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1988袭击化工厂的简单介绍

1988年在大连发现的彩带状UFO是怎样被发现的?

1988年国庆节前的一天,家住大连的隋汶伯携同妻子、女儿利用国庆假日回乡探望父母。他们乘火车在大连北部郊区一个小站下车,同行的还有大连化工厂的4名工人。当时是晚上8点多钟,满天星斗,但周围一片漆黑。他们一行7人走到离屯子不远的一个由西向北转弯的路时,隋汶伯忽然看到天空的西北角处有一颗特别明亮的星,而且它还慢慢地向着这7人靠近。隋汶伯马上招呼大家快看,说话间那颗星的前进方向似乎向西偏了些,并立刻出现了一条鲜艳夺目的橘红色光带,在灰黑色的天幕上那光带显得格外美丽。那颗星越来越近,他们7人都看到了那条光带的前头有一个发着蓝光的物体,正是它拖着一条等于它4~5倍长的彩色尾巴,沿着与地面约30℃仰角的方向静静地由北向南运动。在运动中光带始终保持平直、等长,飞过后不留任何尾迹。如果把水平视野用180°表示,那么这物体连同它后面的光带总的水平视角也有20°左右。因天黑,无法估计出飞行物距地面的距离,也无法看清那物体的轮廓,但通过它表面发出的淡蓝色莹光模模糊糊给人感觉好像有门窗之物。它的运动速度比一般大型客机略慢。

大约经过20秒钟,那物体的前进方向向上方转了约30°角,同时它后面的光带也消失了,这时看到的是另一种使人更惊奇的景象。只见物体周围开始弥漫并泛起发白光的云雾,在白色云雾的衬托下,那物体形状清晰可见,它就像一艘航行在海下的潜水艇。它越升越高,周围的云雾越来越浓,大约升到仰角为60°的正南方天空时,它又向西转了方向,随即云雾中的亮光消失,那个物体也不见了。只见那物体消失的位置处隐隐约约有些白色雾气,过了一会儿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物体从出现到消失大约经过了半分钟的时间。

黑暗天空中的彩带是飞碟,还是某种自然现象,仍是一个尚未揭开的谜。

锦西石化公司的企业简史

1939年,日本 *** 为了加紧对中国的占领及为侵略苏联做准备,决定在中国境内建设工厂,仿效德国用煤做原料提炼人造石油或从东南亚掠夺天然原油炼制油品,以解决燃料不足的问题。1940年,日本陆军省选定地处东北咽喉、交通便利的锦西五里河畔为厂址,建立“锦西燃料厂”。

1941年春,“锦西燃料厂”工程全面铺开。

1943年末,常压蒸馏装置和焦油蒸馏装置先后完工。

1944年,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施工的一、二部低温干馏炉完工,当年干馏煤10.2万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前夕,中村信男奉命破坏工厂,指示下级职员及日、韩工人将重要文件、图表、账目等烧毁,将主要机械设备毁坏。

1946年1月, *** *** 经济部委派接收委员孙越纪接管工厂,定厂名为“经济部锦西燃料厂”。

1947年10月,在日籍、德籍工程师协助下之一次炼油,取名“国光”牌,煤油在锦州一带出售,汽油被 *** 军队掠走。因战乱,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工人 *** 此起彼伏。

1948年11月10日,锦西解放。12月末,东北人民 *** 工业部派朱子坚接管工厂,定厂名为“锦西炼油厂”。

1950年1月29日,锦西炼油厂改名为锦西化工厂,下设化工、炼油、机械和发电四个分厂。

1952年9月,成立东北石油五厂,转入恢复性建设。

1953年,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热裂化装置恢复生产,炼制抚顺石油一厂的蜡油。

1953年9月,年加工能力10万吨的南热裂化装置开车投产。

1954年9月,年加工能力15万吨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和精制装置恢复生产。

1955年1月,煤低温干馏车间成立。

1955年9月1日,石油工业部成立,东北石油五厂归属石油工业部管辖,定厂名为“石油工业部石油五厂”。

1959年5月28日,朱德委员长、董必武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厂视察并作出重要题词。

