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全防御正文

老熟肥臀图片丰满极品的简单介绍

男人当着女人的面说她丰乳肥臀什么意思

有可能这人很熟,玩笑而已。也有可能这人说话不检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再有可能这人故意讥讽这个女的。一切要看当时的环境。

还可以丰臀?

可以利用后天去把臀部练起来。

*** 1: 改变你的体型

1、做一些针对臀部锻炼的运动。

侧抬腿、提臀运动,以及蹲踢运动,都是锻炼臀部的运动。而提臀运动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哑铃侧蹲。这是传统侧蹲的加强版,可以更有力地锻炼耐力,更有利于长肌肉、丰臀。

把两脚分开,比肩宽稍稍更开一些。轻轻转动你的大脚趾,膝盖弯曲,做出侧蹲的姿势。你的左腿要完全伸直,作为支点。

继续下蹲,直到你的大腿和地面平行。然后利用臀部力量,促使自己重新站起来,伸直右腿。你不需要把脚重新并拢。你将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继续保持两脚稍稍比肩宽的状态。

现在,另一边做同样的侧蹲运动。身体向下,直到你的膝盖弯曲90度,然后再试着站起来。这一次,也一样记得要让两腿重新绷直,同时保持两脚的位置不动。这个姿势可以保护你的膝盖,让你的肌肉更好地保持张力,支撑的力量也更强。

加上两个哑铃。一只手拿一只哑铃。在你朝右边下蹲的时候,右手的哑铃应该位于右臀的外侧,左手的哑铃应该位于身体前方,两腿之间。做另一边的动作,即左边的运动时,将手的位置换过来,也就是说左手的哑铃位于左臀外侧,右手的哑铃位于身体前方,两腿之间。

2、练瑜伽。

有许多瑜伽姿势都是用来锻炼臀部的。这些运动可以有助于塑造臀部肌肉,让肌肉更有弹性,反过来其实也可以让臀部运动做起来更容易。青蛙式、鸽子式、蜥蜴式,以及牛面式都是对你来说应该熟悉起来的瑜伽姿势。

3、坐下来。

其实只要保持坐姿,你的臀部就会变得更大。根据发表在《细胞生理学》上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久坐给臀部施加的压力可以引起这一部分的脂肪堆积。细胞会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就像一位研究人员解释的,脂肪细胞由于久坐受到挤压,“更快地产生更多的三酸甘油酯(体内储存脂肪的主要形式)。

4、试试丰臀膏。

有许多种油膏可以丰臀,市面上有不少都声称可以通过多种 *** 补充失去的胶原蛋白,重新增加臀部周围的肌肉。

5、生孩子。

生了孩子的女人臀部会明显变宽。有的时候,臀围会恢复到生孩子之前的尺寸,但是有的时候,臀部变宽则会成为永久性的体型变化。

6、考虑整形手术。

如果你想要动刀子,获得金·卡戴珊的体型,有一些整形术也许值得研究。你可以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抽脂,然后注入到你的臀部。或者你也可以接受硅胶丰臀手术,让你看起来更加曲线玲珑。

7、等着臀部自然丰满。

其实我们的臀部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研究发现表明,随着年龄增大而出现的臀部增肥和体重增加并无必然联系,只是盆腔的自然变化。一项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年龄从20岁到79岁不等。研究人员发现,盆腔的宽度,即盆骨之间的距离,以及盆骨的直径,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研究中年龄更大的人群,盆骨宽度平均比最年轻的人群多2.5厘米。

马孔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作品,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曾经风靡全球,对中国也是影响深远,最明显的是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加宏大叙事构成了这一类长篇小说的写作特色。

这种写法既对传统现实主义写法的大胆突破,又避免了现代主义曲高和寡、读者日渐减少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继承、融合了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多种叙事技巧,以其宏大、生动、奇妙的叙事体系为纯文学赢得了更多的读者。

懒人不擅长学术概念的阐释,学生也不喜欢这些抽象的名词概念,现在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多积累形象感知。所以懒人建议学生们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读一读深受《百年孤独》影响、创作出来的两部中国作品,以增加所谓的宏大叙事、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形象感知。

这两部作品一部是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一部是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这两部作品都受到《百年孤独》的宏大叙事影响,分别以陕西和山东的农村接近百年的发展轨迹为叙事主题,试图通过陕西白鹿原和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家族变迁、命运跌宕勾画出中国人近百年的发展轨迹和精神脉络。

读这样的作品,你至少不会发困,初读你就会被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命运吸引;再读,你会发现一个村庄的历史轨迹;再读你会发现一片土地,再读你会发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直至你读出了自己的血脉。

如果你读完两部作品,除了宏大叙事,还会有一个收获,彻底了解了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区别。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偏重现实主义叙事,莫言先生的《丰乳肥臀》完全中国化的魔幻现实主义。

