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2020无锡发明专利授权量(无锡专利知识产权)

中国有多少发明专利

以2020年为例,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3万件,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2万件,其中国内申请人提交6.7万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371.7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73.2万件。商标注册576.1万件,著作权登记503.9万件,同比增长20.37%。受理植物新品种权申请8960件,同比增加30%,其中农业植物新品种权年度授权2549件,总授权量突破1.65万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城市发展前景排名

2019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

1)榜单概览:2019年深北上广稳居中长期发展潜力榜单前4名,二线城市中成都、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杭州位居前十;东部地区有32座城市进入前50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表现尤其突出;东北地区有超八成城市位于200名之后。百强城市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50%的人口,创造73%的GDP,占全国商品住宅销量的62%。

2)人口现状:人口持续向大城市集聚,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从区域层面看,当前人口回流皖川桂豫等中西部省份与粤浙等东部省份人口再集聚并存,京沪津苏黑吉辽人口增长低迷甚至负增长。从分线城市看,人口持续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入,三线城市全域流入流出基本平衡,四线城市持续流出。从重点城市看,深圳、广州、杭州常住人口大幅增长,西安、成都、长沙等中西部核心城市日益崛起,北京、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东部城市人口增长放缓。

3)人口潜力:人随产业走,一二线产业基础及潜力突出。一二线城市以25.5%的人口创造了46.5%的GDP,人口集聚潜力很大。在产业创新方面,一二线城市头部效应显著,上市公司占比、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分别占约70%、75%,其中京沪深占据绝对高地,杭州、广州、苏州、南京、成都等城市居前。在交通区位上,一二线城市占据交通枢纽地位,高铁始发终到趟数分别高达740、149趟,东部地区受益于自然地理和率先发展战略交通基础条件更优。在公共资源上,一二线城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密集,城市轨道交通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4)购买能力:一二线城市绝对购买能力较高,相对购买能力较低。从绝对水平看,一线城市人均储蓄存款、可支配收入分别高达11.5、6.6万元,远高于其他城市。从相对水平看,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分别为20.8、10.6、8.4、6.0年,但一线城市因供给不足,房价并非由中位数收入人群决定,而是由高收入人群决定。

5)住房供给: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二三线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一二线城市住房供给偏紧、套户比分别为0.97、1.02,东北地区有过剩风险、套户比超过1.1。东部、中部土地财政依赖度较高,分别为57%、52%;二三线城市较高,分别为64%、50%。

市场面:2019年百强城市何时布局更佳?

1)榜单概览:在基本面分析基础上,结合市场面情况将发展潜力100强划为3档,其中深北上广等15个城市为一档,成都、武汉等25城为二档,兰州、徐州等60城为三档。

2)量价趋势:部分三四线城市需求明显透支,部分一二线城市成交量有所回暖、市场有望趋稳。已经历明显调整的部分一二线城市及周边房价将逐渐趋稳,如供给不足或存在一定上涨压力;前期受棚改货币化 *** 销量暴增、而又缺乏基本面支撑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存在调整风险。

3)库存去化:西部地区、四线城市总体库存风险较高。从可售库存看,2019年1月一线、二线、三四线样本城市库存去化周期分别为11.7、10.5、11.4个月,三四线城市从2018年下半年以来有一定上升。从广义库存看,2017年西部地区、四线城市土地消化周期分别为2.5、2.1年。

4)拿地成本:2018年地价房价比总体回落,少数城市仍较高。2019年3月百城样本中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住宅类用地成交溢价率分别为4.2%、21.6%、21.4%,其中二线城市连续4个月上行、三四线城市连续5个月上行。2018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地价房价比分别为29%、25%、19%、13%,除一线城市较2017年小幅上升1个百分点外,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分别下降7、5、2个百分点。

