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朋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朋克文化?)

想象一下在六、七十年代,一个听着 Jimi Hendrix、听着The Rolling Stones 长大的孩子,他渴望着摇滚,他渴望着音乐,他渴望站在舞台上燃烧自己的灵魂,然后让台下的所有人为他疯狂,他渴望着,但他也只能渴望着。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们的耳朵早已习惯那高超的吉他技巧、华丽复杂的编曲,看着那些表演者的淋漓尽致,心中只能向自己默许着:「我练个二十年再说吧!」,就这样,摇滚在那个年代,用技巧和华丽,埋葬了多少稚嫩的、尚在萌芽的的摇滚梦?

什么是朋克文化?

Jimi Hendrix

然而,若我们仅从「音乐」这个面向去解构朋克的出现,或许不够周全,毕竟,这是一个持续至今,超过四十年以上的文化,它的催生,不尽然是对于老牌摇滚英雄、摇滚天王的反动,更有着对于当时英国所处环境的一种吶喊及反抗。

若真的要谈起,我们必须加入简单的政治解说,就如同张铁志先生曾写下的标语:「他们在后台,替摇滚武装起思想。」,同样的,在英国也有人无巧不巧地替朋克打下立足的根基。

朋克出现前的政治背景 - 大英帝国的衰败与动荡

我们把时光回溯一下,大概回到 1955-1957 年左右就好。一群以 Ralph Miliband、Eric Hob *** awm 等人为首的左倾份子,成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之一批新左派份子。这之一代的新左派份子出现后,对于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 *** 后造成的威胁,备感焦虑,加上国际见识到了 *** 威力之后,各国开始朝向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研发,也就是「核弹」。

当时的新左派份子极度反对英国 *** 研发核子,发起了英国史上之一次的反核运动,也因为如此,这之一批新左派份子,开始挑动当时社会上的种种议题,大张旗鼓的搞学生运动、社会运动。在当时的英国,他们的兴起使英国进入了左右极端对立的局势。而也因为这样的局势,各种思想、流派、社会见解和批评,全都从原本的暗潮汹涌,转变为排山倒海的进攻,全面性的冲击了英国原本趋于保守的社会。

再加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情势大翻盘,所谓的「大英帝国(Great Britain)」已经根本不能再被称作「帝国」,隔着海洋,美国的快速崛起,稳坐世界强权霸主的地位,彻彻底底击垮了曾是世界之一的英国,连强势的英镑,也不得不渐渐接受世界开始改采「美元本位制」的事实。

60 年代的英国年轻人,处在这样的社会之下,似乎一夕之间自己的国家从一个世界中心、世界王者,瞬间衰弱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边陲没落贵族,英国的年轻人没有办法接受,更没有办法容忍失业率的节节攀升,许多年轻人找不到工作,连带的,生活的目标与重心也全失了衡,朋克的反抗与骚动,都在这个时候慢慢地酝酿,寻找一个适合的时机杀出一条血路。

而英国的衰弱、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差不多一直要到「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上台之后,才渐渐趋向稳定。然在这之前,英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情境里,年轻人感受不到希望、寻找不到目标,原有的优越感在二战后彻底瓦解,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势转变,许多的人措手不及,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时,一切就都已成了事实。

什么是朋克文化?

Margaret Thatcher,即「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以强硬的钢铁手腕治理英国著称。

朋克的领航员 - 英国与美国各有千秋

讲完了简单的政治因素,我们还是要回归到音乐的层面上,毕竟音乐与朋克的紧密度,还是多少高于朋克与政治。

前面提到了当时的年轻人已经渐渐对于摇滚英雄们的不耐烦,那些华丽长篇如史诗般的吉他solo已经无法使年轻人感到共鸣,处于社会如此动荡不安的情况之下,那些吉他英雄、摇滚神话「老头们」,嘴里唱的、手里弹的都是那些「狂爱」、「恋人」、「浪荡不羁的男性风范」,英国的年轻人再也受不了这些虚无飘渺、向商业靠拢的无意义歌曲。

