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柳叶刀上发表论文能收专利费吗(柳叶刀上的论文怎么看)

柳叶刀 发表论文需要自己出钱吗

需要自己出钱

《柳叶刀》为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性质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Reed Elsevier)协同出版。

1823年由托马斯·威克利(Thomas Wakley)所创刊,据2020年7月7日ScienceDirect显示,《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02。据2020年7月7日《柳叶刀》杂志官网显示:《柳叶刀》根据2019年期刊引文报告与Clarivate Analytics 2020分析,影响因子为60.392。

该期刊登载有原创性的研究文章、评论文章(小组讨论及评论)、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诸如特刊消息及案例报道等。

柳叶刀说任何剂量的酒精对人体都有害可信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柳叶刀》是何方神圣。《柳叶刀》是一本创刊于1823年的英国医学杂志,是国际上公认的综合性医学四大期刊之一,其权威性、学术地位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在医学界有一种这样的传说,在《柳叶刀》上发表一篇论文,可以直接奖励人民币60万,而且一旦你在柳叶刀上发表了论文,那么你未来的工作前途可以说是非常光明的,高校、科研机构、顶级医院任你挑!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可信度也是不容置疑的。所以......

1、 中国酒文化

酒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超乎其他饮品的独特地位,被赋予了崇高的意义,自古文人墨客,英雄豪杰无不对酒情有独钟,有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有王羲之的“流觞曲水,俯仰天下”,有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更有甚者“一杯玉液汾、半部全唐诗”,“中国酒文化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可想而知,国人对于酒的热爱程度。 现在专家却说任何剂量的酒精对人体都有害,我想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接受,不愿意相信的。

2、《柳叶刀》的研究结论

专家们从1990年至2016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195个国家的15岁到95岁的男性和女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的目的是弄清楚多大的酒精剂量对 健康 无害。但是,这项研究表明,摄取酒精没有所谓的安全剂量,即便是偶尔小酌,也会增加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肺结核等 健康 问题的几率,只有在一周不摄入任何酒精的情况下,人体 健康 面临的风险才最小。

3、少量饮酒有益于身体 健康 的由来

在人们的观念中:少量喝酒是有益于身体 健康 的。事实也是如此,《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约相当于750毫升啤酒、250毫升葡萄酒或85毫升低度白酒;成年女性则不超过15g,约相当于450毫升啤酒、150毫升葡萄酒或45毫升低度白酒。欧洲癌症中心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28岁-68岁的人群中随机选择15000名男性志愿者及25000女性志愿者,根据志愿者情况,并根据饮酒量将志愿者分为五组,通过10年随访统计,最终证实少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及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就是说少量饮酒确实可以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上述实验结果似乎与《柳叶刀》上专家的言论有所冲突,其实不然,少量饮酒所产生的这些保护作用,在其所产生的 健康 危害(比如急性酒精中毒、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猝死、酒精性肝硬化、肝癌、戒断综合征、胎儿畸形,喝酒误事、酒驾车祸等等)面前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可以被完全抵消。

4、酒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除了上面列出来的危害,酒精对身体还有以下的危害。

(1)、酒对肝脏有巨大的损伤,不仅诱发肝癌,还能使唾液中乙醛的浓度高达到血液中的10-100倍,从而导致上消化道发生癌变。即使是每天仅喝半两(25克)酒精,也会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胃癌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

(2)酒精可以使人发胖。酒精中含有的热量不容忽视。每克酒精大概含7千卡热量,每400毫升啤酒大约产生112千卡热量,相当于30克主食。同时,它能够减弱人体的脂肪代谢,增加体内脂肪储存量,增加食欲,所以长期饮酒易造成肥胖。

(3)酒精对大脑的影响。美国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饮酒,都不能避免饮酒对人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一周饮酒量在1 6杯之间的人视为轻度饮酒者,中度饮酒者则是一周饮酒7杯以上。研究结果显示,轻度和中度饮酒者在饮酒后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而且这种情况不分男女,也不分种族。

