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客接单正文

一种黑色页岩提炼碳酸锰的专利(由软锰矿制备工业 *** 锰)

什么是页岩,又是用来做什么的?

页岩是由黏土脱水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用来稳定水木建筑物。

页岩以黏土类矿物为主,具有明显的薄层理构造。按成分不同,分炭质页岩、钙质页岩、砂质页岩、硅质页岩等。

其中硅质页岩强度稍大,其余的较软弱,岩块抗压强度为19.61~68.65 MPa或更低。浸水后易发生软化和膨胀,变形模量较小,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扩展资料:

页岩的硬度一般为普氏硬度系数1.5到3,结构比较致密的,其普氏硬度系数可以达到4~5,有的硬质页岩的硬度更高。

根据形成岩石时沉积情况的不同,页岩的塑性指数范围在5到23,有的页岩的塑性指数甚至超出了这一范围。

所以有的页岩实际上是不能作为烧结砖的原料的。页岩原料的干燥敏感性的高低,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页岩

页岩的构成与用途?

简介

页岩(Shale)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常见类型

①黑色页岩。含较多的有机质与细分散状的硫化铁,有机质含量达3—10%,外观与碳质页岩相似,其别在于黑色页岩不染手。

②碳质页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机质,常见于煤系地层的顶底板。

③油页岩。含一定数量干酪根(10%),黑棕色,浅黄褐色等,层理发育,燃烧有沥青味。

④硅质页岩。含有较多的玉髓、蛋白石等,SiO2含量在85%以上。

⑤铁质页岩。含少量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多呈红色或灰绿色。在红层和煤系地层中较常见。

⑥钙质页岩。含CaCO3,但不超过25%,否则过渡泥灰岩类。

此外,还有混入一定砂质成分者,称为砂质页岩。

页岩抵抗风化的能力弱,在地形上往往因侵蚀形成低山、谷地。

页岩不透水,在地下水分布中往往成为隔水层。

由页岩组成的河岸

铁质页岩

其他信息

[1]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

钙质页岩 铁质页岩 硅质页岩 炭质页岩 黑色页岩 油母页岩 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

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矿床

一、概述

黑色页岩是海相地层中常见的一种岩石地层单元,也是一种重要的容矿沉积岩类型。最早报道的黑色页岩中的矿床是铜矿,如德国曼斯菲尔德地区的二叠纪 “含铜页岩”。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知道了黑色页岩经常是含锰、含磷岩系的组成部分; 60 年代以来才发现不少地区黑色页岩中含钒和铀,可富集为工业矿床,其中还常伴生多种其他金属;70 年代肯定了黑色页岩中有重要金矿,一些地方还同时出现铂族元素的富集。

最初研究的一些黑色页岩多认为是碳质页岩或沥青质页岩,一个名为 《含金属黑色页岩和有关矿床》的国际对比项目把黑色页岩定义为黑色 ( 灰或黑) 细粒 ( 粉砂级以下) 、通常为泥质并含相当高有机碳的沉积岩。经过详细研究的地区的资料表明黑色页岩岩石成分其实也不一样,如曼斯菲尔德 “含铜页岩”实际上是泥灰岩,我国几个地区的黑色页岩岩性也包括含有机质的泥质岩石、碳酸盐岩、硅质岩石及粉砂质岩石以及其间的过渡类型岩石,它们形成一定的岩石组合,所以也被称为黑色岩系。黑色页岩成分的另一特点是常含少量黄铁矿,在这种情况下即可能含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元素含量远低于工业品位,但他们出现频率较高,金属种类很多,因此在层控矿床研究过程中曾把黑色页岩看作是一种重要的矿源层或者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黑色页岩矿床的重要特点是明显受层位控制。矿体通常为层状,含矿岩石中碳质、沥青质、黄铁矿等硫化物多以微粒浸染体或纹层产出。矿床中富集的金属可以出现种种不同的组合,如 Cu-Pb-Zn、U-V、Co-Mn、Ni-Mo、Au-Ag 及 Pt 族,还伴生 Ba、As、Sb、Hg、Tl、Se、Te 等多种元素。黑色页岩含矿岩系分布范围很广阔,但金属富集达到工业品位的地段则常常只是很少一部分。矿床中的硫化物颗粒微细,有些金属硫化物甚至呈隐晶质状态,再加上成分复杂,矿石的选冶常有一些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

