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节日都会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很多人以为二十四节气只是关于天气的说法,但其实每个节气也是一个小节日,既然是节日的话那肯定就会有它的来历说法和风俗习惯了,很多人可能会比较关心即将到来的立冬节气。那么立冬节气的来历是怎样的呢?立冬节气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大家可以和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哦~
立冬的来历及风俗
立冬的来历
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立杆测影)测量日影长短。日影最长、太阳移到最南端一天,定做冬至。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习俗
1、在福建、潮汕,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这个时候吃甘蔗既可以保护牙齿,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以前在乡下还有劈蔗的游戏活动。
2、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横渡松花江,以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3、在南方,人们会吃些滋阴补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有的还会和中药一起煮来增加药补的功效。
4、“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就被冻伤了,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补补耳朵,这是家里人对亲人最贴心的关怀了。
5、立冬这天,人们还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的农人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上天赐给来岁风调雨顺。而祭祀仪式后的酒食也可让辛苦一年的农人好好犒赏一下自己。
立冬吃什么传统食物
1、北京:立冬吃饺子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在京津地区,人们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有的还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2、南京:立冬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湿寒,减少疾病的发生。按老人的讲法,葱性温味辛,能发散让人出汗,使体内郁滞不通的阳气随着汗液排出,阳气运行便通畅了,病邪也就随汗被驱除了。
3、福建潮汕:立冬吃甘蔗、炒香饭
在福建、潮汕,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因此冬要吃甘蔗、炒香饭。“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吃了不上火,不仅可以保护牙齿,还能起到滋补的功效。甘蔗是潮汕人“补冬”的食物之一。
4、台湾:立冬吃羊肉
在宝岛台湾,立冬有吃肉进补的习俗。立冬当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自己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地理现象
我国地域广阔,位于低、中、高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两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中纬度是指南北纬30度-60度之间的纬度带,高、低纬度的盛行气团在这一带相互交迭,气旋活动频繁,气温变化明显。高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60度到南北极之间的区域,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带。不同的纬度,其气候有很大差异。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 *** ,是根据天象变化来划分,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现在划分四季常根据气温变化划分,采用的是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该分类法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度地区季节与“候平均气温”基本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不很明显,与“候平均气温”不一致。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于四季气温变化分明的中纬温带地区。候平均气温法划分的四季,在中纬地区,虽与气温明显变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长度并不一样。
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
(责任编辑: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