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的20条建议(儿科出科建议)
儿科医生说:你必须知道的20条育儿常识
▌体温高不一定代表病情严重
孩子发热时体温升高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孩子精神好,即使体温高问题也不大,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轻重,家长不用因体温的升降而过于紧张。
▌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
·异常安静,精神萎靡
·不吃不喝,不哭不动
▌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
单纯的普通发热并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更不会把孩子烧“傻”,只有持续41℃以上的高热才可能造成大脑的损伤。
▌孩子发热时要积极散热
发热时孩子体内热量大,通过多穿多包来“发汗”只会让孩子更加不适,甚至导致脱水,此时家长应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散热。
▌这样服用退热药,退热安全有效
·发热伴明显不适,低于38.5℃也可服药
·6 个月以下使用退热药需咨询医生
·6 个月以上若无明显不适,可先观察,出现不适再服药
▌孩子热性惊厥时千万不要这样做
·掐孩子的人中
·将手指、毛巾、勺子等塞入孩子的口腔中
·大力摇晃或紧紧抱住孩子
▌孩子热性惊厥时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
·惊厥超过15 分钟;
·惊厥伴有喷射性的呕吐,就是呕吐物喷得很远,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往往是孩子颅脑压力过高引起的;
·孩子惊厥后,出现神志不正常的情况,如昏睡不醒,或者醒后神志不清甚至不认识爸爸妈妈;
·一次惊厥以后,再次惊厥。
▌抗生素的使用宜忌
×一感冒发热就使用抗生素
×过于抵触抗生素,大小疾病坚决不用
√没有使用指征时不要强求医生使用抗生素,有使用指征时,必须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
▌咳嗽长时间不愈需就医
普通咳嗽通常持续1 ~ 3 周,若孩子咳嗽超过4周,即使精神状态良好,咳嗽也可能另有病因,需要就医查明。
▌以下症状表明孩子咳嗽严重,需及时就医:
·呼吸频率明显加快
·呼吸节律改变,如两吸一呼
·呼吸时出现三凹征,鼻翼有扇动
·咳嗽时嘴唇周围发绀
▌以下症状提示孩子可能患过敏性咳嗽
·咳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
·进入某环境后咳嗽明显加重
·咳嗽但不伴有发热,精神好
▌长期规范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方式
目前只有通过长期规范的吸入激素,哮喘才能被有效控制。长期规范使用激素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小,等到哮喘发作时才采取措施干预,治疗效果差,且可能会导致孩子气道受损。
▌孩子呕吐时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
·频繁呕吐且量大或喷射性呕吐
·伴有发热、头痛、精神差、神志改变等
·伴有眼眶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弹性差
·泪液和尿量减少
▌孩子腹泻时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
·皮肤弹性变差,四肢冰凉
·精神状态差,活动少,少尿或无尿等
▌这样做帮助孩子改善便秘
·保证足量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适量饮水
·增加孩子活动量,鼓励多进行恰当运动
·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合理进行排便训练,不要强迫孩子排便
▌儿童肛裂的日常家庭护理 *** :
·温盐水浴:往浴盆或浴缸里加入60g 食用盐或小苏打,坐浴或者泡浴,
每次20 分钟,每天2 次。温盐水浴可以起到净化肛周和促进肛裂愈合的作用。
·类固醇药膏:如果 *** *** 症状明显,可以使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非处方),促进皮肤愈合。
·高纤维饮食:1 岁以上的儿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提示肠套叠
·大便呈果酱色
·腹泻期间突然腹痛,腹部可摸到包块
·伴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精神状态差
·婴幼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
▌肠痉挛是种一过性的正常生理现象
大约40%的婴儿都会出现肠痉挛,肠痉挛一般从婴儿2 ~ 4 周开始,在3 ~ 4 个月的时候自然缓解。肠痉挛通常发生在傍晚,宝宝会不停地哭闹,但只要宝宝白天和其他时间一切如常,正常吃喝拉撒睡就没关系,随着孩子长大就会好,家长们不用太紧张。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提示手足口病
·发热、流口水、拒绝吃东西、嘴巴痛、喉咙痛
·口腔、手、脚、肛周有红色疱疹或斑丘疹
▌99.7%的手足口病可自愈,不需特殊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大部分家长想的那么严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可以自愈,也就是会自己好。只有0.3%的重症病例,也就是说1000个孩子里面只有3 个可能出现并发症,有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如果是轻症,那么孩子只需要隔离休养、对症处理就可以,家长只需做好该做的护理,顺应病程发展,孩子多会自行恢复健康。
注:
本文节选自图书《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
作者:陈英,卓正医疗儿科医生,美国心脏协会BLS急救导师,儿科科普达人。
本文由出版方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春雨医生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或出版社。
如何缓解儿科“医生荒”工作建议提纲申论?