拥抱城市群,把握大趋势。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2019年发展潜力百强城市中有96个位于19大城市群,有54个位于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从人均生产效率看,分规模人均创造GDP呈现规模从大到小的递减现象;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均创造14万元的GDP,是100-300万人城市的2.1倍,是20万人以下城市的约5倍。在城市群层面,19个城市群的核心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5个城市群。预计到2030年,中国2亿新增城镇人口的约80%将分布在19个城市群,其中约60%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中原、山东半岛等七大城市群。在都市圈层面,24个1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以6.7%的土地集聚33%的人口创造约54%的GDP,其中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等都市圈发展潜力明显居前。在大都市圈之外,仍有两类三四线城市值得关注:一类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另一类是距离中心大城市较远、辖区或腹地人口规模大的内陆地方性中心城市,均多数位于城市群内。

实施真正的房地产长效机制,有助于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也是人民、 *** 、企业等各方的共同期盼。长效机制的关键在于人地挂钩、金融稳定和因城施策。对于人口持续流入、供地不足导致的房价过高城市,增加土地供应;对于人口持续流出、供地过多导致的库存过高城市,减少土地供应;通过人地挂钩实现供求平衡,解决此前人地分离、供求错配导致的一二线房价过高、三四线库存过高问题。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经验看,房地产过度金融杠杆化是风险之源,货币金融稳定是治本之策,要避免货币超发、杠杆过高和居民过度举债,通过货币、金融、税收、土地等多种手段,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抑制投机型需求。

无锡滨湖的经济实力

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2.52亿元,增长13%。全区财政总收入139.18亿元,增长82.6%,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8.3%;其中一般预测收入55.19亿元,增长31.3%。财政支出87.01亿元,增长179.6%。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21亿元,增长26.7%。

【农业】 2010年,全区实现农业总收入超4亿元,“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太湖花都等加快推进。全区新增适度规模农业面积340公顷,比例达75.15%;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66.7公顷。都市农业收入3100万元,实现目标任务的103.33%;农业项目投入1.5亿元,全部实现目标任务;实现生物农业销售收入1亿元,培育生物农业规模企业1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幅13.8%。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三品”种养面积比例达75%,完成目标任务的115.38%。

【工业】 2010年,全区工业完成纳税销售收入1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规模骨干企业完成纳税销售收入421.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0亿元,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3%;技术装备投资占工业投入比重超过70%,累计培育国家高新企业56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9家。新城工业安置区新拓展面积134.3公顷,完成主辅分离20家。工业投入结构进一步转型优化,技改投入占比达52%,技术装备投资占全部工业投入比重超过70%,五大新兴制造业投入增幅35%,新上企业和项目实现100%入园率,年度工业集中度达88%。

【服务业】201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纳税营销收入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功能 *** 业提升发展,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服务业占全区GDP比重达到47.5%,服务业投入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超过80%。大力推进河埒核心商务区建设,区首个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开业。大力培育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次级商业圈,湖滨路商业街继续加大内部环境建设和产业布局调整。加快推进连锁业态发展,扶持灵山豆制品连锁放心工程。推进大型卖场建设,建成灵山旅游商品卖场、世纪联华超市、苏宁电器河埒店等卖场,并启动胡埭生产资料大卖场建设。

【旅游业】 2010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1009.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6%;旅游总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民营经济】 2010年,全区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36.01亿元,税收收入56.29亿元,分别增长21.3%和17.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60.1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39.47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2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14亿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73.1%、62%、83.7%和31.9%。

【社会事业】

教 育:2010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35年,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20所;在校学生45199人,其中:中等专业学校4431人,普通中学15217人,小学25551人;专任教师3427名,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39名,普通中学1427名,小学1761名。

科 技:2010年,全区共申请专利5332件,其中发明专利1077件;实用新型专利1415件,外观设计专利2840件;专利授权数为3560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件;实用新型专利1166件,外观设计专利2284件。

文 体:2010年,全区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站10个;影剧院3个,坐席数2318张;图书馆藏书72.99万册,阅览坐席数300张。全区共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026人,其中:国家级指导员6人、一级指导员30人、二级指导员306人,三级指导员684人。