黑色页岩型矿床分布广泛,形成时代有新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二叠纪以及三叠纪等,国外还有侏罗纪、白垩纪。含矿岩系形成时的环境特征是金属富集的首要控制因素,通常是在封闭半封闭滞流盆地环境,包括潟湖,也可以是某种深水盆地。有些黑色页岩在广阔地域内大量产出 ( 图 6-22) ,如我国南方早古生代黑色页岩的广泛分布就被认为是与一次大洋缺氧事件有关。从构造环境来看,富金属黑色页岩是被动大陆边缘的代表性沉积类型之一。

图6-22 中国南部寒武纪石煤、钒、多种元素矿床分布及生物地理分区示意图( 据卢衍豪,1979)

二、重要矿床

1. 钒、铀矿床

鄂西、赣东北、湘西、黔东和川北都有黑色页岩型钒矿床和铀矿床的产出。

( 1) 湖北十堰杨家堡钒矿床。含矿岩系是下寒武统轻微变质的碎屑岩和泥质岩,厚度约 80 m。下段与震旦系灯影组呈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硅质灰岩。中段为主要含矿段,厚 16 ~28 m,其中从下向上有 3 个含矿层,之一层为薄层硅质板岩夹碳质粉砂岩,含少量的磷灰质结核,厚24 m,含 V2O5一般0. 6% ~0. 9%; 第二层以煤层为主,可含钒质煤夹薄层硅质岩,含较多磷质结核,厚2. 7 ~5. 8 m,含 V2O5一般0. 8% ~1. 1%; 第三含矿层以碳质板岩为主,夹石煤或薄层硅质岩,局部含少量磷质结核,一般厚 2. 44 m,含V2O5一般 0. 7% ~0. 9%。其上为下寒武统上段板岩、碳质板岩及硅质岩组成,不含矿。在矿床中见到的矿物有铬钒石榴子石、硫钒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及含镍黄铁矿等。矿床中除钒外,还伴生有铀、钼、铜、银、铂、钯、钇等。矿床呈带状展布,规模大,含矿层位向西延伸至郧阳、竹山等地。

( 2) 赣东北樟村郑坊钒矿床。含矿岩系也是下寒武统,矿层产于荷塘组下部,容矿岩石则是较为特殊的黑色长石岩和碳质粘土长石岩,它们在含矿层中形成两种岩石组合,一种是纹层状长石岩、硅质岩组合,岩石均为黑色,构成条带互层,黄铁矿和富重晶石条带也常出现其中,钒主要产在纹层状岩石中。另一种是纹层状长石岩-碳质纹层状粘土长石岩、硅质岩组合,三种岩石也构成条带状互层,粘土矿物主要是钾伊利石。黑色长石岩中 SiO2含量 46% ~80%、Al2O3约 4% ~14%、V 含量为 n‰、K2O 含量 27. 5% 、BaO 含量 0. 9% ~6%。黑色粘土长石岩主要化学成分与长石岩相似,常具有更富的有机质含量和较高的 Mg 和 Ca 含量,黑色硅质岩则含 SiO290. 96% ~ 97. 51% 、K2O、V2O5和 BaO 均低。岩石中矿物粒度细微,含钒矿物以包裹体形式出现在岩石中。以上特点表明钒矿是同生沉积的,富 Ba、K 的特征可能表明是热水沉积成因。矿床产出的位置是在江南古岛弧靠近扬子陆块一侧的边缘海盆地中。

