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专利(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院领导介绍
院长:樊建平
1963年11月生于内蒙古,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1990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历任计算所课题组长、智能中心副总工、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中心主任,1998年起被聘为计算所副所长。2006年起任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杂志主编,南开大学 *** 教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专家组成员,北京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信息化协会副理事长,中科院青年创新联合会委员。主办并担任2007年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大会主席、GCC2008大会主席。 现为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委员。
樊建平研究员在高性能计算机及应用领域具有深厚研究基础,作为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奠基人之一,先后主持和参加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天演服务器、曙光1000、曙光3000、曙光4000系列国产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系统,为曙光计算机达到和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共完成国家863和攻关项目十几项,申请专利11项,已授权专利4项,专著1本,发表文章70余篇。历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奖等殊誉,先后被评为863计划先进个人,国家九五攻关计划先进个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93年起享受 *** 特殊津贴。
党委书记、副院长:白建原
1956年生于北京。曾任中科院京区党委干部培训办公室副主任、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副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促进与企业局综合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发展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局长助理兼综合规划处处长、中科院院地合作局高级业务主管(四级职员)。
副院长:汤晓鸥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IEEE Fellow。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1991年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1996年于麻省理工学院或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在人脸识别、智能视频处理、三维物体重建、互联网图像搜索等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多个研究成果在微软必应,MSN等产品中得到应用。2009年获得计算机视觉领域最顶尖的国际学术会议CVPR 更佳论文奖,这是CVPR历史上来自亚洲的论文首次获奖。曾任和现任计算机视觉领域顶级国际期刊IEEE-PAMI和IJCV杂志编委,曾任顶级国际会议ICCV2009程序委员会主席。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23次,H-Index为53。
纪委书记、副院长:吕建成
1965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研究员。曾任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工厂总工办副主任、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威海光电子基地副总经理、支部书记,西安光机所开发部高级工程师,中科院西安光机所所长助理,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副所长,西安分院和陕西省科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西安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副院长:许建国
1962年生于福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曾任深圳市经济发展局产业规划处副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主任科员,深圳市经济发展局加工贸易处副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技术发展处处长,深圳市贸易工业局计划财务处处长,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计划财务处处长。曾在国家经贸委外经司挂职锻炼。
老人跌倒监测系统使用的稳定性怎么样?
年轻人摔一跤可能没什么,
但跌倒对老年人来说,
可能是致命的。
在我国,跌倒是 65 岁以上老年人
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
年龄越大,
发生跌倒并因此受伤或死亡的风险越高。
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一间实验室中,经常上演特殊一幕:在铺着厚厚海绵垫的房间中,设置了湿滑、上下楼梯、绳子障碍等各种场景,科研人员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摔倒。
看似难以理解的行为,
要解决的却是无比严肃的问题:
预防老年人跌倒。
近日,团队负责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究员赵国如告诉记者,经过十余年研发,他们目前已建立了智慧防跌倒三重干预解决方案,并建立了“防跌倒技术”专利池。
“跌跤”是老年人大敌
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超1.9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主要任务之一。其中,预防跌倒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盲点和难点。
为什么“跌了一跤”会是老年人的“大敌”?
赵国如表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40%-70%的跌倒,会对老年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比如常见的髋部骨折,要求长时间卧床休养,伴随而来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一系列并发症,使之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的第三大老年人‘杀手’。”他告诉记者。
除了生命威胁,
跌倒后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不容忽视。
据统计,
我国每年用于跌倒的
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00亿元,
间接费用更高达3-5倍。
事实上,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已经将跌倒归为疾病的一种。“这种疾病特殊在风险评估难度较大。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也没有设立防跌倒门诊。”赵国如说。
为此,团队研发了一系列产品,分别针对跌前预警、跌中防护和跌后监护,力图让老年人不再被跌倒所困。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研发的防摔倒产品。
自主研发防跌“三部曲”
据赵国如介绍,产品的核心技术在于算法。为此,需要大量数据和试验作为支撑,“研究初期,我们征集不同年龄和体型的志愿者,包括团队成员亲自上阵,利用自主研发的人体传感器,模拟了上万次的不同跌倒场景,收集了大量数据。”他表示。
基于此,团队研发出一套计算机化的跌倒风险定量筛查系统,对于易跌老年人,能快速将其分为低、中、高风险三类,并针对不同类型,开发出防跌“三部曲”。
之一步
首先,针对中低风险易跌人群,团队自主研发了穿戴式跌倒预警器,老年人佩戴在腰上,进行一些危险动作时,预警器会振动并发声,提醒其不要再重复类似动作。团队工程师宁运琨表示,预警器有两个难点:之一是精准识别危险动作,减少误报;第二是迅速触发预警。
据悉,团队的算法识别准确率已达到93%以上,这也是国际上率先实现跌前主动预警的产品。
第二步
其次,针对高风险易跌倒人群,团队基于微机械自动充气防护技术,研发出跌倒髋部仿生防护气囊,即在跌倒发生瞬间,自动弹出气囊,对髋部进行缓冲防护。显然,这一步要考验跌倒的精准预测和气囊的及时弹出。据宁运琨介绍,人从跌倒到倒地需要0.5-0.6秒,而防护系统从预测跌倒到气囊充气弹出,整个过程在0.3秒以内。
