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亚洲一号西安智能物流园光伏(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仓储物流基地)
阿里京东“喜提”国电投,互联网大厂为何“拥抱”能源大厂?
2022年7月6日,阿里巴巴和京东同时传出消息,两家互联网顶流大厂各自与国电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次合作非同一般,从合作方国电投的“咖位”上就能体现出来。我国共有五大电力央企——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华能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华电集团和大唐集团,在营收和资产等指标上,国电投常年位居第二或者第三位。此外,国电投还是全球更大的光伏发电企业。
在这次合作中,京东和国电投将以共建综合能源生态体系、共创数智化供应链为目标,主要围绕县域综合能源、数字化升级、物资采购、智慧物流、能源供应、碳中和规划、产业生态等领域进行合作;阿里与国电投将在“新能源”和“数字化”结合提升生产力、“三网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战略机遇研究与技术创新等领域进行合作。
简单来说,京东与国电投的合作偏向用供应链能力为能源企业“赋能”,阿里则偏向以数字化能力帮助国电投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生产力等等。
合作也是相互的。在互联网公司助力能源行业的同时,也将收获回报。比如,国家电投将在运营减碳、价值链减碳、带动生态减碳等方面助力阿里巴巴的“碳中和”目标。
“从人类使用能源的 历史 来看,电力与互联网一样都很年轻。”阿里巴巴在公布与国电投达成合作的消息时写道。
这场“年轻”的合作,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达成呢?
详解阿里、京东、国电投合作
就在这次合作协议公布前半个月左右,2022年6月20日,国电投发布公告,显示阿里、京东分别以1.8亿元和1.17亿元,中标其天枢云、天枢一号、电投云建设等项目。
其中,天枢云是一个工业物联网平台,根据国电投的要求,应具备设备连接、边缘管理、终端控制、应用商店以及数据统一、汇聚、转发等功能,还要搭建国家电投集团和其各级下属单位之间互联互通、多层联动的智慧物联底座,对外提供端到端在线智能化的云上能源服务,数字驱动三网(能源网、政务网和社群网)融合;
天枢一号是一个综合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由国电投发布于2021年,集成了能源监视、调控、预测、分析、运维等9类功能;
电投云是一个企业私有云,全面建成后,将具备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应用灵活、组件标准等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电投将集团级数据中心放在了贵州的贵安新区,以支撑其私有云。这里也是腾讯、苹果、华为等企业数据中心的所在地。
其中,阿里拿下的是电投云和天枢一号(服务器型)项目。这也不难理解,目前,阿里云是国内当之无愧的之一大云计算厂商。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1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数据显示,阿里云排名全球第三、市场份额为9.55%,连续六年实现份额增长。
京东收获的是天枢云和天枢一号(网关型)建设项目,由京东 科技 负责实施。京东 科技 是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的渠道,在AI、云计算等领域有着比较强的技术实力。
由此可以看出,在6月底阿里、京东中标数字化转型大单后,7月初国电投宣布和阿里、京东进行合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但其合作范围远不止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一个很重要的合作领域是物流。
其中,京东物流与国家电投上海能源 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向国电投综合能源生态体系注入供应链优势能力,就光伏领域的产品仓储、配送、安装、运维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全力推进县域清洁能源布局,共建县域综合能源一体化物流服务 *** 。
可以试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不久之后的未来,乡镇农村的单位、工厂或者居民,可以在网上下单订购光伏发电产品,短时间内就能收到由京东物流配送的货物,并快速组装、并网发电,就像在京东上订购家具家电那样。
能源企业转型,少不了互联网大厂
能源巨头们和互联网大厂之间的合作,其实早有伏笔。
2021年1月26日,国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就曾到京东 科技 参观调研,并与京东 科技 CEO李娅云进行座谈交流。
当时的报道称,国电投方面参观了京东视界、京东无人装备、京东无人超市、京东线上线下门店等。在随后的座谈中,“双方就京东 科技 支持国家电投数字化转型,国家电投支持京东集团清洁智慧用能、率先“碳达峰”“碳中和”,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且“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合作对接机制,抓紧开展具体对接,争取尽快落地见效。”
阿里巴巴和国电投的接触稍早一些。2020年8月18日,阿里巴巴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等一行人,来到国电投总部拜访了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双方就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化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数据平台建设等业务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
