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信息化工作总结(2019年信息化工作总结)
审计机关信息化工作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全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省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和《省审计厅关于20**年审计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投入“全面转型,提升价值年”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审计业务创新、审计管理创新、审计效能提升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现提出20**年审计信息化工作实施意见。
一、主要目标
20**年审计信息化工作要继续全面推进计算机审计工作“五个转变”,不断深化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继续推进“金审工程二期核心应用系统国产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国家审计监督能力,并形成示范作用。探索建立数字化审计工作模式,为实现“全面转型、提升价值”提供技术支撑。
二、主要任务
(一)继续建设审计数据分析系统
按照国产化示范项目的要求,承担地税审计方面的数据分析系统建设。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设备均已到位,上半年要完成软件方面的部署,结合实际,编写地税审计用 *** 体系,业务部门要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
除了地税分析系统,要继续加强行业用 *** 体系的编写,如部门预算执行、社保、公积金、银行等。本年度继续开展计算机审计 *** 、 *** 体系的征集工作,各县(市、区)审计局,市局各处室、直属分局要按照审计署征集办法的要求,在认真组织学习计算机审计 *** 体系相关规范基础上,组织好审计人员按规范要求撰写审计 *** 。各县(市、区)审计局须上报二个以上审计 *** ,市局各业务处室上报一个以上审计 *** ,并落实项目编写责任人。
(二)继续推进联网审计系统建设和应用
要以国产化示范项目为依托,着力做好“联网审计监测服务子系统”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该项目对本地区、本行业联网审计工作的带动作用。要注重发挥联网审计系统效益,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体现审计的时效性、预防性及建设性价值。要研究解决联网审计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联网条件下新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技术 *** ,促进由运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向运用AO和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相结合转变。20**年要与市财政地税局的国库、会计核算中心、预算、地税联网有实质性的进展,初步完成联网项目。
(三)继续推进数据式审计
继续提高审计项目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覆盖面和实施能力,要普及应用AO,鼓励AO联机版在大数据量审计、业务数据审计、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关联审计等项目中的应用。20**年滤布,各县(市、区)局确定一个以上计算机审计重点项目,市局确定二个以上计算机审计重点项目。各县(市、区)审计局须上报二个以上AO实例,市局各业务处室上报一个以上AO实例,尽可能使用AO联机版,并要落实项目编写责任人。
(四)继续推进信息系统审计
鼓励各县(市、区)审计局、市局各业务处室积极探索信息系统审计,并将项目实践经验总结为信息系统审计案例。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应列入年度审计计划,单独组织人员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聘请外部计算机人员加入审计组。各县(市、区)审计局在今年审计计划中必须安排一个以上信息系统审计项目,市局安排二个信息系统审计项目。
(五)探索建立审计管理与审计质量控制数字化工作方式
上半年要完成审计交换中心交换区的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 环境改造、安全客户端系统部署、信息共享交换系统部署、大项目管理应用部署、联网审计监测信息服务应用部署、 *** 监控软件部署。这些新系统要与已经建成的移动办公系统、视频会商系统,以及AO、OA、网站等系统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将全面提高同步审计项目的业务协同能力、提高审计机关对审计项目的远程化、实时化和信息化管理能力。
继续加强网站建设,提高网站应用水平。各县(市、区)审计局在审计专网上建设的专网网站,要整合审计机关内部资源和应用系统,充实网站内容,提高网站通达率,为审计人员提供本地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服务;要加强互联网审计站建设,推行网上政务公开,发挥对外宣传窗口的作用。
继续推进AO与OA的交互应用。加强审计项目实施在AO与OA中的应用,要做到每个项目在AO中应用,工业滤布每个AO应用项目与OA交互。分管业务领导能在OA中远程查看项目实施进度,了解项目实施内容,审计组长组织上传项目现场包,使审计项目过程对每个组员、各个领导公开透明。
(六)抓好“十二五”期间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谋篇布局工作
在省审计厅正式出台“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市审计局要抓好市审计系统“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做好对所辖县(市、区)审计局的规划实施指导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20**年是“十二五”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第二年,全市两级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全面转型的重要意义,抓住审计信息化发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好今年审计信息化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推进国产化示范项目顺利完成,确保20**年9月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和省审计厅的验收。
全市两级审计机关的“一把手”要统揽信息化建设全局,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承担起统筹规划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责,计算机技术小组要充分发挥在技术攻关和推广实用技术方面的作用。要把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处(科)室,责任到人,确保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发挥骨干力量
继续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骨干人才在计算机审计支持和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审计专家人才的作用,促使他们成为计算机审计带头人。继续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培训,鼓励审计人员采用自学、网上培训、案例教学等方式学习计算机审计技术。
(三)加大考核,促进技术创新
20**年,市局将继续组织计算机审计 *** 和AO应用实例的征集和向省审计厅推荐工作,继续开展优秀计算机审计项目评选,并将根据计算机审计成果和信息化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审计机关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有谁知道企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如何写吗?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思路与目标前瞻研究
以国家、省、市“十二五”发展战略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 *** 两化融合方针,从信息化实际情况出发,以信息化试点地区和重点项目为契机,全面分析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形势,统筹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突出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专业性,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使“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成为 *** 部门履行职责、推进全社会信息化的重要依据,结合地区社会、政治、文化、经济、产业的特点,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和实证研究,构建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战略体系,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依据。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与 *** 推进相结合、联合建设与有序竞争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全面发展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的原则,着力优化经济结构。
赛迪顾问认为,信息化规划因素综合考虑区域总体经济发展实力(基于信息化成熟度模型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 管理、建设内容用与影响因素。在信息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和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要素的影响作用及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在信息化发展初级阶段,城市总体经济发展实力和经济效益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决定因素,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强烈的市场需求,难以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信息化的发展。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个城市的科技、教育水平以及信息化人才的匮乏又将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瓶颈,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必将对信息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信息化规划思路应该综合考虑以上问题。