争论朋克到底是来自于英国还是来自于美国,我想众说纷纭,也很难有个定调,但可以确定的是,英美两国差不多同时期发展出了朋克乐,而相应的,两个国家各有各的开路先锋者,只能说英国酝酿了许久,终于在70年代末期完完全全的爆发出来,而美国则是承袭了 Glam Rock 的风潮后,逐渐同步的衍生出朋克,且伴随着充满「诗意」的思维,我在后面会提到。

英国的朋克先锋者们

Elvis Costello

谈到英国的朋克,每个人都一定会说出:「性手枪啊!」,再来就是:「The Clash啊!」,或者是「The Damned啊!」,但一定很少听到别人提到一个人,那就是「Elvis Costello」。

1999年经典爱情片《新娘百分百(Notting Hill)》的主题曲,你一定会问:「这哪里朋克了???」,嗯,人是会老的,人是会变的,我们来听听 Elvis Costello 在朋克时期作的歌吧。

简单的编曲、没有复杂华丽的 solo,不去谈论小情小爱,充满着简单的节奏敲击、爽快地刷扣,扭动的肢体和怪异的动作,在当时不折不扣是对于保守的英国的一种强烈挑衅。而 Elvis Costello 后来走向New Wave 曲风,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Sex Pistols

什么是朋克文化?

 

那么人们所熟悉的Sex Pistols呢?

Sex Pistols 的故事大家应该耳熟能详了,简单来说,就是由 Malcolm McLaren(Vivienne Westwood 年轻时的男友) 发掘他们后,一手策画起 Sex Pistols 的一切,包含团员的选任 (强迫Glen Matlock 离团、拉 Sid Vicious加入),Malcolm McLaren 的拉拔和经营,造就了Sex Pistols 成为当今我们认识 Punk 的之一个象征,所有情况下提到朋克时,即使不太懂音乐的人也知道 Sex Pistols,到底为什么呢?

什么是朋克文化?

Vivienne Westwood 与 Malcolm Mclaren

答案就在于Sex Pistols当时狂暴的言行举止。

英国其实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国家,人民彬彬有礼,行为举止都像绅士与淑女,在那个年代,英国人民仍自诩为贵族,即使美国比他们强,他们也不自卑,因为他们心里知道自己是更高贵的大英帝国的子民;然而,Sex Pistols的出现,完完全全地践踏了这些,甚至连英国女皇、英国最自傲的皇室,都被拿来恶搞与调侃。

一首属于所有人心中美好的法兰克辛纳屈名曲,就这样栽在 Sid Vicious 手上,一开头刻意唱得荒腔走板、走音走得有够夸张,然而这样荒诞到极点的演唱,在我眼里,简直可以媲美重量级拳手的全力右钩拳,扎扎实实的打在那些摇滚英雄、商业派老头们的脸上,尤其最后开枪打死那些人的桥段,更是直言不讳的呛出:「去死吧!你们这些老 *** 们!甚么 Love & Peace 都是Bullshit !」。

Sex Pistols的行径在当时,可是引起英国举国的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愤怒,据说在Sex Pistols之一次上英国电视节目接受专访时,他们根本没在怕的在全国转播上狂喷脏话,当晚节目到尾声时,BBC的 *** 早就被全国民众打爆了,每个人都在抨击,认为这么荒诞与毫无礼节的一个乐团根本没有资格在世人面前出现;但,也因为这些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举动,致使Sex Pistols的历史地位在朋克界中永远稳占之一.

什么是朋克文化?

