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中医医院儿科护士长(广州市儿科医生)
儿科护士的感人事迹
抗非典,护士长叶欣的事迹
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广大医务工作者高扬白求恩精神的旗帜,无私无畏,冲锋在前,用生命谱写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人民日报》4月18日述评:《人民健康重于泰山》
“凡大医治病,必当无欲无求,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
唐代名医孙思邈将这篇《大医精诚》冠于中医巨著《备急千金要方》之首,提倡为医者必须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于专业、“诚”于品德,这样才是德才兼备的“大医”。
这篇《大医精诚》,正是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在1974年,考上该院的“卫训队”正式从医所上的之一课。
在广东省中医院当了23年的急诊科护士长,无论是现场急救跳楼的垂危民工,还是带头护理艾滋病吸毒者,还是冒死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叶欣从来没有“瞻前顾后,自虑吉凶”。她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中国大医之“精诚”。2003年3月24日凌晨,因抢救非典型肺炎病人而不幸染病的叶欣光荣殉职,终年46岁。
连日来,记者探访了叶欣的家人、朋友、同事、病友以及主诊医生(负责她临终前的抢救工作),追寻这位白衣天使不灭的精神。
每天给大家派药送汤
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预防药物,连清洁工也不例外
2月份起,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陆续接诊非典型肺炎病例。由于此前在大德路总院已经有一线医护人员被传染病倒,叶欣护长尤其小心。
每天早上,她提前半小时回科室,给大家准备预防药物,派发到每位医生、护士、护工手里,连清洁工也不例外。有些预防药物有较强的副作用,叶欣一定要亲自监督大家用开水服下。
进病房前,叶欣反复强调各项预防措施:换工作服、鞋子、袜子;戴好口罩、帽子、眼罩;进隔离病房前要更换隔离衣;出隔离病房要洗手、漱口。
在迎战非典型肺炎的日子里,她每天睡觉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但仍不忘记临睡前煲一锅老火靓汤,有时是花旗参,有时是冬虫草,她要在第二天带回医院给同事们喝,提高抵抗力。
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
面对危重传染病人,她身先士卒,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人介入
没有人能确定,叶护长是在哪一天、哪一次感染到非典型肺炎的。每次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到科里,她和急诊科主任就身先士卒,承担起繁重的医护工作,有时甚至关起门来抢救,不让太多同事介入。
“我已经给这个病人探过体温、听过肺、吸了痰,你们就别进去了,尽量减少感染机会。”在迎战“非典”的日子里,这番话令很多年轻护士落泪。
“叶护长可能是2月24日那天被感染的。”护士小容回忆起那晚,一位40岁的急腹症肠梗阻患者,在外科紧急手术后,发现还合并高烧、肺部阴影等非典型肺炎症状,于是送急诊留院观察,很快就出现呼吸衰竭。叶护长冲在之一线,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上呼吸机。当时患者的分泌物很多,可能在抢救时喷在护长身上了……
“可能是小陈病倒以后,叶护长大搞清洁时感染的。”护士小余清楚地记得,2月底科里发生之一例护士感染后,叶护长一直冥思苦想,不知道到底哪个环节做得不够,才给病毒有机可乘。她亲自给每台 *** 消毒、每个门把手清洁,连工作服放在哪里、在哪里换工作鞋、鞋垫的位置,都一一巡视并消毒。小余认为,叶护长在消毒时接触过这么多可疑的带毒物,没准就是那时给感染的。
“可能是3月1日早上,我们有四个医护人员都在抢救那位病人后病倒的。”同样病倒的急诊科主任张忠德对那次抢救的情形很难忘怀:三天后的3月4日中午12时、下午6时、晚上10时,急诊科叶护长、张主任和江医生分别发烧接受隔离,同一天麻醉师也发病了。
3月1日早上8时10分,急诊科正在交班。一位87岁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的家属冲进医生办公室:病人不行了!叶护长等火速奔到病人床前:只见病人面唇发紫、呼吸微弱,规律的心电图形变成了紊乱的波浪……大家当即把病房里其他三位病人和家属全部疏散出去,然后紧急进行胸外 *** 、人工呼吸、心脏电击、建立静脉通道,反复推注急救、强心药物,插管上呼吸机……
早上9时15分,病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是一例高度危险的病人,谁都知道应当换上隔离衣再抢救,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抢救中,谁都不肯离开病人哪怕是几分钟去做好自我保护。
躺在病床还惦念工作
医生护士靠近她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隔离治疗早期,叶欣还能打 *** 。她每天打 *** 回科里,叫大家记得吃预防药,叫和她接触过的同事注意体检,叫护士给7床的病人记录尿量、给9床的病人翻身、拍背……
发病第四天,她出现了呼吸困难,和急诊科主任一起送进了重症监护室ICU。大家都戴上了氧气罩,只能靠发短信息和写纸条互相勉励,大家戏称急诊科的护长和主任在ICU还“鸿雁传情”呢……
为了减少同事接触她被传染的机会,她给自己接补液。医生、护士靠近她听肺、吸痰时,她艰难地在纸上写:“不要靠近我,会传染。”院长和其他同事来探望时,她写着:“我很辛苦,但我顶得住。谢谢关心,但以后不要来看我,我不想传染给大家。”
3月11日,急诊科张主任收到叶护长写的最后一张字条:“我实在顶不住,要上呼吸机了。”同样呼吸困难的张主任颤抖着写字回复她:“护长,你一定要坚持住!全院的医生护士都在支持我们!”
