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菜篮子工程光伏项目(海南光伏产业园)
什么是菜篮子工程?
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菜篮子工程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到1993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已达2080个,城乡集贸市场已达8.3万个,其中农副产品专业市场8220个,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1994年,“菜篮子工程”已处在由过去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转入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同年年底,全国肉类总产量达4499.3万吨,禽蛋147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2146.4万吨,水果总产量达3499.1万吨,蔬菜面积达1.34亿亩。全国有27个省市初步建立了主要副食品的地方储备。
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主要有四大特点:加大基地建设,向区域化、规模化、设施化和高档化发展;城乡协手共建“菜篮子工程”。不仅城郊发展“菜篮子”,而且广大农区也积极发展“菜篮子”,一批全国性的农区基地正在形成和发展;提高科技含量,优化结构,增加花色品种。为了适应城镇居民对“菜篮子”产品“鲜活、优质、营养、方便、无虫害”的消费要求,各地在生产中广泛采用良种、良法、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探索新的流通方式,积极推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1995年,农业部公布了全国23家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同年,农业部实施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联网。到同年9月,该信息网已与28个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33个批发市场联网。
1996年,“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武汉、广州、沈阳、西安四个城市入选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由农业部和国家体改委联合成立的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试点的总体安排时间为2至3年。
1997年底,全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
1998年, *** 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 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菜篮子”产品生产要推广优新品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均衡供给,努力创造名牌农产品。
1999年9月,全国10大城市第12次“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国内“菜篮子”供求形势已经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标志着我国“菜篮子”工程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0年11月17日, 全国十大城市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提出21世纪初“菜篮子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以优化结构、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实现“菜篮子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2001年4月,一项重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农业部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以“菜篮子”产品为突破口,以市场准入为切入点,从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入手,通过对农产品实行“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计划用8到1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无公害。
2002年7月,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宣布,“三绿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三绿工程”是指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以提高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随着“三绿工程”的实施,全国“菜篮子”卫生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强,筑起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有效防止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关于菜篮子工程问题
起步于1 9 8 8 年的“菜篮子工程”,是在我国经
济体制转轨和国民经济快速成长时期,解决城镇居民食
品消费问题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这项旨在增加蔬菜、肉
类、禽蛋、奶类、水产品、水果等主要鲜活农产品供给
,内容涵盖生产、加工、流通和宏观调控,地域涉及全
国大中城市和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的社会经济工程,经过
1 0 年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蔬菜、肉类
、禽蛋、奶类、水产品和水果等六大类鲜活农产品的产
量,以年均7 %—1 3 %的速度增长,品种日趋丰富,
质量不断改善,我国城镇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局面已经
结束;其二,各大中城市相继进行的以“自主生产、自
由购销、市场定价、多渠道流通”为主要内容的产销体
制改革,经过反复和艰难的探索,成功地建立起了市场
化的产销运行制度;其三,“菜篮子”产品规模化、专
业化生产基地的发展,使“菜篮子”生产逐步成为大中
城市郊区和部分农区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
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四,“菜篮子”产品供给状况的
改观,特别是近年来“菜篮子”产品价格涨幅的明显回
落,有效地缓解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通货膨胀压力。上
述四个方面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
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最显著的成绩之一,对此亿万人民
群众感受最直接、体验最深切,普遍比较满意。
“菜篮子”产销体制改革和“菜篮子工程”实施1
0 年来,我们基本实现了“菜篮子”产品供给由短缺到
相对充裕、“菜篮子”产销制度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的转变,并且逐步认识和掌握了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
不见的手”的功能与 *** 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操作思路和
*** 。
在初步建立了市场制度,告别了“短缺经济”之后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菜篮子”产品供给
还是低层次的均衡,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还处在
初级阶段。许多城市和地区的产销管理体制尚处于分离
状态,市场信息传播不充分,大型批发商组织、产销一
体化组织发育缓慢,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稀缺资源的
浪费和流通的低效率。国际和国内经验都清楚地表明,
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阶段,当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人们
的粮食直接消费量将趋于稳定,而对副食品的消费会随
着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统计资料显示,1 9 8 7 年以来
,我国人均口粮消费数量,从过去逐年上升转为下降,
进入9 0 年代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城镇
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4 8 .6 %,粮食类以外的食
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8 2 %;农村居民消费
的恩格尔系数为5 6 %。城市居民“菜篮子”产品的消
费不仅数量持续增长,而且对产品的营养、卫生、方便
等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数众多的农村居民
“菜篮子”产品的商品性消费数量将持续上升,这一食
品消费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因此,本世纪末至下个世
纪初,“菜篮子工程”建设将要迎接总量持续稳定增长
,改善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供给均衡性和提高市场流
通效率,以及提高宏观调控运作过程中的信息化、法制
化程度等一系列挑战。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根据城镇建设发展和居民
消费需求的变化,抓紧组织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中,要继续坚持以市场
为导向,坚持市长负责制,坚持发挥广大生产者、经营
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农民、商人
和市场力所不及的环节和领域。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
术的开发和应用,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逐
步建立沟通全国大中城市和主产区的产销信息网,引导
产销的发展;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连接生产
基地和零售市场的市场体系;结合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造就一批能够拉动生产、加工,与农民分享利益的龙头
企业和经营组织;逐步实现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保证生产和市场的稳定。
我们相信,在各级 *** 和广大生产者、经营者的共
同努力下,在全社会的关注、理解和支持下,新一轮“
菜篮子工程”,必将能够实现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
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
《人民日报》(1 9 9 8 0 1 2 6 二版)
什么是菜篮子工程?它的实施有哪些好处?