 

以往摇滚乐的叛逆、反抗,就只是在舞台上做些夸张的举动、华丽前卫的衣服,仅止于这样,而 Sex Pistols 却在转播节目前挑衅了全国,甚至全世界;也许当年的 Sex Pistols 只是觉得这样很好玩、很酷、很「朋克」,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却是具有意义深远的举动,他们打破了以往的摇滚神话、敲开了一个出口,使所有英国的年轻人可以宣泄心中的郁闷,尤其是在失业率不断攀升、遍寻不着目标的情况之下,心里狂乱暴力的吶喊终于有了一个出口,也在这个时候,Sex Pistols 正式打开了英国朋克的潘多拉宝盒。

但,Sex Pistols 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一切将要以悲剧收场,而那个故事便是著名的「Sid & Nancy」的故事,大家不妨上网查查看,这是一个很哀伤、很美丽、很令人遗憾,却也很令人无限怀念的故事。

回头看看 Sex Pistols,他们曾经狂暴、喧嚣、荒诞不经,但是他们留下的却是传唱永久,甚至成为图腾的永恒印象,即使他们很短暂,像一颗巨大的彗星划过天际,当人们以为带来的是灾难时,他们却转瞬在天空中逝去,留下的是照亮黑暗的璀璨光芒,让所有人一抬头,就可以遥想当年他们的样貌。

The Clash

谈到 The Clash,与朋克不是那么熟稔的人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对于朋克死忠的人来说 The Clash 就是指引未来的一道曙光,他们不向 Sex Pistols 那么炙热、辉煌,如果说 Sex Pistols 是划破天际的彗星,那The Clash 就是属于内敛、稳健的恒星,而在音乐表现上,The Clash 仍然是偏向粗糙的朋克弹奏方式,失真吉他、大力的刷扣,但他们融入了许多雷鬼和Ska的风格在其中,使得The Clash 的音乐面相非常广,不仅局限于完全的朋克旋律。

什么是朋克文化?

The Clash

The Clash 同样充满激进与 *** 的血液,但是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以彻底的歌曲传播为理念传递的媒介,若说Sex Pistols是革命的战士,那The Clash 就是革命的谋士,较为温和的 The Clash,在歌曲里弹的是深远且唤起大众思考的歌曲。

The Clash 在时代中的意义,代表了恒久远的 *** 勇气,从以前到现在,直到 Joe Strummer 在2002 年死去以前,他仍然在为人们高歌,替弱势者声援。

什么是朋克文化?

Joe Strummer

Joe Strummer在死前,曾留下了一句经典名言,至今仍然常被引用或是当作标语,你一定看过,那就是「The Future Is Unwritten」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应该是一句非常激励人心的话,比对起台湾之前的学运风潮,也很合适。

The Clash 留给世人的一切,就这一句我觉得最让人永志难忘,的确,The Future Is Unwritten,未来会怎样没有人知道,我们仍要继续奋斗下去。

很有趣的是,Sex Pistols 谈得却完全相反,因为 Sex Pistols 留下的是「No Future」,对比之下,也许我们可以说,Sex Pistols 专职破坏之后,The Clash 替人们重新建立起新世界的秩序和编织希望,两者同样重要。

「朋克到底是来自于英国,还是来自于美国?」

美国朋克– 对于商业音乐巨兽的叫嚣

假如我们单纯的以「朋克音乐出现的时间」来讨论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朋克乐绝对来自于美国。The Velvet Underground成立于 1964 年的纽约市;The Stooges 成立于1967年密执安州的Ann Arbor ; Patti Smith崭露头角的时间,约莫是在 1968 年到 1971 年之间;The New York Dolls 成立于1971年的纽约市;Captain Beefheart 发迹于 1964 年;综合以上的时间推敲,早在 Ramones 、 Talking Heads 、Johnny Thunders & The Heartbreakers 出现之前,就有一批人开始着手于朋克嫩芽的灌溉,普遍的,我们称他们为「Proto-Punk 」。

什么是朋克文化?