卫 生:2010年,全区卫生机构169个,其中医院3个;床位数1205张,其中医院763张;卫生技术人员1782人,其中医院63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749人,执业助理医师55人,注册护士575人,药剂人员120人,检验人员56人。

民 政:2010年,全区社会救济总人数3663人,其中城镇3572人,农村91人;发放城乡居民更低生活保障资金1035.04万元,其中城镇1015.6万元,农村19.44万元;拥有养老机构18个,收养老人1000人;福利企业18家,职工1198人,其中残疾人员426人。

环 保:2010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比例达到91.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区重点水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6.5%。全区建成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全区烟尘控制区面积103.9平方公里,清洁能源区面积10.36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103.9平方公里。

安 监:2010年,全区各类事故死亡为85人,与上年相比下降20.6%。重点行业领域死亡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火灾事故连续三年保持零死亡,冶金、危化品企业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建筑、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与上年相比均下降5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三项指标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19.1%、33.4%和20.5%。

【城乡建设】 2010年,无锡市首家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建成开业,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初显成效;渔港片区完成拆迁,美湖片区金水路建成通车,湖滨商业街包装出新;金城湾片区蠡湖东扩环境整治拆迁基本完成。加快实施老街镇区改造,周新老街已部分修复。涉拆建筑签约400万平方米,拆除345万平方米,全面完成轨道一号线、惠河路、尚贤河二三期等17个市重点工程和23个安置房、园区、地块项目拆迁任务。新开工建设贡湖苑、仙河苑四期等安置组团423万平方米,竣工319万平方米。提供安置房2.8万套,安置12355户;安置房累计办理初始登记10292套118万平方米,受理转移登记5931套57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文明创建、“太湖杯”城管创优、“两整两创”等活动,拆除违建8.31万平方米。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100%,38条城市道路废弃道口整治、12个街景亮化改造项目、5个道路节点整治项目全面完成。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900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30元,同比增长10%。

江苏有哪几个城市

截至2017年11月底,江苏省共辖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分别是:

13个地级市: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镇江市、泰州市、宿迁市。

22个县级市:江阴市、宜兴市、邳州市、新沂市、溧阳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如皋市、海门市、启东市、东台市、高邮市、仪征市、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靖江市、兴化市、泰兴市和海安市。

扩展资料

江苏,简称“苏”,是中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以“江宁府”与“苏州府”之首字得名。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地跨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江苏地处中国大陆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跨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陆域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土地总面积的1.12%,高邮市周山镇志光村龙华组确定为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点。 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共26个海岛。

江苏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有古镇水乡,有千年名刹,有古典园林,有湖光山色,有帝王陵寝,有都城遗址,可谓是“吴韵汉风,各擅所长”。

江苏是港口大省,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中国53个主要港口名录中,江苏有7个;在沿海25个主要港口中,江苏有5个。南京港、南通港和镇江港均是国家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连云港港是国家25个沿海主要港口、12个区域性中心港口和江苏重点打造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徐州港和无锡港均是国家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太仓港是江苏重点打造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苏

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万件,国内近年的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是多少?

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万件,国内近年的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不到50%,中国2013-2018年的发明专利授权率浮动在54%~60%,2019年后的数据更是直接降低到50%以下,这也意味着国家目前对发明专利的审核标准越来越严格。

专利方面,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9.3万件,使用新型专利授权147.3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3万件受理PCT国际申请3.3万件,中国申请人通过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353件专利复审结案3.1万箭无效,宣告结案零点儿5万件,截至2022年六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90.6万件,同比增长17%,点儿五。

根据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创业创造,推动新动能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布局建设212家双创示范基地,8500多家众创空间和58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持续推进5G贺千兆光网建设应用,六月末5G手机终端连接数已达3.65亿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6%,其中电子,医药行业同比分别增长二十四点四百分之二十九点五,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55.9%。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33.9万件商标注册372.4万件,国外申请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5.4万件,商标注册量9.0件,同比分别增长30%和7.5%,表明国外企业对我国营商环境抱有信心。

关于城市群未来发展,你比较看好哪里,为什么?