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除奶类和水果外,其余“菜篮子”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人均水平。
丰富多彩的“菜篮子”,把农民千家万户的菜园子推向了市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带出了一个大产业。 菜篮子”产品的生产供应从以城市郊区为主转变为城郊与农区并举,农区发展“菜篮子”产销势头持续高涨,日益成为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的主要供应者。中国蔬菜生产已基本摆脱了“农家菜园”的布局结构,形成区域化大规模生产基地格局,并与日益成熟的全国蔬菜大市场相衔接。
在市场无形之手的调节下,蔬菜生产的投资主体、经营形式也由单一转向多元化,越来越多的生产者、经营者、企业集团甚至外资参与到“菜篮子”产销中来,使“菜篮子”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
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34.7万公顷,总产量4.05亿吨,每年的蔬菜生产总值约2800亿元,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居第二位。
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快速提高。寿光人率先实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种植技术,使蔬菜冬天生产成为现实。如今,在广大北方菜区,节能型日光温室工程在大范围内推广;在南方菜区,每年遮阳网设备的应用量日益扩大;在城市郊区,标准化菜田面积占到总量的一半左右。全国蔬菜杂交优势品种的应用率已达95%。
在有“中国之一号菜篮子”之称的山东寿光,无土栽培、音乐培植、气体肥料、磁化水滴灌等蔬菜种植的最新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太空椒、扁桃南瓜、小粒西红柿、彩色茄子等最新瓜菜品种应有尽有。
随着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和规模化、区域化、设施化程度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链条”也不断向前后延伸:一头向农民的田间地头延伸,促使农民生产高附加值的品种;一头向分选、包装、初级加工、储藏保鲜等产后环节扩展,增加了农民增收的环节。
“菜篮子”产业向纵深发展,增强了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不少地区,“菜篮子”产业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贡献份额占到三分之一,很多农民靠发展“菜篮子”脱贫致富。
菜篮子工程的意见
简介
国办发 〔2010〕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 ***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自1988年实施“菜篮子”工程以来,“菜篮子”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菜篮子”建设发展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良好势头。为适应形势变化、满足城乡居民对“菜篮子”产品日益提高的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主要目标
重点抓好肉、蛋、奶、鱼、菜、果等产品生产。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总量满足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等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水平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农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得到加强,流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产区和销区的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基本形成;“菜篮子”产品基本实现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市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供应保障、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三)基本原则
——市场调节与 *** 调控相结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以地方为主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 *** 用的基础上,加大 *** 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菜篮子”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产区与销区统筹发展。在不放松优势产区生产的同时,加强销区自给能力建设。密切产区与销区协作的利益关系,发挥好两方面的积极性,既保障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
——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稳定发展基础
(四)建设一批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基地
在大中城市郊区和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设施化、集约化“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以及病虫害防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
(五)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建设一批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及环境保护要求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继续完善和落实养殖大县扶持政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加强养殖场(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畜禽粪便、尸体等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以及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基层防疫体系建设。
(六)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加快对现有老化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步伐,发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支持养殖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械设备、环境保护设施、水生动物防疫设施、循环水利用和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建设。围绕保障大中城市水产品供应,重点发展城市周边和沿江、沿湖、沿海水产养殖,扩大设施养殖面积。搞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支持发展远洋渔业。
(七)建设“菜篮子”产品繁育中心
支持主产区建设园艺产品集约化育苗场、畜禽水产原良种场和遗传资源保种场,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中心(场)的水、电、路和良种繁育设施、实验检验用房建设,配备必要的技术设备。培育一批“菜篮子”原产地保护产品,加大对国内优质品种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做好进口动植物优良品种检疫把关与服务。
三、以现代物流和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市场体系建设
(八)建设和改造一批产地批发市场
支持“菜篮子”产品规模化生产基地根据需要统筹规划新建产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改善批发市场场地、道路、交易厅(棚)、水电、信息服务、质量检测、采后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鼓励配套建设冷藏保鲜和流通加工设施,实现采后快速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和上市旺季入库冷藏保鲜。
(九)加强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检测
改造一批城市销地批发和零售市场、集贸市场。支持大中城市改造销地批发市场,加强市场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冷藏保鲜、加工配送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销地批发市场在基础设施、管理、技术等方面升级改造,建立灵敏、安全、规范、高效的“菜篮子”产品物流和信息平台。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支持城市菜市场在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追溯平台、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建设。
(十)强化产销衔接功能
大中城市要根据本地消费需求,主动与优势产区加强协作,建设“菜篮子”产品保障基地;优势产区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建设服务全国或区域的“菜篮子”规模化基地,与各大中城市建立长期稳定、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鼓励农贸市场与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和生产基地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支持在重点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地建设中继性冷藏物流中心,与城区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对接。
