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宇宙飞船可以授予专利吗(宇宙飞船的用途)

航天器制造方式 *** ?

航天器的制造分初样产品和正样产品两个阶段进行。初样产品制成后进行各种地面试验,包括破坏性试验。根据初样产品的试验结果对设计作修正后,才能制造正样产品。制造特点  航天器的重量限制和工作环境对制造技术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①大量使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金属材料(钛、钼、铌、钽等)和各种复合材料。这些材料的应用有利于减轻结构重量,但是加工性能差,需要采用新的制造技术。②采用高精度的零、部件制造和检测技术。为实现准确地入轨、定点、空间对接和返回地面,航天器的许多控制功能部件、密封舱门和起基准作用的大尺寸薄壁框架等,都要有很高的制造精度。自旋稳定卫星要保证几何轴线与惯性主轴间的夹角在百分之一度的范围内,以减小卫星在空间的进动与章动。③采用各种特殊的表面涂层。航天器工作环境十分严酷,因此各种结构的外表面要覆盖具有特殊性能的涂层,并能在空间飞行环境中保持稳定。④采用可靠的连接技术和洁净的制造环境。人造地球卫星需要连续工作若干年,载人航天器需要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载人飞船的焊缝、焊点如在工作中失效或管路中混入微细的夹杂物,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制造技术 航天器的制造与其他飞行器制造相似,但在舱体制造、复合材料应用、表面涂层、总装检测、特性测试和气密性检查方面有本身的一些特点。舱体制造 舱体采用薄壁结构,主要用高强度铝合金和钛合金制造。铝合金蒙皮多用滚弯和拉弯制成;钛合金蒙皮,包括波纹板,用热压成形。舱门经过精密机械加工或数控加工,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铝合金封头采用爆炸成形,钛合金球底用超塑性成形(见精密锻压)。框架型材在滚弯或拉弯成形后,经氩弧焊或闪光对焊,再精加工到规定的尺寸,最后经热处理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使框架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尺寸变化不超出规定的公差。检验合格的蒙皮、舱门、封头和框架,用铆接或焊接 *** 组装成舱体,并作密封试验。最后在舱体蒙皮上涂覆合适的温控涂层。复合材料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可以根据结构的具体要求来设计材料,可用于制造舱体蒙皮、舱门、仪表板和支架、太阳能电池阵结构和大型抛物面天线等。表面涂层 航天器表面涂层要满足温控系统的要求,最重要的是保证太阳能吸收率(αS)对红外线辐射率(εH)的比值(αS/εH);为获得不同的αS/εH值,须采用不同的表面涂层。表面涂层主要有:①涂漆:这类涂层的热辐射性质可控范围大,重复性能好,成本低,工艺简单,可用于返回式航天器表面。②电化学涂层:电镀、化学镀、阳极氧化、化学抛光等,可用作科学卫星蒙皮的涂层。③第二表面镜涂层:又称光学太阳反射器,是在透明的薄片或薄膜的背面(第二表面)镀上一层具有高反射率的金属(银、铝),这样组合的αS/εH值极低,已用于通信卫星上。④自控涂层:当表面温度升高时,这种涂层表面的反射率也随之提高。总装检测 将各系统的设备、仪器、电缆和管路与舱体装配成完整的航天器。一般采用垂直装配方式。总装后的航天器经过仪器安装位置的精度测量、质量特性测试、整体密封性检查、系统匹配性检查和性能测试。有些航天器还要在特制的吸波室内测试天线方向图。质量特性测试技术 为满足卫星在空间运行高精度的姿态要求,在总装后需要测试质量特性,包括称重,测重心,静、动平衡和惯性矩测量。动平衡是为了保证卫星在工作转速下离心力所引起的振动或动载荷处在规定的范围内。惯性矩测试是经过动平衡调正后,实际测出其x、y、z三轴向的惯量值。航天器的刚性小,转速低(20~90转/分),平衡精度要求高,又没有定位的支撑点,需要用动平衡机测试。中国研制的立式气浮动平衡机(见图),既能进行动平衡试验,又能测量惯性矩。 气密性检查 航天器在总装后需要在模拟实际工作压力条件下检查整体气密性,检测航天器密封系统的漏气率。检漏 *** 有两种:①用氦质谱检漏仪和大型真空罐检查;②用放射性同位素氪85检漏。后者检漏的精度高,有较宽的检漏范围,不需要对罐体抽真空,因而成本低,使用方便。

中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完全是国产的吗?哪些关键技术是用的外国的?核心技术完全是中国的吗?

中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全部是国产的,没有任何技术是外国的,更不可能从外国引进核心技术的。

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事实上,两弹一星最初指的是 *** 、导弹和人造卫星;后来随着氢弹、中子弹等的相继诞生,前一“弹”逐渐演变为核武器的合称即核弹。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上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电焊机的发明者和发明时间是什么?