( 3) 黑色页岩中的铀矿。也是华南分布较广的一种铀矿床,含矿层位有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留茶坡组 ( 或灯影组、老堡组) 和寒武系下统小烟溪组。含矿岩石包括含碳泥质岩、硅质岩和其间过渡性岩石,以及与之共生的泥质岩、白云岩、磷质岩等。

902 矿床是华南黑色页岩中铀矿床的一个典型实例。矿区内出露核部为元古界,翼部为震旦系和寒武系组成的褶皱地层,在其产状变陡地段发育层间断裂破碎带。铀矿化受地层层位和断层构造的共同控制,产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留茶坡组和小烟溪组中部的各个层位,其中以小烟溪组中部层中矿化更好,陡山沱组也有两个层中矿化较连续。沿一条层间断裂构造的矿化地段长达千米,延深 100 ~200 m,宽数十厘米到 60 m。每个矿化段内都有若干个层状、透镜状矿体,多数矿体为盲矿体 ( 图 6-23) 。含矿岩石是富碳泥岩、碳硅质板岩,矿化呈浸染状、角砾状、条带状及似脉状,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颗粒极为细小的铀矿物,包括沥青铀矿和铀黑,还有钙铀云母、磷钙铀矿、磷铀矿等其他含铀矿物。伴生矿物有黄铁矿、闪锌矿和白铁矿,矿石中与 U 伴生的元素有 V、Mo、Ni、Cd 等,其中 Cd 可综合利用。关于这类矿床的成因,一般认为是在沉积成岩早期形成初步富集的矿源层,经埋藏一定时间后因构造作用上升并形成破碎带,随后,地下水引起氧化还原作用,形成氧化带下的部分残留矿体与淋积成因的富铀矿体。

502 矿床是川西北地区产于志留系硅质岩、硅质灰岩中的铀矿床,同类矿床不多见,但工业意义较大。该区志留系是一套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系,底部有火山沉积岩。下志留统厚层含碳硅质岩、板岩破碎带和上志留统板岩、千枚岩夹硅质灰岩层中都有铀矿含矿带。含矿带由硅质岩、灰岩、碳质板岩组成,发育有硅质岩和灰岩的各种过渡类型的岩石组成大小不等的似层状、透镜状岩体 ( 图 6-24) 。过渡类型岩石由含量变化的微粒石英、方解石和碳质粘土矿物组成,还含有少量的白云石、石髓、绢云母、黄铁矿、磷灰石、重晶石和电气石,根据产状和组成特点认为是 SiO2选择交代灰岩的产物。SiO2来源很可能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矿体产状总体具层控特点,沿层间构造成群分布,形态和连续性都有较大变化。矿石中有沥青铀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铁镍矿、针镍矿和黄铜矿等,很大部分铀还呈吸附态,矿石品位较高。关于矿床成因,有沉积再造、淋滤和热水沉积成矿、表生改造等不同观点。

图6-23 902 矿床 216 矿段剖面示意图( 据北京铀矿地质研究院,1976)

2. 金 ( 铂) 矿床

黑色岩系中的金矿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金矿类型。甘肃拉尔玛金矿床是近期查明和研究的大型金矿之一,与前面的 502 铀矿床同产于甘川两省交界的南秦岭西段古生代褶皱带中。金矿含矿地层为震旦-寒武系的太阳顶群,主要岩石类型为灰黑色厚层状硅质岩夹黑色中薄层碳质板岩,硅岩与板岩具韵律特征,硅岩中 SiO2含量均在 95% 以上,微量元素 As、Sb、Ag、Au 普遍偏高,多数人认为是同生或成岩早期热水改造形成的。金矿化受东西向走向断裂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成群分布,含矿岩石可以是硅质岩、板岩,常可见硅化、重晶石化和黄铁矿化,矿石具角砾状、脉状和晶洞、晶簇构造,主要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黄铁矿、辰砂、黝铜矿、砷黝铜矿、闪锌矿、灰硒汞矿、石英、重晶石和地开石。其中石英、重晶石、地开石和辉锑矿是主要载金矿物,其次是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金主要以显微金、次显微金形式存在,呈极不均匀的粒群被包裹在上述矿物中,也可在粒间分布。金矿矿石组成和组构特征表明矿化是多阶段形成的。

