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年之计在于春”,养殖的成败和养殖计划是密不可分的!新的一年,养殖户朋友们一定有新的打算,那么,你们的规划是这样做的吗?
首先,养殖户要及早谋划,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池塘条件、苗种和饲料来源、养殖技术水平、资金投入能力和历年的养殖经验来谋划水产养殖生产。养殖规划要做到相当科学、相当合理、相当切合实际的鱼(苗)种放养计划,才能为达到更佳养殖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放养规划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养殖品种
“养的好还要卖得好”,大家确定养殖品种要有远见,既不胆小也不贪"大",要有目的地选择市场有销路、经济效益看好的品种来主养,对于现阶段养殖技术尚未成熟、饲料没有保障、苗种来源困难或市场所占份额较小、价格起伏较大的种类,做计划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把握性不大的品种不要盲目跟风大规模饲养,可以待该品种养殖取得较为成熟的经验后再扩大养殖面积,以规避风险,不做“之一”,但也不落后,争做“第二”较为妥当。
在现实中,有些新奇特品种是"有价无市"(看来价格很高但市场需求量很小),而有些品种是"有市无价"(市场需求量很大但价格很低),更有些品种是"无价无市"(市场需求量很小同时价格也很低),所以选择养什么品种是最最最至关重要的,切不可嫌弃常规品种利润不高而只图盲目追求"新奇特"品种,到最后有可能养殖以为利润很好的名特优新品种反而还亏得更惨,因此,量体裁衣,看菜吃饭,心不要太大,目标不要定得太高,摸着石板过河,才为经营盈利之道。
不要凭一时勇气去进行无为的所谓"钻研",梦想去当"专"家。研发新品种或新技术,那是吃财政饭的人的事,不是平头百姓的活,老百姓也输不起瞎折腾。
比如:前几年养鳅就是一个例子,人人都去琢磨从种鳅产卵,水花育苗再到成鳅养殖的"一条龙"模式去苦苦探索,几年下来很多人亏得血本无归,更甚者有些人干脆当起"老师"(其实自己养殖都还养不好)大办培训班以收取培训费过日子。另外还有一些养殖比如养海狸鼠、养蛙等等都是如此,这是一个惨烈的教训,让人唏嘘不已。
有些品种经某些人或某些媒体也推波助澜故意夸大优势(比如长势快,卖价高)而不经意间避谈劣势(比如卖相不好,不耐低温等),涉嫌欺诈,只图推卖自己的东西或收点广告赞助费从不考虑别人是否适合养殖,夸夸其谈,诱惑让人心动,草率上马养殖,到头来苦不堪言。
更甚者,同样的一条(种)鱼,近几年却冒出很多新的品种"名称"了,犹以鲫鱼最为乱象,个别人士不怀好意,今年是这个名称,明年又换个名字,到了后年又改一个新的称呼,反正为了迎合人们追求贪图品种"新"、"奇"、"特"的欲望,年年"新"品种,年年"新"名称,最终让人上当受"骗",影响了整个行业的风气而不良,众人应该谴责之,更应慎重而不轻信,尽量找知底细有信誉的苗种场点合作以免受损。
二、养殖周期
养殖周期指饲养鱼类从苗种养成商品鱼所需要的时间。应选择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或模式来养殖。对于养殖周期长的品种,要先进行技术考证和养殖经济效益预测,切不可草率行事。
养殖周期长的品种养殖时间跨度长,其间的风险(如资金占用,鱼患病、泛塘,市场风险,天灾人祸等等)也随之而来,大多数鱼类在跨入三龄时生长速度本就变缓,饵料系数就会高很多,另外市场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往往辛辛苦苦养出来却发现市场价格远远低于预期,养出来也是亏本的!因此,养殖周期设计尽量以短打擒拿,"短、平、快"为好。
三、混养比例
制订放养规划要以鱼类的食性和栖息习性为基础,综合考虑饲料来源,水源水质优劣等等因素合理确定养殖品种的比例,以充分利用放养水面的饵料和水体资源,发挥养殖鱼类之间的互利关系,适当增加整个水体的放养密度,从而提高鱼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一般情况下,池塘中的天然和人工饵料主要是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草、旱草、有机碎屑和各种商品饲料。
天然饵料为不同的鱼所利用,而投喂的商品饵料,主要被草鱼、鲤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所食,部分较小的颗粒会被混养在一起的鲫鱼、团头鲂和各种小规格鱼(苗)种所食,还有一部分粉状的饲料也能被鲢、鳙鱼所利用,全部商品饲料均能直接有效地得到消耗利用。
吃食性鱼类的粪便可为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提供大量有机碎屑,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肥料,起到饵料再利用的作用。同时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还起到调节水质、降低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作用。