1960年6月,之一列大庆原油龙车抵达锦西,石油五厂成为全国之一个炼制大庆原油的企业。

1961年,开始建设北蒸馏装置,于1962年投产。

1965年,加工能力由1961年的100万吨跨入150万吨,发展成为一座燃料——润滑油——石蜡型炼油厂。

1966年至1968年,“停产闹革命”的岁月里,没有一套装置停车,没有一台设备停转,“三老四严”起了重要作用。

1969年,-35#低凝固点坦克柴油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

1970年,南、北蒸馏技术改造,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

1971年至1973年,开始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全厂年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跨入全国大型炼油企业之列。

1975年,在全国之一家炼制辽河原油。

1979年,加工原油392万吨,创历史新高。

1981年,北蒸馏再次改造,全厂年加工能力提高到500万吨。

1983年,荣获辽宁省“无泄漏厂”。

1984年2月25日,由于隶属关系变化,更名为锦州石油化工公司锦西炼油厂。

1986年4月,由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破土动工。

1987年11月30日,80万吨/年提升管式催化裂化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创造了我国催化建设史上的最快速度。

1988年,锦西炼油厂跨入国家二级企业行列。

1989年6月26日,001号原油罐因雷击引起巨大火灾。三千余名职工仅用两个多小时就扑灭了这场大火,保证了安全生产。

1990年元旦,锦西炼油厂与锦州石化公司脱钩,定名为锦西炼油化工总厂,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这一年,首次出现了加工平价原油亏损的局面。

1991年7月29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袭击了总厂,全厂职工仅用7天时间全面恢复生产、一个月补回生产欠账。

1992年9月17日,经国务院经贸办等6个部委审定,总厂成为全国123家特大型企业之一。

1993年,中国500家更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评价揭晓,总厂在石油加工行业雄居榜首。同年,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

1994年,荣获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

1995年,海输工程管线全线铺通,产品运输实现公路、铁路、水路“三路并举”。

1996年,低压瓦斯回收系统建成投用,两套催化火炬“长明灯”的历史结束。

1997年,住房制度改革在全厂铺开,首批7872户职工家庭拥有了100%住房产权。

1998年,总厂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999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实行重组改制、主辅分离,原企业分为上市部分——锦西石化分公司和未上市部分——锦西炼油化工总厂。

2000年,分公司投资7.75亿元的60万吨/年连续重整和10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工程相继开工;分公司重点环保项目——污水二期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并投入使用。总厂提出了建设“能源、化工、储运三大基地”的发展构想。

2001年4月20日,总厂能源基地的重点建设项目“煤代油”工程破土动工。该工程被企业职工称为“希望工程、生命工程、凝聚工程、振兴工程”。

2002年7月29日,分公司60万吨/年连续重整和100万吨/年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实现一次开车成功,为汽柴油质量升级,提高在国际市场盈利能力创造了条件;11月3日,总厂“煤代油”工程提前竣工并开车成功,实现了并网发电。同年,总厂、分公司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003年,石化分公司实行扁平化管理,废除分厂,成立10个车间。同年,总厂化工基地建设的起步项目碳酸二甲酯装置竣工投产。

2004年,分公司炼油加工量突破600万吨,实现历史性跨越。10月11日,总厂化工基地龙头装置苯乙烯项目破土动工。同年,总厂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分公司QHSE管理体系顺利通过国家认证机构的监督审核。

2005年,总厂、分公司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殊荣。5月4日,分公司欧Ⅲ汽柴油提前进入北京市场。

2006年,分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3月5日,总厂苯乙烯装置实现全面投产,“三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分公司APS项目成功上线,MES和ERP项目开工。

2007年3月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宣布,锦西石化分公司和锦西炼化总厂再次重组整合,对外统称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

二战英国“红魔”特种部队袭击德国的重水工厂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1944年2月20日10时45分,满载“货物”的“海多罗”号渡轮正颠簸着穿过波浪滔滔的挪威廷斯贾克湖时,忽然,船的甲板下传来一阵闷雷似的爆炸声,不到5分钟,“海多罗”号便沉下了湖底,同它一道沉没的则是希特勒占有世界上之一颗 *** 的梦想。

渐入绝境的“燕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的 *** 计划便正式启动。1942年9月,德国著名科学家韦尔纳·海森堡在莱比锡收到了从挪威维莫克化工厂运来的重水,他立即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 的研究将取得成功!领导美国 *** 研究计划的格罗夫斯将军很快就得到这一消息,并通过艾森豪威尔将此事转报给了英国。