松潘东北寨是在南秦岭褶皱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交接地带的另一个近年来发现和探明的大型金矿床。直接控制矿床的是岷江南北向构造带内的复式褶皱和断裂构造。金矿产于石炭-二叠纪碳质板岩、千枚岩组成的黑色岩系的破碎带中。矿体为顺层分布的似层状、透镜状,矿石具有网脉角砾和浸染状构造,矿石中可分出以下矿物组合: ①黄铁矿-毒砂-石英; ②雄黄-石英; ③雄黄-方解石 ( 含金) ; ④雄黄-少量辉锑矿、自然砷; ⑤方解石。金以微细浸染状可见金形式出现,其含量与有机质呈正相关关系,金品位可达5 g/t 以上。从上面可以看出这类金矿床都具有宏观产状受黑色岩系层位控制,而金矿化又具有较明显后生热液成矿特点。

图6-24 川西北 502 矿床勘探线剖面图( 据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1972)

表 6-1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镍钼多元素金属硫化物层平均化学成分 ( wB)

注: 除 Pt、Pd、Os、Ru、Au 为 g/t,其余均为 10- 2单位。 ( 据陈南生等,1982)

我国南方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中含金和铂族元素早已引起矿床学家的重视,陈南生更先发表了云、贵、湘、浙几省 6 个矿区多元素金属硫化物层化学成分的数据 ( 表 6-1) 。近期一项对湘、黔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铂族元素金银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 ( 李胜荣,1994 ) 表明,两地黑色岩系中不同岩石类型都含贵金属元素,其中以富金属硫化物黑色页岩层含量更高,各元素浓集系数为 Os 670. 5、Rn 50、Rh 1. 92、Ir 1. 8、Pt 37、Pd27. 1. Au 105. 5、Ag 620。因此,该黑色岩系为贵金属富集体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两地广大地区内黑色页岩中贵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梯度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利用前景较好。根据铂族元素中 Pd-Pt 的相对富集推测,金属来源极可能与海底热水活动有关。

图6-25 四川会东钴锰矿床矿层与钻孔柱状图

3. 钴锰矿床和镍钼矿床

黑色页岩中的钴锰矿床和镍钼矿床是我国发现和研究较早的黑色页岩型多元素金属矿床。钴锰矿床发现于四川西部的汉源和会东。汉源矿区位于康滇地轴东缘,含矿岩系为志留系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下部; 含矿层下部以含锰石灰岩和碳酸锰矿为主,上部以砂岩、碳质页岩为主; 黑色碳质页岩普遍含星散状或团块状黄铁矿,锰矿层中的黑色页岩夹层含钴最富,钴或形成钴镍硫化物 ( 主要是硫镍钴矿) ,或者以类质同象赋存在黄铁矿和白铁矿中; 矿石中常见认为是矿化细菌的硫化物球粒和管状、叶片状植物组织残骸。会东矿床产出层位相同,含矿岩系中有两层碳酸锰矿体,钴矿体产于两层锰矿体之间的黑色碳质页岩中 ( 图 6-25) ,有硫镍钴矿和含钴黄铁矿、白铁矿,少量微粒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针镍矿等。矿石具浸染状、条带状构造,也见菌藻类残余结构,矿体呈层状,无明显围岩蚀变。