互联网行业的数字化实力和供应链能力,是能源企业在新能源时代迫切需要的。特别是2021年底,国资委对央企“碳达峰”“碳中和”做出规定: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要达到50%以上。
当前,国电投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重已经超过了60%,已经提前完成了国资委的规定。其中,遍布各个县城、农村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贡献良多。2021年12月,国电投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覆盖的县域破百个。在国家和各地政策的不断支持下,县域屋顶光伏产业还将继续深入发展、普及。
为了实现光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更强的供应链能力,帮助能源企业将光伏的触角伸向县域、村镇基层。这正是在自营供应链上积累深厚的京东所擅长的。
而在数字化转型上,国电投早在2021年就推出了“天枢一号”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与服务平台,促进能源网、政务网与社群网“三网融合”。而互联网公司在云计算领域有着持续投入,技术经验丰富,也能在短时间内拿出面向B端客户的解决方案,因此是能源大厂数字化转型的较优选择。
互联网大厂为何“拥抱”能源大厂?
互联网大厂涉足能源行业,并不是最近一天两天的事。
阿里和京东,都在物流领域进行过光伏发电的布局。从2018年开始,菜鸟物流就利用仓库屋顶的空间布置光伏电站并网发电。2021年菜鸟公布的数据显示,广州增城园区、东莞清溪园区、杭州下沙园区等6个园区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超过2500万度,大致相当于节约了一万吨煤炭;2021年,京东完成在12座“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还将用3年时间搭建1000兆瓦光伏发电能力,为京东85%智能产业园提供绿色能源。
与电力、能源系统的直接合作,互联网大厂在近年积累了一定经验。
比如,阿里云和蚂蚁金服早在2015年,就和南方电网下属的深圳供电局共建“互联网+”城市电网服务;京东零售曾经中标过国家电网2019年度办公物资采购项目,京东以企业业务的方式,向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国电单位提供智能采购方案,服务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数字化建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公司和能源行业的合作不断向深远推进。
2020年,京东为陕西省属能源国企陕煤集团搭建了“运销云”,促进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帮助陕煤业务流程缩短了40%、煤炭运输效率提升了30%、服务器成本下降了30%以上,助力煤炭的高效、绿色、清洁利用;
同年,国家电网一口气与阿里、腾讯、百度等41家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几乎囊括了所有“顶流”互联网大厂,并发布了围绕大数据、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十大任务”;
2022年6月,腾讯云发布了“能源连接器(Tencent EnerLink)”和“能源数字孪生(Tencent EnerTwin)”两款能源自研产品,其中“能源连接器”打通了企业微信、腾讯文档、微信小程序等大量腾讯系应用,便于应用在各类有人场景;“能源数字孪生产品”为能源产线打造1:1生产模型,帮助客户实时监测运行状况,起到节能减排和提升故障预警能力等作用。最近,腾讯也与国家电网等能源巨头达成了合作。
在C端市场增量见顶之时,发力以能源行业为代表的B端赛道,成为了互联网大公司的普遍选择。一方面是因为能源赛道前景广阔,有数据表明,单单国家电网在2020年一年,投资电力信息化的资金就达4605个亿;另一方面,助力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是互联网大公司承担企业 社会 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看来,做传统行业的B端生意,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是一件既能得到实惠,又很有面子的事情。
再加上能源行业和“双碳”紧密相连,特别是能源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占了碳中和市场相当大的部分,助力能源行业的数字化,也有助于互联网大公司进入碳中和市场。碳中和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分析,未来30年为达到碳中和目标,近能源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规模,就将达到100万亿元。
从公益的角度看,互联网大公司与能源企业的合作,也能帮助其达成承诺的“减碳目标”。
比如,京东在2020年提出“到2030年,京东的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的总体目标;阿里巴巴2021年发布碳中和行动报告指出,阿里将于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实现上下游价值链的碳排放强度减半,且在15年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这些宏伟蓝图的实现,必然需要在自身和合作伙伴身上一笔一笔勾画。
受制于能源企业的相对封闭性和业务复杂性,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仍对互联网公司在进一步进入能源行业的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不论如何,此次阿里、京东与国电投的合作如果能顺利落地,一定能为互联网大厂拥抱“能源大厂”开一个好头。
本文源自刺猬公社
京东物流2021年营收破千亿,你怎么看?
