告结束,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美国。
美国成了二战后扩张规模更大的国家,前苏联支配的最远的地区离其国境为960公里,而美国支配的最远地区离其国境11200公里。在立国不到两百年之后,年轻的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国三大立国之本: 创新、教育、科学
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美国似乎拥有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所有基本条件: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丰富的各种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等等。然而,拥有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并不意味着美国会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世界大国。
在经济上,新生的美国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但这个学生很快就超越了诸多老师,美国崛起的原因似乎在经济制度之外。
其实,在美国崛起的背后,还有着其他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美国人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发达的教育体系以及超前的科学战略等等。创新、教育、科学,可谓美国人的三大立国之本。
崛起原因之一:发明家的国度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
爱迪生一生 *** 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但爱迪生本人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之一经济强国。
爱迪生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之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美国联邦 *** 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理查德·莫斯比宣称,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崛起原因之二:没有围墙的大学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国各个领域,曾有一位学者说:“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成就了美国。”
美国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把受教育的权利当作人权的一部分。1862年,面对美国缺少大学的局面,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一项以出售联邦土地收入投资创办大学的法案——《莫里尔法》,为美国庞大的大学院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美国各州的财富40%以上用于教育开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捐赠完成。
美国许多著名的常青藤学校都是由私人创立的,私人的资助几乎遍布美国教育的各个角落,并成为美国独特的传统。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临终前捐献出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资助公共文化事业,留给后人的有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2500多座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数不清的社会文化设施。对此,卡内基曾说:“哪怕你拿走我所有的财富,只要把技术人员留给我,用不了几年,我又是钢铁大王。”
早在100多年前的众多美国富翁眼中,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
美国的大学还有它独特之处。英国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爵士曾评价:“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美国的大学获得了社会支持后,也开始为社会服务。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的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浑然一体,不仅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主导了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到今天,这个只有世界人口5%的国家,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汇聚着世界上最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崛起原因之三:宏大的科学战略
美国的领先优势还来源于富有远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1945年9月6日,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就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向世界公开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维持领先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美国之一次把发展高科技放在这样的战略地位来思考,此后,从未放弃过这一战略。
5个月后,世界上之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诞生,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除了英国在18世纪开启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电气时代和20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是在美国开端的。
今天,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美国崛起的原因?
美国成为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强国,原因是很多方面的,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
一美国占天时的具体表现可主要分为:
1、美国是世界上最晚形成的独立 *** 大国。这在近代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美国独立前,大英帝国正替天行道,向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在美洲大陆被发现后,美国几乎是没开发的处女地。英国人替美国人基本上灭绝了土著人印第安人。又通过贩卖黑奴等手段繁荣了美国的经济。后来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自然是奉天承运,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2、美国民族的形成也属天意的一种。