镍钼矿床主要分布于湖南大庸、慈利,浙江诸暨、富阳、桐芦等地,含矿层位是下寒武统黑色岩系。这个层位内更先勘查的是石煤和钒,后来才发现镍钼。黑色岩系层位稳定,分布在广阔的地区,含矿层位主体为黑色白云质页岩和粉砂质页岩,底部有薄层磷块岩,其上鳞片状黑色页岩富含硅质、磷质结核,金属矿物呈薄条带产于黑色页岩中。矿体整体也呈薄层状、透镜状,厚度一般不大。矿石主要为碳质泥质、白云质、石英粉砂、黄铁矿和镍钼硫化物组成,矿石具极细的条带状、碎屑状、胶状和浸染状构造。矿物颗粒细小,二硫镍矿 ( NiS2) 、硫铁镍矿和胶状黄铁矿三者紧密连生,大量钼成胶状二硫化钼与隐晶质石墨和水云母粘土等均匀混合在一起。出现的少量矿物还有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含银自然金,矿石含 Ni 0. 4% ~ 0. 5%、Mo9. 5% ~ 2. 0% 、V2O50. 5% ~ 2. 0% ,多种伴生元素具综合利用价值。

4. 铜矿床

黑色页岩型铜矿床以德国东部曼斯菲尔德地区为代表,这是一个研究最早也最深入的黑色页岩型铜矿和铅锌矿的实例。“含铜页岩”( Kupferschefer) 产于欧洲上二叠统地层最下部的一个层位,分布在德国、波兰、荷兰和英国非常广阔的地区,但经过调查有开采价值的铜、铅、锌矿床仅限于德国曼斯菲尔德和波兰下苏台德等少数地区。曼斯菲尔德以及附近地区二叠纪地层沉积在准平原化了的古生界基底和部分地区的下二叠统磨拉石相砂砾岩、页岩之上。含铜页岩沉积后连续形成的是著名的蔡希斯坦蒸发岩类沉积矿床。含铜页岩是一种具细纹层的粘土质泥灰岩和含碳质泥灰岩,由于生物残余保存在沥青质组分里,岩石含碳量接近 6%。因与沉积时气候和地形条件有关,沉积厚度一般仅为 30 ~ 60 cm,岩石成分有一定变化,一般向上含碳质由富到中等,碳酸盐成分增加。含铜页岩中金属矿物组合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有变化,最主要的矿石矿物是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铜的富集部位限于含铜页岩层下部,而铅锌的高品位通常在剖面较高部位。在空间分布上金属聚集局限在150 m 宽的海岸带范围内,尤其近海岸线的砂坝及海盆内的岛屿地带。在广大的中央海盆里,泥灰岩中只有黄铁矿而无其他硫化物。在含铜页岩中,丰度高于正常页岩的金属还有 V、Mo、Ni、U 和 Co。德国矿床学家一般认为含铜页岩是在无氧底层水里金属物质同生沉积的产物,但金属不可能来自正常海水,而是来自边缘盆地中存在的异常海水,这种海水提供了由下伏地层硫化物和铁矿物被氧化转移出来的金属。

三、成矿作用和矿床成因

黑色页岩中有多种金属富集成矿,表明这类岩石的形成环境具有特殊的成矿有利条件。黑色页岩呈黑色主要与含有机质和含微细粒硫化铁有关,硫化铁的生成也与有机质的存在有密切联系。地质学家很早就认为黑色页岩是类似现代黑泥的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和压实固化而形成的。现代能形成黑泥的环境有海湾、海峡、因进口被阻塞而与大海隔离的盆地和海底的深洼地,另外还有一些排水不畅、生物繁茂的沼泽和湖泊。黑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黑海海水约230 m 以上的氧化表层水的盐度、密度都低于下部海水,较重的下部海水因不易与上层水发生混合而变得较为缺氧,有较多有机物质残余保存下来,海水 *** 盐被还原生成 H2S。如 180 m 深度海水每 100 L 中含 H2S 为 33 mL。而到 930 m 深度的海水每 100 L 中含 H2S 达到 570 mL。由此,黑海海底沉积物在近岸的 30 ~ 40 m 以内为砂质碎屑,40 ~185 m 为灰蓝色粘性泥,185 m 再向下更深处,因碳酸盐和硫化铁分离出来形成含微细粒方解石和 FeS2的深灰色泥及富 FeS2的黑色粘性泥。