近些年,水质恶化,蓝(绿)藻暴发,加上鲢鱼(白鲢)价值低下而多遭人弃(嫌)养,这是一个既普遍但又不显现的恶性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蓝(绿)藻暴发时不论用什么药物都只能临时的暂缓压制蓝(绿)藻,几乎是隔一段时间后蓝(绿)藻又会东山再起,其实,鲢鱼才是蓝(绿)藻的真正克星,凡是鲢鱼配养比例适当的,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蓝(绿)藻的顽固暴发,因为蓝(绿)藻是鲢鱼的佳肴美食,如此既长了鱼儿又调节好水质,何乐而不为!因此,无论养什么鱼哪怕是肉食性鱼类,都得混养花白鲢为好。
四、放养密度和规格
放养密度和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放养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是合理的放养密度要在水面达到更高产量的同时,必须保证出池商品鱼达到市场要求的规格,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放养密度的确定要根据池塘管理水平以及资金投入的情况而定。但不可过度追求高密度高产量,因为高产量不一定就高效益,好的效益是建立在科学、合理、合适的基础之上的。
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规格的增重倍数是不同的,放养密度一般以鱼类的产量除以该种鱼的增重倍数,得出放养该种鱼类的数量。增重倍数是直接与养殖效益挂钩的,增重倍数越大,则养殖效益就越好。
要根据起捕的规格、次数来确定放养鱼(苗)种的规格,不要一味的贪图"快长快见效"而投放过大的鱼儿,因为越大的鱼(苗)种其成本也高,相应的增重倍数也小,养殖的效益不一定好。
比如:投放1两左右的草鱼到3斤时,增重倍数大约是30倍,投放半斤左右的草鱼到3斤时,增重倍数是6倍,抛开其它方面(比如人工,饲料等)只按增重倍数与价格计算为例如下(以草鱼及1万尾为例):
(1)收入:
每尾3斤草鱼市价估算6元/斤,即可卖出收入18元/尾,1万尾X3斤/尾=3万斤X6元/斤=总收入18万元。
(2)苗种成本及余额:
1两左右的草鱼苗种成本估算6元/斤,即苗种成本为0.60元/尾,购苗成本资金占用1万尾X0.60元/尾=6000元,减去卖鱼总收入18万元,余额17.40万元,每尾净余17.40元。
半斤左右的草鱼苗种成本估算5元/斤,即苗种成本为2.50元/尾,购苗成本资金占用1万尾X2.50元/尾=25000元,减去卖鱼总收入18 万元,余额15.50万元,每尾净余15.50元。
(3)效益差异:
上列示例中,两者上市鱼之间每尾相差1.90元(17.40元-15.50元),也就是说一条鱼效益差额接近2元了,养殖1万尾草鱼其收入就悬殊近2万元了,且投放大一点规格的购苗成本资金占用也大一些,苗种成本资金支出相差也接近2万元了(6000元-25000元=1.90万元)。
(4)分析:
虽然两者(投放1两左右与投放半斤左右)在生长时间上有差异,在常规同等的情况下,当年投放半斤左右的草鱼苗种可能在当年8-9月份左右既可长到3斤,当年投放1两左右的草鱼在10-11月也能够长到3斤,时间出入并不大,也多不了多少的饲料投喂,但效益就有一定的差距了,因此,投放适度的规格(比如草鱼投放以1两左右的最为划算)效益才会更好更佳。
本例只为讲明"投放的苗种规格要适中(度)"这个问题,请不可过度解读和深究。
除了以上的考虑,具体步骤分以下几步实施:
01
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建议实行分区养殖,能大幅提升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02
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湖南坤源“44321”投饵技术便是更好的投食管理技术。
03
利用鱼类共生,重视肥水养鱼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水体中除投喂-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饲草和饲料。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鲢鳙密度较大的池塘(亩投苗在160尾以上)水体肥度往往跟不上,这时候需要科学有效的人为补充藻类生长所需营养,湖南坤源“水动力”是一款专用渔肥,上市四年来深受广大养殖户好评,合作客户鲢鳙亩产突破1000斤的比比皆是!
04
分级标粗合理利用池塘空间
节省育种费用同时增加产量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分区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也可实现一年多批次上市,实现效益的提升
05
高效益鱼混养
选择合适的高效益品种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