世界焊接发展史话

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出现了锻焊技术。

公元前2000多年中国的殷朝采用铸焊制造兵器。

公元前200年前,中国已经掌握了青铜的钎焊及铁器的锻焊工艺。

1801年:英国H.Davy发现电弧。

1836年:Edmund Davy 发现乙炔气。

1856年:英格兰物理学家James Joule 发现了电阻焊原理。

1959年:Deville和Debray发明氢氧气焊。

1881年:法国人 De Meritens 发明了最早期的碳弧焊机。

1881年:美国的R. H. Thurston 博士用了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全系列铜-锌合金钎料在强度与延伸性方面的全部实验。

1882年:英格兰人Robert A. Hadfield发明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奥氏体锰钢获得了专利权。

1885年:美国人Elihu Thompson 获得电阻焊机的专利权。

1885年:俄罗斯人 Benardos Olszewski 发展了碳弧焊接技术。

1888年:俄罗斯人H.г.Cлавянов 发明金属极电弧焊。

1889—1890年:美国人C. L. Coffin首次使用光焊丝作电极进行了电弧焊接。

1890年;美国人C. L. Coffin提出了在氧化介质中进行焊接的概念。

1890年:英国人Brown 之一次使用氧加燃气切割进行了抢劫银行的尝试。

1895年:巴伐利亚人 Konrad Roentgen 观察到了一束电子流通过真空管时产生X射线的现象。

1895年:法国人 Le Chatelier 获得了发明氧乙炔火焰的证书。

1898年:德国人Goldschmidt发明铝热焊。

1898年:德国人克莱菌.施密特发明铜电极弧焊。

1900年:英国人Strohmyer发明了薄皮涂料焊条。

1900年:法国人 Fouch 和 Picard制造出之一个氧乙炔割炬。

1901年:德国人Menne 发明了氧矛切割。

1904年:瑞典人奥斯卡.克杰尔贝格建立了世界上之一个电焊条厂—ESAB公司的OK焊条厂。

1904年:美国人Avery 发明了便携式钢瓶。

1907年:在美国纽约拆除旧的中心火车站时,由于使用氧乙炔切割节省工程成本的20%多。

1907年:10月 瑞典人O. Kjellberg 完善了厚药皮焊条。

1909年:Schonherr 发明了等离子弧。

1911年:由Philadelphia Suburban气体公司建成了之一条使用氧溶剂气焊焊接的11英里长管线。

1912年:之一根氧乙炔气焊钢管投入市场。

1912年:位于美国费城的Edward G. Budd 公司生产出之一个使用电阻点焊焊接的全钢汽车车身。

大约1912: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了生产著名的T型汽车,在自己工厂的实验室里完成了现代焊接工艺。

1913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波利斯 Avery 和 Fisher完善了乙炔钢瓶。

1916年:安塞尔.先特.约发明了焊接区X射线无损探伤法。

1917年:之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电弧焊修理了109艘从德国缴获的船用发动机,并使用这些修理后的船只把50万美国士兵运送到了法国。

1917年: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的Webster Southbridge 电气公司使用电弧焊设备焊接了11英里长、直径为3英寸的管线。

1919年:Comfort A.Adams组建了美国焊接学会(AWS)。

1924年美国焊接协会活动时纪念照片

1919年:C.J.Halslag发明交流焊。

1920年:Gerdien发现等离子流热效应。

1920年:之一艘全焊接船体的汽船 Fulagar号在英国下水。

大约1920年:开始使用电弧焊修理一些贵重设备。

大约1920年:使用电阻焊焊接钢管的生产 *** (The Johnson Process)获得了专利。

大约1920年:之一艘使用焊接 *** 制造的油轮Poughkeepsie Socony号在美国下水。

大约1920年:药芯焊丝被用于耐磨堆焊。

1922年:Prairie 管道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术,成功地完成了从墨西哥到德克撒斯的直径为8英寸,长达140英里的原油输送管线的铺设工作。

1923年:斯托迪发明堆焊。

1923年:世界上之一个浮顶式储罐(用来储存汽油或其他化工品)建成;其优点是由焊接而成的浮顶与罐壁组成象望远镜一样可升高或降低的储罐,从而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储罐的体积。