细菌是黑泥形成的主要营力,细菌出现于湖水、海水和沉积物中,沉积物中的细菌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相当的深度范围内也仍可能生存。在水中,水-沉积物界面或沉积物内有氧分布的界限以下,喜氧细菌被厌氧细菌所代替,如重要的 *** 盐还原细菌群( Desulfovibrio desolfuricans) 能把 *** 盐分解,硫还原后形成硫化氢或与某些金属 ( 如铁)结合形成硫化物,被分解的 *** 盐包括海水中的和由硫磺细菌分解生物原生质氨基酸产生的。由于在无氧带中 *** 盐还原细菌对有机原生质的分解过程不如在有氧带中发生得那么快且完全,结果会有相当数量的有机化合物在无氧带中保存下来,因此形成黑泥。在这类 *** 盐还原细菌把 SO2 -4还原为 H2S 的过程中还会发生硫同位素分馏,致使所产生的 H2S及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更富含32S。以上讨论说明了黑色页岩形成于缺氧条件下,并与生物活动参与下化学元素的循环有关。

范德廉 ( 1997) 对中国黑色页岩矿床 *** 生岩石和岩石组构的观察研究认为黑色页岩主要是在缺氧的、水体滞流的环境中、并有生物的积极参与下经缓慢沉积形成的。黑色页岩中既有较深水条件下形成的致密块状、纹层状并有生物残余结构的黑色页岩硅质岩组合,也有相对较浅水条件下形成的薄板状、纹层状、叶片状黑色粉砂岩、页岩、白云岩组合和黑色页岩、泥质白云岩等组合,说明水体的深浅不是重要影响因素。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黑色页岩的时代很多,特别是发生过几次集中在相对短暂 ( 1Ma 左右) 的时间内的大洋缺氧事件,在较大范围内形成黑色岩系这类沉积。如早古生代的大洋缺氧环境曾广泛出现,泥盆纪以后发展为氧化环境为主,到新生代的大洋缺氧事件还发生于中白垩世、中始新世、早中新世等。另外,也有不属于大洋缺氧事件而仅仅是缺氧环境下形成的黑色页岩,一般分布较局限。较小范围的缺氧环境主要受区域地质因素控制。

对黑色岩系中多元素金属矿床也存在同生成因和后生成因的不同认识。最早提出德国东部曼斯菲尔德含铜页岩矿床属同生沉积成因,且无多大争议。首先是因为其含矿层分布面积达几十或几百平方公里,显著不同于热液成因的相对小面积的矿化,只有沉积作用才可能形成。其次是矿体产状和形态明显具层控性质,特别是从沉积盆地基底高地到盆地最深处出现矿物共生序列的变化: 赤铁矿-辉铜矿或斑铜矿-斑铜矿或黄铜矿-方铅矿或黄铁矿-闪锌矿-黄铁矿,这是一个与金属硫化物溶度积及环境中 Eh 递减完全一致的序列。此后,同生成因理论也应用到中非铜矿带矿床的成因解释,并认识到金属沉淀时原来是混杂的微细粒泥状硫化物沉淀物,而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都是在成岩过程和变质过程中发生反应和重结晶的结果。除了同生成岩观点外,还有晚期成岩或成岩再活化等认识,主要是认为来自近基底磨拉石相红层的溶液,携带所溶解的金属迁移到刚沉积下来的静海相腐泥质沉积物层中,发生再沉积而形成含铜页岩内的有色金属富集体。如前所述,在黑色岩系中铀和金矿床矿化的后生特征常常更为显著。

