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丰满女人裸体油画图片搜索的信息
求一幅油画名:上身裸的女人抱一个小孩.
意大利在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时期,出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你说的这幅画应该是其中之一拉斐尔的《西斯庭圣母》(局部),他笔下的众多圣母没有宗教色彩,而是人间的温柔、典雅,充满人情和母爱的女性
一幅油画他画了26年,这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呢?
油画史上一幅油画画上一年两年才完成的并不鲜见,特别是写实油画创作相对用的时间要多一些。像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用了四年半时间才画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更是用了14年时间。但是一幅画画了26年才挂笔,这在古今中外艺术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而安格尔的《泉》就是从构思到完成真真用了26年时间。
安格尔这个名字对于广大的油画爱好者耳熟能详。他是法国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重要画家,学院派首席代表。同时他还是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安格尔(1780年一1867年)6岁进入教会习画,11岁进入图卢兹艺术学院,17岁拜师肖像画大师雅克-路易-大卫,19岁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21岁时成为拿破仑首席御用画师,34岁因创作《大宫女》等声名大噪,45岁当选法国皇家美术院院士,成为实际上的学院派领袖人物。
从艺术事业上来说,安格尔可谓一帆风顺,一路坦途,少年得志,大器早成。但是从1814年创作完《大宫女》之后,在此后的10多年里,他虽然陆续创作了很多人物肖像作品,但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也没有一幅作品能像《大宫女》一样给他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和那么多的荣誉光环。这在安格尔心里一直是个难以破解的“结”,成为他创作上遇到的更大的“瓶颈”。
安格尔十分崇尚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对“画圣”拉斐尔更是顶礼膜拜。青年时期他曾到意大利游历多年,临摹了拉斐尔等人的大量作品,与意大利结下不解之缘,把意大利视为他的第二故乡。成名后他在罗马创办了法兰西艺术学院并任院长,长期穿梭来往于巴黎与罗马之间。1831年安格尔再度来到意大利,尽管此时他已是享有盛名的大画家和顶级的素描高手,但面对前辈的画作他仍感自愧不如。他再一次虔诚地拿起画笔临摹拉斐尔的画作,一边临摹一边感悟。有一天他忽然灵感大发,想要创作一幅以维纳斯为主题的裸体油画。
此前,安格尔已经创作了半侧半背姿态的《瓦平松的浴女》和侧卧姿态的《大宫女》,这次他想创作一幅正面全身的裸体油画。安格尔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但是创作起来又何其不易!因为在此之前,虽然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历代艺术家创作了大量的女性题材的裸体油画,但都是以侧面或背面的形体姿势来表现的,以单体正面全身姿态出现的油画还不曾有过,而且这样的画面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失之于低俗色情。
这让安格尔陷入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从1831年开始构思动笔,此后画了改,改了画,画画停停,停停画画,仅素描图就画过8幅。画的主体原来是女神维纳斯后来改为普通少女,画面情景、细节、道具和背景都作了大幅调整改动,一直到26年后的1856年,这幅画才算真正完成,并正式取名为《泉》。
画面中,一位美丽少女正在沐浴。她双手举着一只盛满泉水的紫色陶罐以垂直造型站立于一面褐绿色的壁龛前,展现出青青女子独有的富有韵律的身体曲线美;少女表情单一,目视前方,透着青纯无邪的神韵;画家用缺少光泽的天鹅绒般的笔触描绘出少女柔润而充满活力的肌肤;从陶罐中泻出的清冽透明的泉水更加烘托出少女容貌的皎美和内心的纯净。整个画面清纯、优美、庄重、典雅、质朴、宁静,完美地诠释了安格尔“静穆的伟大,崇高的单纯”的艺术理念,给人以纤尘不染纯真纯美的视觉感受。
安格尔的《泉》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西方人体油画艺术的巅峰之作,成为许多国家美术教学的样板范例。
以前有一幅著名油画,内容是战争中一个女性 *** 上半身,举着步枪领导众人战斗,这画叫什么?
《自由引导人民》。
《自由引导人民》(法语: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
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扩展资料:
《自由引导人民》取材于1830年七月革命事件,该画又名“1830年7月27日”,是纪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义。
1815年拿破仑下台后,逃亡国外的路易十八重返法国当国王,这就是“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封建势力重新猖獗。
1830年7月,路易十八的继承人查理十世企图进一步增强皇权,限制人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并宣布解散议会。
1830年7月26日,巴黎市民闻讯纷纷起义。他们拿起武器,走向街垒,为推翻这个复辟的波旁王朝浴血奋战,27至29日为推翻波旁王朝,与保皇党展开了战斗,最后占领了王宫,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在历史上称为“光荣的三天”。
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由引导人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