Captain Beefheart

那么,这些人替朋克打下了基础,可是我们还要再不厌其烦地问一个问题:「『 Proto-Punk 』算不算PUNK ?」,我们可以说 Proto-Punk 具有朋克的雏型和一种反抗姿态的伸展,但是它仍然算不上是货真价实的 Punk 。简单来说的话,Proto-Punk 是当时一群人厌倦了摇滚巨兽的反扑,所谓的摇滚巨兽是谁呢?举凡 Led Zeppelin 、Black Sabbath 、 Pink Floyd 、The Yardbirds 等等,这些超级摇滚怪兽在当年的摇滚乐中稳稳地霸占了所有地位,无论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整个音乐商业的体制都被这些「泰坦」们所统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丽盛大的舞台效果、高超繁复的吉他技巧炫耀、深奥艰涩的歌词意境、听也听不懂专辑概念,渐渐在年轻一代的认同中失去了地位,年轻人开始对这些东西感到极端的厌倦,尤其以美国为中心的摇滚乐,在当时简直就是那一群「老怪物」们的个人炫耀舞台;大概也就在这个时候 Iggy Pop 、The Velvet Underground 等人率先发难,他们以粗制滥造的表现方式,体现了对于摇滚乐的反抗,从那个时候开始, Rock n’ Roll 成了敌人,原本应该是「 Against somebody 」的摇滚乐突然成了要被「 against 」的对象。原本应该是属于 teenagers 的摇滚乐,却渐渐地失去了认同和地位,在年轻人心中摇摇欲坠,年轻人蠢蠢欲动的想要开创出音乐的另一条路。

这场在美国东岸名为「朋克」的运动,并不像是英国那般的充满许多政治面向,比较起来,美国的朋克起源因素较为单纯,但却同样生猛、骚动。

我们该怎么去谈论当时美国纽约东村的朋克,实在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因为当时的这场朋克运动实在是太庞杂、太丰富,我一边听着 Lou Reed 的《Sweet Jane》一边思索着我该如何去描写这段历史,也许我们就从三 *** 单挑超长的吉他 Solo 谈起吧!

你有十分钟的 Solo ,我用三个 *** 就可以干倒你!

十分钟的 solo 对上只用了三个 *** 的歌曲,就像是由「大西庇阿」率领的强大罗马军团对上了「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团;就像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波斯大军对上镇守温泉关的斯巴达 300 壮士;就像是中国的睢水之战,刘邦六十万大军对上项羽的三万精兵;永远都是一个穿戴整齐、精良、光亮盔甲的骄傲战士,对上穿着草鞋拿着木棍的草莽勇汉的概念。朋克,就是那「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团、就是那镇守温泉关的斯巴达 300 壮士、就是那项羽的三万精兵,也正是那个穿着草鞋拿着木棍的草莽勇汉。

LouReed 或是 Iggy Pop ,甚至Johnny Thunders 、 Richard Hell 等人,从来就没想过要彻底击垮商业音乐,并取而代之,他们要的就只是一种对于现行音乐体制的反抗,反抗一种毫无意义的 *** 和整天「 talking about LOVE 」,反抗音乐是否该要回归最简单与最贴近生活的一个宣泄。所以当他们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我们聆听早期的朋克歌曲会发现,那从音箱传出来的声音不只粗糙,更带有一种强烈的愤怒感,并且有着一种自信,一种相对于华丽技巧的挑衅,似乎在说着「我的歌又短又简单,粗糙又暴力,可是我讲的东西比你更清楚和明确!」。

所谓的「三个 *** 」概念为何会成为朋克这么鲜明的概念?原因在于摇滚乐在五0、六0年代开始从 Blues 中渐渐蜕变为Blues Rock ,然后又转向了 Rock n’ Roll ,也因此,在摇滚乐里头塞满了复杂且深奥的蓝调音阶乐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要学习这些不只要苦练,更要花费大把的时间从蓝调开始聆听,培养那样的基础之后,还要再加上能编织出花俏、炫目的吉他 solo 技巧,这对于想玩音乐的小伙子来说无疑是一道直耸天际又超级厚的高墙,没有十年以上的钻研和苦练,想都不要想有站上舞台的一天。

所以,当 Proto-Punk 的那些人出来时,他们或许认为自己背负了一种使命感,他们想要把音乐「还给人民」,而不是让那些摇滚神话们「挟持着音乐」,运用主流的商业媒体垄断了音乐其他的可能性。

什么是朋克文化?

