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19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4月29日,以“提升营养素养,学会科学补充”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9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提供了一组数据:2002年至2012年的10年间,国人蔬果摄入量仍然较低,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摄入量,导致国人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性化合物的缺乏依然严峻。妇女儿童中患有缺铁性贫血的人约占20%,钙摄入不足推荐量的一半;国人非正常体重者数量迅速上升,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超重肥胖比例42%。慢病发病率也快速上升。
第六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9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现场
如何让国民意识到营养膳食与健康的密切联系,这成为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首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体系,其中,营养素养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表示,营养是生命和健康的物质基础,营养工作是健康促进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脱离疾病谈营养是空谈,不结合营养防慢病也是空想,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营养保健康、营养促健康、营养为健康的作用,才能真正达到全面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效果。
“我国居民营养知识素养不高。举个例子,在我们开展相关素养检测过程中,其中有一条是检测知识点,关于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这一个知识点,我们2017年监测的上万人中答对率仅为35%。同时, *** 上营养科普信息以偏概全、不科学的内容并不少见。一些谣言还存在生存空间,给人民群众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说。
提高居民营养素养迫在眉睫
“近年来,一些不法保健品企业趁机通过虚假宣传蒙骗消费者,损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健康,这些事件被媒体曝光,引发了全社会对保健品市场的危机,不少消费者放弃了必要的营养补充。自今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的“百日行动”,有效遏制了行业乱象的发展蔓延。”谈及此,安利大中华市场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刘明雄表示,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此次行动有助于提升公众营养素养,让消费者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养成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根据自身需要科学补充营养,有利于自己跟家人的健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卫生保健水平和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均定期开展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颁布调查结果,并据此制定和评价相应的社会发展政策,以改善国民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 ,通过样本估计总体。样本县(市、区)的抽取是按经济发展水平及类型将全国各县/区划分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共6类地区。其中:大城市的定义为4个直辖市和14个副省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宁波、南京、广州、深圳、郑州、成都、西安、武汉、厦门。其余的城市为中小城市;农村四类地区的划分以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分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研究报告》为依据。一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以及南部沿海农村经济区。二类农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以及豫皖鄂赣长江中游农村经济区。三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汾渭谷地、太行山、大别山农村经济区。四类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湘鄂川黔及秦岭大巴山、黔桂川滇高原、黄土高原农村经济区。糖尿病判断标准:
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诊断依据为WHO(1999)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标准。
⑴ 糖尿病(DM):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确诊为糖尿病:
① 本次调查中空腹血糖(FBG)≥7.0mmol/l;
② 本次调查中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③ 经县级以上医院确诊
⑵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 6.1mmol/l但< 7.0mmol/l。
⑶正常人群(NGT):无糖尿病史,本次调查FBG<6.1mmol/l,OGTT服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
血脂指标异常判断标准
血脂异常分类
1) 高胆固醇血症:血清TC水平增高
2) 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TG水平增高
3)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HDL-C水平减低
血脂异常:有以上三种中的一种就为血脂异常
贫血判断标准
以全血血红蛋白结果作为判断依据,具体标准如下:
高血压诊断标准
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
肥胖评价 ***
(一)学龄前儿童(0-6岁)
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Z评分:Z2 超重;Z3 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7-18岁)