(4)无论饮酒量多少均可诱发哮喘,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不论饮酒多少以及酒精度数高低,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这是因为酒精不但可引起过敏性疾病,还可 *** 咽喉,从而诱发哮喘发作。

研究表明,世界上每年因为饮酒而死亡的人数多达数百万人,而因为每日少量饮酒的习惯,每年也有10万人左右死亡。

所以,总的来说,《柳叶刀》上的说法:任何剂量的酒精对人体都有害,是可信的,有科学依据的,饮酒最 健康 的量就是零! 健康 人生,远离酒精,摒弃那些少量喝酒有助 健康 的传言,为自己的身体负责!

仅从这篇文章来看,是没有任何科学性的,尽管它采用了很多大数据的分析 *** ,但对这些数据的性质并没有做深入的解释,没有病理学、生理学和毒理学上的解释,而没有这些,这些数据统计就毫无意义。况且它引用的关于中国的那些数据,我们根本不知道是从哪里采的样,是一些什么样的样本?到底哪些人是喝酒致癌导致死亡的,连一个具体的病例都没有。临床医学上,包括疾病的教科书,甚至一个正规一点的药物说明书上,都会说明临床病例到底有多少例,而这篇文章这些都没有,只是拿出一堆大数据来说明问题,这就有点唬人了。最后解决问题的 *** 是加税或加价,这就更不科学了。如果这篇文章真是《柳叶刀》发表的,那么《柳叶刀》本身的科学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柳叶刀杂志的地位在医疗界是泰山北斗级的,如果连他们的研究结论都不承认的话,可以说您对现代医学也就是不承认的,也就是说你以后有了生病什么的也不要去医院,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就好,虽然这话有些偏激,但基本的思路是这样。

说实话,作为一个基本不喝酒的人来说,我真的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喝酒?你说舒筋活血让身体暖和,拜托,那都是酒精的副作用而已不知道吗?想让身体暖和,现在的办法太多了,电暖器,空调它不香吗?为什么要用自己的 健康 去换取?

你自己知道不知道,你喝多了以后,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麻烦,包括你的亲朋好友,他们会担心你是否有生命危险,至少陪着你直到醒酒,有的时候还要到医院,心惊胆战的担心你再出现什么意外,而你借着酒劲耍酒疯,在家里吹牛打屁打孩子骂媳妇儿的时候,想一想你自己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一醉解千愁,确实睡了以后什么都不知道了,自己也觉得很舒服,好像整个天下都是你的,但是问题是你需要这样自己麻醉自己吗?酒醒了以后一切还都是照旧,自己身体也很难受,而且是不是有什么慢性的损害,你也不知道。

事实上喝酒这段时间,之一对你的身体会造成影响,第二对你经济会造成一定损失,毕竟酒不是一个很便宜的东西,而且喝酒的时候一般还会吃点好菜。第三,用喝酒这段时间做些别的事情,什么都比喝酒好。[大笑][大笑]

已经有现代医学的科学研究证实,酒精哪怕一滴酒也对人体有害处,那我们就应该毅然决然的。和他们做彻底的告别。

当然以中国的客观文化条件来说,尤其是作为男性一点酒也不喝,有的时候真心是很难做到,但是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面前摆的就是一个慢性的毒药[大笑],你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其他客观理由,实在要喝也没有办法,但是之一能不喝就不喝,第二能少喝就少喝。[祈祷][祈祷]

这是柳叶刀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的观点,并不是柳叶刀杂志的观点,学术杂志本身是不能有观点的,学术刊物的论文投稿,只要通过审稿人同行评审,就可以发表,并不是说发表了的,就一定对,实际上,相反的观点的论文,它也登载过。