3.1“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
3.1.1“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
工业和信息化部2 0 1 0年初印发的《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指出“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要以 *** 理论、“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以自主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基本动力,从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入手,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显著提高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以我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为出发点,结合国家对“十二五”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赛迪顾问认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为:以 *** 理论、“ ***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两化融合为主线,以信息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两化融合是“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主线。“两化融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特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需求。“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生共荣的历史进程。
“十二五”信息化必须全面借鉴30年来国内外历史经验教训,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基础上,在对“两化融合”的发展战略深入研究基础上,制定“两化融合”的目标、内容、策略等,切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进程,带动信息产业和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发展。
信息产业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关系是互为因果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信息产业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信息化则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它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市场,提供需求,从而也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拉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改变以资源消耗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加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深度是“十二五”信息化的重点。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 服务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深化信息化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建设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信息化对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动力。信息化管理体制和信息技术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体制创新理顺信息化发展环境,促进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信息技术的研发,为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
为建设工业强国、构建信息社会打下坚实基础是“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目标。信息化可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进行有效支撑。通过“两化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孕育新兴产业,为工业强国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通过 *** 和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提高 *** 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为构建信息化社会提供支撑。
3.1.2“十二五”信息化规划原则
“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应该本着一定的原则,例如: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立足需求,注重效益;面向市场,开拓创新;以民为本,服务发展。
(1)发挥 *** 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综合平衡各行业、领域、产业间的信息化发展,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充分整合 *** 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资源的共享共用。面向某地区的关键角色梳理关键需求,通过信息化提升区县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以提升吸引力。
(2)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 *** 、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信息化建设,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衡量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不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走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发展之路。统一规划,对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实现业务信息和数据共享和交换,解决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化建设任务重,周期长,投资大,宜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聚焦各阶段重点问题,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在实施中不断审视,及时调整,增强实施及应用效果。
(3)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筹资和管理;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的有机结合,大力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活信息化发展动力。适度超前规划,地区信息化规划需要在资金和能力范围内,在功能设计、技术选择、设备选用等方面做到适度超前,同时,制定统一的系统规范和接口标准,满足功能扩展需求。
(4)以便民利民为宗旨,把信息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3.2“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目标
“十二五”信息化规划要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提高 *** 和社会大众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全面支撑工业强国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目标。
《国家信息化的战略目标(2006-2020)》明确制定了我国到2020年应该达到的一系列重要目标为:
●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赛迪顾问研究认为该战略目标将提前实现,也将成为“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目标。
十二五"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亮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十二五”以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亮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1、信息产业的支撑性、保障性、带动性作用进一步增强。
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为信息化全面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互联网经济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4、两化融合成为当前我国工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时代特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