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2019年销售(京东健康上市价格)
京东健康市值超3000亿港元,老年群体健康服务将成为重要板块
刘强东曾说: “ 健康 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2020年12月8日,京东 健康 正式在香港上市,每股定价70.58港元,当日涨幅超40%,股价来到100港元, 市值超3000亿港元,与阿里 健康 、平安好医生 正式会师。
据招股书披露:京东 健康 的总收入在2020年前三季度为1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1%;过去三年年均净利润达到2.67亿元,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3.71亿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为止的十二个月,京东 健康 的年活跃用户为8000万, 相比于京东其它条线的战略性亏损,这一组数据确实有些“亮眼”。
图:京东 健康 招股书
然而,在“亮眼”的背后,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京东 健康 的收入占比中, 医药和 健康 产品销售 占据了绝对地位,在2020年最新财报中, 占比高达87.6%, 这意味着京东 健康 目前依然未能深度踏入 健康 服务消费领域,更多依赖于传统电商思维的产品销售。
而持续深耕 健康 服务领域,早已在京东 健康 的战略布局中,目前京东 健康 共有四个板块: 医药 健康 电商、互联网医疗、 健康 服务、智慧解决方案, 而 健康 服务的 核心目标客群,就是“老年人”。
图:京东 健康 专科互联网医院部总经理金方怡
在“中国经济增长新空间——第十二届(2019)中国人民保险·中国经济媒体高层峰会”上, 京东 健康 专科互联网医院部总经理金方怡 就明确表示:
“为什么成立京东 健康 板块?是来自于用户的需求, 特别是我们的老龄用户对于 健康 的服务,对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 ”。
“ 京东 健康 成立了老人服务的专项板块 ,希望通过互联网助力解决老人在家的 健康 养老问题”。
如果我们回顾一下这些年 京东系与养老 的“多次接触”,会发现这些论述都并非空穴来风:
2019年11月, 京东数科 与中健普惠养老产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养老产业中以数字 科技 能力充分融合共建,推动以养老、 健康 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社区与家庭综合发展的智慧产业体系的建立,引领国内新公益经济发展。
2020年5月, 京东数科 与 中国人寿 共同打造的国内首个线上养老社区—— “国寿·京东养老广园” 正式上线,充分发挥 中国人寿 养老险公司的资金管理、账户管理优势和京东的线上商城、医养资源优势,将养老资产管理、医护 健康 、紧急、生活消费、精神文娱等多种服务有机整合,通过跨界合作,为用户提供“食、医、健、护、乐”一站式的优质养老服务,打造全新线上养老生态圈。
2020年6月, 京东 健康 与日本药企卫材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希望将卫材在多种疾病治疗领域积累的经验、知识和医疗解决方案,与京东 健康 的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业务进行结合,推出 专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医疗、 健康 及生活服务的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
平台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
之一阶段 ,以阿尔兹海默病为切入点,引入用户、医生、医疗机构等关键要素,不断尝试跑通模式,在此之后,会尝试引入 *** ,让平台提供的一些服务能成为 *** 采购的内容;
第二阶段 ,在一到两年内,增加2-3种老年慢性病,提高平台的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阶段 ,将平台共享出去,扩散至更大的非患者老年群体、覆盖大多数老年高发疾病,满足老年用户的一切所需。
2020年10月27日,京东 健康 与卫材中国共同宣布在上海市静安区成立合资公司—— 京颐卫享 (上海) 健康 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0年10月25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与电子信息司、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指导, 京东 健康 策划的重阳孝老爱老购物节在重阳节当天登陆京东商城,这也是 国内首个“老年消费节” 。
2020年8月,京东 健康 推出满足家庭场景 健康 需求的 京东家医 ,开始向医疗 健康 服务的纵深处 探索 。目前,京东 健康 已入驻超6.8万名医生,并建立了16家专科中心,线上线下分级诊疗系统,可为老年人提供24小时在线医疗咨询服务。
这一系列动作都为京东 健康 未来深度布局老年群体提供了有意义的 探索 ,而 作为同时拥有资本+流量+技术+产业资源的京东 健康 ,围绕“老年群体+ 健康 服务”,也存在无限可能, 比如:为C端老年群体的多维度的 健康 服务和产品;为B端养老机构提供第三方医疗康复和药品配送服务;为G端 *** 相关部门搭建大 健康 数据平台……
在养老圈,长期存在一种声音: 只有当京东、阿里、美团、腾讯这些市场化互联网巨头开始真正布局老年赛道,才代表中国养老产业真正迎来爆发,才会给略显沉闷的养老产业带来更多变革和创新。
我们相信,这一天会很快到来。
撰文 I 养老行者1988
-END-
#京东# #创业者# #养老产业#
京东健康招股火爆背后,难逃“大药房”式经营
成立仅仅一年多的京东 健康 ,财报却比生于2014年10月的阿里 健康 更“ 健康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质,脱胎于京东自营模式的京东大药房,成为京东 健康 的营收支柱,也是其后来居上超过阿里的关键。以抢滩港交所为始,刘强东在大 健康 领域终于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大 健康 赛道的另一个重量级玩家,即将登陆港交所。
11月27日,据36氪报道,京东 健康 (06618)于11月26日首日招股,认购反应热烈,截至27日下午4时57分,京东 健康 已录得“孖展”967.52亿港元,超额认购70.7倍。据悉,京东 健康 此次IPO拟发行3.8亿新股,价格为62.80港元/股至70.58港元/股,募资额约在240亿至270亿港元之间,估值算下来约在253到285亿美元。
2020年,可以称得上是专属于京东集团的“京东年”。先是将达达集团送往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京东集团赴港二次上市,紧接着京东数科、京东 健康 陆续进入上市进程。
作为两年前刚刚入局大 健康 赛道的新玩家,京东 健康 后来居上,超过了已经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与阿里系旗下的阿里 健康 同台对垒,且从盈利角度来看,其净利已经超过了阿里 健康 。但透过招股书,却也发现了一些疑虑,对关联方京东集团的强依赖下,京东 健康 上市后真的能做到独立运营了么?上市之前的财务数据又是否能够真实反应公司状况。
净利润如何超过阿里 健康 ?