黑色页岩型矿床中金属的来源是另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德国地质学家对北大西洋深海钻探计划中白垩纪黑色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分析,因为这是在一个相当大的海域经很长时间沉积的,所以能很好地反映从正常海水形成的富有机质沉积物中微量金属富集的一般情况。根据所分析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更高值以及与正常页岩中含量的比值,计算得出的一个顺序如下: Ag > Mo > Zn > V > Cu > Ni > Cr≈Co > Pb,这个顺序与海水中金属丰度增加的顺序 ( 除 Ag 外) 完全一致。他们又把这些元素与有机碳的相关系数排出一个递减的顺序: Ag > Zn = V > S > Ni > Mo > Cu > Cr > Co > Pb,与 S 的相关系数也排了一个递减的顺序: Ag > Zn = Ni≈V > Cu > Cr > Mo > Co > Pd。比较以上 3 个序列,说明有机碳对黑色页岩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可能起更大作用。根据以上资料,他们作出的结论是黑色页岩中 V、Ni、Mo 等可能是从海水及其中生物所含的元素富集的结果,而黑色页岩中的 Cu、Pb-Zn 矿床的形成则必须有正常海水以外的来源。例如,认为德国含铜页岩中金属的来源是含铜页岩下伏的下二叠统沉积物,经氧化释放并聚集起来形成的异常海水或同生水的迁移; 另外,根据矿床相对集中分布在受到海西构造变动的地带,也不排除金属有海底热液的喷出作为一种补充; 海底热水喷出除了是前述序列局部元素的可能来源外,也还可能是金、银、铂族元素的来源。湘、黔两地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含矿层内的硅质岩具典型热水沉积成因特征,从含矿层下部黑色硅质岩开始,到中部正常沉积和热水沉积组成金属富集层,再到上部黑色页岩中的上部硅质层,表明热水可能是本区贵金属富集的物质来源; 研究人员还指出,区域内扬子陆架海和江南边缘海过渡地带分布着长期活动的深断裂与元古宙岩浆活动,可能为黑色页岩多元素富集准备了物质基础,并可能延续到为海底循环水向热卤水转化提供热源。

四、勘查评价要点

黑色岩系中的矿床成矿条件比较特殊,矿床与容矿岩石及其生成环境关系极为密切。黑色岩系中的矿床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不同地区都有本地区发育的一定的时代和层位。一些分布在十分广阔的区域内的黑色岩系,常常与地质历史中的大洋缺氧事件有关。因此,这类矿床有明显的层控-时控性质,中国黑色岩系的时代最主要的是古生代,包括寒武、志留、泥盆、二叠各纪和西部地区的三叠纪。此外,还应指出早元古代和中新元古代的黑色岩系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变为暗色片岩,其中也有金银等重要矿床。

黑色岩系是同一环境中形成的几种岩石的组合,主要岩石类型包括黑色页岩、硅质岩、碳酸盐岩,有时有粉砂岩以及上述岩石类型间的过渡类型岩石。这些岩石组合及其层序记录着岩石形成时是深水、浅水、海进、海退、陆源物质、内源物质和热水来源物质的消长关系。金属富集层在剖面中的位置及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等都是对这类矿床勘查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有机物质的富集、铁硫化物的含量、热水成因硅质岩等的特点是金属富集层出现的标志。

与黑色岩系有关的矿产种类很多,这里着重介绍了黑色页岩型多元素金属矿床。数十年以来,人们先后发现和研究了 Cu-Pb-Zn、V-U、Ni-Mo、Co-Mn、Au-Ag、Au-Ag-Pt 族等金属组合构成的矿床。一些重要的锰矿和磷块岩矿床也产于黑色岩系中,还有层状重晶石、毒重石矿床,较为特殊的富钾粘土矿床。世界上一些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也与黑色岩系有关。黑色岩系中富集的元素有海水中与生物作用有关的,有陆源物质带入的,也有海底热水喷出来源的,要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含矿岩系剖面及产状特征以及元素组合等作出判断。