严格来讲,美国并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美洲大陆被发现后,正赶上世界资本主义扩张时期,上到国家,下到百姓,到美国淘金成了一股浪潮。美国民族是世界上更优秀的民族。美国初期的人种构成,要么是身经百战的商人、军人、政客,要么是在欧洲各国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而到美国一试身手的冒险家,要么是被欧洲各国迫害的或者有不同违法经历的黑道精英。美国中后期的人员构成,不是富豪携款(不管是赃款与否)前往,便是知识分子精英万里投奔。除了黑奴被强行卖到美国,世界各国的穷人和笨蛋是很难进入美国大陆生根的。因此,种种因素汇合,使美国形成了精英富翁为主心骨的新民族。这个民族自然远比其他民族优秀。
二美国独占地利
1、海陆同体,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美国特有的地利。这是历史上的许多帝国条件所不能比的。蒙古帝国为内陆国家,实为不毛之地;英国尽管有海有陆,但国土狭窄,人口稀薄,无称霸后援力量;罗马帝国,马其顿帝国, *** 帝国,第三帝国,拿破仑帝国等等,无一不是缺这少那,都不能和现代美国相比。在地利上能同美国存一比的,目前只有俄罗斯和中国。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无称雄之志,故美国独霸世界将是不可避免的。
2、美国远离欧亚大陆。在古代特别是近代世界列强你死我活的拼杀中,美国却因远离险地,毫毛无损。以之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欧亚非大陆炮火连天,美国院内却风和日丽。不仅如此,美国乘机大量出售军火等商品以自肥,还不仅如此,在看到两大阵营交战精疲力竭之时,遣兵远征,收拾残局,成为战后分赃的更大赢家。两次世界大战,各列强国元气大伤,而美国乘其弊获其利,坐收渔利而能成者,首功当归地利也。
三美国修得人和
1、美国的政治制度最为完备和合理。
美国立国时,几乎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美国天然不会像中国一样受几千年封建文化影响,同时许多美国政治家已有了法国、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借鉴参考,取其精神,去其糟粕。美国的总统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民主制充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和谐,日前可以说是更好的政治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沉沦,美国政治制度更是无可匹敌了。美国独立后长时间不断的发展壮大,无一不和该政治制度先进完善有关。
2、美国的经济制度除了同英法等发达国家一样成熟外,更显示出灵活性。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和强力(国家控制)经济思想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因而美国经济遭受致命伤害的机会甚少。美国经济的闭关锁国和全球化都正得其时。逐渐形成的强大的美国经济受益于美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受益于它国政治制度的腐朽和经济的混乱。世界财富源源不断流向美国,美国自当来者不拒,发展消费两不误。美国人算是看透了,不拿白不拿,不吃白不吃,谁叫你们投怀送抱呢!美国人才不怕巨额债务(美国外债约有4万亿美元),反正现在世道上是欠钱的是爷,借钱的是孙子。更何况我有好的拳脚,赖帐你也没啥办法。
3、美国有最实用主义的现代文化。
美国民族没有久远的历史文化,只有现代文化,而现代文化之流就是资本主义文化。美国文化的特点是讲究感官的 *** ,很符合世界利己主义和拜金拜物拜强权的潮流。美国人没有历史,只有现在,不考虑那么多未来。今朝有酒今朝醉,即使借钱也消费,是美国独有的现象。美国的现代文化正悄悄的渗入世界每个角落,充当着美国帝国主义的精神 *** 。
4、美国始终相信军事力量决定一切。
从世界史称霸的历史上,归根结底,就是看哪个国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政治家从来都明白这一点,所以谁上台都格外关注军事。美国已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受益多多,不仅如此,美国接连发动海外战争,没有哪次对美国是吃亏的。美国奉行的主要是大棒政策。胡萝卜政策也用,但是要用胡萝卜换牛肉,否则美国一棵白菜叶也不会给你的。
5、美国的外交政策
(1)重视拉帮结伙。
尽管美国历史上有过孤立倾向,但大多数情况下是善于拉帮结伙的,例如北约欧盟。特别是发动一些侵略战争,经常拉上一些国家下水。明里是美国,暗里是以色列,还有小跑堂的英国,这三国始终是联盟的核心。
(2)善于玩弄两手,软硬兼施。例如战后对日的援助和朝战越战时一软一硬的具体表现。
(3)善于利用联合国,为我所用。联合国能用则用,例如朝战,不能用则绕开,如伊拉克战争。
(4)美国还有善于变化,不拘形式。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狼吃小羊总是有理,大搞双重标准等外交特点。
综上所述,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除了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制度先进(相对而言),崇尚武力(建立超级军事强国),内外政策正确等。这是值得大国学习的。
中国要强大,美国可为一面镜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实力优势明显,成为一个空前的超级大国,其地位延续至今。冷战结束后,美国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二战后,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成为海洋统治者,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控制远离本土的战略要点,垄断了 *** ,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世界资本主义的重心转移到美国。
陆海大扩张
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疆土仍局限于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但美国人很幸运,在他们的西方以及南方,有着无比广阔而肥沃的土地。通过购买和战争强夺等手段,美国从法国、西班牙和墨西哥手中获得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种向西推进的扩张活动促成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国内市场的统一。到19世纪末,美国国内贸易大约等于对外贸易的20倍,甚至超过了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国内需求被 *** 到如此令人羡慕的程度。
到19世纪末,美国的人口、农业和工业重心已经全面西移,同时把美国从一个弱小的国家推上世界经济大国的宝座,1895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
1890年,美国的“边疆消失了”,北美大陆再没有一片土地可以作为边疆地区来开拓。但美国人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在海军实力跃升的同时,美国也开始了海上扩张的步伐。夏威夷、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相继成为美国的战利品,美国的控制权和影响力延伸到了太平洋的中西部。
工业革命先行者
1882年9月4日,爱迪生亲手合上世界上之一个商用电力系统的电闸,电流沿着电线迅速流动,照亮了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的摩根公司等58处地方。
动力是国家、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力量之一。爱迪生发明的电力设备,只用了30年实践就创造出相当于此前100多年的成就,并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应用,使美国率先开启了电气时代,成为电力工业的故乡,并由此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竞争中,美国很快取代了英法的领先地位,以领头羊的姿态走在了世界前列。