从“精准扶贫”到“发展城市群”,国家因势利导,做出了新时代正确的选择。

城市群的发展,既是现代城市和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一体化、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战略的成功,不仅成功带动了片区经济,对于进一步带动中西部城市群发展、产业转移、经济转型换档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更好的规避了过往发展中的许多问题。

从趋势上看,三大城市群经济带发展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后,在人口红利、经济规模、产业层级上都遇到了不同的天花板,尤其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的发展弊端开始凸显,将对经济发展产生 显著 影响。

因此,大力发展城市群,不仅在于构建活跃的外向型经济,也是大国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再一次构建 健康 的、稳定的发展骨架。

这是必然趋势。

从2019年的城市群排名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发展潜力居前,之后是海峡西岸、山东半岛、中原、辽中南、关中平原、北部湾等。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经济规模居前、产业创新实力领先,GDP、A+H股上市公司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合计分别占全国的38.1%、64.1%、63.9%。从人口看,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京津冀近3年人口增量领跑全国,分别年均增长142.2万、100.9万、87.3万、63.8万、42.7万人; 中原、海峡西岸、北部湾、关中平原、山东半岛、黔中 等亦明显增长,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人口减少。当前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进入趋于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11个城市群处于快速发展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个城市群处于雏形发育期。

从投资角度看,成熟期的城市群有着较高的投资价值,快速发展期的城市群具备承载新时代经济转型的重任,未来可期;而处于雏形发育期的城市群,需要头部产业、领导企业和极具个人品牌、能得到政策优待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在未来获得发展红利。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快速发展期的城市群,比如长江中游城市群。

如果说未来发展潜力更大的城市群,那应该就是长三角了。当然,如果说发展最快,那就另当别论。

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国之一大城市群,拥有全国众多实力强市,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还包括苏州、宁波、无锡等区域中心城市。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走在全国前列,它范围涵盖到三省一市,涉及省份之多,全国也仅次一个。而且长三角的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开始它就只包括江浙沪16城核心城市,如今已经扩展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境,带动范围越来越广,带动能力也越来越强。

而且长三角也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是中国参与世界竞争的重要平台,因此该城市群所受到的政策支持是一般城市群无可比拟的。

因此要说发展潜力,长三角无疑是更大的。但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保持9%以上的高速增长。国内还有很多城市群刚起步,发展速度自然要快些,因此以速速而论,可能可能会有很多城市群发展都要比长三角快。但就实力、影响力和发展潜力来看,目前还以长三角更优。

城市群是可以更好地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模式,可是城市群也是由于范围太广而无法集中力量,特别在处理产业分工、资源共享、人才互动方面也是各自为政,甚至是相互竞争、资源重叠、重复建设的竞争格局。只有在交通互联方面比较热衷,可真正的城市群不仅局限在交通互联范畴里,而是需要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至于说哪个区域更好,这个瞎子也知道,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的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就是国内更具竞争力的城市群,而且还参与全球范围内的城市群竞争。

全球的六大城市群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全球六大城市群。其中就有长三角城市群。

从地理位置看,我国的经济高度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区域特色和城市发展的特点不一样,京津冀主要是以都市区的方式集中体现,也就是未来北京都市区将与东京都市区、纽约都市区等都市区方式进行,而不是以城市群方式参与全球竞争;在珠三角地区也不是以城市群方式,而是以大湾区特色参与竞争。只有长三角参与城市群竞争的格局。

另外,在全国范围内能够进入实力竞争梯队的主要还是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二大城市群,这两大城市群虽弱于长三角,但却要高出其他城市群一个级别以上。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合肥已不能纳入其中,而应归到了长三角城市群中。留下的就是武汉、长沙和南昌在内的三大省份的城市群格局。与成都为主的四川和重庆的成渝城市群在伯仲之间,一时半会很难决出高下。

其他的如西北地区的关中平原城市群、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等城市群还是处于后面,主要还是一些区域性的城市群格局,跟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全国性战略格局有着很大的差别。