懒人为什么没有推荐学生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是因为拉丁美洲的宗教、风俗、人种关系、伦理、姓氏过于复杂,高中生不太好理解,不如本土作品好上手。二是,没有太好的全译本,我们的译本太干净文雅,和原著有些距离,学生读起来费劲,有可能读几页就放弃了。比如教材选文的两处翻译词汇:“骨殖”和“大黄”。看得人莫名其妙,什么意思?一个文言词汇,一个中医词汇,拉丁美洲会使用这么文雅的词汇吗?我记得看过的一个比较好的版本,直接翻译“尸骨”和“人粪”,虽然从中国人的文化禁忌看,有点恶心,但非常好懂,也切合文中的语言环境和逻辑关系。

有鉴于此,在没有发现好懂的全译本之前,懒人还是不推荐《百年孤独》了,否则读不懂、读不下去,反而有损这部本来叙事非常幽默有趣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了。

相比之下,《白鹿原》和《丰乳肥臀》就没有这样的阅读障碍。

现在,我们还是回到新教材高二语文选修上第十课,作为外国小说单元的第四篇选文,读起来整体难度不大,但理解起来似乎是有难度的。作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理解难度都要大于现实主义作品,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主题的多重性,是阅读的主要难题。

懒人建议学生主要抓住两点去阅读和挖掘,一是《百年孤独》选文的之一句,“马孔多变了样”,二是“这就是失眠症”。

马 孔 多 变 了 样

结合注解,我们知道,马孔多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同时还是自己表妹的乌尔苏拉,带领一帮具有冒险开拓精神的年轻人建立了马孔多,具有家族遗传孤独症的马孔多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外部世界失败后,沉溺在炼金术实验室里不出来。直到妻子乌尔苏拉为了找回长子,马孔多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无意找到通往外界城市的路,马孔多从此和外界花花世界建立了联系。

由此,马孔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马孔多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从炼金术实验室走了出来,重新焕发出创业的热情,规划村镇建设,调制同一时间,发挥着村长的作用,暂时从孤独症“幻想的种种煎熬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

随着商路的开通,好的坏的都一起涌入了马孔多。

类似的写法,懒人可以引导学生参考高一学的一部文学作品的写法, *** 的《哦,香雪》。一条铁路改变了一切,“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了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铁路开进了小山村,改变了台儿沟,也改变了香雪的命运。

但是,马孔多的商路表面上改变了很多,却没有改变马孔多男人的孤独。

文章图片6

马孔多二代老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进入了父亲离开的炼金术实验室,从早到晚地呆在里面,“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乌尔苏拉感到自己的三个孩子都非常古怪,而且各有不同,“有发疯的父母就有发疯的儿女”,但他们都有相同的一点,男人孤独,女人魔幻。

在马孔多巨变的同时,家族人却又表现出难以改变的特质——孤独,从骨子里的孤独。这恰恰是一种隐喻。

就像我们中国人处在的当下,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的几乎都是西方的现代课程,穿着打扮也是西式服装,西装革履运动服,年轻人还热衷于吃西餐,这一切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进程的结果。

面对摩天大罗、西装革履、快餐林立的上海街头,你能说你是美国人、英国人、日本人吗?不,你不是,不只是皮肤和眼睛的问题,而是从里到外你都是中国人,不管外界再如何翻天覆地,文化和血脉注定你就是中国人,变和不变是同时存在的。

这样解读,学生也许明白了,《百年孤独》中“孤独”就是根性,加西亚·马尔克斯发现并塑造的拉丁美洲民族的根性。

这里懒人觉得可以让孩子们找一找,我们的民族根性是什么?

看完《百年孤独》之后,你一眼就能辨识出谁是马孔多人。那把世界各种族放在一起,你能一眼就看出谁是中国人吗?依据是什么?

会 传 染 的 失 眠 症

马孔多二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除了继承了家族的孤独之外,还多了一种天赋技能,看到未来,预言未知。这应该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他说,“有人要来了” ,“果然,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

丽贝卡的带来,给这个孤独传奇的家族带来了更多的魔幻气息。

丽贝卡随身带的父母的尸骨会到处乱跑,还会“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丽贝卡有厌食症,喜欢吃土,乌尔苏拉好不容易治好她的厌食症后,丽贝卡夜晚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样一般在黑暗中放光”,她得了失眠症,而且是会传染的那种。

马孔多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为“要是不睡觉,那再好不过,那样我们有更多时间可用”,事实是失眠症就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乌尔苏拉用了各种药剂,无济于事,马孔多居民为了控制传播,开始隔离。更可怕的是失眠之后的兴奋,兴奋之后开始失忆,为了防止失忆,大家就用文字标签,可大家担心,一旦文字标签的意义也遗忘了该怎么办呢?