1924年:Magnolia 气体公司使用氧乙炔焊接技术建成了14英里长的全焊结构的天然气管线。

1924年:在美国由H.H.Lester首先使用X光线照相术,为Boston Edison 公司的发电厂检验蒸汽压力为8.3Mpa的待安装的铸件质量。

1926年:美国Langmuir发明原子氢焊。

1926年:美国Alexandre发明CO2气体保护焊原理。

1926年:由美国的A.O.Smith公司率先介绍了在电弧焊接用金属电极外使用挤压方式涂上起保护作用的固体药皮(即手工电弧焊焊条)的 *** *** 。

1926年:铬钨钴焊材合金获得了之一份关于药芯焊丝的专利。

1926年:美国人M.Hobart和 P.K.Devers获得了使用氦气作为电弧保护气体的专利。

1927年:由Lindberg单独驾驶Ryan式单翼飞机成功地飞过了大西洋,该飞机机身是由全焊合金钢管结构组成的。

1928年:之一部结构钢焊接法规《建筑结构中熔化焊和气割规则》由美国焊接学会出版发行,这部法规就是今天的《D1.1结构钢焊接规则》的前身。

1930年:Georgia 铁路中心为了在两条隧道中铺设铁路采用了连续焊接的 *** 。焊接轨道在两年后线路贯通时投入使用。

1930年:前苏联罗比诺夫发明埋弧焊。

1931年:由焊接工艺制造全钢结构组成的帝国大厦建成。

1933年:之一条使用电弧焊工艺焊接的接头采用无衬垫结构的长输管线铺成。

1933年:当时世界上更高的悬索桥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建成通车,她是由87750吨钢材焊接拼成的。

1934年:巴顿焊接研究所成立。

巴顿所创始人叶夫金·奥斯卡洛维奇·巴顿

欧洲更大的全焊接第涅伯河上铁桥—巴顿桥

1934年:非加热压力容器规范由API—A *** E合作出版发行 。

1935年:美国的Linde Air Products公司完善了埋弧焊技术。

1936年:瑞士Wasserman发明低温钎焊。

1939年:美国Reinecke发明等离子流喷枪。

1940年:之一艘全焊接船Exchequer号在美国的Ingalls 船坞建成下水。

1941年:美国人Meredith 发明了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氦弧焊)。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战时舰艇、飞机、坦克及各种重武器的制造采用了大量的焊接技术。

1943年:美国Behl发明超声波焊。

1943年:飞机的制造者们首次使用原子氢焊、埋弧焊和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接飞机钢制螺旋桨的空心叶片。

1944年:英国Carl发明爆炸焊。

1947年:前苏联Bopoшeвич(沃罗舍维奇)发明电渣焊。

1949年:之一台使用弧焊和电阻焊工艺制造的全焊结构的FORD牌汽车下线。

1950年:美国人Muller,Gibson和Anderson三人获得之一个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喷射过度的专利。

1950年:德国F.Buhorn发现等离子电弧。

大约1950年:在前苏联首次把电渣焊用于生产。

1953年:美国Hunt发明冷压焊。

1953年:前苏联柳波夫斯基、日本关口等人发明CO2气体保护电弧焊。

1954年:自保护药芯焊丝在美国Lincoln电气公司投入生产。

1954年:之一艘采用焊接工艺制造的核潜艇The Nautilus号开始为美国海军服役。

1954年:贝纳德发明了管状焊条。

1955年:美国托姆.克拉浮德发明高频感应焊。

1956年:中国成立了哈尔滨焊接研究所

1956年:前苏联楚迪克夫发明了摩擦焊技术

1957年:法国施吉尔发明电子束焊。

1957年:前苏联卡扎克夫发明扩散焊。

1957年:《焊接》创刊,这是中国之一本焊接专业杂志。

大约1957年:美国、英国和前苏联都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短路过度工艺中使用了CO2作为保护气体。

1960年:美国Maiman发现激光,现激光已被广泛的应用在焊接领域。

1960年:美国的Airco 推出熔化极脉冲气体保护焊工艺。

1962年:气电立焊的专利权授予了比利时人Arcos。

1962年:电子束焊接首先在超音速飞机和B-70轰炸机上正式使用。

1964年:热丝焊接 *** 和协调控制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接 *** 的专利权授予了美国人Manz。

1965年:焊接而成的Appllo 10号宇宙飞船登月成功。

1967年:日本荒田发明连续激光焊。

1967年:世界上之一条海底管线在墨西哥湾铺设成功,它是由美国的Krank Pilia公司使用热螺纹工艺及焊接工艺制造而成的。

1968年:在芝加哥的 John Hancock 中心的22层以上焊接而成了世界上更高的锐角形钢结构,高度达到1107英尺。

1969年:美国的Linde公司提出热丝等离子弧喷涂工艺。

1970年:晶闸管逆变焊机问世。

1976年:日本荒田发明串联电子束焊。

1980年左右:半导体电路和计算机电路被广泛的用来控制焊接与切割过程。

1980年左右:使用蒸汽钎焊焊接印刷线路板。

1983年:航天飞机上直径为160英尺的瓣状结构的圆形顶部是使用埋弧焊和气保护焊 *** 焊接而成的,使用射线探伤机进行检验的。

1984年:前苏联女宇航员Svetlana Savitskaya在太空中进行焊接试验。

1988年:焊接机器人开始在汽车生产线中大量应用。

1990年左右:逆变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结果使得焊接设备的重量和尺寸大大的下降。

