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证明材料为专利的判定(专利公开证明文件)

如何判定专利的类型,分为几种?

在中国,专利有三种类型,外观设计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在香港叫做新样式,但在部分发达国家不存在实用新专利一说)和发明专利。根据自己对产品的保护要点进行选择保护方式。如果需要保护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以及三者的结合,就要申请外观专利。申请外观的产品必须是立体产品。如果需要保护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的新的技术方案,一般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如果产品的创造性和新型性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即申请发明专利。同时生产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 *** 或者配方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怎么证明专利权利?

该类证据主要是用来证明专利权人及其利害关系人的身份及专利权,包括:

1、原告主体资格证明:自然人的为身份证,企事业单位的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登记证等。

2、专利权证书,证明专利权授权时的权属状况。 3、专利登记薄副本,专利登记薄副本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比专利证书更为重要的证据,其不仅载明了专利证书记载的是专利授权时的权属状况,而且记载了专利在授权之后权属状况的变动情况,如专利权 *** ,专利被宣告无效等,这些内容在专利证书上是反映不出的,但却会在专利登记薄副本上反映出来,因此专利登记薄副本比专利证书更好真实地反映专利的权属状况。

4、专利授权公告文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公告内容为权利要求书、说明书、摘要及摘要附图;外观设计公告的内容则是授权的图片或照片及简要说明。

5、专利年费收据:证明专利持续有效。当然这一证据在提供了上述的专利登记薄副本的情况下,是可以不提供的。因为在专利登记薄副本的更底行会注明“该专利年费已缴纳至某年某月某日”。司法实务中专利权人提供专利年费收据的证明目的在于说明专利已缴纳年费,专利持续有效。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的缴费实务中,即使专利已被宣告无效,或因没缴纳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后,缴纳专利费也是可以进行的,从而取得专利年费收据。因此仅仅通过专利年费收据证明专利持续有效是不充分的。

6、专利权评价报告:专利侵权纠纷涉及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要求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出具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相关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价后作出的专利权评价报告,作为审理、处理专利侵权纠纷的证据。

专利侵权的判定条件,求解答

两个都是实用新型吧?如果是实用新型,就算你跟他一模一样,未必构成侵权!

你现在最应该先做的是,一个官方出具的检索报告,不贵,也就1500元。

检索报告上看下对方的是否没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如果没有这些,你提个无效,如果能把他无效掉,你就不构成侵权了。

无论你申请的专利是什么,只要产品跟对方权利要求1描述的一模一样,就构成侵权。要跟权利要求1,如果对方的专利不能被无效掉,那就有侵权风险。但要仔细对比权利要求和产品哦,多一个少一个特征,都有可能不侵权。

如果对方起诉,你就应诉,然后立即给他提个专利权无效的申请,提供证据材料证明他的技术是现有技术等诸多不应当授予专利权的理由。

用什么材料可以证明一个专利的法律状态明确?

专利登记薄副本上记载有专利的法律状态。

《专利审查指南》 第五部分 第九章 1.3.1专利登记簿的格式

专利局授予专利权时应当建立专利登记簿。专利登记簿登记的内容包括:专利权的授予,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保密专利的解密,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恢复,专利权的质押、保全及其解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备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以及专利权人姓名或者名称、国籍、地址的变更。

《专利审查指南》 第五部分 第九章 1.3.3专利登记簿副本

专利登记簿副本依据专利登记簿 *** 。专利权授予公告之后,任何人都可以向专利局请求出具专利登记簿副本。请求出具专利登记簿副本的,应当提交办理文件副本请求书并缴纳相关费用。

专利局收到有关请求和费用后,应当 *** 专利登记簿副本,经与专利申请文档核对无误后,加盖证件专用章后发送请求人。

哪些证据可以证明专利侵权

证明专利侵权的证据有:1、有关侵权者情况的证据。应当知道侵权者确切的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注册资金、人员数、经营范围等情兄。了解这些情况对专利权人对付专利侵权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是很重要的。2、有关侵权事实的证据。构成专利侵权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侵权行为。这些方面的证据有侵权物品的实物、照片、产品目录、销售发票、购销合同等。3、有关损害赔偿的证据专利权人可以向侵权者要求损害赔偿。要求损害赔偿的金额可以是专利权人所受的损失。但专利权人要提供证据,证明因对方的侵权行为,自己专利产品的销售量减少,或销售价格降低,以及其他多付出的费用或少收入的费用等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第六十三条 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