余下的一些主要是指省会或跨区域的城市群,也就是一个城市群的称呼而已,不太具有实质性的跨区域战略意义。

城市群被视为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更高空间组织形式。从世界范围看,人口迁徙的特点,是最终向一些特大城市群聚集,形成大都市圈。

城市群意味着形成互通、互联、互惠的大产业链、大都市圈,意味着规模和效率。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竞争,已经不在是单一的城市竞争,而是城市群的竞争。

2018年11月18日, *** 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 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的战略融合发展。

过往的发展,重点是城镇化。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四大城市群如佛教中四大天王,东西南北各自镇守一方,他们既是各个方位的经济中心,也是政策高地,是资金重点砸进去的地方。所以,这四大城市群就是投资最有保障的地方,是当今中国投资的首选城市。

看好成渝城市群,因为潜力更大。

1.京津冀:说真的北方经济早就偏疲软了,京津冀城市群也就北京在苦苦支撑,天津的数据真的不够看,各种民生数据都表明了关键商业活力很低,天津gdp都掉出前10了,曾经的渤海明珠一去不复返。

2.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同样的问题,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增长非常缓慢了,这也是广州被重庆超的原因,再加上国际局势不稳定,国家开始主打经济内循环,依靠外贸的港口会比较惨,经济中心会逐渐向内陆转移。

3.成渝城市群,大有可为,从战略上看,是国家持续输出政策的地方,从经济上看,重庆gdp超过了广州排第4,成都未来很快就会超苏州排第6,所以这是强强联手,而且四川重庆人口腹地大,文化和产业都很丰富,所以潜力大小也不言而喻了,西部再开发是国家的重点,成渝4座4F机场就可以看出,成渝城市群是国家经济前行的新星发动机。

这里是城市分析师,给你带来最客观的分析。

中国以后的那里有土地多种粮食的,那里就是更好的,目前讲工业的,再过几年每个省市,地都有自己的工业了,加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工业了,那些工业制造只能内消了,上海深圳广州东莞,那些城市没有土地种粮食了吃什么的,制的东西没有人要的,你会制的,人家也会制的,但是人家制造东西也有土地种粮食养殖的,但是你没有土地了只能吃西北风了,这样的转型不会多久的,从农业转工业的 社会 ,又从工业转向农业的就不会久的,有土地的才是真实的财产,房产不久就会成为过去了。

非常看好成渝城市群未来的前景。

重庆原本属于四川,因为三峡库区等综合因素,重庆成为直辖市独立了出来。

就重庆而言,地理位置的优势十分明显。重庆与陕西、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五省接壤,公路铁路 *** 优势明显。另有长江嘉陵江汇聚,水路交通可直达武汉、上海。

另外,成都近几年的发展速度之快,每个四川人肯定深有感触。依托盆地优势,成都在打造宜居生活、人文 科技 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甚至有人戏称成都为:成都省,它的发展是举全省之力。

腾讯、阿里巴巴、华为、联想等大型 科技 公司齐聚成都,富士康、京东方等顶尖制造企业也在此开办分公司。

现目前,成都重庆处于二线城市领头羊的位置,也被纳入新一线城市名单。因为地理原因,成渝都市群的发展,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依托自身的力量,周边一线城市少的缺点反而成为了成渝的发展优势,西南地区大量的人才汇聚于此,西南双雄受到一线城市的“干扰”非常小。

成渝都市群相对于长江三角地区交通优势相对较差,但是人口优势明显,据统计,仅仅一个南充市人口,就超过了香港人口,或许凭借这一点,在未来十年,成渝都市圈通过对西南地区的人才吸纳,在制造业方面能出现飞跃式发展。

虽然说中国制造业的主要市场是在海外,但是完全可以利用重庆坐落长江边的水路优势以及渝新欧铁路优势,来提高进出口贸易。

现目前,重庆也提出了主城21区的城市发展规划,向西发展说明了重庆在打造成渝都市圈的积极行动。

在未来,成都都市圈或许会成为西南地区的一大巨头,是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主要集聚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