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关于北京化工大学单县籍导师简介的信息

北京化工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北京化工大学最有名气校友的应该就是 *** 啦

曾任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我还记得上个学期,炎热的夏天6月20日上午,贺书记来我们学校检查工作,从图书馆,到教学楼,再到紫竹食堂,哪里有他,哪里就有一群迷弟迷妹们,有些运气好的得到和书记握手的机会,我也对夹道欢迎有了更深刻体会。

*** 同时对学校体育馆的建设,二期工程等的建设提出来相应的建议,作为当时在图书馆有幸学习中的我,很幸运的看到了这一视察互动。

其次是我们公共管理专业,上课老师经常提到的滴滴打车创始人程维,他作为我专业的毕业生,创业融资等一系列活动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也经常听交过他的老师提到有关我们这位学长的事迹。

还有一位在我们学校60周年校庆,和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做报告的优秀毕业生,他的英语水平真的是让我羡慕了好久。

因为我真的不是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所以对优秀校友的名字也是知之甚少,但是我们学校真的走出好多优秀学子,他们都是我们学校的开模,是我们学习路上的榜样,正是这些优秀校友,一步步扩大我们学校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我们要以他们为骄傲,同时也要让我们学弟学妹们以我们为骄傲共同推进学校更高更好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的知名校友

党政界

*** 十七届 *** 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李学勇十八届中央委员,江苏省省委副书记、省长、省 *** 党组书记。何报翔任湖南省人民 *** 副省长,湖南省工商联主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马志鹏曾任 *** 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李永金大连市原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建春现任 ***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总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周志军现任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 王同奇 *** 甘肃省金昌市委常委,曾任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科教界校友

高金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当选,设备诊断工程专家。段雪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应用化学家。俸培宗化学工业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郝长江中国化工报社社长。朱宝泉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周长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战略管理学教授。蓝伯雄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贺高红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管委会副主任,石油与化工学院院长(兼)。 商业界校友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1975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自动化专业。马正武中国诚通集团董事长,曾任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总经理。梁 骧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谢钟毓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外部董事。乔 虹现任中海油总公司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 胡兢克现任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金月昶现任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辽宁分公司总监、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志远现任中国天辰工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柳永茂现任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费振勇北京京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建新中石化仪征化纤副总经理。张韶熙现任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刘宪新现任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杨相益现任中石化镇海石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东平现任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景利现任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总经理。 黄黎明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院长。罗秋生现任四川晨光工程设计院院长。张意龙现任重庆医药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宁忠培现任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白国宝现任山西省煤化工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左建军汉塑料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体界校友

黄祖平奥运中国马术之一人,中国之一代骑手,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中国参加在香港举行的马术场地障碍赛个人赛及团体赛。 张 择网球运动员,大陆之一位参加四大满贯公开赛的男子职业网球选手。 慕容晓晓中国内地著名女歌手,2001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出道,2009年发行单曲《爱情买卖》后为人熟知并红遍大江南北。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导师哪个好?

北化的分析导师,有杨屹,魏云,杜振霞,李增和,吕超,还有一个老师是清华的在北化 *** 教授,忘了叫啥了,还有李蕾,王志华,张丽娟,张普敦,等等,前面几个都还不错。

北京化工大学管科哪位导师比较厉害,望知道的赐教,小妹感激不尽

经管院的院长跟副院长好像还不错,不过叫什么我忘了

LZ可以去北化网站上看看,

北京化工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北京化工大学邮编是多少

北京化工大学的邮编为100029,该校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5号,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

二、北京化工大学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331人,研究生7055人(其中博士953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3350人,学历留学生358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材料科学、工程学以及生物学与生物化学3 个学科进入ESI 排名的前1%。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并列第三。2017 年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正式列入一流学科建设之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0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7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5人,教育部“*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教学名师3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享受 *** 特殊津贴128人(其中在岗29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国家“*”青年拔尖人才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1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8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4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已经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5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 门省部级双语示范课程,37 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 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0 部,“十二五”规划教材14 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0 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经费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人均科研经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01年以来,学校已有27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是入选国防科工局和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共建高校中仅有的3所“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业院校之一。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24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校坚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三权”改革。建设有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的科技产业拥有约3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相继成立先进材料、工业生物技术等5个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在威海、安庆、沧州、嘉兴、济源等地成立了6个技术转移中心,以及200余个校企联合研发机构。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我校实施“全球化”战略,不断拓展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美、英、法、德、澳、韩、日等国131所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校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着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了北京化工大学高校技术转移全球校长论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一带一路”学院、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中心。坚持高端引领和重点推进相结合,积极推进国际教育科技合作,统筹规划学校外专引智项目,重点支撑我校“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一流学科建设。坚持举办大型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承办对台交流项目,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知名教授走进我校“宏德讲坛”,与新校区本科生深入交流。持续推动我校师资国际化水平提升。2018年,因公临时出访团组数为138个,共计218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1个,赴港、澳、台湾地区团组数为6个,共计12人次;接待境外短期专家621人次, 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4人,其中包含外籍教师13人,外籍博士后11人;聘请外国专家学者来华短期工作达26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学校已与20个国家42所高校和机构签署6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合作协议,2018年学生海外学习项目共派出418人。举办了首届北京化工大学海外学习国际教育展,来自海外15所知名大学的21名代表参展,400多名学生参加了教育展。同时,我校今年启动“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选拔6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赴世界百强高校或世界高水平大学进行暑期学习、短期研修以及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我校今年先后与美国,匈牙利等高校完 *** 交流项目,即“中美人文交流营Project-GO”“北化-伍斯特理工大学中美科学营”“北化-匈牙利米什科尔茨大学孔子学院夏令营”等,40多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校有25位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的老师悉心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18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71%,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73%。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