1、WHO推荐的BMI标准
2、WGOC推荐的BMI标准
(三)成年人(18岁以上)
1、WHO标准:BMI≥ 25 超重;BMI≥ 30 肥胖
2、WGOC标准:BMI≥ 24 超重;BMI≥ 28 肥胖
3、WHO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 102厘米;女性腰围≥88 厘米
4、WGOC中心性肥胖标准: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评价
WHO推荐的性别、年龄别身高、体重参考值,常用的评价指标是Z评分
1、年龄别身高Z评分:HAZ-2 生长迟缓
2、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2 低体重
3、身高别体重Z评分:WHZ-2 消瘦
。
我国膳食结构中容易缺乏的营养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最新结果表明,最近十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度的双重挑战。
调查结果可谓喜忧参半
喜的是,我国城乡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首先,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据调查,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
忧的是,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膳食结构不合理。据调查,城市居民禽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平均贫血患病率为15。2%,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铁性贫血。我国是世界上缺乏维生素A的重灾区,维生素A的缺乏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甚至可以影响儿童的生命安全。在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国人钙的缺乏程度最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突出的问题是,与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迅速上升。而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膳食结构问题大,吃油太多
人体每天的能量来源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总量合适的情况下,3种供能物质也有其合适比例。如果某一种物质比例过高或过低,对身体都是有害的。中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有3方面的严重问题———肉油过多,米面及杂粮偏少,奶豆过低。
之一,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中国人爱吃猪肉,而猪肉中的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远远高于禽肉。中国人炒菜爱放油,尤其是植物油,而植物油的热量非常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人每天植物油的摄入量是25克,而目前城乡居民的平均摄入量是41克,其中北京居民每天的植物油摄入量竟高达83克。
第二,谷类食物消费偏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5%~65%,而据调查,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合理范围,尤其是杂粮消费量锐减,再加上米面加工越来越精,导致人们对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等营养素的摄入严重不足。不少女孩子为了减肥,整天一点主食也不吃,这样做会影响身体健康。
第三,我国居民奶类、豆类制品摄入量也过低,其结果是城乡居民钙摄入量不足。2004年,我国居民年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14千克,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不过60千克,而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千克左右。美国人从奶类食物中获取的钙占钙的总摄入量的52%,中国城市居民只占11%,农村只有2%。如果中国人每天喝一杯奶,就能大大提高钙的摄入量。
还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的蔬菜摄入量也不足。据调查,城乡居民每人每天的蔬菜摄入量为270克左右,离营养学会推荐的400克~500克还差不少。
*** 应加强干予
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对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进行干预。据专家介绍,最成功的饮食干预是二战后日本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立法,在中小学推行营养午餐,大大改善了日本青少年的营养和体质状况。目前,越南也在推行“增高工程”,泰国在推行“牛奶工程”。美国 *** 每隔数年就会根据国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修改和颁布新的膳食金字塔,指导大众健康饮食。
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的居民膳食与慢性病干预计划,并将逐步推广实施。如进行营养强化干预,像加碘盐、加铁酱油等。此外,目前在一些城市社区开展的慢性病干预措施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更好的营养来源是天然食物。膳食干预的主导是推广符合国情的科学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倡8条膳食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如饮酒应 *** ;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2 什么时候发布
你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从82年开始,每十年隔调查一次。2012年应该是第四次调查了。但是我2011年11月从北京《全国运动营养培训班》培训中得到消息,不普查了!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消息,我们现在教学用的更先进的数据是2002年的。我能提供给你的就这些资料,其实我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估计我们是同行而且一周过去了没人回答你的问题,我就说两句。错误的地方多多包涵!