正是在电气时代,美国经济后来居上。1860年,它的工业生产总值不到英国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经跃居世界首位,相当于英国的两倍,法国的三倍,接近全球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在20世纪后半叶,又是美国率先开创了信息革命,使美国得以再次走在前列,并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或许可以说,谁开创了新的工业革命,谁就能成为领先者。美国正是凭借率先开创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得以后来居上取代英国,取代欧洲列强成为新的世界大国。
在经历大规模扩张之后,美国似乎拥有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所有基本条件: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丰富的各种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等等。然而,拥有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并不意味着美国会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世界大国。
在经济上,新生的美国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但这个学生很快就超越了诸多老师,美国崛起的原因似乎在经济制度之外。
其实,在美国崛起的背后,还有着其他至关重要的因素,比如美国人永不停息的创新精神、发达的教育体系以及超前的科学战略等等。创新、教育、科学,可谓美国人的三大立国之本。
崛起原因之一:发明家的国度
19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闸门。
爱迪生一生 *** 有一千多项发明,白炽灯只是其中之一。这些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但爱迪生本人只是当时美国众多发明家中的一员,19世纪后半叶,各种各样的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美国。
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在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之一经济强国。
爱迪生出现在美国绝非偶然,他生活在一个属于发明家的国度,美国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为他的出现创造了基本条件。对于专利的保护,在16世纪的英国就已经开始,但是,美国人之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1802年,国家专利局成立。
美国联邦 *** 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共事务办公室主任理查德·莫斯比宣称,知识产权,是大脑的产品,是一份无尽的资源。我们对这项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们为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们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美国能够在历史上,包括在21世纪的今天,取得世界经济强国地位的关键原因。
崛起原因之二:没有围墙的大学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还有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塑造的人才遍及美国各个领域,曾有一位学者说:“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成就了美国。”
美国立国后不久,就颁布了《全民教育法案》,要求每个公民都要接受教育,并把受教育的权利当作人权的一部分。1862年,面对美国缺少大学的局面,时任总统林肯签署了一项以出售联邦土地收入投资创办大学的法案——《莫里尔法》,为美国庞大的大学院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美国各州的财富40%以上用于教育开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由慈善机构和私人捐赠完成。
美国许多著名的常青藤学校都是由私人创立的,私人的资助几乎遍布美国教育的各个角落,并成为美国独特的传统。著名的钢铁大王卡内基临终前捐献出自己的绝大多数财产,资助公共文化事业,留给后人的有著名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以及2500多座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数不清的社会文化设施。对此,卡内基曾说:“哪怕你拿走我所有的财富,只要把技术人员留给我,用不了几年,我又是钢铁大王。”
早在100多年前的众多美国富翁眼中,教育就等于科技,科技就等于生产力。
美国的大学还有它独特之处。英国教育学家埃里克·阿什比爵士曾评价:“美国对高等教育的贡献是拆除了大学校园的围墙。”美国的大学获得了社会支持后,也开始为社会服务。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美国的教育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浑然一体,不仅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甚至还主导了以电子技术为主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到今天,这个只有世界人口5%的国家,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汇聚着世界上最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和超过一半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崛起原因之三:宏大的科学战略
美国的领先优势还来源于富有远见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
1945年9月6日,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后的第四天就向国会递交了“21点战后复兴计划”,向世界公开表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维持领先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了它的科学技术资源。”美国之一次把发展高科技放在这样的战略地位来思考,此后,从未放弃过这一战略。
5个月后,世界上之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的诞生,象征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美国率先占领了信息时代的制高点。这是美国在20世纪后期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超级大国的重要原因。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除了英国在18世纪开启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19世纪后期的电气时代和20世纪的信息时代都是在美国开端的。
今天,美国在科研和开发上的投入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其他最富裕的西方七国的总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