因为,对于原始统计数据的解读,各位作者采用的 *** 不同、取舍也是不同的,最终得出的结论不同,很常见。

学术需要争鸣才有进步,一家之言,百家争鸣。这不是可不可信的问题。

当然可信,我身边儿那些爱喝酒的人全躺下来,而且百分之百的都有毛病,我有个同事也愿意喝酒,我俩就唠起来喝酒的事儿,我说喝酒这玩意儿真伤身体,我说我们家那些亲戚邻居,都把身体喝完了,有的喝的连楼都下不来了。有的喝出脑血栓,走道一瘸一瘸的,还有喝的小脑萎缩的。一阵糊涂,一阵明白,糊涂的时候谁都骂。明白的时候像个人似的,把个家搅和的鸡犬不宁,最倒霉的就是老婆,每天给他做饭洗衣服,还得挨着他骂,孩子回家看一看就走了。我们那个同事不服气,说他家有个亲戚。一天四顿酒,体格杠杠的,喝酒也不代表体格不好。这话刚说完能有俩月吧,说他家那个亲戚住院了,酒精肝晚期,肝儿已经全部硬化不工作了。还是你说的对呀,酒这玩意儿是真伤肝呢。看样这个酒还是不喝甚至少喝为好。我家那个亲戚今年才68。酒精肝晚期,医生说最多能活三个月,要是不喝酒,多活个十年,八年没问题。奉劝那些喝酒的人忌酒吧,喝酒百害无一利。

我爷爷89周岁那年无疾而终,生活上很节俭,就是爱喝酒,80岁时一次能喝半斤,但不是每天都喝,80岁以后,我们对他饮酒有所限制,每天中午晚上都喝,但每次不能超过二两。去逝前五天还跟老友在喝,我去给他批发点酒(一次一般都是二十瓶老村长)没批来,就买了两瓶先让喝着,等下周日回去再去批,结果是没到下个周日。并且爷爷不是什么癌什么脑梗心梗,而是吃过早饭(两根油条一碗豆浆)说去给他检查一下身体,他下楼时我叔扶着,也不用背,等坐上 汽车 ,告诉我叔:不用去检查了,没用,回老家吧。离老家总共不足20公里,走到一半多的时候就没呼吸了。爷爷在他们兄弟姊妹中是唯一喝酒的,也是唯一活过75岁以上的,并且是唯一一个老年没受过病疼而自然去逝的。专家的理论我不懂,仅以此例说明喝酒不是那么可怕,还有我父亲一滴酒不沾,仅活到71岁,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能不能喝酒要看自己的状态,但无论如何都不能酗酒罢了!

这种言论不可信!以辩证唯物论思考,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就以酒精为例吧,谁都知道过量饮酒对身体有害,但同时酒也是人类千百年来离不开的日常用品。且不说酒精是医学上最常用的消毒剂,酒精也是许多酊类药物的重要成份,在维护人类 健康 方面起重要作用。饮食方面酒精更是无处不在,酒在烹调和许多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丰富着人类的 美食 灵魂,谁能避免食用?所以柳叶刀的这种说法太过偏激,既不科学也不符合现实。

柳叶刀国际知名医学专刊,应该是可信度高,只是任何酒精度剂量高低对人体产生有害有大小。

柳叶刀说任何剂量的酒精对人体都有害可信吗?

柳叶刀是一本非常权威、非常有公信力,也非常正直的国际性杂志。在新冠疫情报道上,它就发表了很多篇实事求是的文章,对疫情防控和病毒形成等进行了客观分析,而不是人云亦云,更没有跟随在美国人后面诬陷他国。

由于柳叶刀的客观理性,尤其是正直科学,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其给出的结论,大多为读者和研究机构等广泛认可,在业界也是威信极高、地位极高,能在攀柳叶刀发表一篇文章,简直就是医学界最耀眼的明星。

也正因为如此,柳叶刀认为酒精有危害,而且是任何剂量的酒精对人体都有害,是可信的,它不会拿自己的声誉做代价,而是相关机构研究出来的成果,是经过无数次实践与观察得出的结果,而不是随便分析和推算出来的,所以,应当相信。