1991年:英国焊接研究所发明了搅拌摩擦焊,成功的焊接了铝合金平板。

1993年:使用机器人控制CO2激光器成功的焊接了美国陆军 Abrams型主战坦克。

1996年:以乌克兰巴顿焊接研所B.K.Lebegev院士为首的三十多人的研制小组,研究开发了人体组织的焊接技术。

2001年:人体组织焊接成功应用于临床。

2002年:三峡水轮机的焊接完成,是已建造和目前正在建造的世界上更大的水轮机。

有没有私人制造宇宙飞船的方案?

宇宙飞船私人建造

开创富翁航天旅行先例的,无疑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的保罗·艾伦。为了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为了寻找在科幻小说中才有的场景,保罗·艾伦从1983年起已先后在各种与航天有关的项目中投资数十亿美元。

从12岁开始,保罗·艾伦就开始了自己的“太空旅程”,他曾试图与表兄一起建造一艘太空飞船,最后当然是以失败告终。“飞船的噪音很大,最后也没能起飞成功”,艾伦多年后接受采访时谈起儿时经历仍津津有味。艾伦的“航天梦”并没就此破灭。在与比尔·盖茨一道创建了微软之后,艾伦成了富翁,而各种航天计划也成了他的兴趣所在。美国哈特克里克天文观测台里的“艾伦望远镜列阵”正是以保罗·艾伦的名字命名。为了这台旨在在太空中寻找生命的痕迹的天文望远镜,艾伦投资了2900万美元。他还为一个被称为“科幻小说体验”的博物馆投资了2000万美元。

但保罗·艾伦对人类航天历史的更大贡献无疑是“太空飞船1号”,这是世界上之一艘完全由私人出资建造的宇宙飞船。它于2004年6月21日载着两名宇航员飞上太空,后来安全返回了地面,开创了人类太空旅行的新时代。作为了开发“太空飞船1号”的企业的主要出资者,保罗·艾伦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安萨尔X奖”。但据估计,艾伦为了这艘航天飞机花费了至少2000万美元。实际上,艾伦既不是“太空飞船1号”的设计者——设计者是伯特·鲁坦,也不是宇航员——两位宇航员分别是迈克尔·麦尔维尔和布赖恩·鲁宾,他只是负责在支票上签字然后眼望太空。

过一把太空旅行的瘾

许多亿万富翁愿意为航空技术和事业一掷千金,都是希望能在私人航天飞机上天飞行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亿万富翁理查德·布兰森的航天公司自己的飞船也将进行太空航行,身为飞船设计师和富翁的伯特·鲁坦已经为自己和家人预定了首航席位。此外,一些演艺界名人大亨如辛迪·克劳馥、布拉德·皮特、西戈尼·韦弗、汤姆·克鲁斯等也准备不惜重金到太空旅行。

还有些富翁并不满足于只花30万美元购买一张到太空旅行的宇宙飞船的“船票”,他们更愿意向保罗·艾伦那样成为航天计划的参与者。美国亚马孙网上书店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数年前就曾表示,他已经为儿时航天梦想的实现积攒下了足够的金钱。贝索斯创建了“蓝色起源”公司,准备自己建造航天飞机。贝索斯已经在得克萨斯州买下了16.5万公顷的土地,要在那里建设一座航天飞机发射基地。

PayPal网站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和《雷神之锤》《毁灭战士》等电子游戏的开发者约翰·卡马克也不甘人后,他们已经在美国达拉斯对他们自己投资建造的“犰狳航天飞机”原型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作为Google搜索引擎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也是安萨尔X基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该基金设立的目的主要是推动私人资金投资航天项目。

所有的这些“航天资本家新贵”都认为,航天事业不应该是各国航空航天局的专利。“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曾多次到过月球。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只有那些航天航空员才能去。美国航空航天局当时说,还要再等30年才能做到‘任何人’都能到太空旅行。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了,但常人的太空旅行还是无法做到。我不想再等了”,伯特·鲁坦在接受采访时说

发明是什么意思

1)创造(新的事物或 *** ) 2)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 *** 3)创造性地发挥

编辑本段定义

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产品之所以被发明出来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而发明出来产品。分为有用发明和无用发明。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 *** 的新工艺、新 *** 。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 *** 的创新和改造,均属于发明。