Johnny Thunders

在当时的年代,所谓的摇滚乐必须要有很完整的铺陈,就像是写八股文一样,起承转合,饶口又饶舌,从头讲到尾,又从尾巴论述到头;当 Ramones 首次登上CBGB,唱出《NowI Wanna Sniff Some Glue》时,那首歌也不过短短的 1 分35 秒而已;当 Iggy Pop 唱着《ThePassenger》时,大家发现如此简单的一首歌怎么有办法讲出这么多感受和东西;当 Velvet Underground 演奏《Heroin》时,让所有人吓到,原来用上了那么多噪音的歌曲却是那么的动听,甚至在这样的简单噪音之下,反映出体内焦躁、骚动不安的叛变。

所有那个年代的朋克、前朋克歌曲不但简单甚至粗糙,比对当时的摇滚乐,会发现技巧的差异简直是天差地远,有些朋克歌曲甚至连技巧都谈不上,但是假如我们回归到音乐的本质上,技巧只不过是音乐里的一个小环节,真正重要的是「音乐能否撼动人心?」;当那些超级夸张且炫丽的歌曲已经不能再勾起年轻人的心时,摇滚的神话就注定要被打破。

而在 Proto-Punk 出现之后,Television 、 Talking Heads 、The Ramones 、 The New York Dolls 、Blondie 全都渐渐地聚集到了纽约东村的 CBGB 这里,从这里开始,是一场「打倒摇滚乐神话」的圣战,这些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来到这里,疯狂似的在粗糙与 DIY 精神之中寻找一种音乐「新的可能性」。我们必须很肯定地说:「作为朋克乐的开始,场景是在美国,但是酝酿发酵且突破天际是在英国。」,而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Iggy Pop 等人在当时开创出来的一个舞台,让所有自诩为朋克的年轻人终于有了一个机会表现自己。

70年代末期的纽约东村,就这样不断地延烧着朋克的火焰,一路从纽约到英国,朋克也在这个时候终于绽放出无与伦比的炙热,像一把野火般的燃烧了所有年轻的灵魂。在动荡的60年代之后,朋克作为一种反抗的姿态,永远是最 *** 与激进的,而那些年的那些小伙子并不晓得自己扎扎实实的在历史舞台上,玩出了、搞出了、「朋克」出了一场史无前例,对于摇滚乐的反扑和围城。

当反抗姿态与唱片合约的碰撞

Skid Row 、 Poison 、Van Halen 等 Heavy Metal 的出现,又是另一场人们糜烂、奢华、享乐主义至上的时期,也大约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朋克玩不下去了」。人总是这样的,一场反抗之后,我们开创了新的局势,但是当有了新舞台后,我们又认为目标既然已经达到,那就开始做些别的吧!反抗、反叛!?那不是能一直「搞下去」的东西。而听众的耳朵更是锐利的,人们要新的东西,不但要新而且要鲜,当 Disco 这种音乐出来时,绚烂且精致;当 Heavy Metal 出来时,那浓厚的男性浪漫主义直扑所有人,让每个青少年都想留起一头浪荡的长发、穿着皮衣、骑着重型机车,穿梭在酒吧与女人之中。

当朋克乐队还在小酒吧、小场地喊着、粗糙的刷着 *** 时,人们的注意力早就不在他们身上了,一股骚动终究会有平息的一天,每天唱着那些东西人们也会听腻;又或者我们该说:「朋克作为一种音乐文化的反抗意识,它在当时是成功的;但作为一种音乐,它处在非常矛盾与两难的局面。」,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年玩朋克的人或是乐队,普遍都有一种对于主流的反抗,但是「对于主流的反抗」并不能填饱肚子,终究,朋克乐队要面临一个局面,也就是与唱片公司签约,发行专辑,赚钱,填饱肚子,养家活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旦与主流签了约,势必歌曲就会有 *** 人的干预、有听众要去取悦、有艺人形象必须去顾。

回到当年的原点,朋克的出征不就正是要突破摇滚英雄们的殖民吗?怎么到了后来,朋克乐队有了名气后也与那些签下Led Zeppelin等人的公司签约了呢?