1.这个因人而异。具体如下。

2.认知越高越可信。

3.认知越低越不信。

4.不用强迫他们相信,也强迫不了。毕竟有的字都认不全。

5.他们连西医是科学都不认,还指望他们认可《柳叶刀》?[狗头]

从专家挂号费说起

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    阴

新冠病毒疫情刚开始大爆发的时候,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会诊完危重患者后接到上级通知,马上就拖着疲惫的身躯,连夜乘动车赶到武汉。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指挥着前线的抗疫斗争。那时人们夸他:鞠躬尽瘁,国士无双。整个疫情期间,人们都把最美丽的语言和文字给了他,认为他是老百姓的大救星,是中国人的骄傲。

可看到他的挂号费1200元后,有些网友却不满意了:“怎么这么贵,虽然很有名,但不应该啊!”“一个星期不吃饭,也看不起啊。”大家在键盘上随意敲打着这些文字,认为一个医生看一个病人,聊聊天、说说话就要这么高的挂号费,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我挺惊讶人们的反应的。钟南山院士这样国际上顶级专家,在中国指挥过“非典”和“新冠病毒”的大战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就连国外疫情爆发,也要请他连线制定方案,他是世界医学界的泰斗,他用毕生所学和经验,治疗疑难杂症,却配不上1200元挂号费?

当然,也非常气愤,所有的医生护士,都愿意在疫情之一时间签下战书,赴一线援助,这是真的抛家弃子、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战场啊!经此疫情,医生护士成为白衣战士,得到了“他们是英雄”此类的口头赞美,许多医护人员却说不要那么多荣誉,只希望疫情过后有正常的医患关系。

然而疫情还未结束,就有刚被医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因为排队时间长而殴打医生。还有些得“红眼病”的人更是觊觎别人的收获,而忽视他们的付出,说些风凉话。我们不能因为医生们无私惯了,就强迫他们奉献,搞道德绑架,认为他们就该如此不计报酬地付出。

救死扶伤是医者的本分,掏钱看病也是长久以来的社会规则,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都是这样的道理啊!你不让医生得到和他技能、水平相当的收入,他又如何养活自己和家人?又如何带领团队进行科学研究?又如何保证我们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能够应对一次次疫情?又如何可以用他们的医术和经验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挂号费其实并不会直接进入医生的口袋,但是,它却是医生价值的体现。对于医生而言最值钱的就是经验,懂得越多,能力越强,治好疑难杂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价格越高,自然挂号费也会贵一些。

当然1200元挂号费,不是白交的。其实是在为病人自动分类——普通的头疼脑热,在社区医生那里就可以解决的,就不必占用钟南山院士宝贵的时间了。让那些真正需要专家解决问题、需要救命的病人得到问诊和治疗的机会,才是1200元挂号费的真正意义。这样再看,真的不贵!

近期网上报道了张文宏主任的挂号费为318元,近4000人预约排队。这4000人等一个张文宏主任,就算他每个工作日都出诊,每次出诊不喝水、不撒尿、不上厕所,10分钟看一个病人,每天看48个病人,每周看240个,每个月960个,4000人也要等4个多月。

何况,张文宏主任能不喝水、不吃饭、不上厕所吗?作为一个科主任,能不管病房的病人而每天都在门诊坐诊吗?作为一个知名专家,他能不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吗?第4000个病人,半年能见到张文宏就不错了。关键是,那个人的病能等半年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按照价值规律说,可以像钟南山院士一样提高诊疗费,通过价格去调整,让真正需要看张教授的患者来看,把这样优质的专家资源让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即可。

