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帮我做下李商隐《端居》的解析?谢
(1)转述他人观点:初读就觉颔联“敌”字的用得非常妙。而妙在何处,其始茫然。其后细读,察觉这一“素秋”的意象异常丰富,可以让人联想到秋高气爽,寥廓江天,以及天空的鸟群。可见李此时心胸开阔,是可喜的心情。而“空床”一词,使寂寥之感油然而生,顿生怆然。此时李长久漂泊在外,与妻子别离甚苦,且久无素书可读,是可悲。这一悲一喜之间的“敌”有两层意思。之一层是对之意,为的是凸显悲喜对比。二有担当不起之意。这其中的深意,恐怕就只可意会了。 清代冯浩《玉豁生诗笺注》引杨守智 评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2)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人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
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
一、秋的别称
季节把我们带进了秋天,秋天有高爽的天空和丰实的蕴涵,还有诸多美丽的别称。如农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称为正秋、中秋、桂秋,九月称为晚秋、凉秋、暮秋。
此外,秋天还有三秋、素秋、商秋、西陆、白藏等雅称。
三秋: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金天: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王维有诗:“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陈子昂有诗:“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素秋: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欧阳修《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商秋: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故名商秋。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毕敛实。”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秋还称商序、商节、白商。
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牞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骆宾王《在狱咏蝉》诗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爽节:天高气爽的季节,指秋天。谢月兆有诗云:“渊情协爽节,咏言兴德音。”爽节亦指重阳节。李适有诗曰:“爽节在重九,物华新雨馀。”
秋天称呼颇多,还有清秋、高秋、霜天之别称,秋意似乎详述不尽。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子侯《董娇饶》:“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庾信《和裴仪同秋日》:“霜天林木燥,秋气风云高。”
端居李商隐
不可以。"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聊斋》中葛巾,香玉,素秋,黎氏的人物形象
您好,我只找到2个,希望会对您有帮助葛巾》写的是“双美”——两个牡丹花妖。其中主要叙述的是葛巾与常大用的爱情故事,然而却又以另一女子玉版相衬托,使得姚黄魏紫,相得益彰。葛巾与常大用一见钟情,没想列好事多磨,之一次幽会即为玉版所打断——玉版在葛巾屋里与之下棋。第二次约会,几句话尚未说完,“遥闻人语”,玉版又来邀葛巾到她那里下棋,并强把葛巾拉走。通篇之中,作者只写了玉版的两句话(显然玉版只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就是这两句话,却既表现了玉版的性格,同时又衬托了葛巾的形象。她邀葛巾时说:“败军之将,尚可复言战否?业已烹茗,敢邀为长夜之饮”。足见其心境悠闲,风采淡雅。然而却正是她这悠闲的心境和淡雅的风采。把葛巾此时从“辞以困顿”、“坚坐不行”所表现出来的焦灼心情映衬得十分鲜明。她同葛巾开玩笑说:“如此恋恋,岂藏有男子在家耶?”无意间又恰恰道出了葛巾的秘密,葛巾不得不置伏于床下的常大用于不顾而听凭玉版强拉去。玉版风趣的语言和豪爽的行动把葛巾含而不露、温柔蕴藉的性格特点映衬得更是突出,使得这朵“葛巾紫”更加娇艳动人。葛巾、玉版,一个是“宫妆艳绝”,一个是“素衣美人”,作者在这里不仅把二者写得
楚楚动人,象花一样美,而且所展示的爱情生活也有如牡丹花一样“璀灿似锦”,沁人心脾。 我们再来看看《香玉》。前面所谈过的“阿宝”写的是人的痴情感动了人,而“香玉”则写的是人的痴情感动了花妖。《连城》写的是“士为知己者死”,《香玉》则写的是,“花为悦己者夭”,读来缠绵悱恻。
胶州黄生读于劳山下清宫,于窗中见一红一白之女郎.便对这两个女郎爱慕至极,情意难禁。于是题了一首情诗:“无限相思苦,含情对晚窗。恐归沙吒利,何处觅无双”。因为这首诗,得与牡丹花妖香玉交往。不料好景不长,不久,白牡丹被人挖走,枯萎而死,“生始悟香玉乃花妖也”。黄生又恨又想,一气作了五十首哭花诗,“日日临穴涕”。他的痴情感动了原不愿与他往来的香玉之好友——耐冬花妖绛雪,答应作为腻友少慰他的寂寞。而黄生并未忘情香玉,仍然时常“临穴洒涕”,哭悼香玉。他的至情终于感动了花神,香玉得复生宫中。黄生与香玉得以重聚,誓言死后也要变成牡丹,生在香玉旁。他死后第二年,白牡丹旁果然长出一株牡丹。数年后,这株高数尺的牡丹由于不开花被老道士的徒弟砍去,于是白牡丹和耐冬花也双双枯死。对此,作者评论说:“情之所至,鬼神可通,花以鬼从,人以魂寄.非其结于情者深耶?一去而两殉之,即非坚贞.亦为情死也。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