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华龙路和华信路交叉口,马嵩良正在自己25㎡的店里忙活着,介绍起自己的店,他一脸自豪,开店当年营业额就突破了万元,如今,每个月营业额保持在2.5万元。采访中记者看到,跟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擦鞋不同,马嵩良的店里项目不下6个,其中对营业额贡献更大的是修鞋量,其次是鞋子的清洗以及皮具的护理,擦鞋排名第四,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与顾客的沟通。
2.5万元的月营业额,在大学生创业队伍中,马嵩良称不上成功,却也让人羡慕,而他的成功,除了选对了行,还选对了加盟企业。据了解,当年工作满两年的马嵩良看到济南东南部有很多“老牛皮皮具护理”店,抱着这些店生意如何的好奇,他走进去看了几次,就这几次他决定加盟“老牛皮”自己创业了。“因为生意太好了。”马嵩良说,考察中他发现擦鞋早已不是路边摆个摊的事了,而是服务项目多元化,辐射周边社区,具有很大市场前景的行业。
说与做是两回事,决定创业的马嵩良开始选址,但选了20余处地址,都被“老牛皮”总部负责人吴文革否定了,两个月才终于通过了吴文革严格的审核,并得到了大学生创业扶持的优惠,在华龙路安营扎寨,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而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总部的指导让马嵩良这位“新人”迅速变成了行家。
一没资金,二没人脉,三没经验,大学生创业面临三座大山,《山东商报》创业实训营中的一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先工作后创业的传统模式,不过积累了经验和资金的他,创业选择当起了“擦鞋匠”,在人们诧异的眼光中,如今这位小老板月营业额两万五千元。
总有大学生想创业又眼高手低,看不上这瞧不上那,总想着与科技挂钩,但事实上,商机就在生活中,只要你肯钻研,愿努力,能吃苦,就一定能成功。
来源:博客,欢迎分享本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