如果从实际运营的时间来看,2014年2月,医疗 健康 开始作为京东独立的业务项目进行运营,与阿里 健康 同年成立;在2018年3月,京东 健康 取得互联网医院许可证,正式跨入互联网医疗的赛道。而彼时的平安好医生与阿里 健康 ,已经是运营数年的成熟产品。
不过,即便名义上是“互联网医疗”,但就营收比例来说,京东 健康 与阿里 健康 仍然没有走出“医药电商”的窠臼。 换言之,这是两家传统电商模式在医药领域的复现。无论是过去的传统医疗体系还是如今的互联网医疗,其发展的初期都是以药品零售为切入点,“以医养药”的模式很难彻底根除。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零售药房收入仍是数字大 健康 的更大占比,并预测这种模式还将持续很久。这一点在京东 健康 身上也显现,其近500页的招股书中虽通篇都是有关“大 健康 ”产业的相关字样,但细分其业务结构,京东 健康 目前主要还是在做医药电商。
从医药电商收入来看,阿里 健康 销售产品的收入为76.6亿元,占据了总营收的79.8%,若加上医药电商平台的12.2%,甚至到了总营收占比的97%; 而京东 健康 的药品收入为94.3亿,占比达到87%,这不免令人疑虑,单一的药品零售能搭得住“大 健康 ”这个大架子么?
从近几年的业绩数据来看,京东 健康 无疑呈现出更好的成长性。据招股书信息显示,按照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司从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09亿元、2.48亿元、3.44亿元和3.71亿元。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 健康 总营收为132亿元。
若与同业对比来看,阿里 健康 2020财年(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营收96亿元,税后利润亏损1569.6万元;而平安好医生2019年度营收为50.65亿元,税后利润亏损7.34亿元。京东 健康 不仅优于同行,且处于持续盈利状态。
另外,就商业模式来说,其实三者较为相近,总结来看均为B2B+B2C+O2O模式——其主要业务均包含挂号预约、线上问诊、药品零售、消费医疗和互联网共建等等。虽然三家业务模式不尽相同,但整体上都可分为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 健康 服务业务。
不过,从业务分布来看,京东较阿里 健康 和平安好医生更为全面,拥有中药饮片供应链、药品冷链及药品/非药品批发等独有业务。最终在业绩上,京东缘何领先阿里 健康 并持续盈利,与其业务的布局策略有关。
京东大药房是杀手锏?