编辑本段特点

发明不同于科学发现,发明主要是创造出过去没有的事物,发现主要是揭示未知事物的存在及其属性。 发明是新颖的技术成果,不是单纯仿制已有的器物或重复前人已提出的方案和措施。一项技术成果,如果在已有技术体系中能找到在原理、结构和功能上同一的东西,则不能叫做发明。 发明不仅要提供前所未有的东西,而且要提供比以往技术更为先进的东西,即在原理、结构特别是功能效益上优于现有技术。发明总是既有继承又有创造,在一般情况下大都有先进性。 发明必须是有应用价值的创新,它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新颖的和先进的实用性。发明方案既要反映外部事物的属性、结构和规律,又体现自身的需要。发明者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前,已在观念中按功能要求预构所设计的对象,并在发明过程中不断地按优化的功能目标来完善其方案。 发明又区别于实际生产和工程中的现实技术或现场技术。发明要有应用前景和可能应用的技术方案和措施,一项发明能否被应用于生产过程或工程活动,还取决于它是否能纳入已有的技术系统或引起已有技术系统的革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材料、管理和市场诸方面的条件。有了发明,未必就一定有相应的产品或工艺,未必就能解决生产和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只有把发明转化为产品研制、工艺试验,转化为技术革新、试生产、批量生产和推广应用,才能成为现实技术。 科技发明多出自欧美,将这些发明“物化”为新产品或试制品,也多出自欧美人之手。然而,将新产品或试制品最终变成值得批量生产的商品,并推向市场的“最终阶段”工作却大多是由日本人完成的。 有调查机构对20世纪全世界的新发明数、新产品化数、新商品化数做了一次国际比较,其结果是:之一,出自美国的新发明数达29项,出自欧洲的新发明数达11项,,而出自日本的新发明数为零;第二,出自美国的新产品数达30项之多,欧洲为6项,而出自日本的新产品数仅为两项;第三,出自发明最多美国的新商品数却只有6项,欧洲只有两项,而出自发明为零的日本的新商品数却多达24项。 这说明欧美人虽然擅长于发明,在一定程度上也擅长将发明“物化”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产品;却往往未能将发明创造“进行到底”,真正实现熊彼特所定义的“创新”的全部内容,即开发新商品、新市场、新的生产 *** ;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等。

类型

按创新程度不同,发明可以分为两大类。

开创性技术发明

这种发明,其新技术方案所依据的基本原理与已有技术有质的不同,又称基本技术发明。如蒸汽机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热能向机械能的转化,在基本原理上区别于仅有机械能转化的简单机械。立足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电力技术的发明开创了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从利用链式核反应原理到利用核聚变反应原理,可取得开创性的核技术发明。近代和现代的开创性技术发明大都以科学原理的突破为条件,自觉地应用新的科学原理来解决技术问题。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将会导致技术上的开创性发明。

改进性技术发明

这种发明是在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技术作程度不同的改变和补充,又称改良性技术发明。如电灯中用钨丝代替碳丝,用充氩代替真空,都是依据电热发光的同一原理。高压蒸汽机、汽轮机和多缸蒸汽机的发明,都是对蒸汽机技术的改进。改进性技术发明以开创性技术发明为基础,开创性技术发明靠改进性技术发明得到完善和发展。改进性技术发明可能以新的科学发现为前提 ,但在很多情况下是靠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经验摸索。没有科学原理的根本性突破,也可能做出有重大价值的改进性技术发明。改进性技术发明与开创性技术发明的区分是相对的。 开创性技术发明往往导致技术系统的根本性变革,其意义重大。在技术发明中,数量最多的是改进型的。完善与基本技术有关的材料、结构、工艺和功能都会导致改进性技术发明。把一种基本技术移植、应用于多种对象,通常要求改变基本技术的某些环节,派生出另一些发明,这属于应用改进型技术发明。把多种已有技术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实现某种新的功能,往往也需要对已有技术作改进而产生一些发明,这属于综合改进型技术发明。对产品的形状、构造乃至外观设计上的创新和改进,有时也具有发明的性质。

编辑本段意义

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是人类的本质特征。人类利用天然条件创造了劳动手段和工艺,并在发明器物的过程中意识到外部世界的性质和自身的力量。 发明是技术和生产活动的起点,有了打制石器、人工取火的发明和应用,才开始了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历史的发展,都离不开发明创造。古代社会的进步依赖于石器的磨制、冶铜炼铁、制陶晒砖和养蚕织丝等发明。18世纪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新的纺织机、蒸汽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和一系列现代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生活状况和社会面貌。人类的文明史首先是一部发明创造史。 历史上的发明家对自己创造性活动的社会意义往往是不清楚的。他们在改进已有的器物或工艺时大都从切身的需要出发,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认识到所作出的发明的重大价值和应用后果。而且,他们通常是以业余的方式从事发明创造的。在近代特别是现代,人们日益明确地认识到发明的重要性 ,用悬赏的办法征求发明,用专利制度鼓励和保护发明,发明成为专门的职业。发明家有了自己的开发研制机构和交流成就的组织,发明创造规律性的研究受到重视,发明创造教育和发明 *** 的培训得到普及。现代的技术发明在自觉性、质量和数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 技术发明要利用自然知识和科学原理,并要依靠生产和工程上的技术革新才能发挥作用。与发明相比,科学研究对物质生产更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科学必须经过发明才能成为技术,技术必须有发明才能成为新的生产力,技术思想、技术方案是由知识过渡到实践的中介,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和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编辑本段发明与专利