这无疑是魔幻现实主义更大的隐喻。失眠症意味着外来先进文明带来的兴奋与狂热,会让你不眠不休地跃进追赶,失忆症意味着在这疯狂的进化中,你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掉自我,你忘了你自己是谁?

世界性和民族性是一对辩证的矛盾体,你要想进步,必须让自己和世界同步,丢掉固有的东西。一旦你丢掉了,你发现你也迷失了自己,进步的意义又何在呢?

不加节制的现代文明的涌入也许是会传染的瘟疫,让你迷失自我,就像马孔多人,怎么努力也无法遏制疫情的蔓延。

这里也许可以让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对比一下,也许可以看出两个民族文化定力的高低。

文章图片7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看似写了一个混乱的家族的魔幻生活,又好像是马孔多百年风雨变迁;再看,你会看到拉丁美洲民族的奋斗,看到拉丁美洲大陆的百年变迁;再仔细看,你又仿佛看到人类在地球上奋斗百年甚至千年的史诗,这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

从《檀香刑》到《丰乳肥臀》一直到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创作有什么变化

答百度从《檀香刑》到《丰乳肥臀》一直到莫言的《生死疲劳》,他的创作有什么变化

首先,《丰乳肥臀》是创作于《檀香刑》之前的长篇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一直涵盖着对民间苦难及其承受者的爱戴、同情和关怀。他们那一伐的作家——贾平凹、梁晓声、阿来大都是这样。

日本的第二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许多创作特点都与莫言不谋而合,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妨拿大江健三郎做为一把标尺,来了解一下莫言的创作特点。

梁主先生认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创作特点是“力图通过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荒诞故事,(莫言的小说也很荒诞例如《生死疲劳》)表现出陷于生存困境的当代人的迷茫,惶惑,躁动和追求。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异化、扭曲和丑化的世相(而莫言的《丰乳肥臀》、《檀香刑》和《生死疲劳》也都展现了异化、扭曲和丑陋的世相。),而且深入探索了当代人应如何来开拓自己的生存空间。这一切都反映了作者对民族命运和人类前途的深切关注”。

大江和莫言的更大差别在于大江描写的是他的当代,而莫言描写的多为他家乡高密县的历史,“强烈的历史感”也是大江欣赏莫言的原因之一。对于家乡历史的描写以及多视角的模仿书中人物的叙述口吻则是受了1949年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福克纳的影响。福克纳还影响了中国许多作家,例如阿来。

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押沙龙,押沙龙》就是以多视角记叙故事的名著,此外芥川龙之介的短篇《竹林中》更为此种写法的楷模。

《丰乳肥臀》到《檀香刑》到《生死疲劳》其作品内容的大意象大气质没有明显变化,若要找变化得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找,即故事的虚实和具体写作技巧上不断翻新的小创意。

就这三部长篇而言,《丰乳肥臀》比较写实,比较平铺直叙;《檀香刑》就比较荒诞,并把血腥和暴力整合成一种艺术的图景用语言表现出来;而《生死疲劳》的荒诞性就更强了,开篇就先从阴曹地府写起。这是故事的虚实感方面。

下面谈一谈写作技巧方面,就写作技巧而言《丰乳肥臀》属于平铺直叙,《檀香刑》采用的多角度叙事手法与《生死疲劳》所采用的多角度叙事手法又不一样,《檀香刑》的“分裂”角度比较大,之一和第三部分是个人独白一如不同的讲述者在讲述一件事。而《生死疲劳》则用驴、牛、猪、狗、猴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视角叙述了中国农村五十年历史之变,却又高度统一着被枪毙地主西门闹的主观思想, *** 混杂, *** 合一。

多角度的叙述 *** 使作品变得色彩斑斓,大大增强了层次感和真实感,

有评论家认为,在大多数人认为“乡土文学已死”之时,《生死疲劳》掷地有声。

我个人认为《生死疲劳》是乡土文学的回光返照,但确实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写得比贾平凹的《秦腔》好得多地多,尽管贾平凹的语言与文彩比莫言更具宗匠气质,但《秦腔》写到最后让读者把人物关系都看“混”了,中央电视台采访贾平凹的时候他自己也承认,作为有着三十年创作龄的老写家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的事。

其实中国人都知道矛盾文学奖作品的评奖标准几乎是乱来的。连平板叙述的陈忠实(作品《白鹿原》中人物都一个面孔,没有性格),和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迟子建也能获奖。王朔的小说即使作为娱乐也少有观赏价值,很乏味,其实语言也并不如何鲜活,只是较为口语的写作在当年来说一招先了,诚如他自己所言“我就是个幸运儿”。现在高中生大学生写的小说比他口语的还正宗,不能把是否口语作为作品质量的评判标准。