作为一种反抗的浪潮,是不是最后终究还是会被收编?

或许我们无法猜测他们的困难与不得已,但是既然 The Clash 都曾经辩解过:「我们加入主流唱片业,是想使我们的音乐可以让更多人听到。」,好吧,也许这样的结局是一种折衷的办法,毕竟我们不能在自己有一份稳定工作之下,赚钱、享受生活时,却要求那些我们聆听的乐队们终身不得与主流唱片肩并肩,我们不能一边享受他们的音乐时却还要求他们不可以向商业与主流靠拢。

然而,我们会很怀念很久以前的他们,窝在纽约东村的 CBGB 里,那时的音乐粗糙又狂乱,咆啸的猛烈吉他声,留给每一个听众震撼不已的反抗意识;我想,我们都会怀念曾经的那一段时光、那一场运动,如今我们也许比较难看到那样的风起云涌,但其实,还是有那样的精神常在,只是他们不容易在电视上、媒体上、 *** 曝光,一部分是因为主流音乐的宣传手法越来越强大,听众对于音乐精致的挑剔度越来越高,不过朋克还是在,也永远都会在。

音乐本身就像是一连串的辩证,当有人出头,进而达到巅峰、泛滥之际,就会有人出来挑战,取而代之;有些存在很久,有些闪耀过后连下余烬。朋克似乎就是后者,等待再一次的死灰复燃。话说最早的朋克运动结束在差不多1979 –1981 年左右,但是,这把火炬并没有因此而熄灭。在美国西岸、东岸,都各有乐队延续着这把火炬;除了The Ramones 以外,Blondie 到了八、九零年代依然的存在。

而后起之秀呢?

西岸的L.A. 有「X」、「FleshEaters」、「CircleJerks」,旧金山有「BlackFlag」、「DeadKennedys」;东岸则有「MinorThreat」,后来变为「Fugazi」;这些乐队持续地贯彻前人的意志,将火炬从前人手里接下之后,不断的寻找可供燃烧的思想,将这一火苗小心但同时又粗野的传承。他们就像是虽然疲惫但眼神仍然澄澈的战士,虽然遍体麟伤,但是意志却比以往更坚定,因为他们相信、他们想要相信,一直以来所信奉的价值、信念,是对的、是可以被贯彻执行的。

这些容易被遗忘的斗士们,到了九零年代初期,终于可以看到他的亲手播下的种子开花结果,终于这把火炬可以交递出去了!

什么是朋克文化?

Fugazi

新希望,Punk Revival

大约是在九零年代初期,一股被后世称为「PunkRevival」的运动从加州吹起将要袭卷世界的一阵强风。如果要把这一阵风里的乐队全部列出来,也许这篇文章就打不完了,因此我列出一些代表性的就好:

Green Day、Blink182、NOFX、MxPx、TheOffspring、NoUse For A Name、Rancid、TheSublime、Lagwagon;当然,其他地方也有,例如Anti-Flag、TheSuicide Machine、BowlingFor Soup 等乐队。

这些乐队的出现,文献上或是众人的说法都不太一样,有些人认为是大家厌倦了Disco 音乐,有些人认为是重金属音乐开始无聊了,因此朋克这股骚动又悄悄地再次回流,由一大票小伙子领军,而这一次,他们玩得更真、更盛大。

Punk Revival 的时空背景

在我认为,这股Punk Revival 之所以会出现,并不全然是对于Disco、Metal的另一场反抗运动,我认为与美国当时的社会或多或少有关。

1989 年,老布什总统取代了里根总统,到了1993 年,老布什又被万众瞩目的克林顿取代,克林顿执政的八年,加上老布什执政的四年,前后十二年的时间,美国几乎是处在世界超级霸权、一枝独秀的世界里;里根先是刚柔并济的说服戈尔巴乔夫将苏联解体,在苏联解体的那一剎那,美国正式成为了世界之一,毫无对手可言,在那样的背景之下,「USA」成了美国人心中数一数二骄傲的词汇,美国人喜欢把国旗穿在身上、把USA 印在商品上,那是一个没有对手、没有敌人、没有阻碍的梦幻时代。

