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快递业为什么能够“抢”走制造业的人
据媒体报道,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累计达到635.2亿件,业务收入达到7497.8亿元,从业人数已突破1000万人。在同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末端生态里,餐饮外卖行业发展更为迅速,2019年产业规模已达6536亿元,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
相关分析认为,快递和外卖业的员工,大多来自于制造业。过去,这些员工都在制造企业从事低端制造等方面的工作,如今,开始转行外卖等“赚钱”较多的行业。甚至有报道称,在外卖员、快递员行列中,奔跑着许多研究生。
虽不能说研究生就不能当外卖员、快递员,但是,年轻人热衷于外卖与快递工作,似乎不是目前劳动力转移和人才流动的方向。因此,也有人追问,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
确实,这种追问是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的,也是需要引起思考的。如果年轻人择业的重心不放在制造业,而是放在外卖、快递等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是会带来不利影响的。不过,追问的同时,是否也要反问,为什么制造业不再对年轻人有吸引力了呢?劳动力,包括人才向外卖、快递行业转移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主要是制造业收入水平太低,而外卖和快递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因此,也就出现了“人往高处走”的现象。这里,最值得追问的是,同样是一种业态,制造业如果出现亏损等,就无力给员工增加工资,无力用高薪来吸引年轻人。可是,外卖、快递行业同样亏损,甚至亏损现象远超过制造业,却能够吸引员工,能够用高薪吸引年轻人。那么,他们的承受能力来自于哪呢?
很显然,外卖、快递等行业,大多吸引了资本的进入,而资本所以进入,是因为有资本市场做支撑,这些资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用投资外卖企业、快递企业的方式,“赌”外卖、快递企业上市。而外卖、快递企业不管经营状况如何,都能把概念做得棒棒的,从而到资本市场再捞取大量利益,把亏损的风险转嫁给投资者。一旦上市成功,资本就会快速退出,守门的就成了普通投资者。
不仅如此,外卖、快递企业的背后,还有更强大、更疯狂、更能到资本市场吸金的企业,他们利用外卖企业、快递企业这个概念,也在向资本市场捞钱。两者将共同捞的钱,补贴给外卖和快递企业,任凭他们以高额亏损把概念越做越“神奇”,最终,从资本市场获得的回报也越来越多。至于未来怎么办?用亏损占领市场、吸引消费者、增加流量的手段和方式顶不住了,他们也就放手了,而他们想要的利益,也早就到手了。
可是,制造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制造业要想上市,真的比登天还难。因为,制造业的概念,实在太难造,也没有什么资本会去为制造企业亏损买单。制造企业要想得到资本的青睐,必须具有上市的可能。而这样的企业,数量又非常有限。尤其是制造企业融资的难度极大,且成本很高,不像外卖和快递企业,钱都哗哗地来。因此,制造企业在花钱时,会相当谨慎,不会轻易地把员工薪酬开得很高。事实也是,他们没有资格和条件把薪酬开得很高。否则,企业就无法生存。
没有生存能力和条件的外卖、快递企业由于有资本的青睐,有资本市场做后盾,再怎么亏损,也不会感到害怕,也能用高薪吸引员工。就算明天破产,今天也要喊出高薪吸引员工的口号。而制造企业,他们的生产、经营、成本、利润等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实在在地做出来的,根本没有任何可以调节的余地。亏就是亏,赚就是赚,是一本明白账。外卖和快递企业的账,根本没法去算,要是像制造企业一样算账,没有一家快递和外卖企业应当生存。可是,善于制造概念的资本,却不怕企业亏损,只怕概念不能造好。如此一来,也就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说实在的,面对外卖和快递企业争抢制造企业员工的问题,客观地讲,并不是外卖、快递企业有多大的吸引力,而是不需要考虑后果的收入分配方式、资本支持手段以及金融管理模式。外卖、快递企业的后果,都在最后一刹那才会发生,制造企业的后果大多在过程中发生。譬如企业亏损了、资金紧张了、产品没有市场了,都会带来制造企业的紧张,也会让员工紧张,会担心企业倒闭。因为,他们已经对企业有感情,会感到很难过,会认为自己下岗了。反之,外卖、快递企业根本没有这些过程,员工对企业也没有什么感情。今天还在拿高薪送外卖和快递,明天就失去工作了,员工大多不会有什么想法。因为,他们就是参加一天、拿一天高薪,没有什么上岗、下岗一说。所以,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本市场资源的无序配置,才是导致制造业员工向外卖、快递行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