为了推动发明及其应用,国家以法律形式把发明确认为专利。在一般意义上,人们在技术活动中作出的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创造和改进都属于发明;由国家和法律所认定的发明则与之不尽相同。专利法要求的发明有新颖性,仅指提出了尚未公开的或前所未见的技术方案,有时只要求在本国有这种新颖性,这与技术发展史上的前所未有是有区别的。专利法所说的发明的先进性是指新方案比原有技术有显著进步,而不是细微的改进。新颖的外观设计也受法律的保护,可取得专利,但通常不认定为发明。专利法在判别发明的实用性时,包含社会价值和国情的考虑,对于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对于药品、食品、核物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等方面的发明,一般不授予专利。 发明是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成果,专利把发明的商品属性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之成为不得无偿占有的财产,从而保护发明者的利益。专利还要求发明者公开其创造成果以利于他人有偿使用,并把实施发明创造作为专利权人的法律义务,以促进技术信息交流和发明的推广应用。

编辑本段发明的产生

每一个时代的技术发明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密切相关,并且取决于发明者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 满足并符合社会需要是作出技术发明的基本条件。社会需求的增长提出新的技术目标。原有的技术手段同新的技术目标的矛盾,推动和激励发明。在技术活动中,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综合,也会导致创新的技术构想和发明,新的技术成果又能引发出新的需求,并有助于新发明的推广应用。 发明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新的技术方案往往要经过多次、几十次乃至几百次的试验,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才得以形成。勇于献身、坚忍不拔、刻苦钻研和勤于实践,是发明者的基本素质。 新的技术构思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以深刻理解已有技术的机制和洞察其症结为前提,而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取决于充实的知识背景。随着技术发明难度的增大,对知识的需求程度也愈高,不仅要有一般专业知识、跨专业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和数学知识。 发明就是要标新立异乃至异想天开,把似乎不可能的事转化为现实,而不拘泥于陈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在酝酿形成新设想的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想象、猜测 、直觉、灵感与创造密切相关。 一种技术目标可能以不同的技术手段达到。为实现某种功能要求的技术发明,往往也有几种方案,每种方案又可能包括若干可供选择的子方案。发明者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又要善于根据功能价值关系、资源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多种技术方案作出比较、筛选和验证。形成和确定新的技术方案 ,要以科学的思维 *** 为指导。技术发明的经验总结,有助于科学技术 *** 论的完善和应用。

编辑本段20世纪十大发明

1901年无线电

20世纪初期,几乎没有人能够想象一种电磁波可以在没有任何金属线或电缆作导体的情况下穿行任何有意义的距离。那么无线电信号怎么可能沿着地球的表面行进呢当然它可以沿着一直线射离地平线。但是古格里尔莫·马可尼认为,如果提供一些条件的话,无线电波是可以沿着地球表面行进的。1895年,在他的出生地意大利,他发射了一个无线电信号,穿行了1?5英里;6年后,即1901年12月12日,年仅27岁的马可尼创造了奇迹,他将无线电天线牢牢地系在高飞的风筝上,发射了一个摩尔斯电码“S”。它穿行了约2000英里,横跨了大西洋。这个信号从英国康沃尔郡的波尔德胡镇发出,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就到达了接收地纽芬兰的圣约翰,马可尼听到了三声微弱的滴答声。这是通讯事业宣告诞生的声音,是电子时代到来的之一道冲击波。这个时代包括了无线电广播、电视和蜂窝式 *** ———因此这是一项将会打开我们想象力的发现。

1903年飞机

1903年12月17日,在太阳下山以前,奥维尔·莱特和威尔布·莱特已经能使他们用木头、电线和布料制成的飞机飞行59秒钟了。但却很少有报社愿意对这件事作出评论,因为人类飞上天空成为当代的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的念头,被大多数头脑清醒的人认为是荒诞可笑的。可是一旦成功了,这项事业的发展就是极为迅猛的。事实上,仅仅在15年后,所有现代飞机的各种部件即使没有全都制造出来,那么至少关于它们的想法已经诞生了。