京东物流营收增量可观
从近年京东物流报表数据看,京东物流营收实现了可观增量,由2020年的73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047亿元,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占比首次超过总收入占比的50%。
值得关注的是,报表数据显示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由2020年的556.19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710.54亿元,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由5.2万增至7.4万。这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京东物流相对独立的业务拓展能力。
市场并不看好京东物流资本故事
——市值仅为顺丰1/3
尽管京东物流业务愈发庞大,投资者却不买账,上市后一路暴跌。市场预期基本是顺丰的1/3,甚至还被业内仍存在其市值有被高估的怀疑。
注:检索日期截至2022.5.20
——企业盈利能力差
资本对京东物流持消极态度,主要是对于该公司业务存在质疑。京东物流受京东集团单一客户影响,未来增长空间和降本空间都有限。而除了商城业务,企业其他业务算是刚入门的合同物流,利润规模太小。即便季报数据一定程度上证明其“独立能力”,但业务含金量不足,连年亏损仍是企业常态。
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单盈利情况。假设近几年内单毛利率维稳不变(从2019到2020的数据可看出,内单毛利率基本稳定),将2021年总成本拆分为京东集团及关联成本、外单成本,可以看到,虽然外单毛利率有上升趋势,但始终没能扭亏为盈。
综合上述,虽然京东物流业务面广,产品多,但核心优势还是仓资源及仓配体系。目前看来,只有商城业务有市场竞争力,在快递(众邮)、快运、冷链、跨境以及合同物流板块都没有搭建起护城河,企业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京东物流首份ESG报告发布,这份报告释放出了哪些信息?
京东物流展现了过去一年来在绿色可持续方面的工作状况,还参照气候相关财务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框架,对物流层面的气候相关治理框架、风险机遇识别、风险管理和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披露。
截至2021年,京东累计开出了多少电子发票
京东已累计开出的电子发票超过60亿张,节约的纸张相当于少砍伐3万棵成年树木。
京东在确定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未来十年长期目标时就明确提出:到2030年,京东的碳排放量与2019年相比减少50%。与此同时,到2030年,京东还将联合合作伙伴搭建全球更大的屋顶光伏发电产能生态体系。2022年,江苏宿迁和陕西西安的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将通过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建设,为园区每天50多万件订单的处理提供持续的绿色能源,建成全行业首批碳中和示范园区。
京东全国智慧物流布局如何再进一步的?
西安“亚洲一号”年内竣工,京东全国智慧物流布局再进一步
集结了“强大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和“智慧化机器人军团”的“亚洲一号”作为现代智能化物流中心,是京东智慧物流布局的重要一环。西安“亚洲一号”目前正在建设中,计划于2018年年底完成,建成后将成为京东智慧物流在西北五省与全国商品集散中转枢纽。
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站……从流程上看,京东无人配送站让物流配送的全流程无人化成为常态,用智能化设备的无缝对接解决电商业务的复杂场景。此外,京东将继续以陕西为核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计划建设现代化智能物流基础设施。
目前,京东与陕西省 *** 构建的智慧物流体系战略正在不断向前推进,于陕西而言,智慧物流体系必将推动探索更多产业变革的新机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智慧物流体系则将为“无界零售”时代到来提供强力支撑。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优化京东在陕战略布局,以陕西为核心,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京东计划在西安投资100亿元,建设面积200多万平米的现代化智能物流基础设施。“利用陕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利用京东的物流优势、商流优势,京东物流将在实践中不断展示在智慧物流领域全球领先的水平。”京东集团副总裁黄东升说。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