张主任再也没有等到叶护长的回信。她在插管上呼吸机后,就被注射了镇静药物进入“冬眠”状态,避免因为躁动使呼吸机脱落。3月24日凌晨辞世时,叶欣很平静。
同一天,ICU有一位病人康复出院。他就是2月24日晚叶欣冒死抢救的那例肠梗阻合并非典型肺炎的病人。为了不给他将来的生活留下阴影,出院时谁都没有告诉他:抢救.....
求广州市历届道德人物名单
第四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名单
道德模范提名奖孝老爱亲类(5名)
龙惠冰(女)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社区居民
李 侠 广州市公安局黄埔区分局民警
陈永祥 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大塘村村民
张瑞霞(女) 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纪工委副书记
谭永明 广州市黄埔区文船小学教师
(共50名,按姓氏笔画顺序排名)
助人为乐类(10名)
方淑珍(女) 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员工
刘 桦(女) 萝岗区火村小学教师
李慧君(女)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离休干部
阮然彪 增城市新塘济困扶助协会会长
杨志均 广深土木工程公司退休职工
林义平 广东仲元中学校医
林其标 广州珠江美乐多饮品(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道轩 广州市海珠区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
郑嘉茵(女) 中山大学学生
廖 卉(女) 广东省交通厅公务员
见义勇为类(10名)
王得宝 广州市电车公司第二分公司驾驶员
刘友文 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派出所治安员
陈 浩 广州市海珠区赤岗派出所治安联防队员
陈志荣 广州市三汽公共汽车公司职工
罗戍波 广州市萝岗区治安联防队员
郭伟杰 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
梁铁明 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驾驶员
赖书航 增城市公安局小楼派出所治安员
廖玉光 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治安联防队员
廖承捷 广州市第二汽车公司职工
诚实守信类(10名)
利翠莲(女)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从化分局科员
肖炎富 广州市公安局萝岗分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
肖婉华(女) 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驾驶员
邵建明 广州海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海昌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贺归容(女) 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处科员
曹敬坤 广东精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伯梯 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医生
蔡健生 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驾驶员
谭滔胜 广州市东升医院盲人 *** 师
敬业奉献类(10名)
刘奕鹏 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区分局昌华派出所副所长
李发均 广州市殡仪馆防腐部部长
农 菲(女)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护士长
陈伟贤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教师
余 勇 广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黄埔中队中队长
张国清 广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安检排爆人员
张献强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接诊室主任
郭惠萍(女)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护师
钟艳芬(女) 广州市开发区环卫美化服务中心保洁队队长
戚凡科 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副局长
孝老爱亲类(10名)
王莉静(女) 广州市天河区华成小学教师
王瑞娟(女) 广州市越秀区人民街社区居民
艾连娣(女) 广州市真光中学副校长
卢玉霞(女) 广州市花都区赤坭镇莲塘村村民
李 铮(女) 黄埔海关主任科员
李惠玲(女) 广州市城管局督察分局主任科员
何凤英(女) 广州市白云区棠景街社区居民
张建光 广州市荔湾区白鹤洞街社区居民
郭桂忠 从化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
袁建明(女) 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社区居民
道德模范提名奖助人为乐类(5名)
何秀杏(女) 广州市胸科医院收费员
何国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务人员
罗雪芬(女) 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社区党支部书记
郭纪勇 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退休教师
梁绮鸾(女) 广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
道德模范提名奖见义勇为类(5名)
李少娴(女) 广州市白云区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
陈建敏 广州市海珠区琶洲街治安联防队员
彭平建 华南农业大学保卫处职工
蓝钧林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治安员
司徒小博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市花都花山支行员工
道德模范提名奖诚实守信类(5名)