中国人的营养问题有哪些?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均收入增加,食物充足丰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中国人营养缺乏的患病率继续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比1992年下降了55%,3-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与1992年同龄人相比增加了3.3厘米。
但是中国在改善居民营养缺乏的同时,又开始面临营养失衡的挑战。近几年在一些中国人中出现的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营养结构失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许多中国人开始为营养过剩带来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身体健康问题而发愁了。这是中国在刚刚解决居民温饱问题后所始料未及的。
10月12日,中国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营养结构失衡并由此带来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1998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曾经提出,中国可能在2015年左右出现营养失衡带来的居民健康问题。现在看来,这一问题的到来比中国科学院报告的预测提前了10年。
不容忽视的营养过剩
“身体超重,而且血脂过高,还有轻度脂肪肝。”38岁的张宇再次接到了医生同样的诊断结果,在去年的体检中,张宇就被诊断患有这些慢性病。
张宇是一家报社的编辑,身高只有166厘米,但体重却达到了89公斤,去单位上班需要爬楼梯,四层的楼梯都让他感到气喘。
为张宇体检的孙秀玉医生介绍,张宇的病都是因为油脂食物摄入过多,营养结构失衡,而又缺少运动造成的。在她工作的医院,这种病人现在越来越多。
“现在中国开始面临发达国家早已面临的居民营养素摄入结构失衡造成的营养不良问题。”设在北京市的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的于小冬教授说。
居民营养素摄入结构失衡多是指居民通过饮食摄入的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过多或者不足。
于小冬教授介绍,目前营养过剩造成的营养素摄入结构失衡导致的营养不良,开始成为影响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导致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
法国教育界专家团成员在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高兴地品尝小朋友现场做成的“合理营养”菜肴。孙参摄
中国卫生部的资料显示,由于居民饮食的高能量、高脂肪,加上体力活动少,中国居民患慢性病的人数近几年急剧上升。目前18岁及以上居民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8.8%,人数有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糖尿病患病率为2.6%,人数有2000多万。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18.6%,人数有1.6亿。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人数分别为2亿和6000多万。儿童的肥胖率也已经达到8.1%。
“中国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提高,有些慢性病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这给全社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损失,同时对医疗保险事业都会带来挑战。”于小冬教授说。
于小冬教授介绍,慢性疾病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中国每天约有15000余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
按照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按目前中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00亿元人民币估算,中国每年为此损失约3000-500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不良造成的。这与20年前中国因为营养缺乏导致的营养不良形成极大的反差。
饮食结构失衡所致
“医生不说我都知道,我这病都是吃出来的。”张宇说。
张宇小的时候,正是中国食物匮乏的时期,那时侯,张宇更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饱饱的吃一顿肉。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张宇的生活有了改变,肉食越来越多。在张宇的饮食中,肉类一直是他这几年的主要食物,几乎每顿饭都离不开肉。张宇的身体也随着肉食的增多慢慢的越来越胖。在去年的体检中,医生告诉他,因为营养过剩,导致营养结构失衡,他患有了慢性病。
“营养结构失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中国人存在对饮食营养的误区。许多中国人只注重食物的丰富,而不注重营养的平衡搭配。”于小冬教授说。
于小冬教授介绍,“吃得饱”曾经是中国人的追求。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物匮乏时期的中国人,当时更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吃饱饭。随着生活的改变,中国人“吃得饱”的愿望得到了实现,而随着食物的丰富,中国人开始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吃得好,应该是指科学饮食,各种营养成分搭配合理,但是,有许多人把吃得好理解成了吃得丰盛,将鸡鸭鱼以及猪牛羊肉等这些高脂肪的肉类食物作为了主要食物,目前肉类的消费量中猪肉的比例为70%左右,牛羊肉占15%,鸡鸭肉占15%,而其中猪肉脂肪含量又更高。这样,许多中国人的身体也慢慢的越来越胖,各种慢性病也成了中国人最常见的病。” 于小冬教授说。
卫生部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肉、禽、蛋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增加很大,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克,上升到248克,居民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给比例达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30%的上限,而谷类食物的供给比例仅为47%,低于世界卫生组织55-65%的合理范围。钙、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
