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利申请(北京科技大学专利申请)
中国三大著名实验室
1、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简称BEPC,位于北京西郊玉泉路,建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发展成果:
1、实验室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58篇,其中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4篇,国内刊物上44篇。
2、尚有十多个物理成果的论文和几十篇实验技术文章正待发表。
3、1992年,“BES数据䔳取和处理系统的改进”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实验技术奖”。
2、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负责建设和发展的国家实验室。
发展成果:
HIRFL建成10年来,运行状态良好。特别是高电荷态ECR离子源的投入,使HIRFL的运行水平显著提高。到1998年实验室已经为我国4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200多项实验提供了50多种不同种类,不同能量的束流。
这些实验大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攀登计划等资助的重大、重点研究项目,覆盖了重离子物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
3、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坐落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校园中,这是国家计委批准建设的我国之一个国家级实验室。实验室拥有的同步辐射光源是现今国内高校中唯一一台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级实验研究平台。
发展成果:
“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及光束线、实验站项目获得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自开放以来已接待大量国内外用户,现有注册用户100多家。
批准课题200 多项, 已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获批准专利3项,申请专利7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以上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
2、百度百科--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
3、百度百科--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
中国科技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相比哪个好?
从二者的综合实力来看,中国科技大学相对好一些,师资力量更雄厚,下面从多角度进行二者的对比分析:
1、师资力量。
中国科技大学: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621人,其中教授817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90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96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7%;青年人才占高层次人才的60%。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0%,其中35岁以下教师约占青年教师总数35%。
国防科技大学:学校形成了“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两院院士16人,“万人计划”人选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4人,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全军优秀教师152人,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获得者27人。
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人选74人。有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表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0个。
2012年学校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学校自主创新团队被确立为全国重大典型,“慕课”团队被确立为全军重大典型。
2、学科建设。
中国科技大学:学校现有30个学院(学部),含7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之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国防科技大学: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辖文理学院、计算机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学院、智能科学学院、系统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通信学院、电子对抗学院、气象海洋学院、军事基础教育学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
开办53个本科专业(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军、管、文协调发展的覆盖国防科技主要领域的综合学科体系。
3、学科排名。
中国科技大学: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获评A、B类学科数各8个,其中,A+档学科数4个、A档3个,A-档1个;B+档6个、B档2个。
A+档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11位。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5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国防科技大学: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第三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该校进入排名前5的学科数为9个(其中理学7个),进入排名前10的学科数为14个;该校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地学等基础学科均进入国内高校学科排名前5。
在学科国际排名方面,根据ES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对2002年至2012年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国科大有10 个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生态学)已进入国际前1%。
其中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和环境/生态学8个专业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陈林的个人简介
陈林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
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1995年-1996年在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7年 - 1998年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9-2001年先后在纽约州州立大学和美国Cymfony公司任研究助理教授和研究员。
2002年回国建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听觉研究实验室。科研工作主要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指导1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工作。每年承担了3门研究生课程和1门本科生课程共100多学时的教学工作,同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脑功能及细胞神经生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2004年入选国家七部委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6年入选为美国耳鼻喉研究学会国际委员会委员。2007年起担任Hearing Research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听觉科学的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Journal of Physiology,Hearing Research 等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并多次应邀在美国、英国和意大利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丁传凡的介绍
丁传凡(ChuanFan Ding) ,复旦大学教授,男,1962年1月出生,安徽无为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硕士,复旦大学博士。自1990年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纽约州卫生部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后;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后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研究员。2003年11月应聘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申请并已 *** 美国专利三项,申请中国专利一项。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院领导介绍
院长:樊建平
1963年11月生于内蒙古,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0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历任计算所课题组长、智能中心副总工、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主任,1998年起被聘为计算所副所长。2006年起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主编,南开大学 *** 教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北京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青年创新联合会委员。主办并担任2007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大会主席、GCC2008大会主席。 现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樊建平研究员在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作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先后主持和参加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天演服务器、曙光1000、曙光3000、曙光4000系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为曙光计算机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共完成国家863和攻关项目十几项,申请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4项,专著1本,发表文章70余篇。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等殊誉,先后被评为863计划先进个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3年起享受 *** 特殊津贴。
党委书记、副院长:白建原
1956年生于北京。曾任中科院京区党委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副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促进与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高级业务主管(四级职员)。
副院长:汤晓鸥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IEEE Fellow。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或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在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处理、三维物体重建、互联网图像搜索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多个研究成果在微软必应,MSN等产品中得到应用。2009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CVPR 更佳论文奖,这是CVPR历史上来自亚洲的论文首次获奖。曾任和现任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PAMI和IJCV杂志编委,曾任顶级国际会议ICCV2009程序委员会主席。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23次,H-Index为53。
纪委书记、副院长:吕建成
1965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曾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工厂总工办副主任、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威海光电子基地副总经理、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西安分院和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副院长:许建国
1962年生于福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深圳市经济发展局产业规划处副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技术发展处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计划财务处处长,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财务处处长。曾在国家经贸委外经司挂职锻炼。
中科院是什么性质的单位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更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更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先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战略研究报告。据2016年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2所直属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所共建高校(与上海市人民 *** 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6.8万余人,在学研究生5.2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