陆卫雄 从化市亨发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 进 广州市普金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少贞(女) 广州市第三公共汽车公司驾驶员
肖伟明 广州市卫生监督所副科长
胡明森 广州白云电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道德模范提名奖敬业奉献类(5名)
邹永波 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天河大队副主任科员
林应太 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主任科员
罗玉容(女) 从化市中心医院护士长
袁德华 广州市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程国文 广州市城管局南沙分局副中队长
为非典献身的白衣天使的故事
韦小玲(1967年-2003年2月26日),女,广西人,壮族,生前系广东省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2003年,“非典”横行。广州市妇婴医院护士韦小玲因照顾病人感染“非典”,她的丈夫执着奔走,每天到医院送饭送花,也被传染。
1986年从广州市卫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市妇婴医院工作。“在同一批来院工作的姑娘中,她总是最早一个来上班,最晚一个下班,脏活、累活抢着干”。1996年,医院决定筹建儿科移植病房,并选派业务骨干韦小玲前往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进修骨髓移植技术。
几年来,在她和儿科移植病区其他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广州妇婴医院在开展脐血移植方面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03年1月17日,韦小玲在继续发烧,她向单位请了假。经过几天门诊治疗,仍然没有效果,病情在继续发展。26日,她就近住进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9日晚上,韦小玲又被被转往中山三院集中收治。童奶奶见没天送去的饭媳妇都吃不下,就让儿子多到医院陪陪老婆。韦小玲与丈夫素来恩爱,42岁的罗耀华是广州市粮油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平时较忙,但当时已到春节假期,他便每天早来晚走,带些鲜花、煲点靓汤到医院,陪伴在妻子身旁。
童奶奶每提及此,都后悔不迭:“是我把儿子害了啊,我不知道媳妇患的是‘非典’啊,我不知道‘非典’会这样凶啊。”2003年2月4日晚,罗耀华也出现了与妻子相同的症状。2月5日,他住进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2003年2月8日晚,韦小玲转院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2月9日,罗耀华也被要求转入第八人民医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17日下午,罗耀华被从3楼搬到二楼,住在韦小玲对面的一间病室。那段时间经常前往医院照料他们的一个亲人说,夫妇俩完全可以相互望见医生在给对方上呼吸机,但是爱的合力没能够终止死神的脚步。
18日早晨7时许,罗耀华去世了。父母年高,儿子尚幼,他们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当天下午放学后,爷爷告诉刚刚放下书包的杰仔:“爸爸死了。”2003年2月26日,为了不让韦小玲知道这个噩耗,当天中午,亲人们急匆匆把她转到广州市之一人民医院。但已经于事无补,韦小玲亦随夫君而去。
晚上孩子放学回家后,爷爷用同样的语气告诉杰仔:“妈妈死了。”
扩展资料:
“非典”事件中殉职医护人员介绍:
一、中国大陆:
1、叶欣(2003年3月25日,广州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护士长)
2、李晓红(1974年7月-2003年4月16日,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
3、邓练贤(2003年4月21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
4、梁世奎(1946年-2003年4月24日,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5、杨涛(1960年-2003年5月6日,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放射科医生)
6、丁秀兰(1954年3月24日-2003年5月13日,北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
二、中国香港
1、刘永佳(1965年-2003年4月26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护士)
2、谢婉雯(1968年3月31日-2003年5月13日,屯门医院胸肺科内科医生)
3、邓香美(1967年-2003年5月16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4、刘锦蓉(1956年-2003年5月27日,基督教联合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5、王庚娣(1950年-2003年5月31日,威尔士亲王医院健康服务助理)
6、张锡宪(1945年-2003年5月31日,香港耳鼻喉科私人执业专科医生)
7、郑夏恩(1973年-2003年6月1日,大埔医院医生)
三、中国台湾
1、林永祥(2003年4月28日,高雄长庚医院内科医生)
2、陈静秋(2003年5月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长)
3、林佳铃(2003年5月11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士)
4、林重威(2003年5月15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医生)
5、郑雪慧(2003年5月18日,台北市立和平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四、意大利
卡尔娄·武尔班尼(2003年3月29日,首位发现SARS的医生,世界卫生组织派驻越南河内医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韦小玲 (广州市妇婴医院殉职护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ARS事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