药品不同于普通的货品电商,一是其有药品需求一般是急症在身,因此对时效性要求较高;二是对药物品质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两个条件,要求药品电商不仅要保证药物品质,且拥有成熟的供应链,以保证物流的时效性。而京东依托其领跑同行的自营业务,在药品电商领域亦有不俗表现。
但如果仅仅是医药电商,阿里 健康 医药电商比例更大,占比达96.96%,医药自营部分也高达84.76%,但阿里 健康 医药电商业务收入但仍处于亏损状态。原因就在于,京东 健康 依托“医+药”闭环,通过准确对接药品使用需求,提高了电商效率,并最终实现了在线医疗服务和零售药房业务协同整合。
在京东的自营模式下,公司从供应商采购医药与 健康 产品,再经过自身质控之后,直接销售给用户,属于B2C模式,京东 健康 的自营业务主要通过京东大药房进行,通过京东 健康 APP的“京东大药房”窗口可直接进行访问。
此外,不仅是在线零售,京东也直接运营部分线下药房,以直接面向用户销售这部分存货。同时,依托强力的京东物流,京东 健康 在全国拥有超过11个大型专门仓库用于储存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有全国超过230个各类仓库存放非药品 健康 产品,与京东快递和其他第三方快递厂家合作进行药品的配送。通过自营、线上平台和全渠道布局的结合,京东借此实现良性互补,亦能满足客户的紧急需求。
最终,京东 健康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营电商体验,获得了用户数量量和用户复购率的“量价齐升”,不过,作为零售药房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年活跃用户数也出现涨幅下滑的趋势。
招股书披露,2017年-2019年,京东 健康 年活跃用户分别为4390万、5050万、5620万,增幅由2018年的15.03%下降至2019年的11.09%。
其实,无论是阿里 健康 还是京东 健康 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无法彻底独立于母体。招股书显示,预计京东 健康 向集团收取的交易金额将由2019年的1.39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12.50亿元。
京东 健康 在招股书中表示,京东集团拥有公司30%以上的表决权,若未来遇到潜在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公司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如与非控制股东交易时有利。
由此可见,京东集团对京东 健康 的影响深远。
互联网医疗仍处起步阶段
从定义来看,互联网医疗,亦即在线医疗,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医疗服务在线化。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各大互联网厂商也仅仅是做到了在线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电子档案、在线问诊、电子处方、远程会诊等信息层面的交互。而广义的互联网医疗,涵盖医疗行业的全链条,涉及医疗、医药、医保等多个环节。
也就是说,如果要将整个医疗流程互联网化,目前各大厂商做的仅仅是将线下的信息交互转移到线上——除了阿里、京东、平安三家,亦有腾讯,在2014年通过投资的方式涉足医疗,百度很早也成立了医疗事业部,后大力发展医疗AI,但也仅仅是隔靴搔痒,程度远远不够。而这也导致目前各家的服务虽然看起来种类繁多,其实高度同质化。不同厂商的差别仅仅只是效率与质量的差别,服务也仅仅停留在信息交互和药品电商等流通领域。
就算是初级的药品电商阶段,其渗透率也远远不足。Bigdata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医药线上销售额为1251亿元,同比增速达到36%,而国内药品终端市场规模达到17955亿元,线上渗透率极低,仅为7%。换言之,仅较为初级的药品电商,其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
此外,就毛利率水平来看,医药电商与头部线下零售药店的差异并不大。根据商务部数据,2019年,国内前100药品零售企业的毛利率在27.5%,净利率为4%,京东 健康 和阿里 健康 与此相近,同时二者均略优于线下中小型药房。
因此,就目前来看,医药电商与线下药品零售仍无明显差距。也就是说,线上医疗并未出现类似电商对线下渠道革命性的取代效应。
此外,就底层逻辑而言,互联网医疗的存在,其实是利用互联网的效率,更大程度上发挥有限医疗资源的效用,但与之相对,线上对医疗资源的开发也会挤占本就紧缺的医疗资源,会导致极为剧烈的竞争,这对包括京东 健康 在内的线上医疗厂商而言是不小的挑战。
而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在线医疗市场依然是在导入期,各大平台处在烧钱揽客的阶段,依然是培养用户习惯为主。且由于医药的特殊性质,亦无法过度宣传。
对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一旦跨越盈亏平衡点,业绩增长亦会相当稳健。京东 健康 就目前而言,已处在赛道头部,具备先发优势。抢滩港交所之后,京东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优势亦将进一步扩大。
京东健康发布上市后首份财报,财报反映出的收益状况如何呢?
财报数据显示,其业绩增长还是很快的,只是还是亏损当中,盈利遥遥无期。媒体报道,京东健康在上市之后,终于发布了其之一份财务数据,从财报上看,其去年全年实现了超190亿的营收,增长超过70%。有分析人士指出,主要是去年收到疫情影响,居民互联网求医和互联网买药的需求大增,京东健康作为国内更大的在线销售的药品网站,受到的影响自然是更大的。从用户规模上看,仅在去年一年,京东健康就增加了三千多万的用户,增长率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
而且除了病人数量增长外,医生数量,每日问诊的次数,都是往年的数倍。在疫情影响之下,大众开始尝试这种互联网医疗的方式,有媒体指出就像社团团购一样,疫情可能永久的改变了一些用户的生活习惯,大众开始习惯于互联网就诊,互联网买药,这对于京东健康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大利好。
目前来看,京东健康延续了京东商城的高品质,好服务,在全国三百多个城市,实现7*24快速送达服务。这对于急需药品的用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京东健康未来也有望延续其规模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实现业绩更大规模的增长。
参考资料:
财报显示,京东健康2020年平台活跃用户数增至8980万,相比2019年净增加3370万;此外,零售药房业务有超过2000万种商品(SKU),平台有超过1.2万家第三方商家入驻;有超过11万名 *** 和外部医生在平台执业,平台的日均问诊量超过10万,是2019年同期的5倍多。
财报还显示,京东健康主要通过“京东大药房”来经营自营业务。2020年,京东健康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168亿元,同比增长77.8%。截至2020年12月31日,该公司使用了京东集团全国范围内的14个药品仓库和超过300个其他仓库。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