1907年塑料

在得知塑料的发明之后,全世界最开心的莫过于大象了。几百年来,从小刀的把手到台球,一切都以象牙为标准原料。19世纪80年代,象牙供应的逐步减少与台球运动的兴起就曾引发了一场危机。美国更大的台球生产商费兰与考兰德公司迫不及待地悬赏价值1万美元的黄金———这是一笔很可观的奖赏———招募任何能够提供代替象牙的合成品的“发明天才”。 一直到1907年,利奥·贝克兰,一位曾因发明了用于拍摄快速运动照片的相纸而获丰厚利润的比利时籍发明家,无意中发明了苯酚和甲醛的化合物。这种首创的纯合成塑料———酚醛塑料,具有防热、防电和防腐蚀的功能。它不仅使台球游戏获益,塑料的一大好处在于其用途的多面性,从 *** 机到马桶,从烟灰缸到飞机零件,一切东西都用得上塑料。到1968年,年轻的毕业生若要在一个有前途而又会成功的行业里找一份工作,就一定要听从一个词———塑料。

1928年青霉素

人们称青霉素是本世纪最有贡献的药品,它的发明者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这位发明家在一次细菌培养实验中偶然地发现有一种后来被称为青霉素的霉菌正吞噬他在培养皿中培养的细菌。根据弗莱明研究的成果,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们经过十年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提炼这种霉菌的办法,并投入医学治疗试验。1943年,为了医治在二战中负伤的战士,盟军开始将青霉素投入工业生产。在半个多世纪中,青霉素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并促使人们开始重视抗生素家族的研究开发。

1923年电视机

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英国的电子工程师约翰·贝尔德,1923年他为自己发明的能产生8线图像的装置申请了专利。1930年底卖出了之一台电视机。1932年,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了世界上之一个规范的电视节目。从此,人类开始步入了电视时代。今天,人们利用卫星等途径,将电视信号传播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1942年核武器

原子时代开始于1942年。为了打败轴心国法西斯,美国更高当局决定启动旨在研制原子武器的“曼哈顿工程”。年底,作为“曼哈顿工程”的一部分,之一个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大学一个体育设施下面建成并开始运行。1945年的7月16日,一团蘑菇云从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研究中心腾空而起,世界上之一颗 *** 爆炸成功。是年的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将两颗取名为“胖子”和“小男孩”的 *** 投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天皇随后宣布无条件投降, *** 似乎为赢得二战的胜利立了大功,但是人类从此便生活在可怕的原子武器的阴影中。

1943年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基础,但它是因战争而诞生的。1943年,为破译德国的密码,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设计了之一台名为“巨人”电动机械式计算机,虽然这仅仅是一台用于解码的假想计算机,但却开创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先河,从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1947年,晶体管计算机问世;1959年,集成电路计算机诞生;1970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产生;从80年代开始,新一代微型计算机异军突起。在此基础上,人类迎来了 *** 新时代。

1953DNA

1953年2月28日,英国著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宣布他“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克里克和他美国的同行詹姆斯·沃森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命科学的研究,终于从细胞核中发现了决定生命遗传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分子结构,破译了人类、植物和动物的遗传密码。这个发现初步揭示了生命的秘密,推进对各种疾病的研究和医治,也促进了人类对改善食物结构的研究。在下世纪的前20年,人类就可能通过采用基因治疗的办法消除遗传缺陷,进而攻克癌症、心脏病、血友病、糖尿病以及其它致命的机能失调症。人类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成果,无疑是对人类研究生命、治疗疾病具有极大的作用,但是也使人们面临着因此而造成的道德危机,比如克隆技术的发展,就给人类自己出了个难题。

1954年避孕药

1954年,美国医师格雷戈里·平卡斯发明了避孕药,它是由两种抑制女性排卵的激素组成的混合物。避孕药之所以被列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原因就在于它把妇女从被动的生育中解放出来从此妇女们可以自主地控制生育,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要小孩,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何时怀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禁锢妇女性自由的枷锁,使她们有权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工作,最终扩大妇女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1957年人造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为了纪念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发射了人类历史上之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时代的开始。1961年4月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之一个进入太空的人。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乘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卫星可以传输电视、广播节目信号,还可以为航空、海航、天气预报、科技信息等提供服务,从而把地球大大地“缩小”了。为了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在太阳系的主要行星上投放了许多探针,并且一个建立国际太空站的宏伟计划也在酝酿之中。

1967器官移植

1967年,南非外科医师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心脏移植手术。此后,随着医药和医疗器械越来越先进,医学家们逐渐解决了移植器官感染等难题,成功地进行了手肢、肝脏、皮肤、视网膜甚至睾丸的移植手术。医学界认为,器官移植的下一个前沿技术就是脑细胞移植,来根治诸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等医学顽症。下世纪,医学家们将致力于攻克异种器官移植难题,将其它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体中。