我在北京学习期间,看到许多外地患者千里迢迢到北京大医院找专家看病,挂不上号,于是医院附近的号贩子应运而生。我常常看见医院门口很多人在转悠,他们看见一些病人和家属焦急的神色,就知道是来看病的,就会凑过来接近这些人,跟他们搭讪,问“想挂哪个专家的号?我都可以帮你搞定!”有次,有个病人告诉我她一直没挂上我的老师阮祥燕教授的专家号,花了一千多元在票贩子那里挂上了号。

一个专家号300元,患者却要在号贩子那里花几倍的价钱才能买到。结果是,专家付出了多年努力、辛苦做学问却没有多少收入,而那些二道贩子却大发其财。这是多么具有讽刺意味啊!怎样把有限的优质资源提供给需要的人群这完全是可以用市场规律来解决的,为什么不能让专家的劳动得到他应有的价值体现呢?

最可笑的是人们宁可让号贩子赚个盆钵满地,也不会让付出脑力与体力的医生多收入一分钱。因为医生们是高尚、无私奉献的,而号贩子不是,他们只要赚钱,不顾什么道义的。最终的结果是,普通病人如果想找张文宏那样的专家看病,只能等候,或者找票贩子挂高价号。

此次全球疫情让人们突然发现,中国医疗界的水平相比发达国家并不差,医疗能力真的很强悍,短短两个月内迅速控制住疫情,真的非常了不起。同时,中国的医疗资源并不太短缺,短缺的是像钟南山、张文宏这样的优质医疗资源。中国人平时看病其实也不难,普通的头痛脑热就在社区医院看看就完全能够解决问题,难的是大家都一窝蜂地想找像张文宏那样的优质专家看病。

但是,对这些优质专家而言,行医只是他们赖以生存的职业。他们是高尚的,但也不可能天天无私奉献;而且他们就是想奉献,他们是人,也不是神仙,精力也是有限的。中国人既想少花钱,又想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唯一的办法就是等。

近日,网上还传出了张文宏医生自爆收入的消息。该消息传的还有板有眼。据称,张文宏医生年入180万,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1.张主任是华山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年入50万(工资加奖金)。2.张文宏医生是国家重点项目带头人,年入120万。3.在顶级期刊《柳叶刀》上发表论文,专利费大约2万美金。

事后张文宏医生在采访中也给出了表态,列举出了这些说法的不实之处。张文宏医生表示:医院不施行年薪制,并且做科研任务也不是为了盈利,何来年入120万收入的说法。并且表示自己是感染科主任,不是呼吸科主任。更是呼吁大家转移注意力,不要把目光放在这些谣言上。

其实,年薪180万对于一个医疗行业的顶级专家根本不是什么太高的收入啊!那些国企老总、私企高管、演艺界的大腕儿、国外同行的收入哪个不比这个收入更高?何况张主任这些收入里120万的科研经费是用于团队科研项目支出,许多都是用于实验器材的添置、学生们的实验开支等等,也不是个人所得啊!张主任的真实收入可能也就一年几十万而已,这不就比普通的中产阶层稍微高点吗?

医生这个原本让人尊敬的职业,在今天却得不到真正的尊重,被人诟病甚至贬低;这个职业守护人民大众的健康,须臾不可分离,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个职业的收入与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付出不成正比,让很多从医的人有了退却之意。

疫情之下人们表达了对“白衣天使”的崇敬,疫情之后,可能又会回到那个认为医生是“白衣狼”的时代,对医生的收入会盯得更紧,认为医生不配高收入,医生高强度、高技术含量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其实是因为医生受到社会尊重的程度太低。对这个行业的不敬,将反噬整个社会,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将来学医的人可能越来越少,导致整个行业后继无人。

医学sci论文发表难不难

据学术堂了解,SCI发表是不难的,关键看你要发表的论文的级别。如果你对于sci含金量不高,影响因子1-2就可以。那么,只要你实验设计合理、数据分析得当、语言方面没有大的毛病,中间再有老师给你加持,发表是很简单滴。当然,如果你说的是一区的文章,还是有点难度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