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米锋(国家卫健委米锋家乡)
4月以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55万例,全国疫情呈现了哪些特点?
目前我国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的趋势,同时还伴随着规模化与聚集化,在传染源方面呈现多点多链式传染。
自从上海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的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目前感染人数已经达到了五十五万例。相比于之前的疫情数量相比较,此次疫情之所以会急剧上升,除了与我国人数较多的情况以外,还与病毒变异有关。
我国疫情呈点多面广趋势。
除了我国疫情人数较多以外,还呈现出点多面广的趋势。就比如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疫情,并且范围较广。几乎每一个省份都有或多或少的病例出现,而且每个省份的各个区县也同样存在着病例,这也是此次疫情呈现出点多面广的表现。
伴随着规模化与聚集化。
除了以上这种点多面广的趋势以外,目前我国疫情也伴随着规模化与聚集化。例如上海地区出现大规模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几乎所有的新冠感染者都是聚集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街道。相比以往的疫情,此次上海疫情是成片规模化的感染,不同于以往及各类病例传染其他病例的现象。
传染源头多。
除了上述两种趋势以外,在传染源方面,我国也伴随着传染源头多的形式。除了本土病例传播以外,外来人口将病毒带入我国境内,使得我国感染人数也急剧上升。有的是在娱乐场所传播,有的是在聚餐时传播。这也就是所说的传染源头多并且多链式传递。
在疫情肆虐期间,我们一定要注意好保护自身安全。除了在非必要情况下,尽量不要前往高风险地区。出行时注意随身佩戴口罩,如果还未接种疫苗一定要及时去当地的服务中心接种。当我们身边有疑似阳性病例时,一定要及时向当地卫生部门举报。
第九版防控方案绝不是放松防控,这一方案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这一方案的最终目标就是对防控工作的优化,更加精准科学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扩散。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因时,因势地对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的隔离和管控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
有人称奥密克戎感染后就会免疫,这是否属实?
有关在我国最近的疫情局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发言人、宣传司副处长米锋在见面会上表明,现阶段,全国各地日新增加本地诊断患者和没有症状的病毒感染者再次降低,但每天仍有十余个省区汇报新增加当地病毒感染者,疫情防治局势依旧艰巨繁杂。
因此,要再次坚持不懈“动态性清零”指导方针不摇摆不定,以快制快处理疫情,查系统漏洞补短板,搞好Dna筛选、疑似病例清查和风险性人员管控,尽快阻隔散播链。抵御疫情必须群防群治群控系统,积极主动接种疫苗,认真履行好自身身心健康之一责任人的岗位职责,这针对安全防护和阻隔散播链而言尤为重要。
针对感柒奥密克戎后形成的免役实际效果与接种疫苗后的免役实际效果中间有什么差别,王华庆在回应《每日经济新闻》新闻记者问题时表明,可以从2个层面来对待这个问题:一方面,奥密克戎变异株会造成危重症和身亡,尤其是在慢性疾病群体和老人之中会经常出现那样的状况,如果不接种疫苗,只靠当然感柒得到免役,这可能是个危险的选择。
新冠病毒疫苗自运用至今,能够看见其防止危重症和防止身亡的功效也是十分清晰的。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异,这样的事情下,当然感柒造成的免疫能力也有较大的可变性。
从科学的视角,还可以表明接种疫苗造成的免役实际效果好于感柒奥密克戎的人工免疫。王华庆表明,近期有二项科学研究,都发布在世界顶级的学术期刊上,一个是在《自然·医学》期刊上提出的,还有一个是《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这两项科学研究的报告说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未接种疫苗群体中诱发的中和抗体水准要小于疫苗接种者,诱发的抗原深度广度不足,对于别的变异株感柒的保障功效比较有限。
因而,接种疫苗的必要性看起来尤其突出,王华庆也再度号召群众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尤其是老人,包含有基本性病症的人,如果不进行全过程接种和加强针接种,一旦疫情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危重症,也会提升诊疗救护压力。因而重中之重是尽早进行全过程接种,满足条件的尽早进行加强针的接种。
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是的,8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介绍,全国现有本土确诊病例自8月16日首次下降以来,已连续11天下降。截至8月26日,全国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域为低风险地区,中高风险地区下降到38个。目前,我国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关于疫苗接种进程,米锋介绍,截至8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8亿8943.9万人。
米锋表示,本轮疫情再次提示,要始终从严从紧从细做好外防输入,总结经验,堵塞漏洞;严格落实各项防控要求,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克服侥幸心理。要毫不放松始终做好个人防护,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本轮疫情防控中各地有效的经验和做法总结:
一是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强化指挥体系持续高效运行,建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一旦疫情发生,由当地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应急处置指挥长,平急工作模式转换迅速,无缝衔接。
二是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方面,针对性开展实战演练,提升应对能力。
三是在强化机场、口岸等高风险场所管控方面,部分地区建立航空海港口岸驻点防疫指导员制度,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报告、早处置。
四是在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实施工作地与居住地“两点一线”闭环管理、集中居住、高频次核酸检测、全程疫苗接种“四件套”措施,严禁交叉混岗。
五是在区域协查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疫情防控作用,加强部门协同,推进重点人群排查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 央广网-国家卫健委:本轮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20亿剂次
疫情以来全国有多少天清零?