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认为,营养失衡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合理营养的意识不强,具备的知识不足,特别是城市的居民,进食高热量的食物过多,存在营养饮食的误区。另一方面,就是 *** 引导不够,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由于中国物质供应贫乏,居民只求温饱,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重点放在以防治肠道传染病为主的食品卫生工作上,还顾不上营养保健的问题。而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居民从温饱走向小康,一个显著变化是物质供应丰富,食品供应应有尽有,可是,由于营养知识普及还相当贫乏,居民中“营养盲”十分普遍,使得营养过剩与结构性的营养不足危害中国居民的健康。
采取措施
“今后10年,针对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优先发展奶类产业、大豆产业和食品加工业三个重点食物领域,努力解决好农村和西部地区以及少年儿童、妇幼、老年三个重点人群的食物与营养发展问题。”王陇德说。
王陇德介绍,居民在每日摄入的能量中,其中80%来自植物性食物,20%来自动物性食物是最合理的,在人的食物供应中,数量从大到小排列,应该按照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的顺序。因此应该鼓励植物性食物的生产和供给。
在卫生部的组织下,中国已经实施了不少有关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如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等。
王陇德指出,对于目前居民已经造成的营养结构失衡,要有针对性地采用营养素补充剂的做法。如近年来发现,供给充裕的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硒等营养素可能减少发生慢性病的危险。因此,在出现营养失衡的居民中提倡补充这些元素。
由于居民营养失衡是因为对饮食营养知识的缺乏造成的,因此对居民进行营养教育,也是今后的一个重点。
王陇德说:“营养教育要从幼儿园就抓起,从小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卫生部门,教育部门,食品部门应共同对各类人群进行广泛的膳食营养教育,小学中学卫生课应有营养部分,综合大学应设食品营养系。”
王陇德介绍,今后各地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营养知识宣传,同时指导地方 *** ,要制订本地区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把食物与营养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王陇德透露,卫生部计划在今后几年内,逐步在中国的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内,推行营养师制度。
附一、中国人十大营养问题
1. 肥胖率上升
2. 心脑血管病患者增多
3. 糖尿病发病率上升
4. 高脂血症发病率上升
5. 热量过剩
6. 缺铁
7. 中小学生的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8. 缺钙
9. 肿瘤患者增多
10. 膳食纤维不足
附二、中国居民食物及营养素摄入变化
1982,1992,2002年全国城乡居民的食物摄入量(克/每人每日)
城乡合计 城市 农村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1982年 1992年 2002年
米及其制品 217 226.7 239.9 217 223.1 217.8 217 255.8 248
面及其制品 189.2 178.7 138.5 218 165.3 132.0 177 189.1 141.0
其它谷类 103.5 34.5 23.3 24 17 16.3 137 40.9 25.9
薯类 179.9 86.6 49.5 66 46 31.9 228 108 56.2
干豆类 8.9 3.3 4.2 6.1 2.3 2.6 10.1 4 4.8
豆制品 4.5 7.9 11.8 8.2 11 12.9 2.9 6.2 11.4
深色蔬菜 79.3 102 91.5 68 98.1 88.1 84 107.1 92.8
浅色蔬菜 236.8 208.3 183.7 234 221.2 163.8 238 199.6 191.3
腌菜 14 9.7 10.3 12.1 8 8.4 14.8 10.8 11.0
水果 37.4 49.2 45.7 68.3 80.1 69.3 24.4 32 36.6
坚果 2.2 3.1 3.9 3.5 3.4 5.4 1.7 3 3.3
畜禽类 34.2 58.9 79.5 62 100.5 104.4 22.5 37.6 69.9
奶及其制品 8.1 14.9 26.3 9.9 36.1 65.8 7.3 3.8 11.2
蛋及其制品 7.3 16 23.6 15.5 29.4 33.2 3.8 8.8 19.9
鱼虾类 11.1 27.5 30.1 21.6 44.2 44.9 6.6 19.2 24.4
植物油 12.9 22.4 32.7 21.2 32.4 40.2 9.3 17.1 29.9
动物油 5.3 7.1 8.7 4.6 4.5 3.8 5.6 8.5 10.5
糖、淀粉 5.4 4.7 4.4 10.7 7.7 5.2 3.1 3 4.1
食盐 12.7 13.9 12.0 11.4 13.3 10.9 13.2 13.9 12.4
酱油 14.2 12.6 9.0 32.5 15.9 10.7 6.5 10.6 8.4
请提供一些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
供参考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发布了“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的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也是我国首次将与慢性非传染病相关的生活方式,如食物消费行为、就餐行为、吸烟行为、饮酒模式、体力活动和营养补充剂消费行为等综合在一起的全面调查。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1%,与1991年的调查相比,增长了17.3%。同时,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
饮酒行为
未成年人饮酒比例增加
我国居民现在饮酒率为21%,与1991年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相比,我国居民饮酒率增长了17.3%。男、女饮酒率分别增长了12.8%和73.1%。
其中,我国居民18岁之前开始饮酒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在现在的饮酒者中,18岁以前开始饮酒的比率达到8.8%。我国15岁以上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发生酒精依赖的可能性越大,以后发生重度饮酒的机会、导致其成年后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患各种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我国商务部颁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要求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各类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明确禁售标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未成年人饮酒。