(十一)建立和完善信息 *** 平台
支持建立覆盖主产区和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的“菜篮子”产品产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信息工作机制,加强采集点、信息通道、 *** 中心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定期收集发布“菜篮子”产品生产、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建立“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增强信息处理技术手段,壮大分析预警队伍。
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十二)推进标准化生产
选择蔬菜、水果、茶叶、肉牛、肉羊、奶牛、生猪、肉鸡、蛋鸡、水产品等十种产品,大规模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带动园艺产品、畜禽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加快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制定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宣传培训,推动放心农资进村入户,指导建立生产档案。加大品牌培育和认证力度,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十三)健全检验检测体系
编制和实施新一轮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加强 *** 检测能力建设,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充分利用社会检测资源,鼓励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质检站,形成标准统一、职能明确、运行高效、上下贯通、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严格资质审查,加强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推进资源和信息共享,实现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测,禁止乱收费。
(十四)建立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支持建立国家级“菜篮子”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处理平台,并在“菜篮子”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全程质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统,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十五)建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平台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菜篮子”产品检验检疫风险预警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实现质量安全信息共享,共同应对重大突发安全事件,不断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完善调控保障体系,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十六)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中城市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菜篮子”重点产品自给率和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等指标,并作为大中城市市长负责制的内容;将确保“菜篮子”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产销衔接顺畅、市场主体行为规范、突发事件处置及时、风险控制迅速有力、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等纳入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十七)科学规划生产布局
大中城市要根据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制定郊区“菜篮子”建设发展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菜篮子”生产、流通、加工、质量监管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相协调。各大中城市要根据本地资源条件、消费习惯、主要“菜篮子”产品供求变化规律和市场缺口保障难易程度等,确定重点发展品种。
(十八)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各级 *** 要将“菜篮子”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已建的“菜篮子”项目,要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尚未安排建设的“菜篮子”项目,要按照规划抓紧研究立项,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建立 *** 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带动农户多、有竞争力、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倡导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发支持龙头企业的贷款担保业务品种,提高“菜篮子”工程建设的融资能力。
(十九)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在继续实施畜禽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品种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对“菜篮子”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简化增值税抵扣手续,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菜篮子”产品出口,按照有关规定减免出入境检验检疫费,继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继续落实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通行费政策。支持环保节能和放心食品绿色市场建设,支持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与连锁超市供应链对接工作。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征占补偿水平,加强城市郊区现有菜田和养殖区域保护。完善重大动物疫病扑杀补贴政策,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增加渔政、渔港、渔船安全设施等建设投入。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用地管理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根据规划使用本集体土地从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优先保障供应,落实批发市场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政策。对批发市场、畜禽水产养殖用水用电价格,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政策。逐步加大对“菜篮子”产品实施标准化生产和认证的支持力度。扶持发展“菜篮子”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与流通组织化程度。
(二十)建立健全风险应对机制
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平衡调节机制,用信息引导生产,避免总量供求失衡和价格大幅波动。出现局部性供过于求时,支持批发市场、龙头企业等入市收购,异地远销;局部供不应求时,支持流通企业跨区域调运并促进生产恢复。继续完善重要“菜篮子”产品中央和地方分级储备制度。根据生产发展和消费需要,适时调整中央储备规模,完善收储投放机制。各地应根据本地生产消费特点,完善地方“菜篮子”产品储备体系,统筹产销平衡,维护市场稳定。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市场,搞好进出口调节,平衡国内“菜篮子”产品供求。参照粮油等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加快建立“菜篮子”产品生产保险制度,扩大重要“菜篮子”产品保险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产区的覆盖面,在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全覆盖。研究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功能化解“菜篮子”的发展风险,稳妥推进“菜篮子”产品开展期货交易。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
完善“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由农业部牵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卫生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银监会、 *** 、保监会等部门参加,尽快研究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协调解决“菜篮子”发展重大政策问题,加强对各地“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检查督导。各地要切实重视和加强领导,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组织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九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