【背景资料】详情点击
全国性流感爆发期间中国大部分医院的儿科都陷入瘫痪,是因为医生严重不足。有的患者要排三四个小时的队,患儿家长在医院门口抱怨看病难。医生超负荷工作的背后,是目前医疗系统面临的一个全国性现象:儿科医生荒。为了解决儿科医生荒, *** 也是费劲了心思。2015年7月,国家卫计委发出了《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但其中的规定未能起到制定政策时的预想效果,某种程序上更容易加深医患矛盾,同时也容易令儿科医生感觉到没有职业尊严,不受尊重。
【标准表述】
当前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国家顶层设计长期致力于保障全民享受到高质量医疗服务,但这场流感带来的儿科医生“荒”充分暴露了我国现有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儿科医疗资源更是捉襟见肘。这其中有“架天线”的制度设计问题,也存在“接地气”的全民搭建问题。
之一,医闹问题
根据《中国医生执业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8年1月9日,中国有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特别是在儿科,面对儿科患者本身沟通困难的特殊性,加上现代父母对于孩子的诊视,导致那些不该医生承担的风险,他们正在被迫承担,某种意义上说,儿科医生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危职业”。
第二,儿科医生的高饱和工作量
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超过20万,而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才仅为10万人左右。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劳累程度有目共睹,我国去年医疗机构就诊人次接近80亿,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医护人员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护人员不加班加点,是很难撑起这庞大的诊疗量。有些医院人手不足,甚至出现了“黑+白+黑”或者“白+黑+白”的值班制度,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医生群体极易罹患上心脏病,发生猝死。
第三,收入不高,培养机制偏向传统,至人才吸引力弱
由于以药养医的现状尚未根治,因此儿科医生的收入普遍不高,甚至有数据表明其收入只到普通医生的四分之三。医学毕业生出于更现实的考虑都会选择更加快捷的其他临床学科,因此不仅新增医生人数少,本身已经是儿科医生的人也在逐渐离开这个行业。
【具体措施】
之一, *** 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儿科医生培养和医院布局,合理增加儿科病床,优化资源配置,及时深化临床医学儿科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培养改革,在医科高校扩大儿科专业本科生招生规模,实施临床医学儿科方向本科免费培养计划,破解“儿科医生荒”。
第二,让儿科医生感受到职业尊严,管理部门应该出台合适的政策,制定适合儿科特点的晋升渠道,留住人才是关键。从根本上解决儿科医生收入低、风险高的问题,同时不能用降低儿科医生从业门槛的方式来解决从业者紧缺的问题。此外,社会媒体可以适当设立专门的儿科医护人员表扬奖项,以提高其社会荣誉感和职业归属感。
第三,医患双方均要端正自身心态,以关爱和耐心对待医患矛盾。院方可以通过“医院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增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增强日常培训机制,提高整个儿科医生的专业素养;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做好常见药理知识的普及,避免信息不对等造成双方误解。
急求!!!,儿科医生!!!
1、多喝水,保证宝宝小便量基本正常。2、发烧到38.5°C以上口服退烧药,常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3、精神状态差、不能喝水、小便量很少或者有其他脱水表现马上去医院治疗。
儿科医生建议的5种提高免疫力的 *** ,有哪些呢?
之一,让孩子适当的接触一些病原,不需要非常干净;第二,让孩子做一些适当的运动,适合他们的运动 *** ;第三,及时给孩子打预防针;第四,母乳喂养;第五,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科医生?
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虽然现在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会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送红包),但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儿科医生,要知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更重要,救人大于一切金钱。既要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要引导家长一些正确的行为,医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不能做一些吃拿卡要的事情。
请儿科医生给点意见
嗯,听你这样说,宝宝问题不大,只要没有感染,没有发热一般情况是没问题的。
喂养三岁之前的宝宝,儿科医生给出了哪些建议?
我认为应该是让孩子一次性就把奶喝饱,而且经常给宝宝剪指甲,而且要给孩子添加维生素D,如果添加辅食的话一定要单一的吃,不要混合起来吃,而且一定要注意宝宝吃饭的姿势。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