在2008 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强大的不可思议,先是在日本泡沫化之后,把洛克斐勒大厦买回来,接着又因为「波湾战争」等军事、外交事件的关系,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而华尔街一片歌舞升平,金童们的奇招尽出,使股市走向强大的「牛势」,加上老布什与克林顿的前后执政,简直把美国带上一个无与伦比的巅峰。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大约民国八十年前后,那时候的「美国」等同于「财富」、「梦想」、「所有人的应许之地」,彷佛只要到了美国,所有的梦想就会在一夕之间实现,甚至可以说,你的所有梦想将会在你脚尖接触到美国国土的时候瞬间实现。

什么是朋克文化?

美国精神

在这种状况之下,年轻人要干嘛?

无病 *** 、反抗父权、反抗权威、四处破坏、打发无聊的时间;所以这时候的朋克乐队很明显的是一种「快乐」的取向,不过,仍然有一些还是秉持着老一辈的朋克精神和意志;但普遍来说,九零年代诞生的朋克乐队,大多是属于快乐、年轻人的无聊、搞破坏的恶作剧,处于一种青春无忧无虑的状态之中。也就在那个时候,「PopPunk」被冠到这些乐队头上。而Punk Revival 这个词汇其实属于比较「历史性」的词汇,指涉这样的音乐类型又再一次复苏,但前后两者的精神其实差异性是很大的。

Pop Punk 的喧嚣与嘻闹

不可否认的,这股旋风袭卷了全美,甚至远扩海外。在这边我们先要确定一个共识,那就是:「九零年代的这些朋克团并没有朝向反抗主流的意识」。

拜资本主义的强势洗脑,玩朋克乐队再也不是一种反动和对抗,相反的它是通往财富的一条快捷方式,这些Pop Punk 的乐队前仆后继地出现,穿着滑板裤、Vans鞋,整天唱着「生活好无聊」、「大人都不懂」、「SchoolSuck」这一类词句。不过我们不能怪罪这些孩子没有老一辈的精神,因为当你处在这样的国境里,没有威胁、没有恐惧,有的只是「我们是世界最强的」这一类的想法时,人是会怠惰、懒散、放纵的,就如同这些青少年一样。

率先走红的大多是来自加州的乐队,首屈一指的代表应该就是「GreenDay」,靠着《Dookie》狂卖八百万张,GreenDay 把这股Punk Revival 带到一个前人无法想象的巅峰,当时哪一个青少年没听过《Longview》、《BasketCase》?

若我将这两首歌比喻为当时Pop Punk 的国歌,我想应该是挺恰当的,当然,还有更多歌曲、更多这种属于年轻人的「8beat」歌曲。

另外我们更该提到一个乐队,「Weezer」。不同于GreenDay 等团强力节奏刷扣的Pop Punk ,Weezer 加入了大量的旋律,让音乐听起来起伏明显,甚至带有一点点的神经质,这样的曲风,后世称为「Emo」,取自emotional 的简称,也就是指涉情绪的渲染力非常强。

Weezer 与Green Day 同样于1994 年发行影响世界的专辑,Green Day 发行了《Dookie》,Weezer 则是发行了《Weezer( Blue Album )》,这两个乐队撑起了当时主流朋克的一片天。

什么是朋克文化?

