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高三孩子身体健康标准(高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表)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各项标准是什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出,体测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对1分钟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

各组学生按总分评定等级,90分及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9分为良好,60分至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对于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的学生,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扩展资料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所选用的指标可以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以及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规定了各校应将每年测试的数据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并定期向社会公告。

该系统为学生及其家长提供了在线查询和在线评估服务,向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身体健康诊断,使学生能够在准确地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锻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布:体测达良才可评优

高中生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高中生要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劳逸结合、合理膳食,拒绝过度劳累和过度补充营养。

具体如下:

1、锻炼身体,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繁重的课业中,也要懂得劳逸结合,拿出小部分时间做做运动,保持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比如每周五天,每天锻炼30分钟。可以选择晨练,在早晨锻炼身体可以让你一整天心旷神怡,保持健康心态,更容易使你有积极的思想和更好的食欲。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垃圾食品。

(1)亚健康和疾病的主要来源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所以要做到健康饮食,如蔬菜、水果、鱼、坚果、瘦肉。不要忘记每天多喝水。可以适当服用矿物质和维生素补充剂,家长应多研究孩子喜欢的健康食谱。

(2)垃圾食品不仅危害健康,遭受糖尿病、癌症、肥胖症等疾病的困扰,还会让我们困倦疲乏。有人会说,青少年还在长身体的时期,长点肉而已嘛啥事也没有啊,那就大错特错啦。肥胖不仅影响美观,容易遭受同学们的嘲笑或排挤,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还会造成很多身体问题,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

(3)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个在短时期内就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极大提升健康状况。避免吸烟和酗酒。

3、查阅健康体重水平表和健康指数,以之为标准,将体重保持在更高体重范围之内,这样才能保持健康。如果你超重或者肥胖,你遭受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

4、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别忘了保持心理健康。要意识到积极的心态在保持健康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将所有消极的思想从头脑中清理出去,让头脑充满积极的思想。你必须将所有沮丧和消极的情绪和思想从头脑里清理出去,以健康和积极的思想来代替。这些积极的思想极具活力,总能在生活中促成美好的事物。

总之,保持高中生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现在的高中生,顶着父母给予的希望,还有老师时刻的叮嘱,面临高三频繁的考试轰炸和高考的压力,所以要保持充沛的体力,身体健康肯定要特别注重的。知道会很累,但请坚持住,辛苦的耕耘肯定有很大收获的。

加油吧!青春洋溢的学子们。

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高中生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和教育质量基本标准,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学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适用于全日制普通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

2.本标准的修订坚持健康之一,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有关要求,着重提高《标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着重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着重提高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

3.本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4.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6.本标准的学年总分由标准分与附加分之和构成,满分为120分。标准分由各单项指标得分与权重乘积之和组成,满分为100分。附加分根据实测成绩确定,即对成绩超过100分的加分指标进行加分,满分为20分;小学的加分指标为1分钟跳绳,加分幅度为20分;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加分指标为男生引体向上和1000米跑,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800米跑,各指标加分幅度均为10分。

7.根据学生学年总分评定等级:90.0分及以上为优秀,80.0~89.9分为良好,60.0~79.9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8.每个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附表1~6)。特殊学制的学校,在填写登记卡时可以按规定和需求相应地增减栏目。学生毕业时的成绩和等级,按毕业当年学年总分的50%与其他学年总分平均得分的50%之和进行评定。

9.学生测试成绩评定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测试成绩评定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成绩评定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10.学生因病或残疾可向学校提交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的申请,经医疗单位证明,体育教学部门核准,可暂缓或免予执行《标准》,并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附表7),存入学生档案。确实丧失运动能力、被免予执行《标准》的残疾学生,仍可参加评优与评奖,毕业时《标准》成绩需注明免测。

11.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标准》测试数据经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按要求审核后,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上传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测试和数据上传时间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12.本标准由教育部负责解释。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多少分及格

60分及格。

本标准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之和为本标准的最后得分,满分为100分。根据最后得分评定等级:86分及以上为优秀,75-85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

为了贯彻落实健康之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制定。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学校的具体实施,是国家对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基本要求。

适用对象

本标准将适用对象划分为以下组别:小学、初中、高中按每个年级为一组,其中小学为6组、初中为3组、高中为3组。大学一、二年级为一组,三、四年级为一组。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组别的测试指标均为必测指标。其中,身体形态类中的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中的肺活量,以及身体素质类中的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共性指标。

高中体测项目及标准是什么?

1、测试项目(男子):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50米跑、立定跳远、1000米跑。

2、测试项目(女子):视力、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必须穿浅色上衣)、50米跑、立定跳远、800米跑。

根据学生项目测试评定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至89.9分为良好,60至79.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按照规定,每个学年学生都要进行体测并评定等级。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工作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体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组织实施。

二、《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学校体育教研部门,教务部门,校医院(医务室),学工部门,辅导员(班主任)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标准》的测试应与学生的健康体检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测试。

学生的《标准》测试成绩按评定等级记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小学列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初中以上学校列入学生档案(含电子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对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学生颁发证章。《标准》的实施工作记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三、学生《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参加三好学生,奖学金评选;成绩达到优秀者,方可获体育奖学分。

《标准》成绩不及格者,在本学年度准予补测一次,补测仍不及格,则学年《标准》成绩为不及格。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