随着疫情的发展,对中国采取“动态清零”政策的质疑声有所增多,有人主张放弃“动态清零”,认为执行这一政策成本过高。针对这一质疑,国家给予了正式回应。
11月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目标,做到及早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
为什么当前需要坚持“动态清零”?
坚持动态清零
首先要考虑的是,若放弃“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中国的新冠疫情将进入怎样的状况?
截至目前,本轮疫情波及全国21个省份,感染者达1379例。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病毒的传染性强,疫情涉及的省份多。但是,通过对疫情发生地区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快速排查风险场所人群、强化重点人员的隔离管控、狠抓医疗救治和感染防控,还是收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
“陕西、内蒙、甘肃、青海、宁夏、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区、市)的疫情基本都在一个潜伏期左右得到控制。”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在发布会上表示。
即便在这样严格的“动态清零”防控政策下,只有2天的隔代传播时间的Delta变体,依然出现了快速传播。从大连庄河市的疫情看,截至到11月12日24时,9天内已出现新冠病毒感染者229例,其中庄河市首站定点冷库一员工已经传播了10人。
从英国社区传播实时评估(REACT)的数据看,目前Delta变体的感染率为1.72%。如果以这一感染率来测算,中国将有2400多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而且,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确诊病例也在快速增加。根据Worldometer实时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11月13日13时13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53401192例,累计死亡病例5108094例。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是新增确诊病例数最多的五个国家。
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来源:worldmeter网站。
各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单日死亡病例。来源:worldmeter网站。
世卫组织表示,欧洲重新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防控措施放松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世卫组织强调,快速充分检测、追踪确诊病例的密接、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等对阻止疫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重症率6.16%
由于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尚未出现,所以危重症患者一直都面对这生命的威胁。
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12日数据显示,德国7天新冠感染率连续5天创新高。11月12日,人们在德国首都柏林一处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外排队等待接种疫苗。新华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截至11月12日24时,这一轮涉及21个省的疫情,感染者累计1379例,累计重症患者85例,占比为6.16%。
今年5~6月份发生的广州疫情中,广州荔湾区127例的感染者中,出现了11例危重症,危重症比例为8.66%。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对公开表示,在利用广州Delta疫情真实的数据分析后得出,疫苗对重症病例的保护率为100%,13名重症患者均为未接种疫苗者。
与广州疫情的危重症比例相比,此次重症患者占比稍有降低。但当时广州尚未全面展开新冠疫苗的接种,且全国新冠疫苗一针接种超过75%。而现在,截至11月12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7271.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10亿7384.5万人。
“目前疫苗突破感染存在,且导致了重症病例增多,这是Delta变异毒株当前的特点,毒力更强,传播更快,导致更多住院。”一位传染病专家表示。
在目前尚无新冠肺炎特效药物,疫苗突破性感染不断出现,且危重症增多的情况下,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政策就有了其必要性。
我国是否会一直坚持现行的防控策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这要取决于全球疫情走势,取决于病毒变异情况、疾病严重程度变化以及我国疫苗接种覆盖率等多种因素。
“疫情是动态发展的过程,防控策略和措施也在相应不断发展。”梁万年说,“我们将密切关注全球疫情趋势,研判疫情风险,加快疫苗接种进度,适时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行程卡摘星意味着什么?
在通信行程卡“摘星”之后,意味着大家出行不再受带“星”行程码的影响了,不过中高风险区居民出行,仍需遵循当前的防疫规定。
对于部分网友担心“摘星”后跨省流动将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在病毒学家常荣山看来,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应该相信我国的流行病调查能力,也相信各个地区的疾控中心,摘星并不意味着完全放松管控,而是更加精细化。”
实际上,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明确指出:“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工作的优化,绝不是放松防控,目的是更加科学精准。”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在接受上观新闻采访时表示,行程卡取消星号标记后,人们出行、出游所要遵守的防疫政策将实现真正的全国一个规则、一把尺子,可以有效规避基于行程卡星号标记的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现象,从而让人们在防控常态化之下的出行、出游更加便利。
专家表示精准防控的手段将进一步提高
自新冠疫情暴发后,“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于2020年3月正式推出。时至今日,取消通信行程卡上的星号,透射出了哪些防疫动向?在病毒学家常荣山看来:“这说明,未来疫情防控的精准性会进一步提高,一些不必要的、过度的防疫措施也将逐步被取缔。”
常荣山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居民不必对取消“星号”的政策过分担心,“没有了星号,但行程码上依然会写明途经的城市,相关城市仍旧会按照当前的防控政策来管理。”
常荣山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防控政策更加精准化,未来很多不必要的管控措施也会逐渐被取消。
以上内容参考 红星新闻-行程卡“摘星”意味着什么?跨省流动门槛会降低吗?专家解读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