1978试管婴儿

英国姑娘路易斯·布朗是世界上之一个试管婴儿,现在32岁。当年,她的母亲的卵子和她父亲的 *** 在试管中交配成功,孕育了她。此后,体外孕技术不断发展完善,1984年,胚胎冷冻技术试验成功;1990年,胚胎移植技术试验成功。试管婴儿的培育成功,给了那些不育夫妇很大的希望,但是这也引起了人们对一个道德问题的忧虑,比如说,一个妇女在50多岁甚至60岁时通过体外孕技术生一个孩子,有可能在孩子还未成年时,老人就会去世,那么谁来抚养这个孤儿呢

编辑本段五方神鸟

五方神鸟之一:东方发明,南方焦明,西方鹔鷞,北方幽昌,中央凤皇。 ----《说文》

20世纪改变生活的发现

收音机和电视

收音机和电视的使用是20世纪社会变迁的一大代替表,打开了通往其他生活的窗户,通往世界的遥远区域,以及正在形成的历史。

农业机械化

20世纪初的美国,种植一种作物需大量人手花几个星期栽种或收获,每4个农夫养活10个人。今天,整个中西部的粮食作物可在10天内种完,20天内收割。一个农夫可以提供养活97个美国人的粮食。先进农业技术在全球的推广为在新的千年中对抗饥荒提供了保证。

计算机

计算机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在20世纪计算机从大而笨重的处理数据的机器变为轻便的工具,成为每一主要工业的必备部分。真正的计算机革命并不是关于字节数的,而是所有的人,不论地理位置和政治观点,都可以分享信息,互相学习。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之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更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更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

到1970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 *** 通信等工作。

***

1793年,法国 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这是一种由16个信号塔组成的通信系统。信号机由信号员在下边通过绳子和滑轮,操纵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关的信息。当时,法国和奥地利正在作战,信号系统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从奥军手中夺取埃斯河畔孔代的胜利消息传到巴黎。

在20世纪 *** 从有限使用的东西变为形成现代生活方式的基础的先进技术的核心。朋友、家庭、工作和国家间几乎是即时的联系,使提高生活、工业和经济的通讯成为可能。

空调和制冷

20世纪,卡里尔成立了一家公司,至今它仍是世界更大的空调公司之一。但空调发明后的20年,享受的一直都是机器,而不是人。

直到1924年,底特律的一家商场,常因天气闷热而有不少人晕倒,而首先安装了三台中央空调,此举大大成功,凉爽的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意欲大增,自此,空调成为商家吸引顾客的有力工具,空调为人们服务的时代,正式来临了。随着空调和制冷系统变得更完善,工作和娱乐不再受制于天气,人类真的使环境适应了自己的需要。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打通了我们的国家,使货物和服务到达偏远的地方,促使郊区的发展。为每一个地方的人提供更多工作机会、保健、服务、教育和文化资源的选择。

宇宙飞船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1号刺穿大气层,震动了世界,并开始了激起美国历史中最重大的工程计划的太空竞赛。由此产生的空间计划对全世界的人有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

互联网是20世纪60年代作为通过全国 *** 允许各种计算机交换信息和共享资源而连接大学和 *** 研究中心的工具而设想出来的。它正改变着文化模式、商业惯例、消费品工业和研究教育工作。它可能的未来用途还刚开始反映出来。

此外最伟大的技术成就还包括成像技术、家用电器、健康技术、石油技术、激光和光纤、核技术和高性能材料。

核能与核技术

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反应将产生和释放出远大于机械能、化学能等产生的能量。核能的和平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既安全又清洁、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的能源宝库。

1942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之一座原子反应堆,首次实现了人工控制的链式核裂变反应。1945年之一颗 *** 爆炸成功。1952年之一颗轻核聚变的氢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之一座原子能发电站。60年代以后,核电站进入实用阶段,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重要能源,约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5。

核技术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材料、考古和环保等领域。40年代放射性同位素开始大量生产,1947年比利发明了C14测定年代的 *** ,1951年开始使用Co60等放射性元素治疗癌症,70年代以来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广泛应用于临床,80年代初发展到核磁共振扫描技术(MRI)。

航天和空间技术

1903—1914年,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以火箭为动力的航行理论,奠定了航天学的基础。1919年,戈达德提出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并于1926年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之一枚液体燃料的火箭。1942年,布劳恩主持设计发射的液体军用飞箭成为二战后各国火箭发展的蓝本。

1957年,苏联用洲际导弹的火箭装置发射了世界上之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时代”从此开始。1961年,苏联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人类首次飞向太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人类在月球上留下了之一个脚印。1971年,苏联建造空间站,人类首次在太空中有了活动基地。1981年,美国发射航天飞机成功,从此人类可以自由进出太空。  自50年代后期起,人类开始对月球和太阳系各大行星,以及遥远的行星际空间进行探测,至今已发射了100多颗空间探测器,去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