伦敦,英国三军司令部的地下作战室里,首相丘吉尔与将军们制定出一个秘密方案:切断德国制造 *** 不可缺少的原料——重水的来源,炸掉维莫克这座世界上惟一能够提炼重水的化工厂,从而拖住德国制造 *** 的进程。

维莫克化工厂坐落在挪威小镇维莫克附近的巴伦山上,四周为丛山所包围,使用飞机进行直接轰炸是不现实的,惟一的办法便是空降一支特种部队炸掉这个工厂。英特种作战部部长科林·宾格斯和安全协调局首脑斯蒂文森在大伤了一番脑筋之后,一份代号为“燕子”的行动计划出炉了。

英国人的计划是,先往巴伦山空降数名突击队员,待这些突击队员到达工厂附近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再派突击小组与其会合,从而一举将化工厂炸为灰烬。

1942年10月24日傍晚,4名挪威籍的英国突击队员登上了飞往巴伦山的运输机。经过几小时的飞行,4名“燕子”在夜色中跳伞降落。降落后,突击队员们差不多用了两天时间才把飞机投下的散落在各处雪地里的装备找齐。

11月9日,英国特种作战部终于收到了来自“燕子”的电报:我们已在维莫克化工厂附近安排就绪,并做好了着陆信号标志迎接滑翔机。

事不宜迟,斯蒂文森立刻下令后续的突击小组进入战斗。11月10日,两架哈里法克斯轰炸机,各自牵引着一架满载16名突击队员的滑翔机从苏格兰最北的机场起飞了。24小时后,斯蒂文森突然接到手下截获的一份德国公告:“昨天,两架英国轰炸机和滑翔机飞至挪威南部,被德国空军战斗机击落,敌方人员全部被歼灭。”这一消息令斯蒂文森和宾格斯目瞪口呆。

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一名德军情报官员在搜查英军飞机残骸时,发现了一张地图,图上在维莫克镇上画了红线。于是,德国驻挪威的总督约塞特·泰鲍温和部队司令官冯·法肯豪森立即奔赴维莫克镇亲自视察防务。纳粹党卫军则在附近地区大肆搜捕。

由于无线电的电池已经用完,山上的“燕子”突击队员对这里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们呆在海拔1300米的山区里,等待后续突击小组的到来。

“ *** ”临危赴命

在伦敦,斯蒂文森和宾格斯只得一切从头开始,他们很快制定了一个名为“ *** ”的计划,决定派出一个人数不多的突击小组,任务也由原先的炸毁整个工厂改为破坏维莫克化工厂的18个不锈钢高浓缩电池和重水罐。宾格斯还从挪威皇家陆军的志愿人员中挑出一批队员进行严格的训练。

1943年2月16日,由6人组成的“ *** ”突击队伞降到了距离维莫克化工厂西北45公里的斯库利凯湖面上。由于负责接应的艾因纳尔没有及时赶到,“ *** ”们便决定趁夜色冒险下山和艾因纳尔取得联系。

“ *** ”们强忍着饥寒在山上艰难地滑行着。突然,4位滑雪者的身影跃入眼帘。“糟糕,是德国巡逻兵!”大家立即做好了射击准备。等来人滑到眼前,才发现他们是与总部失去3个多月联系的“燕子”队员!

10名突出队员加上山下的艾因纳尔,共有11个挪威人在一起共同战斗。

不久,艾因纳尔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情报:德国人认为上次的伞兵空袭不是针对维莫克化工厂,而是针对工厂附近的兵工厂。因此,100多名新来的警卫大部分被部署在兵工厂,只有12人被派到维莫克工厂。此外,艾因纳尔还摸清了工厂里德军警卫的位置及换岗时间,每一扇大门的开启 *** 以及工厂附近的有关情况。

可是,突击队得穿越几千米长的森林区,然后往下爬300米进入峡谷,涉过急流险滩,再登上300米峭壁岩石,才能到达通向工厂的铁路堤岸。峭壁上装有不少警报器,一不小心碰上,工厂里所有的探照灯便会立刻跟踪过来。显然,突击队员们要闯的是龙潭虎穴。