Weezer

Weezer 是由Rivers Cuomo 领军,一个天才型的作曲家,个人魅力也非常强,首张专辑里的曲曲几乎都被奉为经典,也被公认了影响后来的Jimmy Eat World、TheAll-American Rejects、DashboardConfessional、TheUsed,等等乐队。Weezer早期最为经典的歌曲应该是以下这首:

明显听得出来,不同于Green Day 的那种曲风,情绪力较强、时而低回时而高昂、旋律性也更胜一筹,然而在重击的力道上就远不如Green Day 。

Punk Revival 之后…

前面说过了,这些乐队的出现,少了许多政治批判( Green Day 后期反而出现比较多政治、社会的批判),少了对于社会问题的解读,我们会纳闷的问:「那这样能算朋克吗?」,老实说,这个问题我也常常在思考。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在音乐的构成上,是继承了朋克的形式和表现方式,然而探讨到精神层面时,就极度缺乏了。

在Pop Punk 泛滥之后,大约到了九零年代末期吧,又出现了一个流派,叫做「Post-PunkRevival」,用中文来说就是「后朋克复兴」,然而我一直认为这个词是有一点可笑的。为什么要那么执着于「Punk」这个词汇呢?

这被称作「Post-PunkRevival」的乐风,大约在2001 –2005 年之间,又开放了一大票的乐队闯进这个花花世界,头号份子,我想应该可以让给「TheStrokes」。

什么是朋克文化?

The Strokes

2001 年他们靠着《IsThis It》这张专辑,差不多可以说是一夕爆红,原因或许就在于Pop Punk 泛滥到了一个极致,「Post-PunkRevival」这种带点柔美、英式的味道,立刻让所有年轻人为之疯狂,当然,之后的Franz Ferdinand、TheLibertines、FutureIslands、EmpireOf The Sun,比比皆是,每个人大抵玩得都是差不多的音乐。

然后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因为那些时代正式衔接上我们所处的年代了。大致上来说,朋克的革命鲜血也几乎快要流干了。

那些喧闹后的残余

算一算,我自己听朋克也超过十个年头了,不算长但也不算短;一开始我当然也是从Green Day、Blink182、SimplePlan、Sum41 等乐队开始的,毕竟人都曾经有过青春岁月的荒唐,但随着年纪增长,脱离了小鬼头的我,欣赏的反而是The Clash,若要说现在的乐队有哪个很像The Clash 的,我会说「Anti-Flag」。

为什么?

因为从Anti-Flag 身上至少我还可以明显的看到Sex Pistols 当年的暴躁、TheClash 当年的理想,当然还有属于朋克才会有的那种愤怒、反抗的精神。我已经不听Pop Punk 好久了,也许,偶尔会拿出来回味,但仅止于浅尝,老实说,我吞不太下去;看看那些人做的音乐,哪里像朋克?除了音符与节奏之外,哪里有The Clash 的那种精神?

朋克死了吗?也许「朋克精神体现在音乐上」这种形式死了吧,不过朋克精神倒是会永远流传,因为你被启发过,就永远回不去了。朋克乐,就像是电影《黑客任务》里莫菲斯对着尼欧说的:「You take the red pill, you stay in Wonderland, and I show you how deep therabbit hole goes. 」,朋克乐就是那颗红色的药丸,一但你听了,你就会看破所有社会上的谎言、政治的谎言、企业家的谎言,然后你从此再也无法当一只天真的小白兔,活在绿意盎然、美好梦幻的世界里,你将活在充满荆棘、险恶、肮脏的世界里,但是,你会知道「只要拨开乌云,就可以看到曙光」,因此你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回想起我自己,也是因为朋克之后,开始慢慢往前摸索,我一路穿越过90 、80 、70、 60,一路回到 *** 的起源,然后又顺着这样的脉络一路又走回了现代。经历过这样的旅程之后,「精神长在我心,音乐仅止于耳」,这样的一趟旅程,每个人都该走一遍,你会有所收获、你会有所失落,有些东西你会遗留在那个年代,有些东西你会带回现代,好好的放在心里,因为,你找到了你的信仰,对于那种音乐独有的原始反抗信仰。

对我而言这就是朋克,一切的体现,都在于你终于从这些歌、这些人,学到了怎样去认 *** 实世界、怎样去戳破谎言。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