特别提醒:2002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在低死亡率发展中国家,酒精是造成疾病负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发达国家第三位的危险因素;2000年,全世界因饮酒引起死亡的人数约180万,相当于全球疾病负担的4%,全世界20%-30%的食道癌、肝脏病、机动车事故、自杀和其他故意伤害也是因饮酒问题所致。
就餐行为
城市青年最不爱吃早餐
我国居民不吃早餐的比例比较高,达到3.2%,尤其是城市青年人,不吃早餐的比例更高,达4.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胡小琪建议,在城市居民中开展营养教育,让人们认识到早餐的重要性,坚持每天吃早餐,并且要保证早餐的营养质量;而对于农村地区,应进行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同时,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在外就餐的比例接近15%。城市居民的比例高达26%,明显高于农村。
特别提醒:经常不吃早餐,能量和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不能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偿,还容易发生维生素A、维生素B、铁、钙等营养素的缺乏,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工作效率。
吸烟行为
居民吸烟率略有下降
与1993年、1998年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相比,虽然十年间我国居民吸烟率略有下降。目前我国居民吸烟率为24%,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0.2%,女性为2.8%。城市居民吸烟率为22%,男性为48.2%,女性为2.6%。
但是我国的烟草控制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人口众多,仅男性吸烟者就约达3亿,约占全球吸烟者的三分之一。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控烟措施的研究和实施。
食物消费
谷类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
四成居民不吃杂粮
谷类(大米、小麦面粉、杂粮及油炸食品)仍是我国居民的主食,食用率达到98.9%,新鲜蔬菜的食用率、食用频率也较高,农村略高于城市。
约有40%的居民不吃杂粮,16%的人不吃薯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翟凤英表示,杂粮及薯类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此,建议我国居民在以谷类食物为膳食主体的同时,还应经常吃一些杂粮、薯类等。
猪肉食用比例过高
猪肉是我国居民消费的主要肉食,食用率达到94.3%,而牛羊肉、禽肉及水产品的食用频率较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鱼、禽、蛋、瘦肉等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其中,鸡、鱼、牛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较低,而猪肉的脂肪含量高,应提倡多吃牛肉、禽肉及鱼肉等,适当减少猪肉的消费比例。
奶类产品消费较低
奶及奶制品在我国居民中的消费依然较低,鲜奶、酸奶、奶粉及奶酪的食用率分别为17.4%、10.1%、8.5%和3.2%。其中城市地区居民鲜奶及奶粉的食用率是农村地区居民的4倍多,男性居民奶粉及酸奶的食用率低于女性。
豆类食品消费偏低
我国居民豆类的消费也很低。豆类含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等。为提高农村人口的蛋白质摄入量及防止城市中过多消费肉类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大力提倡豆类,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
特别提醒:奶及奶制品消费偏低,对于促进骨骼健康、防止骨质疏松和贫困地区预防营养不良都极为不利。奶类除含有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外,还含有丰富的钙,且利用率也很高。本次调查发现,我国居民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较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因此,应提倡我国居民消费奶类及其制品。
体力活动
半数劳动者行走时间短
我国居民职业性体力活动水平为轻、中和重度的比例差不多各占1/3,半数以上的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坐和站立为主,行走时间很短。
女性仍承担主要家务
由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女性做家务的比例和时间均高于男性。做家务的比例男性为53.0%,女性为85.1%;做家务的时间男性平均每天为0.7小时,女性为2.5小时。
居民锻炼比例仅为14.1%
许多成年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久坐少动的活动上,看电视等是他们闲暇时的主要内容。我国居民参加锻炼的比例仅为14.1%?熏其中城市居民为24.6%?熏农村居民为10.0%。经常锻炼的人群中,中青年人的比例更低,老年人更高,这与西方国家恰恰相反。建议分析找出影响我国居民闲暇时间久坐的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特别提醒: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和膳食因素既独立影响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又存在交互作用。体力活动水平越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越低。与体力活动不活跃者相比,体力活动高度活跃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减少44.2%。脂肪供能比越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风险越高。与脂肪供能比小于20%者相比,脂肪供能比大于等于30%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35.8%。
本人医学硕士,高级营养保健师,高级心理咨询师。
如有疑问,kofj@sin ***
参考资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