惊心动魄的一幕

2月27日,“ *** ”队长罗尼宣布突击队分为两组:“燕子”队员和罗尼本人组成爆破组,“ *** ”队员则为掩护组。20点准时出发。

由于带着高能 *** ,“燕子”比“ *** ”的速度要慢,不过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成功到达峭壁的顶端,沿着铁路堤岸向前爬行。

队员们来到了距工厂460米远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清楚地听见工厂机器的轰鸣声。罗尼让众人调整一下,等到了换岗时间,他果断下令:“开始行动。”

一个紧握大钢剪的队员径直奔向工厂大门,就听“咔嚓”一声脆响,铁链和锁应声而落,其余队员鱼贯而入。5名手持冲锋枪的队员占据了有利地形,一旦警报响起,他们可立即把冲出来的卫兵干掉。

罗尼率领的爆破组在地下室不到3分钟就找到了通向浓缩铀车间的管道。在黑暗中,罗尼与他的两个手下走散了,但他和另外两名“燕子”队员沿着错综复杂的管道继续向前爬行。不久,罗尼他们便来到了此次行动的目的地——专门提炼重水的高浓缩车间。

罗尼迅速地巡视了一下储藏罐、管道、机器和高浓缩电池,并在爆炸能造成更大破坏的地方放上了 *** ,调整好了定时器。然后,便带着手下人沿原路快速爬出了地下室。

罗尼等人刚离开地下室,走到门外约18米处的钢筋水泥墙后面,身后混凝土墙中响起了一声沉闷的爆炸声,一时间,工厂的警报声、卫兵的警笛声、武器的碰撞声和卫兵的喊叫声不绝于耳,整个工厂像一个被捅了的马蜂窝乱成一片。

罗尼和他的队友们趁乱向外跑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沉闷的爆炸声,成功地使德国人耗费数年建成的重水工厂在几秒钟内陷入瘫痪,450公斤重水从炸毁的水槽中流出,顺着工厂的污水沟白白地流走了。

斩草除根

1943年底,留守在维莫克化工厂附近的艾因纳尔发来密报说:工厂经过修复又重新生产重水了。英国皇家空军便开始了空袭,美国第八航空师配合英军行动,大家都试图炸掉这座极有可能帮助纳粹德国制造 *** 的工厂。但屡次猛烈的空袭都未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此时,德国人计划把维莫克化工厂提炼重水的设备及其所储存的重水搬迁到德国。

为了不让德国人转移重水的计划得逞,留在挪威的5名突击队员再次担任起了破坏并切断德国重水供应的使命,艾因纳尔接到特种作战司令部的命令后,也立即投入行动。经过多渠道的打探,他了解到有一批相当于6个月产量的重水将于1944年2月从维莫克化工厂运到德国。他立即电告伦敦,请求借此机会袭击德国的重水运输线,而不必再进行破坏工厂的行动。艾因纳尔的请求很快便得到了宾格斯的批准,宾格斯还下令由艾因纳尔负责具体筹划。

艾因纳尔与潜伏下来的一名叫本泽的突击队员取得了联系,在仔细研究了袭击方案后,他们二人开始了炸船的准备工作。本泽利用伪造的证件,冒充维莫克化工厂的雇员,乘坐用于装运重水的“海多罗”号渡轮在廷斯贾克湖上走了一次。“海多罗”号是一艘用螺旋桨推动的老式轮船,开船后大约30分钟就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本泽决定在渡轮离岸45分钟后,用 *** 把船炸穿。

1944年2月19日23时左右,重水开始从化工厂往火车上搬运,“海多罗”号上的水手己靠岸过夜,德国卫兵此时还未到达,船上只有挪威的守卫人员。本泽和艾因纳尔偷偷钻到了“海多罗”号的底舱,本泽让艾因纳尔留在舱口守着,以防他人进入,自己则沿着底舱向船头摸去。很快,本泽就把 *** 和电动雷管安好,并调整好引爆装置的时间,随后便与艾因纳尔一起离开了渡轮。20日10点整,“海多罗”号满载重水起航。10时45分,炸弹准时爆炸,仅仅5分钟的时间,德国最后一批珍贵的重水连同制造设备一同沉入了挪威的廷斯贾克湖湖底。希特勒的 *** 梦彻底破灭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