还是回到莫言吧。

莫言的《檀香刑》的叙事 *** 是把双刃剑,既有艺术方面新奇的感觉,也有程式化故意为之的矫情。虽然也不失为中国内地一部难得的佳作,却也不像评论界炒作的那么“伟大”。多角度叙述的写作 *** 其实仅仅是一种小花样,小创意,现在小说的叙事 *** 不断翻新,千奇百怪,“多角度”看起来也没多大意思了。

《檀香刑》就震撼不了读名著多的人。

而真正伟大的小说是《生死疲劳》。

再多讲几句。

莫言最近也有点犯王朔的毛病,讲究什么语言退一大步,甚至怀念起赵树理来了,这都哪儿跟那儿啊,赵树里先生我非常尊敬他,但你现在回归他就是退步,用赵树里的语言写《生死疲劳》行,写《挪威森林》行吗?您回归是您的事,别借这种话挤兑别的作家,媒体却在一边炒作“退一大步回归传统便是认祖归宗”。莫言还在一些言论里讽刺翻译腔调。

其实口语也罢,方言也罢,书面语也罢,翻译腔也罢都是中性的东西,本无好坏之分,要看你本身能驾驭哪种语言,并在诸多语言中寻找到一个使读者看起来舒服的点,所谓无招胜有招,这才是最简单的制胜法宝,《生死疲劳》的语言只是在某一点上做舒服了,可惜莫言老师就得了便宜卖乖了。

写历史性的故事不也正掩饰了莫言老师写不好当代生活的羞涩么?那么,你能驾驭好你所熟悉的农村语言,怎么能讽刺别的语言或者翻译过来的语言不好呢。《生死疲劳》只适合您那个语言,要用张悦然的语言,郭敬明的语言,金庸的语言,古龙的语言,川端康成的语言……套用《生死》现有的结构来写这个故事简直就类似于痴人说梦了——非把读者带沟里不行。用莎士比亚的语言或三岛由纪夫的语言写《生死疲劳》倒有可能会有令人惊喜的结果。但也仅仅是有可能而已,开个玩笑,别当真哈。

至于翻译腔的种种言论更不靠谱了吧?翻译腔到底是一种什么腔呢?一个人翻译一个样,有什么固定的腔么?按说莫言老师不该这么棒槌吧?说“语言的非主流化”,或像王蒙评价郭敬明那样叫“语言的陌生化”更为合适一些,莫言老师大概是想表述这个意思吧。

村上春树的语言乃至深深影响并滋养着莫言的福克纳的语言有翻译腔调吗?我看在世界上挺受欢迎的。

而且,可以在世界上流传的作品不都是翻译品吗。一个作家,首先得是广泛阅读的读者,而无论哪个国家其本国作品必然有限,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读外国作品比读本国作品还多。我现在看的大多数都是国外的作品。

可见是否是翻译腔调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一部书的灵魂和作者的语言气质。

只要你能打动读者,能使读者产生共鸣,管你用得是啥语言,是啥啥腔调!——我信奉的就是这样一则信条。

而中国作家的优点和偏爱是:写一大段历史时期的变革,从中加以对苦难的反思,对人性的描摹,对追求美好的歌颂(获矛盾文学奖的几乎都是这样)。

中国作家的通病是写得太过干涩、潦草,沉重,没有知性,语言风格和创作技巧上不是盲目 *** 就是顽固守旧,灵魂中也鲜有浪漫的情调(就浪漫而言,阿来做得比较好)。

林少华讲《生死疲劳》倒是能唬住外国人。这句话讲的妙极。

但《生死疲劳》写得确实好。比莫言之前的所有小说写的都好,我喜欢。

无论怎样,莫言和贾平凹是中国目前来说硕果仅存的两个文学大师(其实金庸也是文学大师,可惜直到现在也有人不承认他,而且将不承认他视为某种高尚的表现,这种人是伟君子。李敖尤其恶心。论回归传统,莫言比金庸差远了吧,不过金庸小说有他的局限性,获不了世界大奖的,但金庸小说至少在二百年后还会流传下去)。

莫言和贾平凹是和村上春树更具竞争力的亚洲诺奖人选。

在此,我想再套用林少华先生一句话:“希望他们老哥仨好好保重身体,看谁获奖吧。”尽管他们都不把诺奖放在眼里。

就个人喜好而言,我当然也和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喜欢村上春树的小说。

《1Q84》、《发条鸟年代记》、《海边的卡夫卡》、短篇小说《且听风吟》简直是绝代神品,无上妙品。因为村上笔下的生活使我感同身受,掩卷时,我不禁会问,怎么会这样?简直就是在写我自己,而他笔下的日本也正是眼下的中国。

不知我的回答您满意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