事实上,2009年,日本千叶大学率先设计出穿戴式防跌倒气囊,开启了全新篇章。此后,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公司先后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成本较高、灵活性较差、佩戴沉重等问题,导致市场接受度不高。“做老百姓用得起的防跌气囊”,是团队的愿景。
第三步
第三,针对已经发生的跌倒事件,团队构建了基于云技术的跌倒远程监护管理平台,实现被监护人和监护人端实时互联互通,响应时间在30秒以内。
目前,团队产品已在 *** 总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临床试用,服务上万人。团队相关研究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40项。
“做出老年人防跌倒领域的独角兽技术。”赵国如向记者分享了团队的目标。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70℃到80℃可用的新型锂电池量产
易车讯 5月24日,我们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碳中和(筹)研究所唐永炳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于2022年5月24日完成了规模化量产。统计数据表明,本次规模化量产的产品合格率达到99.11%,过程各工序合格率均99%以上。
团队表示,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宽温域、低成本、长寿命的电芯产品,有望打破电池产业格局。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1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我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更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
然而,受电池关键材料的限制,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一大局限是,在零度以下的低温条件下无法充电,而在5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安全性又不能保障。为此,唐永炳研究员团队历时近10年,研发出了既抗冻又耐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更低工作温度可以达到-70℃,而更高工作温度高达80℃,而且低温与高温性能可以同时兼顾。
据悉,该产品的高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并获得ISO9001、GB31241-2014、IEC 62133-2:2017、UN38.3等标准和资质认证。
据了解,目前电池的正极材料相关技术已接近“天花板”,要提升性能,负极材料尚有发展空间。为此,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铝基复合负极材料,通过与商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匹配,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成功开发出了新型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等产品。
在安全性能方面,团队开发的新型铝基负极,在低温和过充条件下能有效缓解锂枝晶的产生,提高了安全性。续航性能上,得益于铝基负极材料高的理论容量,该电池能量密度较传统锂离子电池提升13%~25%,能做到长续航。此外,由于铝基复合负极优异的导电性能,产品还表现出不俗的快充性能,20分钟即可充满电,为半小时充电需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成本方面,基于铝基复合负极的性能优势,并结合开发的高性能电解液,低温电池产品可以摆脱对昂贵的纳米级正极材料的依赖,电池成本可以降低10%-30%。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项目
截至2013年底,先进院在低成本健康与高端医学影像、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电动汽车、数字城市与高性能计算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成果不断涌现。
纵向项目
方面,累计争取项目1358项(含横向),经费14.87亿元。其中,
国家级项目288项,经费2.82亿元
中科院项目91项,经费1.48亿元
广东省项目65项,经费1.89亿元
深圳市项目718项,经费6.90亿元
此外,多个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获批:取得深圳市首个973项目和首个国家重大专项,参与3个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1项,重点项目5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科技资源平台方面,组建1个国家发改委公共技术平台,1个国家和地方联合共建工程实验室和1个科技部国际合作平台。
截至目前,先进院累计在研项目941项(含横向,纵向8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不含国自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1项,中科院项目56项,广东省项目47项,深圳市项目440项。
横向项目方面
共签订工业委托开发及成果转化合同超过500个,争取400余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带动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
向地方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109名,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20个。
获科技部授予国家首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和“十一五”支撑计划优秀团队奖。
三次获“中科院院地合作先进集体”称号和“2010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论文与专利
近五年来发表各类专业论文3700余篇,其中SCI索引1300余篇,EI/ISTP索引1600余篇。
近五年来申请专利2858件,发明专利占86%;转移转化28.5%,被认定为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院士专家
徐扬生
徐扬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先进院副院长。1982年及1984年分别获得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7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任教,1997年起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现为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同时他担任系主任(1997-2004),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2006至今),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2008-2011)。现为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
陈国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8年生于安徽颍上。1961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系。1973年起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1981年至1983年,在美国普度大学作访问学者。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软件学院院长、国家高性能中心(合肥)主任。
陈国良教授20多年来系统地开展了并行算法的理论、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提出了并行算法研究的一系列新观点和新 *** ,形成了“并行算法——并行计算机——并行编程”一体化研究体系。在非数值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
他承担了国家级项目15项,已完成11项。发表论文170多篇(他和学生之一作者 110多篇),著作8册,他引540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共12项,11项排名之一。培养了一批从事算法研究的高级人才,已毕业博士生26名。学风正派,为人师表。
汪正平
现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工程院院长、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董事教授,广东省“电子封装材料”团队负责人。其研究领域包括聚合物电子材料、电子、光子及微电子器件封装及互连材料、界面结合、纳米功能材料等。曾成功开创多种崭新材料,为半导体的封装技术带来革命性影响,多年来其研究成果丰硕,发表专业论文1000 余篇,申请60 多项美国专利。汪正平院士在先进电子封装材料领域的学术和产业界均享有颇高的声望,被誉为“现代半导体封装之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