黑色岩系中的矿床常常是区域性分布,一个较大的地区内常有多个矿床,有些黑色页岩型矿床因含矿层较薄,金属矿物富集程度低,规模受到一定限制,但近年来已发现了一些大型-超大型的黑色岩系中的矿床。黑色岩系型多元素金属矿床常因金属含量低、颗粒细、呈浸染状薄层纹分布而容易被忽视,而浸染状、细层纹状黄铁矿、白铁矿的出现、Cu、V、U、Ni、Mo、Mn 等的少量次生矿物可以是发现矿床的标志。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锰矿

湘潭锰矿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鹤岭镇,有“中国锰都”之称,矿床成因类型典型,被称为“湘潭式”锰矿。矿区累计探明锰矿储量超过1.4×107t,是我国重要的锰业基地之一。

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江南地轴的东南缘震旦纪湘潭海湾盆地中,属江南隆起东段Au-Ag-Pb-ZnW-Mn-V-萤石成矿带。矿区基底构造形成于雪峰期,大体呈东西向展布,以平缓开阔的褶皱为主,范围广、规模大,对锰矿的形成与展布起着重要的控 *** 用。

1.矿区地质简述

(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除第四系外,出露主要地层有:元古宇板溪群灰绿色板岩;震旦系下统鹤岭组碎屑岩、南沱组碎屑岩、湘锰组黑页岩夹碳酸盐岩,上统金家洞组碎屑岩、留茶坡组硅质岩等。

矿床含锰岩系赋存于下震旦统湘锰组中,由富含炭质、有机质和黄铁矿的黑色页岩和碳酸锰矿层组成。顶部为黑色板岩,中部为含碳酸锰矿段,底部为碎屑岩段。含锰岩系中赋存的碳酸锰矿层,一般只有一层主矿层,局部地段在主矿层之上有一层互层矿和一层透镜状碳酸锰矿层。

(2)构造

区内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断层及次一级褶皱发育。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倾角10°~88°,局部地段直立以致倒转。40~46线地层呈S形发育,形成倒转、平卧褶曲;46线以西浅部地层很陡,深部较为平缓,并呈波状起伏。湘潭锰矿位于仙女山背斜北翼。仙女山背斜轴向近东西,轴部出露板溪群。其背斜北部地层出露完整控制着鹤岭、青山、黄蜂寺、石冲等矿段的展布。湘潭锰矿田成矿期后断裂发育,已发现大小断层25条,按产状可分为走向断层、斜向断层和横向断层3类。3类断层中以走向断层最为发育、规模更大,亦是主要破矿构造;斜向断层次之;横向断层规模最小。

(3)岩浆岩

区内无岩浆岩出露。

2.矿床特征简述

(1)矿体特征

区内矿体赋存于震旦系下统含矿黑色页岩段下部中间,底板为线理状黑色页岩,顶板为叶片状黑色页岩。主矿体为一层,整体上连续,层位稳定。矿体规模为中型,矿体全长8800m,各矿段长1900~2700m,宽105~580m(最宽2000m)。矿体走向50°,倾角18°~25°,矿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呈层状、似层状。矿体厚0.3~5.33m,平均厚1.18m。由于受次级褶皱控制,矿体形态变化较大。Mn品位更高24.09%,更低15.88%,平均20.88%;TFe含量一般2%~4%。

(2)矿石类型及结构构造

区内碳酸锰矿按其构造特征可划分为互层状矿石、碎裂状矿石和条带状矿石3种类型。条带状矿石为区内主要矿石类型,呈隐晶质—微细粒状结构,且含锰量愈高,结晶粒度愈小。碎裂状矿石位于条带状矿石之上,一般为微细粒状结构,粒径一般0.01mm左右。互层状矿石位于主矿层上部,主要位于浅部,深部少见。

标本名称 碳酸锰矿矿石 编号 DB016-1 形成时代 前寒武纪

中国典型矿山大型矿石标本图册

本矿石标本采自湘潭矿区。标本表面为灰—灰黑色,具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有碳酸锰矿、菱锰矿、钙菱锰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高岭石等。Mn品位为20.5%

成因类型 海相沉积型 产地 湖南省湘潭市湘潭锰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